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35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4分)
他说话风趣yōu mò( ),但总给人留下一种不kào pǔ( )的印象。他常常xuàn yào( )自己丰富的经历,但给人一种chún cuì( )卖弄的感觉。
(二)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1.最精彩的节目终于亮相(xiānɡ xiànɡ)了。
2.爷爷的喜好(hào hǎo)是种花养草。
3.做事情要坚持不懈,不能一曝(pù bào)十寒。
4.汤(tānɡ shānɡ)汤乎若流水。
(三)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轻歌慢舞 行云流水 巧夺天公
B.惟妙惟肖 无穷无尽 嘎然而止
C.字正腔圆 曲终人散 天籁之音
(四)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20分)
1.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2分)
改“把”字句: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6分)
(1)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3. 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4分)
改陈述句:
4.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4分)
改转述句:
5.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4分)
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好像 。
(五)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4分)
1.“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说明《月光曲》的来历是有确切依据的。( )
2.书法中的“颜筋柳骨”分别指的是颜真卿和柳宗元。( )
3.“压轴、跑龙套、科班出身”这些词语都跟戏曲有关。( )
4.《书戴嵩画牛》告诉了人们不要迷信权威、不懂装懂的道理。( )
二、积累运用。(10分)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 。”
2.古语有云:“ , 。”不可改也。
3.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
三、阅读感悟。(25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幽静—( ) 难过—( )
2.用“ ”在文中画出与“这首曲子多难弹哪”前后照应的句子。(2分)
3.文中有两处描写姑娘的谈话,第一处表现了她( ),第二处表现了她( )。(4分)
A.善解人意
B.渴望听到贝多芬的亲自弹奏
4.“哥哥”在文中指的是( )。(2分)
A.贝多芬 B.皮鞋匠
(二)课外阅读。(15分)
传说战国时期,一位叫韩娥的女子来到齐国,因为一路饥饿,断粮已经好几天了,于是在齐国临淄(zī)城西南门卖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后,人们还听到她的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人们都说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韩娥投宿一家旅店,因为贫困,韩娥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韩娥伤心透了,“曼声哀哭”而去。声音是那么悲凉,凡是听到她歌声的人都觉得好像沉浸在哀怨里。一时间,“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旅店主人只好又把她请回来唱一首欢乐愉快的歌曲。韩娥“复为曼声长歌”,众人闻之“喜跃抃(biàn,拍手鼓掌)舞,弗能自禁”,气氛顿时欢悦起来,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其歌声之动人,乃至于此。
因此后世就有了“余音绕梁”“绕梁三日”的成语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声和音乐的魅力。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余音绕梁:
2.从哪里可以看出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3分)
3.旅店主人为什么只好又把韩娥请回来? (2分)
4.结合掌握的文言知识,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
(2)喜跃抃舞,弗能自禁。
5.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或形容歌声美妙的四字词语?至少写四个。(4分)
四、习作平台。(30分)
想一想,你有什么特别拿手的本领?比如唱歌、跳舞、绘画、书法、手工……请用文字把你的拿手好戏写出来,注意把内容写具体,做到语句通顺,重点突出。
参
第七单元提升练习
一、(一)幽默 靠谱 炫耀 纯粹
(二)1.xiànɡ 2.hào 3.pù 4.shānɡ
(三)C
(四)1.美妙的琴声把兄妹俩陶醉了。
2.(1)伯牙摔破了木琴,剪断了琴弦,一辈子再也不弹琴了,在伯牙的心里,他认为锺子期死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之多。
3.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就‘完’了。”
4.姑娘让哥哥别难过,她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5.给大地披上了一件“银纱”
(五)1.✕ 2.✕ 3.√ 4.√
二、1.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
2.耕当问奴 织当问婢
3.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三、(一)1.寂静 伤心 2.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 3.B A 4.B
(二)1.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
2.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后,人们还听到她的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
3.因为贫困,韩娥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韩娥伤心透了,“曼声哀哭”而去。声音是那么悲凉,凡是听到她歌声的人都觉得好像沉浸在哀怨里。一时间,“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
4.(1)年老的和年少的(泛指所有人)十分悲伤哀愁,流着眼泪对视,三天不吃东西。
(2)高兴得一跃而起拂袖起舞,击掌为乐,无法控制自己欢快的情绪。
5.天籁之音 娓娓动听 婉转动听 余音袅袅
四、提示:这次习作要求写自己的拿手本领,也就是写自己在某方面的特长。写之前要想一想,你的拿手本领是什么?它是怎么练成的?写的时候,要安排好写作材料的先后与详略,还可写一写与这个拿手本领相关的故事,注意把重点内容写详细一些。写完后注意检查,做到语句通顺,重点突出。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青苹果和熟苹果
⑴亚当·斯密认为,人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人有交换倾向。他在《国富论》中说:我们从未见过甲乙两犬公平审慎地交换骨头。也从未见过一种动物,以姿势或自然呼声,向其它动物示意说:这为我有,那为你有,我愿意以此易彼。显然,交换的前提是占有。我用此物向你交换彼物,就意味着,我承认,在交换之前,彼物是你的,而此物是我的。
⑵分清彼此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一个三四岁的儿童也知道哪些玩具是他的,哪些不是。父母购买和亲友赠送都是自己对玩具的所有权的合法来源。人类很早就通行劳动原则和占先原则。前者比如谁打的野兽归谁,后者比如先迁移到某地的部落拥有对该地的所有权。但人类并不总是能很好地解决产权归属问题的。比如,若干个人如何分配他们共同捕获的野兽,相邻的部落如何划分它们之间的领土。如果不能分清彼此,后果是什么呢?
⑶在一个假设的情境中,有一棵无主的苹果树,在这棵树旁住有两个人。问题是,如果这两个人都想从这棵苹果树上获得自己的最大利益,结果将会怎样。答案是,他们俩谁也吃不到熟苹果了。因为这棵树没有产权归属,所以谁要想获得更多的利益,谁就要尽可能地摘更多的苹果;但对方也是一个经济人,他也会这样做。若要在摘苹果的竞赛中超过对方,就要更早地去摘苹果,但对方也会这样做。结果,摘苹果的时间会越来越早,以致苹果还未成熟就被摘掉了。谁要想等到苹果熟了再摘,就会一无所得。这样,在产权没有划分清楚的情况下,这两个人只能吃到青苹果。
⑷在人类历史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美国的道格拉斯。诺斯教授,曾经生动地描述过人类从狩猎社会向农耕社会过渡的过程。在狩猎社会中,野兽和野果是没有产权归属的。谁先捕猎或采摘到就归谁。谁的打猎技术好、工具先进,谁就能获得更多的野兽。这样就刺激了打猎技术和工具的发展。
⑸但这样一来,随着打猎技术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全社会中可打的野兽就会越来越少。由于社会中存在着很多不同的部落,野兽又是没有产权归属的,在成年的大野兽所剩不多的情况下,人们就开始去打未成年的小野兽。因为如果某部落的人遇到未成年野兽不打,待到它成年后,未必就会成为自己的盘中餐。
⑹这样下去,野兽就会全部绝种,因为没到生殖期的小野兽如果被消灭了,就不会有新的小野兽了。与此同时,以狩猎为生的人类社会也会崩溃掉。农耕社会和畜牧社会的出现,使人类避免了灭绝的命运。驯化野生植物,于是出现了农作物;驯化野生动物,于是出现了家畜。
⑺农作物和家畜的优点不仅是它们比野生动植物更易生长,更重要的是它们可以成为一个部落排他地拥有的动植物。没有其它部落捕猎和采摘的威胁,人们可以从容地等到这些驯化了的动植物成熟,愿意投入劳动精心照看。由此看来,农耕社会出现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实现了部落之间排他的产权划分;它通过改变人与人的关系,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⑻毫不夸张,道格拉斯。诺斯称之为第一次经济。我们的祖先也从未低估过这次。在中国,人们把发明了农耕技术的人称为神农氏。他在当时,是部落的首领,在后来,是神。这说明,人们从未仅仅把他当作技术创新者,还视他为社会领袖。
⑼小则吃不上熟苹果,大则毁灭社会,看来在产权上分清彼此实在是太重要了。不仅如此,产权不清还会引起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冲突。
⑽为了一块矿产,为了一条河,为了一片林子,两个村、两个地区之间可以刀相见。如果这样的情况放到国与国之间,就更糟糕了。海湾战争的起因很复杂,但其中一个原因是伊拉克和科威特的油田在地下是相连的,并且向科威特倾斜。伊拉克认为它吃亏了,但又没有提出可行的划分产权的办法。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情况下,伊拉克竟诉诸武力。这场战争,导致了数万人的死亡和数千亿美元的损失。
⑾假如我们找到了划分产权的方法,假如我们消除了产权上的纠纷,人类将会比现在幸福多了。熟苹果毕竟比青苹果好吃。
1、根据文意,最适合填入第⑵段和第⑺段空格的一项是()(2分)
A.本来、既然、就 B.本来、既、又
C.似乎、因为、所以 D.似、不仅、而且
2、第⑶段中加点词经济人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
3、第⑻段画线句中的之是指。(2分)
4、简析第⑼段的作用。(3分)
5、对于本文的说理方法,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⑴段引用亚当。斯密的话,是为了引出议论话题并证明人有与生俱来的占有欲望。
B.第⑶段举无主苹果树之例,直观阐述了竞争是造成人类只能吃到青苹果的根本原因。
C.第⑷⑸⑹段以野果野兽举例,证明了资源有限时更需产权划分以避免人类社会崩溃。
D.第⑽段举伊拉克为油田诉诸武力的实例,证明人类有分清产权的智慧方能免除战争。
6、试析本文标题好在哪里。(4分)
参:
1、(2分)D
2、(2分)谋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的人。(要想获得更多利益的人)
3、(2分)农耕社会出现。(农耕社会和畜牧社会的出现)
4、(3分)承上启下,承上文,总结产权明晰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引出下文对产权不清带来的后果的论述。
5、(3分)C
6、(4分)生动形象地表明了本文的话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对比,突出了产权明晰给人类带来幸福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