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追踪观察记录表
时间: 2022年3月 观察者:
班级 | 大D班 | 幼儿姓名 | 性别 | 女 | 年龄 | 5岁 | |
观察内容 | 语言区的材料选择原则和灵活的活动评价 | ||||||
幼 儿 行 为 描 述 |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在语言区,孟琬琪、陈泽富、葛雨檬选择了字母拼词,但在操作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英语较好基础的孩子对这份材料不怎么感兴趣,原因是材料的玩法对他们来说太过简单了,没有挑战性。 材料的投放千万不能一刀切,应该通过观察、评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应预先作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孩子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孩子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并在孩子活动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使孩子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较快地进入探索,向目标迈进。 | ||||||
有效回应 | 1、在选择语言区材料时我要遵循内容与材料的趣味性、操作性、教育性、层次性原则。幼儿的操作离不开丰富的材料准备,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觉得在操作材料的投放要注意以下三点:1、材料的适用性要面向全体幼儿。可根据幼儿的性别、爱好制作语言区材料,幼儿对操作材料感兴趣了,他们自然会去操作去交流。 2、材料的难易要有层次。一个班每个幼儿的理解、操作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如果材料太易,能力强的幼儿则会觉得没劲;反之,能力弱的幼儿会对活动丧失信心。所以我觉得设置同一内容而难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不仅满足了不同能力层次幼儿的需要,而且幼儿在通过层层操作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对活动也会越感兴趣。3、材料要有趣味性。有的区域材料尽管丰富,但如果没有幼儿眼中的“好玩”,幼儿是不感兴趣的。感兴趣的材料,能让幼儿在反复操作过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了创造性思维,提高了语言水平这样。 2、灵活的区域活动评价,使幼儿有话就说。教师及时适当的评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分区活动的能力,而且还会促使幼儿语言的发展。评价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1、注意活动过程中的随机评价。区域活动中,当教师发现幼儿有好的行为或成功表现时,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老师一个赞许的表情、一个“真棒”的手势或是给幼儿贴上一个五角星,让幼儿知道自己做得好、说得好,从而激励他对讲的兴趣。特别是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教师尤其要注意关注他们的活动,及时对他们的活动进行积极的评价。 2、组织幼儿参与评价。教师的评价固然权威,但幼儿对于同伴间的相互评价也很感兴趣。教师可引导幼儿积极进行自评和互评。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教师要注意引导。如自评时引导幼儿说说:“我今天玩了什么……我是这样玩的……”,引导幼儿把这一活动的心得成果讲述给大家听,从中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互评时引导幼儿说说:今天的活动中哪个小朋友最安静?你最喜欢和哪个小朋友合作游戏?为什么?大班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越来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在互评时就比较热烈,你一句、我一句,幼儿的语言表达就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