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携带“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电视台现场直播了这一精彩瞬间,全球华人为之振奋。根据材料完成1—3题。
1.“嫦娥三号”所探测的天体属于
A.星云 B.恒星 C.行星 D.卫星
2.“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时,美国洛杉矶(西八区)华人收看电视直播的当地时间是:
A. 14日9时11分 B. 14日5时11分
C. 13日5时11分 D. 15日9时11分
3. “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的一两天内,下列现象可能的是
A. 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B. 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C. 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D. 太阳直射点南移
4.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
A. 昼夜等长 B. 昼短夜长 C. 昼最长,夜最短 D.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5.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时,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②地球上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卫星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 ④我国北方会出现极昼现象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④
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6—8题。
6.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四川盆地 D.东南丘陵
7.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农作物产量
8.对太阳能光热电站发电效率影响不大是
A.所处纬度 B.天气状况 C.地形地势 D.太阳活动
9.指出下列四幅日照图中,属于同一日期的是
A.ab B.bc C.cd D.ac
10.国庆节放假期间,临河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是
A.昼长夜短,白昼在变长 B.昼长夜短,白昼在变短
C.昼短夜长,白昼在变短 D.昼短夜长,白昼在变长
11.天安门广场的国旗总是与太阳同升落。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A.8月1日 B.7月1日 C. 6月1日 D. 5月1日
12.若黄赤交角变为300时,则地表各温度带面积:
A.温带缩小,寒带、热带面积扩大 B.温带增大,寒带、热带面积缩小
C.温带缩小,寒带、热带面积缩小 D.温带、热带面积增大、寒带面积缩小
13.下列平面一定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是:
A.晨昏圈所在平面 B.经线圈所在平面
C.赤道面 D.黄道面
14.下列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岩石圈指地壳部分 ②岩石圈是地壳加地幔
③软流层以上部分为岩石圈 ④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在一起称为岩石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下图,完成15—16题。
15.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16.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17.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位于
A.盆地 B.平原 C.海洋 D.高原
读 “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喜马拉雅山脉是图中的哪两个板块碰撞形成的
A.A和B B.A和C C.A和D D.B和C
19.在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地带,不可能形成的是
A.高大的山脉 B.裂谷 C.深邃的海沟 D.岛弧
黄山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读“猴子观海”景观图,回答20~21题。
20.构成黄山山体的花岗岩的成因类型是
A.喷出型岩浆岩 B.沉积岩 C.侵入型岩浆岩 D.变质岩
21.形成“猴子观海”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形式是
A.风化、侵蚀作用 B.搬运作用 C.沉积作用 D.岩浆活动
读图A和图B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22~23题。
22. 图A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
23.图B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24.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A.风力 B.冰川 C.流水 D.植物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完成第25题。
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表示风力沉积作用 B.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下面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分析完成26~28题。
26.1代表的地壳物质是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岩浆
27.2代表的地壳物质是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岩浆
28.如果4代表的是变质岩,则指向3的箭头b代表的是
A.上升冷却凝固 B.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 D.重熔再生
29.以下各种岩石中,成因相同的是
A.花岗岩、砂岩、石英岩 B.砂岩、石英岩、页岩
C.砂岩、石灰岩、花岗岩 D.石英岩、大理岩、片麻岩
30.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巴市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地理试题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计40分)
31.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图中经度是等分的,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 A地的时刻为__________,B地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这一天C地的昼长是_______小时。
(2)在A、D、C三地中,与B地地方时相同的是______,与B地太阳高度角相同的是__________。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图中C、D界面和圈层E的名称:
C , D 圈层E 。
(2)A波和B波在经过D界面时传播速度各有什么变化?
A波 。
B波 。
33. 读某地地质构造图,回答问题。(共12分)
(1)图中A、B、C、D四地中,属于向斜构造的是 ,属于地垒构造的是 。
(2)华山西峰和图中 字母所代表的地质构造相同,图中 字母所代表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
(3)D处的地形是 ,成因为 。
34.该图为12月22日A、B、C、D四城市昼夜长短的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四城市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2)四城市中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
(3)四城市中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的是 。
(4)四城市自南向北依次是 。
2014—2015学年高一地理期中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