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目: 语 文
年 级: 小 升 初
任教老师:
学 生:
学生情况综合分析
1.学习习惯:
该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整体来说比较好,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时效性有待提高。在综合学习方面,要将孩子从在老师那里被动吸收知识转换到自己主动去掌握、思考理解知识。鉴于此,老师有以下建议:(一)一定要培养或提高自学的能力;(二)要主动提出疑问,积极向老师请教;(三)巧记笔记;(四)积累好词好句,增加阅读量;(五)做好复习和总结;(六)关于练习题量的问题求难不求易,求精不求全;(七)正确对待例题,学习解题方法;(八)要抛弃依赖思想,增强责任感;(九)根据自己的实际,具体目标,注意任务的轻重缓急等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2. 性格分析:
从本质上来说,该学生在此阶段表现出来的是比较冲突的一面,因为他即将面临的是具有人生的第一次意义重大的毕业考试,也就意味着他即将要成为中学生了,所以,他即有中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的一面,也有小学生中较为懵懂的一面。整体来说,该学生具有很好的教养,能够与人很好的相处,对人很有礼貌,但自觉性和主动性亟待加强。
3. 优点分析:
(1)比较听话,懂事,能与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
(2)待人诚恳、友善;
(3)在课堂上能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
4. 缺点分析:
(1)知识掌握不全面,特别是课外知识;
(2)学习的主动性有待提高;
(3)对自己没掌握的知识点,没有去主动积累的意识;
(4)写作和阅读能力有待提升。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课时规划表
课次 | 教学内容 | 重点、难点、 考点、疑点 | 考题类型及分值比例 | 课时规划 |
1 | 拼音训练、汉字专题 | ①拼音中儿化音、拼音中的大写、儿化音、隔音符号、轻声、多音字、拼写规范。 ②常见错别字、易读错的字。 ③真题训练 | 拼音: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选择正确注音,同音字辨析(6分至10分) 识字:形近字辨析,改正错别字。(4至6分) | 4h |
2 | 词语搭配,同义词,近、反义词,一词多义 | ①固定搭配②近反义词训练-----词义辨析(感情色彩,程度,范围等) | 选词填空,根据语言环境解释词义或根据释义填写词语(3至4分) | 4h |
3 | 成语,歇后语,谚语专题练习 | ①成语积累、分类、应用 ②真题训练 | 解释成语含义,常见的歇后语或者谚语;成语接龙、巧猜成语等(2至4分) | 2h |
4 | 小升初专题:课外常识积累与训练 | ①文学常识:重要的作家作品②生活常识:节日标志含义等③真题训练 | 作者及其代表作品;人物特点及其故事情节分析 | 2h |
5 | 句子类型,句子转换 | ①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的区分②把字句和被字句、陈述句和反问句等的转换③积累四年级古诗词 | 句子转换练习(4分至6分) | 4h |
6 | 修辞,关联词 | ①比喻、拟人、设问、反问、排比、夸张等②关联词的固定搭配③积累五年级古诗词 | 写出所用的修辞手法,用关联词造句(2分至4分) | 4h |
7 | 排序,句子仿写 | ①能按一定顺序排列句子②仿写的要求技巧,积累好词佳句③积累六年级古诗词 | 排序练习,仿写练习(2分至4分) | 2h |
8 | 小升初专题:古诗词和名言警句 | ①古诗词分类赏析②熟悉常考题型③真题训练 | 古诗词理解赏析(4分至6分) | 2h |
9 | 写人记叙文阅读方法点拨与训练 | ①了解问题特点②答题思路③专题训练 | ①加点字含义和好处②理解句子意思③根据文章写出中心思想和自己的领悟(8分至10分) | 2h |
10 | 写事记叙文阅读方法点拨与训练 | ①了解问题特点②答题思路③专题训练 | 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②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③分析词语的含义 | 4h |
11 | 说明文阅读方法点拨与训练 | ①说明文特点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③专题训练 | 文章用了怎样说明方法,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6分至8分) | 4h |
12 | 六年级课本难点、易错点总结 | 拼音,字词,修辞,仿写句子、阅读写作 | 熟练生字、词、句、段、文 | 4h |
13 | 写景、状物阅读训练 | ①学习观察顺序②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③阅读训练 | 景物特征,表达的感情(2分至4分) | 4h |
14 | 想象作文指导训练 | ①想象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②作文训练 | 4h | |
15 | 看图作文指导训练 | ①看图(单图或者组图)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②作文训练 | 4h | |
16 | 第一轮复习 | 针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 | 2h | |
17 | 第二轮复习 | 针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 | 2h | |
18 | 题型训练(拼音,修辞句词,阅读,作文) | 针对性训练 | 2h | |
19 | 考前冲刺(一) | 查漏补缺 | 2h |
20 | 考前冲刺(二) | 查漏补缺 | 2h | |
预计总课时:60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