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实验目的
.观察在弦上形成的驻波,并用实验确定弦线振动时驻波波长与张力的关系;
2.在弦线张力不变时,用实验确定弦线振动时驻波波长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3.学习对数作图或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处理。
二 实验仪器
FD-SWE-II 弦线上驻波实验仪1套
弦线 1根
砝码与砝码盘1套
三 实验原理
图1 仪器结构图
1、可调频率数显机械振动源;2、振动簧片;3、弦线;4、可动支架;5、可动刀口支架;6、标尺;7、固定滑轮;8、砝码与砝码盘;9、变压器;10、实验平台;11、实验桌
如图1一根线密度为的拉紧的弦线,一端与振源相连,另一端跨过滑轮挂上一定质量的砝码,使其受张力为。这样,在振源的带动下, ④—⑤之间可观察到明显的驻波,若波源的振动频率为,横波波长为,弦线密度为,弦线受张力为则它们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1)
分析:如果固定、 ,改变,并测出各相应波长,作log-log图,若得一直线,计算其斜率值(如为),则证明了∝的关系成立。如果固定μ、,改变,测出各相应波长,作log-log图,如得一斜率为-1的直线就验证了∝-1。本实验就是验证以上两项是否成立。
弦线上的波长可利用驻波原理测量。当两个振幅和频率相同的相干波在同一直线上相向传播时,其所叠加而成的波称为驻波,一维驻波是波干涉中的一种特殊情形。在弦线上出现许多静止点,称为驻波的波节。相邻两波节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
四 实验步骤
A、验证横波的波长与弦线中的张力的关系
1、实验时,将变压器(黑色壳)输入插头与220V交流电源接通,输出端(五芯航空线)与主机上的航空座相连接。打开数显振动源面板上的电源开关①(振动源面板如图2所示)。面板上数码管⑤显示振动源振动频率×××.××Hz。根据需要按频率调节②中▲(增加频率)或▼(减小频率)键,改变振动源的振动频率,调节面板上幅度调节旋钮④,使振动源有振动输出;当不需要振动源振动时,可按面板上复位键③复位,数码管显示全部清零。
图2 振动源面板图
1、电源开关 2、频率调节 3、复位键 4、幅度调节 5、频率指示
2、在某些频率(60Hz附近),由于振动簧片共振使振幅过大,此时应逆时针旋转面板上的旋钮以减小振幅,便于实验进行(最好避开共振点做实验)。不在共振频率点工作时,可调节面板上幅度旋钮④到输出最大。
3、固定一个波源振动的频率(一般取为100Hz,若振动振幅太小,可将频率取小些,比如90Hz),在砝码盘上添加不同质量的砝码,以改变同一弦上的张力T。每改变一次张力(即增加一次砝码),均要左右移动可动刀口支架④(保持在第一波节点)和可动刀口⑤的位置,使弦线出现振幅较大而稳定的驻波。用实验平台⑩上的标尺⑥测量值,记录振动频率、砝码质量、产生整数倍半波长的弦线长度及半波波数,根据式(3)算出波长,作log-logT图,求其斜率。
B、验证横波的波长与波源振动频率的关系
在砝码盘上放上3块质量为45g的砝码,以固定弦线上所受的张力T,改变波源振动的频率f,用驻波法测量各相应的波长,作log-log图,求其斜率。最后总结出弦线上波传播的规律。
【实验数据】(注:以下数据不作为仪器验收标准,仅供实验时参考)
1、验证横波的波长与弦线中的张力的关系(各砝码质量不一定严格等于45g,故需分别用分析天平测量)
波源振动频率=100.00Hz;为挂钩的质量42.46g,L为产生驻波的弦线长度,为在L长度内半波的波数,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给定频率的实验数据表
m/g | 45.01 | 90.01 | 135.01 | 180.01 | 225.01 |
m+m0/g | 87.47 | 132.47 | 177.47 | 222.47 | 267.47 |
L/cm | 104.44 | .87 | 78.92 | 91.3 | 96.48 |
n | 7 | 5 | 4 | 4 | 4 |
λ/cm | 29.84 | 35.948 | 39.46 | 45.65 | 48.24 |
T/N | 0.8567 | 1.297 | 1.738 | 2.179 | 2.620 |
logλ | -0.5252 | -0.4443 | -0.4038 | -0.3406 | -0.3166 |
logT | -0.06718 | 0.1131 | 0.2401 | 0.3382 | 0.4182 |
图3 波长对数-张力对数关系图
经最小二乘法拟合得log-log的斜率为:0.4344,相关系数为:0.99
2、验证横波的波长与波源振动频率的关系
砝码加上挂钩的总质量=177.47×10-3Kg;上海地区的重力加速度g=9.794m/s2;张力=177.47×10-3×9.794=1.738N,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给定张力的实验数据表
f/Hz | 50 | 80 | 85 | 100 | 105 |
L/cm | 79.73 | 95.6 | 91.9 | 99.2 | 96.02 |
n | 2 | 4 | 4 | 5 | 5 |
λ/cm | 79.73 | 47.8 | 45.95 | 39.68 | 38.408 |
logλ | -0.09838 | -0.3206 | -0.3377 | -0.4014 | -0.4156 |
logf | 1.699 | 1.903 | 1.929 | 2.000 | 2.021 |
图4 波长对数-频率对数关系图
经最小二乘法拟合得log-log的斜率为:-0.9948,相关系数为:0.99。
实验结果得到log-log的斜率接近0.5;log-log的斜率接近-1。验证了弦线上横波的传播规律,即横波的波长与弦线张力T的平方根成正比,与波源的振动频率成反比。
【注意事项】
1、须在弦线上出现振幅较大而稳定的驻波时,再测量驻波波长。
2、张力包括砝码与砝码盘的质量,砝码盘的质量用分析天平称量。
3、当实验时,发现波源发生机械共振时,应减小振幅或改变波源频率,便于调节出振幅大且稳定的驻波。
【思考题】
1、求时为何要测几个半波长的总长?
2、为了使log-log直线图上的数据点分布比较均匀,砝码盘中的砝码质量应如何改变?
3、为何波源的簧片振动频率尽可能避开振动源的机械共振频率?
4、弦线的粗细和弹性对实验各有什么影响,应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