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杭州第19届亚运会闭幕,亚运会中有关非遗文化的精彩瞬间至今仍令人回味。在综合实践课程中,你所在的小组完成了相关展板的文字介绍。现在你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修改。
1.在展览文字介绍的封面,用正楷字书写“亚运让非遗熠熠生辉”九个字作为标题。(1分)
前言 将“你”“我”汇成“我们”
①亚运会通过体育竞技的方式,将亚洲各国和地区紧密联系到了一起,让翘首以盼的“亚洲命运共同体”更加真切可感。也正是通过这项盛事,亚洲多姿多彩的文化得以章显。
②从风雅颂歌到梅兰竹菊,满满的东方文化元素向八方宾朋展现一场体育盛会如何牵手“中国式浪漫”,一个现代之城如何在守正创新中再现马可·波罗笔下记载的“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杭州及其协办城市努力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让世界与之联结。
2.有同学认为画横线的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翘”应读为“qiáo” B.“章显”应写为“彰显”
C.“载”应读为“zǎi” D.“联结”应写为“联节”
第一部分 亚运刮起“非遗风”
走进亚运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陈列区前的宾客总是摩肩接踵。一条长达60米的“中华龙”风筝精妙绝伦,象征着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典雅的瓷器、精美的扇子、精致的丝绸……设计者自出心裁,呈现出中华文化的深沉与繁华。很多宾客对其中一把巨大的西湖绸伞印象尤为深刻。它顶天立地,设计奇巧,制作精细,既实用,又有艺术欣赏价值,将伞与丝绸有机结合起来。乘着这阵“非遗风”,各方来宾感悟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3.你检查文段中使用的成语后发现,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摩肩接踵 B.精妙绝伦 C.自出心裁 D.顶天立地
第二部分 跟着亚运去“采风”
①就在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径山茶宴正是其中一项。为了让更多中外记者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东道主带领媒体记者来到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亲身体验了径山茶制作技艺。在老师的指导下,记者们通过调膏、击拂等步骤依次体验了点茶的整个过程,也尝试了用茶膏作画的“茶百戏”。一位记者在接受采访时说,感谢中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采风机会。
②中华文明绵延至今,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发展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儿女的责任。
4.你想知道文段中“采风”的意思。查《现代汉语词典》,“采风”的解释为“①搜集民歌;②指演员、作家等到基层体验生活,了解民情民风”。根据词典解释,下列对文段中“采风”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搜集径山镇传统民歌 B.了解径山镇百姓生活
C.调查当地非遗的现状 D.体验当地非遗的魅力
5.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你做出修改。(2分)
结语 是竞技,也是文化
秋分开幕,寒露闭幕。在节令的交替中,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中国式浪漫”。亚运会诠释着亚洲体育、亚洲文化多元之美。亚运会如同一座桥,让不同参赛选手交流沟通;亚运会
。从杭州亚运会看向未来,我们将以梦想为帆、以奋斗作桨,共创亚洲更美好的明天。
6.综合实践课程即将结束,同学们纷纷留言。下面的留言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2分)
A.非遗文化展厅中的宋代山水画穿过曲折的廊桥,灵动、婀娜地向宾朋款步而来,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B.“丝、茶、瓷、印、伞、扇”这些传统文化的名片,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底蕴。
C.跟着缙云剪纸非遗传承人学剪牡丹花,竟然轻轻松松就能剪出一朵朵立体的牡丹,简直是太神奇了!
D.这场亚洲体育文化交流盛会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勃勃生机,是推动文明互鉴的一把“金钥匙”。
7.根据小组建议,你在文段中的横线处写一句话,补全结语的内容。(2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共4分)
8.古诗文默写。
(1)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2)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3)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要拥有真正的幸福,不仅要付出辛勤的汗水,还要有李商隐《无题》诗中所说“ , ”的奉献精神。
(二)(共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9. 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画面。(2分)
10.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3分)
(三)(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日出而林霏开/连月不开 太守归而宾客从/喜从天降
B.杂然而前陈者/推陈出新 四时之景不同/春和景明
C.往来而不绝者/身怀绝技 朝而往,暮而归/完璧归赵
D.渐闻水声潺潺/闻鸡起舞 而乐亦无穷也/理屈词穷
1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甲】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理解:醉翁亭位于距离滁州城六七里的琅琊山上的酿泉之上。
【乙】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翻译: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造酒,泉水香甜,酒清亮。
理解:肥鱼、美酒和野味野菜,宴席丰盛,太守充分感受到了滁州百姓设宴招待他的热忱。
【丙】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
理解:看到滁州百姓过着安乐的日子,随从自己游山玩水,作者内心无比快乐。
13.根据《醉翁亭记》和下面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链接材料】
子瞻①迁②于齐安,庐于江上……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④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⑤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⑥,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①子瞻:苏轼的字。苏辙是其弟。齐安,即黄州(今湖北黄冈)。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州。 ②迁:贬谪。 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④撷(xié):摘取。 ⑤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 ⑥中:内心。
欧阳修和苏轼虽遭贬谪,却能安然自适,寄情山水。“太守之乐”是① ,“子瞻之乐”是② ,子瞻感到快乐的原因是“③
”。
三、名著阅读(5分)
14.资料搜集组同学准备选取下侧名著插图制作创意书签,有同学质疑被选中的图片出自讽刺性小说《儒林外史》不符合班刊主题“岁月如歌——我们的青春芳华”,你怎么看?请作阐述。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共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17题。
【材料一】
①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成功。这是一次别具意义的空间站之旅——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会完成“太空会师”,我们将第二次看到6名航天员太空同框的难忘画面。
②值得关注的是,相比以往乘组,神舟十六号乘组的特点可以用“全”“新”“多”三个字来概括。神舟十六号乘组是首个由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三种类型航天员组成的飞行乘组,他们是第四次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首次飞天的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和载荷专家桂海潮,这标志着中国航天迎来首次非飞行员出身航天员进入太空执行任务的新阶段。
③这一突破表明,中国空间站在从建设阶段转向运营阶段后,未来将有大量任务和实验需要各专业领域的人才进入空间站工作。这不仅将推动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将推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进步,是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支撑。
(摘自《央广网》有删减)
【材料二】
①随着我国空间站正式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航天员将长期连续驻留空间站,通常每年进行2次乘组轮换、1到2次物资补给。
②当前太空环境十分恶劣,而且随着人类太空活动越来越频繁,在轨道上留下了大量的碎片,它们的速度高达每秒数公里,这会让空间站面临遭受太空碎片严重撞击的风险。为了躲避可能撞上的太空碎片,空间站会通过自身动力来进行变轨。不过,这么做有时候并不能完全避免危险。国际空间站此前曾遭受过太空碎片的撞击,好在宇航员所生活的舱段没有受到影响。
③如果太空碎片的撞击威胁到航天员的安全,就需要做好紧急撤离的准备。若载人飞船还能用,航天员可以乘坐原先的飞船返回地球。但要是飞船也受损了,只能等待地面的救援。此前,俄罗斯的联盟MS-22载人飞船出现故障,宇航员无法返回,只能派遣一艘新载人飞船前往太空接替受损飞船。从发现故障到发射新的飞船,俄罗斯航天局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而我国采用的滚动发射模式,可以实现快速救援任务。在神舟十五号升空之后,神舟十六号随即进入值班状态。一旦有情况,只需要8.5天的时间,神舟十六号就能前往太空开展救援任务。神舟十六号发射升空后,神舟十七号也进入待命状态,随时可以发射升空。在为期5个月的太空任务中,神舟十七号将在地面为神舟十六号航天员的安全保驾护航。只要大约6.5小时,神舟十六号就能实现与空间站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摘自《火星科普》有删减)
【材料三】
①从1999年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飞成功,到如今神舟十六号成功发射,神舟系列飞船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一步一个脚印,逐梦太空。神舟十六号探宇,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窗口。
②目前,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并开始运营空间站,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还将迈得更远。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总的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形成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将推动载人航天技术由近地走向深空的跨越式发展,深化人类对月球和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的认识,为月球科学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摘自《央广网》有删减)
15.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会完成“太空会师”,我们将第二次看到6名航天员太空同框的难忘画面。
B.目前,中国空间站已从建设阶段转向运营阶段,未来将有大量任务和实验需要各专业领域的人才进入空间站工作。
C.为了躲避可能撞上的太空碎片,空间站会通过自身动力来进行变轨,这么做就可以完全避免危险了。
D.神舟系列飞船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一步一个脚印,逐梦太空。
16.材料二中划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只要大约6.5小时,神舟十六号就能实现与空间站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17.请阅读材料一,分析神舟十六号乘组“全”“新”“多”的特点分别体现在哪里。(3分)
(二)(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最忆故乡年味红
①许多年过去了,每当回到故乡的家,我仿佛就看见父亲肩披一条汗巾终日忙碌的身影,依稀又听到门前街巷热闹的脚步声、鱼货叫卖声,邻里街坊带着浓浓虾油味的欢声笑语……
②上世纪80年代初,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到偏远的渔镇,父亲告别了赖以生存的渔业,将二十余年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大胆做了个决定:建屋开饭馆。原木屋旧址需重新设计门面,当时交通十分闭塞,父亲历经千辛万苦,一个人跑到外地,找到建筑市场,好说歹说用最少的钱委托他们将庞大、沉重的木石材运回渔村,之后日夜奔忙,终盖起三层水泥砖房,开起了渔镇最早的饭店。
③记得乔迁那天,正值年关前夕,整条街巷挤满了道贺的亲友乡邻,洋溢着喜悦和欢乐。在四周均为低矮的木房丛里,矗立于巷中的新房显得格外醒目、气派。一进门左边摆放案板菜样,右边为灶台厨房,中间过道设计成拱形门,里边摆两张桌子。左转上楼梯到二楼,偌大的空间可以摆四五张大圆桌。沿着扶梯蹬上三楼,那是全家人的卧室:父亲在右侧靠阳台狭小的一间,设计了两架竹床十字相横的方式,来节省空间,他与哥哥干完活就在这间休息;大的一间留给了母亲、我及幼小的弟弟。
④那时家中的生意特别好,时常挤满了讨海回来的渔民。但开店异常辛苦,通常凌晨四点多父亲就要起床,挑着篮筐乘车到十几里外去买各类食材,然后匆匆赶回,放下满满当当的担子,早饭都来不及扒拉两口,又马不停蹄地洗、切、熬、煮,进行分类、拼盘。当时家乡渔业繁盛,在大船拖网的渔民们,随潮水隔三岔五都会预定酒席名曰“做福”,来庆祝丰收。一到年关就更加忙碌,“分年”是家乡隆重的仪式,必备祭品为“十全十美”,全头猪、羊、鸡、鸭,大碗盘的鱼丸、太平蛋燕、鲜炸鱼、果蔬福橘等。乡人委托给父亲任何繁琐细小的事,父亲总是安排得井井有条……当踩着点把所有筹备的工作忙乎完,马上紧接着迎来中午的客人,因此都要到下午二点后,全家才得以吃午餐与休息片刻。
⑤晚间生意也是重头戏,需要制作大量的鱼丸。只见父亲摊开大掌,立在砧板前像个主帅,一边动作,一边观察火候。那时,都是纯手工制作鱼丸,需将“马鲛”等鱼,削去骨头、刺,留下好的鱼肉,剩余的骨头等另作鱼汤。父亲从小就学得各种娴熟的刀工,“哐哐哐”“切切切”不时在店中回响。我和哥哥、弟弟,轮流帮忙搅鱼粉,将切好的鱼块一个个放入搅拌机,由一人摇动手柄,另一人放鱼块,搅拌机内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一条条细细滑滑的鱼粉随着螺旋的动力向圆孔外流出,用手掂捏,显得细腻均匀。此时,父亲也已切剁好肉馅,随即在一个大缸里用他强有力的手臂将鱼粉与配置的面粉沿弧形甩了无数遍。随后,他带领我们包鱼丸。看他流利的两手快速地一捏、一舀、一包,顺势再将包好的鱼丸放入滚烫的锅中,我们都很羡慕。后来,我也学会了包鱼丸,甚至能在砧板前学会了削鱼皮、去骨刺这些适合大人干的活。
⑥年前的客人比平时还多,家里忙乎得团团转,于是,母亲负责收拾桌椅、洗碗,我们有时也去端菜,端着盘子与汤碗摇摇晃晃到二楼,从热闹的人群中嫩生生地唤一句:菜来了……直到街灯笼罩了整条横街,犬吠声在深夜惊起,一家人的劳累才慢慢停歇下来。我们都到三楼入睡了,而父亲整理完所有的卫生,为第二天该做的事情做好盘算统筹,他才上楼躺下,不一会,整条小巷都可以听到他雷鸣般的鼾声。第二日天未亮,他继续挑起扁担出发了。
⑦最令人期待的春节来了!海风凛冽,顽皮地将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的风灯、喜灯吹得摇摇晃晃、红光四射。每每忙到大年廿八、廿九,我家才将店门关闭。父亲去采购年货,母亲置办新衣等。到了年夜饭晚上,父亲又亲自煮了我们爱吃的荔枝肉、南煎肝、梅蝶甜白粿等,待全家吃好了,我们便在鞭炮声声中提着纸花灯,大街小巷地去找小伙伴串门。暮色中,火红的灯笼与其他出外游玩的少年的灯笼相辉映,微弱的火苗在青石板跳跃着,像一串串寒冷夜空中相互眨眼的星星。初一拜年时,祖母、叔伯等递给珍贵的一角、二角、五角的压岁钱,可以惊喜整个冬天。那时,梳着羊角辫的我常常瞒着大人买了许多糖果,一颗一颗咀嚼着人生最初的甜美 ,而后将彩色的一张张糖纸叠得齐齐整整,闻着杨梅水果、菠萝奶白、桔子香糖等还遗留在纸上的丝丝清香,将它们或夹在书里,或与伙伴们交换。我尤其喜欢玻璃糖纸,有时一边闭着眼睛,一边透过玻璃纸那朦胧玄幻的红、黄、蓝、黑等色调,望向天空、瓦顶,世界在我幼小的眼里充满着无尽的神秘与憧憬。
⑧就这样休息几天,到了家乡正月初四开业大吉的日子,父亲又挑着扁担,开始了周而复始的营生。慢慢地,父亲的店名声在外,成为当时梅花古城的一张名片。也就在那些年后,父亲盘下了连着店面的后面一个房子,又添上一层,家里紧巴的住宿条件才得以改善。
⑨如今,家乡新房林立,车喧路阔,当年醒目的房子也早已隐没于其间。家乡的鱼丸已经产业化,拥有了流水线的机器。离家多年,每当忆起火红的年味,忆起锅碗瓢盆“叮叮咚咚”的交响声,一种鱼香就从心底漫溢而出。
(选自《海内与海外》,有删改)
18.请结合选文第⑤段内容,补全鱼丸的制作过程。(2分)
19.选文开篇描述多种声音,有什么用意?(2分)
20.品析第⑥段中加点词“嫩生生”的表达效果。(3分)
从热闹的人群中嫩生生地唤一句
21.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4分)
(三)(共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4题。
蓄积不畏难的攻坚精神
①大江大河波涛奔涌,冲波逆折处尤显壮丽澎湃。前进征程上,越是困难如山、挑战艰巨,________________。
②蓄积攻坚精神,绝不能害怕困难。挫折与磨难,堪称检验初心的试金石,推动事业发展的催化剂。总指出,“我们党在内忧外慈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始终葆有攻坚精神,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战胜一切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从誓言“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的医务工作者,到夜以继日、埋头攻关的科技工作者,再到顶风冒雨、坚守岗位的社区工作者……无数党员干部不惧风浪、冲锋在前,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汇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可见,面对挫折与磨难,焕发“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坚定“不破接兰终不还”的意志,一定能闯过一道道险关隘口。
③蓄积攻坚精神,离不开苦干实干。真正的党人,就应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以实干担当擦亮政治本色。无论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还是化危为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都需要以攻坚精神真抓实干、落细落实。“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越是不容易,越要奔着矛盾去、朝着问题改,越要扑下身子、撸起袖子,干出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风貌。
④蓄积攻坚精神,要增强韧劲定力。1939年5月,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标题就是“永久奋斗”。他号召模范青年一定要把干成功,干到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新长征路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等待我们去攻克。逐梦的征途,容不得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在攻坚克难中增强斗争本领,在接续奋斗中挺立精神脊梁,我们一定能用确定性战胜不确定性,赢得改革发展的主动权。
⑤“伟大的事业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种事业是正义的、宏大的,而且因为这种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努力蓄积不畏难的攻坚精神,脚步不停、拼搏不息、奋斗不止,我们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没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没有什么梦想不能实现。
22.根据你对全文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①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23.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甲】文章第②段先引用总的话,再举全民齐心协力抗疫的例子论证“蓄积攻坚精神,绝不能害怕困难”。
【乙】文章第④段所说的“新长征路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等待我们去攻克”,是用比喻的手法表明新长征的道路上依然困难重重,难以突破。
【丙】文章第⑤段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号召人们用不解的拼搏和奋斗去战胜困难、创造奇迹、实现梦想。
24.下面材料可以作为文章哪一段的论据,判断并阐明理由。(3分)
焦裕禄初到兰考县,正是兰考遭受内涝、风沙、盐碱灾害最严重之时。他不怕艰苦,真抓实干。大雨倾盆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土地盐碱肆虐的时候,他带头翻淤压碱,栽种泡桐……他带领36万兰考人民艰苦奋斗,在治理灾害的道路上取得了胜利。
五、作文(共4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蹒跚学步的孩子碰撞到桌角,撞出的是一阵眼泪汪汪的的哭泣,下次路过桌角会绕道;清泉和石头的碰撞,撞出的是一曲泠泠作响的自然之歌,自然之美;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撞出的是奇思妙想………
碰撞是挫折,是锤炼,也是成长;碰撞是摩擦,是矛盾,是冲突,也有收获;碰撞产生新的事物,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1)请以“在碰撞中成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600字左右;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2)读了上面的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字左右。
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