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名称 | 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工程 | 施工单位 |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第一项目部四工区 | |||
施工部位 | 涵洞接长工程 | 交底日期 | 2010.12.1 | |||
交底内容: 一、工程概况 K125+877.3(125+903)、K126+036(126+062)、K126+195.4(126+221)三座涵洞均为既有涵洞接长(1-1m方矩涵接长1-1.5米盖板涵,1-2m方矩涵接长1-2m框架箱涵)。二、施工方法 3.3.1翼墙拆除施工 在接长涵洞施工时,拆除既有涵洞翼墙的原则是:首先拆除影响涵洞接长施工的部分,其余部分暂不拆除,作为对既有路基的防护;涵洞接长施工完成后,再行拆除剩余部分翼墙,最后进行涵背回填。 施工顺序 凿除既有涵悬臂板及挡墙——挖基——基底换填——检验基坑——基础施工——涵身施工——吊装盖板——翼墙施工——施工防水层——回填夯实。 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1、施工准备:施工放样,在开挖范围以外选择合适的位置做出基坑开挖平面控制点、水准点,用来控制基坑位置和高程。按计划准备足够的劳动力、材料、机具,保证施工连续进行。 2、明挖基础地基施工 基础开挖采用放坡开挖,坡度为1:0.75,检查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大于、等于0.15MPa的要求。基础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距设计标高20cm 左右时人工辅助清理。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及时测量基底标高,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经轻型动力触探仪进行基底承载力试验满足设计要求,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混凝土施工。 ① 无水基坑的开挖:无水基坑的开挖不用考虑排水问题,但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基坑边坡的防护,开挖出的土及时运走或堆在距基坑距离不小于5m的地方,防止造成基坑坍塌。 ② 有水基坑的开挖:、K126+195.4涵有积水或有水沟通过,基坑开挖时应准备好抽水设备,每边基坑底部开挖尺寸较设计尺寸大0.5m,在基础尺寸外设深20cm排水沟,并在远离路基边基坑一角设集水坑,采用抽水机排水,开挖时先从集水坑处开挖,以便坑内水及时排向集水坑,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要保持24小时不间断排水。严防积水浸泡基坑。 ③ 基底检测 序号 | 检测项目 | 检测仪器 | 检测数量 | 备注 | ||
1 | 平面位置、坑底尺寸 | 钢尺 | 长宽 | |||
2 | 基底地质条件、基底承载力 | 轻型动力触探 | 4点 | |||
3 | 基底高程 | 土 | ±50mm | 5点 | ||
石 | +50,-200 | 5点 |
1基坑开挖后,应检查以下内容:
(1)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及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基底地质承载力是否与设计相符;
(3)基底排水是否满足要求。
2基底平面位置和标高允许偏差规定如下:
(1)平面轮廓线位置不小于设计要求
(2)基底标高:土质:+50mm 石质:+50mm, -200mm。
3当开挖到设计高程且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报监理工程师进行基坑检验,检验合格后,及时进行基础施工,以免地下水或地表水浸泡地基,影响基底承载力。
3.3.3基础施工
先经测量班现场放线。待模板安装完成后,测量放样定出基础横向、纵向中心线位置,检查基础模板位置偏差,再报请现场监理检测,浇注混凝土。拆除模板时应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进入下一道工序。
1 支立模板:模板采用大块竹胶板拼装,拼缝严密不漏浆,内表面涂抹脱模剂,支撑牢固,尺寸准确。浇注混凝土前,模板内的积水及杂物应清理干净。考虑到砼对模板的侧压力,模板的加固采用“内撑外支”的方法,即在两相对模板间用拉筋拉紧,方法为:模板侧面每隔1.0m设一道竖向钢管,在距基础上缘0.2m位置设一道横向加固肋,加固肋采用φ50mm的钢管。加固肋通过通长拉筋拉紧。拉筋每水平方向1m设一道。基础下缘用顶托支撑于基础坑壁的护壁上,确保砼浇筑过程中不跑模。涵身模板为非承重模板,当能够保证在拆模时,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即可拆除模板。模板的具体检查标准见下表。
序号 |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检查方法 |
1 | 轴线位置 | 15 | 尺量每边不小于2处 |
2 | 表面平整度 | 5 | 2m靠尺和塞尺不少于3处 |
3 | 高程 | ±20 | 测量 |
4 | 模板的侧向弯曲 | l/1500 | 拉线尺量 |
5 | 模板内侧宽度 | +10,-5 | 尺量不少于3处 |
6 |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 2 | 尺量 |
浇筑混凝土期间,设模板工检查模板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处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作抹面处理。并进行覆盖保温保湿养护,防止表面产生裂缝。
3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洒水养护时间一般为7昼夜,每昼夜洒水数次应以保证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为度。
3.3.4涵身施工
在基础上开始涵身施工,先经测量班现场放线。确定涵身的横向及纵向轴线,开始安装模板。待模板安装完成后,测量放样定出基础横向、纵向中心线位置,检查基础模板位置、高程偏差,模板的具体检查标准见下表。自检合格后报请现场监理现场检测,准备下一道工序,准备浇注涵身混凝土。
1 模板工程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涵身)
序号 |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检查方法 |
1 | 轴线位置 | 5 | 尺量每边不小于2处 |
2 | 表面平整度 | 5 | 2m靠尺和塞尺不少于3处 |
3 | 高程 | ±5 | 测量 |
4 | 模板的侧向弯曲 | l/1500 | 拉线尺量 |
5 | 模板内侧宽度 | +10,-5 | 尺量不少于3处 |
6 |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 2 | 尺量 |
钢筋加工严格按照图纸尺寸要求制作,参照《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自检自验。确保成品100%合格。钢筋原材进场时,报请监理现场见证取样原材试验。待检查合格后进行成品加工。钢筋现场加工制作,现场焊接、绑扎。
2钢筋制作绑扎:
(1)受力钢筋同截面内,同一根钢筋上,只准有一个接头;接头的百分率及所处位置必须满足有关规范、规程、标准及设计要求。
(2)绑扎或焊接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相距要大于10倍主筋直径,也不宜于最大弯矩处。
(3)钢筋全部钢筋交点要扎牢。绑扎时相邻点的铁丝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4)采用砼垫块作保护层时,其最大集料粒径为10mm,砼块的强度与结构物砼强度相同。钢筋具体检查标准见下表。
钢筋加工、安装及混凝土保护层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盖板)
序号 | 项目 | 偏差(mm) | 检查方法 | ||
1 | 受力钢筋全长 | ±10 | 尺量 | ||
2 |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 20 | |||
3 | 箍筋内净尺寸 | ±5 | |||
4 | 受力钢筋排距 | ±5 | 尺量,两端、中间各一处 | ||
5 | 同一排中受力钢筋间距 | ±20 | |||
6 | 分布钢筋间距 | ±20 | 尺量,连续3处 | ||
7 | 箍筋间距 | 绑扎骨架 | ±20 | 尺量,连续3处 | |
焊接骨架 | ±10 | ||||
8 | 弯起点位置(加工偏差±20mm包括在内) | 30 | 尺量 | ||
9 | 钢筋保护层c(mm) | c≥35 | +10,-5 | 尺量,两端、中间各2处 |
浇注混凝土时,应两侧涵身同时、同步、同高程浇注,防止混凝土上升不均匀,使涵身模板倾斜。其他内容见基础混凝土施工部分。
3.3.5翼墙施工
1本涵翼墙为混凝土结构,模板及混凝土见涵身施工部分。
沉降缝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基础和涵身在同一断面设置的沉降缝必须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沉降缝的宽度为30mm,缝间填塞物按设计填塞。
2 盖板预制及吊装:
该涵盖板在施工现场预制,由于该涵建在土质基础上,在基础砌筑时沿轴线方向时预留上拱度。为保证预制质量,要求在施工现场用混凝土作出平台,平台用砂浆抹平,上铺宝丽板,为防止跑模在端头加拉杆,中间加U型卡。盖板在吊装后相互之间紧贴密实,板缝为一条直线。吊装时要注意使涵洞的沉降缝在同一平面。
3.3.6出入口铺砌
涵洞出入口段开挖成形后及时做基底垫层。砌锥坡、护坡和河床铺砌等工程,必须在坡面或基面夯实、平整后,方可开始铺砌。路基左侧设置M10浆砌片石检查台阶。
3.3.7防水层施工
涵体的防水层,是涵洞安全使用的极其重要设施,将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防水材料质量和施工工艺,做到涂刷均匀、粘贴齐全、密贴、粘合良好、搭接严密、长度合格,并按要求认真做好防水层的防护设施,确保使用中不发生渗漏。
3.3.8基坑回填
做好防水层后,经检验合格,准予回填。回填的用料必须符合要求,应分层回填,边填边夯实,回填时从左右两侧同时进行,对称回填。
四 冬季施工措施
冬季施工期间,须防止新浇的混凝土在达到抗冻强度前受冻。对于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在其抗压强度达到设计标号的30%和5Mpa前不可受冻。C15及其以下的混凝土,其强度达到5Mpa之前,不得受冻。
9.1 混凝土、砂浆拌制前,应先用热水将搅拌机的搅拌筒冲洗,然后在正式进行混凝土的搅拌。
9.2搅拌时先加热水,然后加防冻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粗细骨料、水泥等进行搅拌。
9.3混凝土、浆砌施工完毕后,采用外部加热法进行保温,外露表面应覆盖,覆盖方法为一层塑料薄膜,两层草袋,最外再用一层厚的塑料膜包裹,温度在零下时不得浇水养护。
9.4拆模后,经检查,能回填的迅速回填,用土保温,外露部分用保温材料覆盖,覆盖方法同上。
9.5冬季混凝土拆模强度应满足混凝土正常温度下拆模强度的要求并同时满足抗冻强度的规定。 正常温度下混凝土拆模强度: ①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 ②底模应在混凝土强度符合“拆除底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表”的规定以后,方可拆除。拆除底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表(见TB10210—97表5.13.1) 9.6混凝土与环境的温差不得大于15℃,当温度差在10℃以上,但低于15℃时,拆除模板后立即在混凝土表面采取临时覆盖措施,如覆盖干草袋外加彩油布。 9.7采用外部热源加热养护(如暖棚法)的混凝土,当养护完毕后得环境气 温仍在0℃以下时,应待混凝土冷却至5℃以下后,方可拆除模板。 | |||||
交底人 | 复核人 | 接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