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在价值建构中的作用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7:17:48
文档

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在价值建构中的作用

第18卷第8期(2006年8月)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OCIALSCIENCESJOURNALOFCOLLEGESOFSHANXIVol.18No.8(Aug.2006)[收稿日期]2006-01-09[作者简介]王延波(1977-),男,山西长治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读研究生,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系教师。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在价值建构中的作用王延波,常春雨(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太原030024)[摘要]随着传媒“过剩”时代的到来,媒介议程设置功能对民众价值观念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当前中国社
推荐度:
导读第18卷第8期(2006年8月)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OCIALSCIENCESJOURNALOFCOLLEGESOFSHANXIVol.18No.8(Aug.2006)[收稿日期]2006-01-09[作者简介]王延波(1977-),男,山西长治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读研究生,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系教师。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在价值建构中的作用王延波,常春雨(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太原030024)[摘要]随着传媒“过剩”时代的到来,媒介议程设置功能对民众价值观念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当前中国社
第18卷第8期(2006年8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 OC I A L SC I E 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 I   

Vol .18No .8

(Aug .2006)

  [收稿日期]2006-01-09

[作者简介]王延波(1977-),男,山西长治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读研究生,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系教师。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在价值建构中的作用

王延波,常春雨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摘 要]随着传媒“过剩”时代的到来,媒介议程设置功能对民众价值观念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当前中国社

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应在社会的价值重构中承担起弘扬社会主旋律的责任,采用多种报道手段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关键词]社会转型;大众传媒;价值建构;作用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285(2006)08-0044-03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时代的到来,将大众传媒推进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广度、深度,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闻媒体是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和传播的特殊行业,它将裹挟着自身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信息传输给受众,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

1.我国传媒业渐入成熟期,传播手段与内容的多样化对群体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国内已建有47个传媒集团,其中包括26个报业集团,8个广电集团,6个出版集团,4个发行集团和3个电影集团。截止到2005年7月,全国共出版报纸1926种,千人日报拥有量超过75份;广播电视已普及到千家万户,数字电视也正由发达城市向国内中小城市及农村扩展;互联网业迎来了明媚的春天,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6年1月17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截止2005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1111亿,比2004年末增加了1700万,网络广告额也逐年递增,等等。这些大众传媒承担着为受众提供社会、生活等资讯的重要任务,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由“短缺”到“过剩”,传媒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面越来越大,其议程设置功能也日渐凸显,即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salicece )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传媒“过剩”时代的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传媒业大踏步地走向市场,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不同媒体都在想尽办法争夺受众,不同程度上造成了群体价值观的紊乱。尽管群体价值观更多受社会转型期大社会背景的影响,但传媒业所营造的“假环境”影响不可忽视。

2.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使我国传媒业承担的使命更为重大。我国目前在三星级以上酒店和特殊社区落地的境外电视频道已达33个,以凤凰卫视、阳光卫视、华娱卫视、星空卫视最为抢眼。据报道,境外电视节目已占据国内电视播出时间的三分之一[1]

此外,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全球村”的构想成为现实,西方价值观念在网络上对我国青少年一代的渗透更为明显和深刻,其中金钱至上、利己主义、实用主义以及以色情、暴力、恐怖为内容的影片等冲击着正在走向世界、迈向全球的中国民众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3.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信仰危机问题。主要表现在主义信仰危机、宗教信仰过热、对某种现实力量(影星、权力、金钱等)的盲目崇拜等几个方面。主要原因是大变革大转型期间社会生活的不稳定、“”对人们心灵的扭曲、东欧巨变导致主义运动的暂时低迷、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等几个

方面[2]

信仰危机在价值观成型期的青少年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他们接受新事物快,网民中青少年的比例长期居高不下,青少年思想的可塑性强,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面前,青少年的思想也最易被传媒力量所影响。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期,稳定是保证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价值观的冲突造成信仰的缺失必然在意识形态层面反作用于经济发展,阻碍社会进步。

4

4

二、传媒在建构社会价值

体系中如何发挥作用

  1.传播内容上着力弘扬社会主旋律。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有一个观点:“媒介即讯息。”是说任何媒介(亦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都是由新尺度引起的。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媒介性质本身,而更多关注媒介的传播内容。不管是最原始的传播手段,还是当前内容最丰富、信息量最大的网络媒体,对受众价值观的引导主要是凭借其传播的内容。

传媒要在内容上着力弘扬社会新风,批评不良行为,表现出爱憎分明的情感,高扬社会主旋律,为正义呐喊;高扬真善美,揭露假恶丑。特别是对一些和群众利益息息相关,而群众反映意见较大的行业和部门加大监督力度,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社会主义国家传媒业应有的使命。

弘扬社会主旋律,就是媒介要在内容方面把好关,正确衡量新闻的价值,有区别地报道不同的新闻;弘扬社会主旋律,就是媒介要当好社会航船的“哨兵”,随时报道社会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保证这艘航船顺利通过风浪,平安行使;弘扬社会主旋律,就是媒介要坚决同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当好党和群众沟通的纽带,传国情、民情,达,顺民心,使社会机构良好运转,也使人民群众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建设美好的未来。

2.增强媒介自律,提高传媒公信力。加强媒体自律是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过时的问题。媒介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至今仍是媒体自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此外,很多媒体现行的业务和经营不分家的做法也必须加以改变。要尽快实现业务人员和经营人员的彻底分流,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

加强媒介自律有助于提高受众对传播者的信任感,即传媒公信力。媒体的公信力产生于媒体的权威性、严谨性、真实性和贴近性形成的整体形象,即该媒体新闻报道的整体所形成的诚信形象,亦即该媒体为受众提供的精神产品质量。

现今传媒界竞争的激烈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受众的选择增多,使得任何一家媒体都无法依靠强权或是政治性的指令,获得某种来要求受众强制接受它所传播的信息。当某一媒体为受众传递虚假信息、一味追求市场效益而忽视受众根本利益时,读者(观众)就可以选择不阅读或是不收看媒介传播的内容。公信力是媒体的生命。在媒体日益市场化的今天,媒体与媒体之间,都是竞争关系。不说真话的媒体必将失去公信力;缺乏职业操守的媒体必将被行业所抛弃。

一个负责任的媒体,一个作为社会雷达的媒体形象,一个勇于承担当社会良心的媒体精神,正是一个媒体赖以生存和成长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正是一个媒体公信力的“灵魂”所在[3]。

3.巧用强势报道,营造良好社会环境。集中强势报道往往能吸引受众更多的注意力,并使受众从解读节目所表达的意蕴中得到更多的领悟。在我党建设社会主义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可以看到集中强势的报道宣传。强势报道是我党宣传工作的一件重要法宝,在社会价值重构中也可以吸收其优势并加以利用。在发生紧急或危机事件的时候,在重大的决策阶段,在关系人民大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件面前,在弘扬社会主旋律的过程中,媒体采用强势报道的手段是非常必要的。如对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徐虎、李素丽、宋鱼水、郑培民等的宣传报道中,采用强势宣传的手段,在群众中产生的良好的影响。对弘扬社会正气,影响受众价值的判断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媒体采用强势报道,是信息时代的需要。信息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鱼龙混杂,要想取得预设的传播效果,必须利用强势报道的手段赢得受众的注意力。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首要条件。只有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个人才能完善和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媒体营造这种社会价值体系有利于个人价值观的最终确立,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童 兵.入世一年中国传媒市场格局[J].新闻与传播,2003,

(3).

[2]王红霞.论当前社会转型中的信仰危机与重建[J].乌鲁木齐职

业大学学报,2004,(3).

[3]毛聘婷.传媒职业精神[J].视听界,2005,(3).

54

第18卷第8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8月

第18卷第8期(2006年8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 OC I A L SC I E 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 I   

Vol .18No .8

(Aug .2006)

  [收稿日期]2005-12-28

[作者简介]李 杰(1981-),女,山西阳泉人,中国矿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物业税的国际比较与我国征收的利弊分析

李 杰,陈龙乾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8)

[摘 要]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物业税征收的课税对象、税率、计税依据,结合我国房地产税费改革的基本框

架,分析我国开征物业税的利弊因素,我们认为,我国物业税的征收应建立在完善房地产评估制度和设置合理税率的基础上,现阶段不适宜大范围征收物业税。

[关键词]物业税;国际比较;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285(2006)08-0046-03

  住房是一种特殊商品,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所以住房问题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目前,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我国经济命脉所在,不能放任不管。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税费。”这里所说的物业税,又称财产税(Pr operty Tax )或房地产税(Real -Estate Tax ),主要是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其所有者或承租人(个人或法人)对其所有或使用的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按期缴付一定税额,其税额额度随房地产价值的变化而变化。

对我国来说,物业税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国际上许多国家已开征了物业税,借鉴他们的经验必将对我国的房地产税费改革有所启示。

一、物业税的国际比较

物业税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普遍开征的税

种,是这些国家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物业税的征收情况也不尽相同,下面就从课税对象、税率、计税依据等方面进行比较。

  1.课税对象。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对土地和建筑物一起征收物业税,如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个别国家只对土地征税,对建筑物不征税,如澳大利亚;还有些国家只对房产征税,对土地不征税,如坦桑尼亚。

2.税率。开征物业税的国家和地区,物业税的税率一般为比例税率。具体征收税率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国家和地区物业税税率比较

国家和地区物业税税率

美国各州税率不一致,实际税率在1.2%~3%之间;某些州免征或轻征自由自用房屋的物业税,几乎所有州都免征宗教和慈善机构的物业税

日本根据房地产的地理位置确定,在1.4%~2.1%之间加拿大住宅用地征收的物业税在1.1%~1.73%之间;商住两用房用地征收的物业税在1.45%~3.3%之间

对业主自物业的收入(租金)征收物业税,税率为16%;若当年业主未从物业获得租金收入,则不需缴纳物业税

澳门对业主自物业的收入(租金)征收物业税,税率为16%;若当年业主未从物业获得租金收入,则按10%的税率缴纳物业税

新加坡

住宅征收的物业税税率为4%,出租房屋征收的物业税为12%

  3.计税依据。从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征物业税的

国家和地区情况来看,物业税的计税依据可以分为

The Functi on of M a ss M ed i a i n Va lue Est ablishm en t

i n the Soc i a l Tran sforma ti on Per i od

W ang Yanbo,Chang Chunyu

(Taiyuan U niversity of S cience and Technology,Taiyuan 030024,China )

[责任编辑 范振杰]

6

4

文档

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在价值建构中的作用

第18卷第8期(2006年8月)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OCIALSCIENCESJOURNALOFCOLLEGESOFSHANXIVol.18No.8(Aug.2006)[收稿日期]2006-01-09[作者简介]王延波(1977-),男,山西长治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读研究生,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系教师。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在价值建构中的作用王延波,常春雨(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太原030024)[摘要]随着传媒“过剩”时代的到来,媒介议程设置功能对民众价值观念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当前中国社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