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五年级数学《植树问题》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公开课完整材料)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3:23:07
文档

五年级数学《植树问题》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公开课完整材料)

《植树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这个单元主要是为了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2.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并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栽)的解题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力
推荐度:
导读《植树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这个单元主要是为了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2.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并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栽)的解题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力
《植树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这个单元主要是为了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并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栽)的解题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让学生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整个探究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通过探索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初步体会化复杂为简单和一一对应的数学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感悟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帮助学生建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间隔与棵数之间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说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通过“植树规律”的探究,自主建构数学模型,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和组织学生有条理的去探究。在学生获取规律后,老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把“植树规律”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其它类似的问题。所以、就安排了诸如设计公交车站等问题让学生解决。本节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后,能明白解决类似植树问题的题目时,较好的方法是先画图,然后根据图来发现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五、说学情

本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是要向学生渗透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学生都经历过植树活动、上楼梯等“植树问题”的原型,只是对于很好的理解这个数学模型还需很多的练习。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经历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探究并掌握最基本的植树规律——“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的规律,同时也为后面学习“两端都栽”和“封闭图形植树”等不同情形的“植树问题”打基础。

六、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要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采用激趣导入法、直观演示法、分析归纳法等,引导学生数形结合,从中发现规律;借助“一一对应”思想理解间隔数和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悟“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实验验证法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六、说教学过程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生活引入,认识间隔。 

 1、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1)猜谜语。

(2)找手上的数学知识,引出“间隔”。

(3)观察柱子,对“间隔”进行再认识。

(4)发现并小结规律。

  2、引入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

(课伊始,趣已生。此环节我以猜谜语导入,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分析手指数和空隙之间、柱子和间隔的数量关系中蕴藏着“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向学生初步渗透了植树问题的思想,通过动态演示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引出问题,提出设计要求。 

学生动手尝试,汇报“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不栽”的植树方案。 

2、根据植树方案,探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1)根据学生汇报,课件演示各种方案。

(2)小组合作,探究棵树与段数之间的关系。

(3)强调一边植树,两端都栽的含义,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3、课件出示引例: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提出问题。 

(2)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

(3)列式解答。 

(4)利用线段图,探究规律。 

(5)验证结论。 

4、总结规律。 

5、应用规律自主解决例1。

(本环节以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经历了猜想、实验、验证的数学探索过程,向学生渗透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和策略。通过直观演示栽树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为后面探究植树问题中存在的规律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三、联系生活,建构模型。 

提问:在“植树问题”中,一定要是“树”吗?除了“树”,还能换成别的事物吗?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学生自由说生活中的例子。

(课继续,意更浓。本环节学生经历了探究 “棵数”和“间隔数”之间关系的过程,他们的自我探究意识和求知欲得到了激发,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构建了初步的数学模型,体验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提高了思维的素质。我们知道植树问题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手指的个数、楼层数、队伍中的人数,教室的灯和课桌、马路边的路灯、花盆等就相当于我们上面提到的树的棵数,而手指的间隔、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等等就相当于间隔数,所以,类似于两端都种的这种植树问题的数量间的关系问题都可以用“棵数=间隔数+1”这个关系式来计算,从而建构植树问题的基本模型。)

四、应用模型,解决实际。

本环节重在让学生应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五、总结收获。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要栽的情况,谈谈你有哪些收获? 

(课已完,意未尽。通过让学生谈谈收获,使学生在感情上升华了对植树问题的再认识,让学生感悟到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并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栽)的解题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让学生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整个探究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通过探索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初步体会化复杂为简单和一一对应的数学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感悟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帮助学生建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间隔与棵数之间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认识间隔。 

 1、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1)猜谜语: 一棵小树五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找手上的数学知识,引出“间隔”。

师: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是什么关系?(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3)观察柱子,对“间隔”进行再认识。

(4)发现并小结规律。

师:通过刚才我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以及找柱子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2、引入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引出问题,提出设计要求。 

设计内容:一条路总长20米,每隔5米栽一棵,可以怎样栽?栽几棵?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可用线段图表示) 

学生动手尝试,汇报“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不栽”的植树方案。 

2、根据植树方案,探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1)根据学生汇报,课件演示各种方案。

(2)小组合作,探究棵树与段数之间的关系。

(3)强调一边植树,两端都栽的含义,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师:今天这些课我们着重来研究“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板书) 

3、课件出示引例: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提出问题。 

(2)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

(3)列式解答。 

(4)利用线段图,探究规律。 

(5)验证结论。 

4、总结规律。 

5、应用规律自主解决例1。 

三、联系生活,建构模型。 

提问:在“植树问题”中,一定要是“树”吗?除了“树”,还能换成别的事物吗?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学生自由说生活中的例子。 

四、应用模型,解决实际。

五、总结收获。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要栽的情况,谈谈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不但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的道理。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是运用这样的教学理念: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数学活动为形式,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化难为易——渗透数学思想。

为了探究的方便,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简单的数据探究规律,再应用探究出的规律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有效渗透了重要的数学思想——复杂问题简单化。

2、数形结合——促进方法渗透。

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就将“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链接起来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模拟种一种或画一画,这样就使数学的思法得到渗透。

3、注重过程——夯实学习基础。

依据新课标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主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体验是建构的基础。运用设疑激趣,以趣激思,以思促学等教学方法。在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积极参与,尝试探索,总结规律,形成概念,并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

4、小组合作——利用学生资源。                          

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知识结构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不能相结合,要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合作”是一个良方,生生之间的差异是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在小组交流的平台上,得到充分地展示与合理地利用。出示问题后,让学生思考分析,大胆猜测,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使生与生之间相互学习和补充,有效地利用了学生资源,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激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本节课以实际问题为切入口,不仅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而且自然引入了课题。全课以在学校的一条小路上植树为主线,通过课件直观地演示不同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增强了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学生亲身经历从猜测到验证的过程,从自主学习到合作探究,真正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需求提出有效的问题,充当优秀的引导者,从而打造出一个优质高效的轻松课堂。

本节课的不足:

1、把学生估计过高,有一部分学生知道了全长和间距不会求间隔数,我以为这是学生早已经学过的而且经常用到的,所以没特别的复习,导致了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下手。

2、一堂课上下来,觉得还是对学生扶的很牢,没有完全放开,以至课堂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期待日后调整改进。

3、对课堂的生成问题处理还不够灵活,不能进行很好的利用。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这节课我很尽心尽力,但也留下了很多遗憾,新的教法的一种大胆的尝试过程,总在摸索中不断完善。在准备这节课时我参考了很多资料,学习了很多方法,为的是让这节课的遗憾能少一些。我把握每一个细节,问题及时解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得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真正得以渗透。

文档

五年级数学《植树问题》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公开课完整材料)

《植树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这个单元主要是为了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2.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并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栽)的解题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力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