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及对策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7:14:25
文档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及对策

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及对策摘要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因素大致有教育上德智失衡、望子成龙中的重心偏误、网络的监管乏力三个主要原因,解决的根本途径是树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环境教育观,切实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合力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关键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德智失衡重心偏误监管乏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推荐度:
导读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及对策摘要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因素大致有教育上德智失衡、望子成龙中的重心偏误、网络的监管乏力三个主要原因,解决的根本途径是树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环境教育观,切实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合力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关键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德智失衡重心偏误监管乏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及对策

摘要

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因素大致有教育上德智失衡、望子成龙中的重心偏误、网络的监管乏力三个主要原因,解决的根本途径是树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环境教育观,切实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合力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德智失衡  重心偏误  监管乏力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做出了新的重要部署,学校作为未成年人的重要教育基地,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充当着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我是政治、历史课教师,并长期从事党支部、共青团及班主任工作,可以说始终工作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线。我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在日常工作中带领教师对目前全校36个班,2600余位初中生认真研究,力图找准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因素,统一思想,寻求对策。以下是我们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一些思考及对策。

一、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因素

面对初中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方面的实际状况,我们分析原因,归纳总结,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因素。

(一)教育上的德智失衡

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人和劳动者,本是未成年人的培养目标。德育与智育在学校教育中,本应是同步提高,协调发展。然而,在如今的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的失衡状况却一直存在。以考试分数定录取线的高、中考,在主宰着中学的教学。升学率是衡量中学声望和地位的首要标志。

在以考试分数计成败的升学率面前,智育被抬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德育只能退居其后,陷于“说起来重要却对升学无意义”的尴尬境地。因此,受教育者的文化水平可能是提高了,却是以思想道德水平滞后为代价。学校对这样的失衡并非心无疑虑,家长对这样的失衡更是常有不安之心,但又不能无视子女的前途而另觅成长之途。

(二)“望子成龙”中的重心偏误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人父母谁人不盼。但这种期盼的重心,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已从德才兼备向“注重学习成绩”偏移。父母关注的重心是智力的开发,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是学习成绩。                       

这样的观念,表现在家庭教育中就是淡化了德智体全面发展,对未成年子女只求功课好,千叮咛万嘱咐的是“除了学习你什么都不用管”,有的父母甚至对孩子的课外时间都做出种种规定,目的只有一个:好好学习。家庭如此潜移默化,可能使得未成年人从小就形成了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三)网络的监管乏力

我国自1995年开通互联网,发展速度十分惊人,2008年7月24日新华社报道中指出,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2.53亿人,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数达到7305万人,占全部网民数的28.9%。 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有相当大的一个群体是学生网民,占总体手机网民的四成左右。网上冲浪,已成为未成年人追逐的新潮,许多中学生更是以当“小网虫”为荣,视不常上网为落伍。

网络是一个“天使”与“恶魔”同在,鲜花与陷阱并存的世界。对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一个新的信息源,有利于现代素质的培养;又是一个新的伤害源,使用不当又会危及身心的健康,从许多调查,我们可以看到,网络对未成年人的伤害,主要有三:

一是网上暴力信息。未成年人从网上获取的暴力信息,逐渐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虚拟与现实的差异,形成了以行使暴力为乐的思想和行为。是如今校园暴力增多的一大诱因,更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网络教唆者。

二是网上色情信息。大量的色情信息,对正处于青春萌动的未成年人,已造成许多令人忧虑的心理刺激和不良仿效,危及身心健康。

三是网上各种游戏。网络游戏有其娱乐,益智的一面,但过多地沉溺其中泡吧成瘾,又会给缺乏自制力的未成年人带来学习成绩下降,旷课逃课,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等危害。

由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及网上色情充满刺激和浪漫,许多学生一旦接触便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是网络的三大魔爪,是使青少年堕落的三大杀手,因此又被称为“电子海洛因”。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对策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战略任务提高认识,针对以上种种影响因素,我们从实际出发,积极寻求有效的对策。我们认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是树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环境教育观,切实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合力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学校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

1、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上来

全体教职工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起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首的观念。

学校是对未成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应该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鼓励各学科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等。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

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到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明确新时期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严格教师队伍的管理,对违背教师职业道德、有损教师职业形象的行为,应给予不同形式的批评教育乃至处分。

教师应该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心理解每个学生,优秀的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心理教育方法和心理技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勇于面对现实、面对困难。同时,学生也应掌握一定的情绪技巧,即使已经产生委屈、难过、害怕、烦恼、苦闷等情绪,也要寻找适当的办法,比如找知心朋友、老师、家长倾诉,合理地宣泄;或转移消极情绪,到操场跑跑步、打打球,尽量将消极心态转化为积极因素。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和学生打交道最多的人,他们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班主任可利用谈心、家访、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做学生知心朋友,引导学生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使班主任成为令人羡慕的岗位,鼓励优秀教师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把班主任工作经历和业绩作为评聘职称的重要条件,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班主任的待遇。

3、突出重点,精心组织,把德育融汇到学校教学环节和学生实际生活之中

积极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积极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和培育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学校把每周一升旗仪式作为开展经常性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每次升旗仪式后即由全校36个班级轮流进行国旗下讲话,如:“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学雷锋”、“诚信教育”、“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生安全”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有针对性主题鲜明的国旗下讲话,潜移默化起到矫正错误观念,匡正成才观,正确对待网络等作用。

加强共青团工作,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学校共青团乏积极组织利用入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共青团员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情感,利用学生业余团校,积极开展党、团基本知识教育,通过建立团员德育教育基地,如我校一直把清流办敬老院作为团员教育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帮老人们打扫卫生,陪老人们谈心等,鼓励学生热爱劳动、关心他人。

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学校坚持执行新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的意识和习惯。每年秋季开学后,学校在新生入学时都要集中进行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学前教育并开展军训,帮助七年级新生加快完成由小学生向中学生的转变;每学期都要请法律副校长或市中院法官给学生上法律知识讲座,每学年举办一次“模拟法庭”展演,用身边鲜活的事例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主动开展网上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学校在每天的信息课上主动向学生开放校内网络设施,争取在网上大量提供和不断更新健康向上的内容,为学生利用网络接受教育,收集信息、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教育学生远离营业性“网吧”和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二)家庭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要做好基础、奠基的工作

  家庭环境塑造学生的基本性格,只有家庭与学校教育达成一致学校教育才能有好效果,但实际上家长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尚存在一定的困难。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在于家长家庭负担沉重,疲于养家糊口,根本无力无心理会子女的教育问题;二在于由于家长能力有限,无法解决学生学习上、思想上的问题;三在于家长不重视子女的学习情况,着重自己的娱乐而让子女放任自流的情况较严重;还有的家长没有教导子女的科学方法,或是过于溺爱,或是动辄打骂,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针对家庭教育的误区,为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我们采取了两大措施:办好家长学校,推广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密切联系家长,内外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建立家访制度, “问题学生”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很好地杜绝了学生不良情况尤其是违法乱纪现象的出现。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请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共同寻求解决学困生问题的办法;向家长说明我校教育教学的方向、目标,争取家长的合作和支持。同时还征求家长对我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三)社会为少年儿童提供成长的基地,社会教育要承担净化育人环境的重任

加强与社区的互动。学校处于社区之中,社区的良好育人环境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实施全程管理和全程教育,我校积极配合社区的各项活动,我们组织学生开展敬老活动,去福利院慰问老人,既增加了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拓宽了学生思想教育的路子,又造福了乡里,共创文明社区环境。

警、校挂钩共建文明学校。多年来,我校一直注重法制教育,建立了警、校挂钩制度,每学期都定时邀请派出所处的干警来校进行安全、交通、法制的宣传教育。派出所还参与学校的德育管理,琅琊路派出所所长还担任了我校的法制副校长,分工帮教后进生,抓后进生的思想工作。此外,还请干警同家长一起座谈,向家长介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

经过探索,我们觉得只要切实加强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切实纠正“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通过课内外、校内外各种途径,发挥好学校主渠道作用,真正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原则;奠定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内外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加大与社会的互动,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如与社区互动、军民互动等,净化育人环境,切实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合力作用,在相互配合下共同施加对学生的良好影响,是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2、《深入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和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人民日报》2009年12月22日  作者:

3、《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注重发挥未成年人的主体作用》

《上海教育》2004年第Z2期  作者:毛裕介

2011.12.3

文档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及对策

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及对策摘要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因素大致有教育上德智失衡、望子成龙中的重心偏误、网络的监管乏力三个主要原因,解决的根本途径是树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环境教育观,切实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合力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关键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德智失衡重心偏误监管乏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