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恒星时:以春分点为参考点,由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所确立的时间,称为恒星时。
2. 宇宙:有两方面的含义:哲学上的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是无限的宇宙。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科学的宇宙是指总星系。空间尺度100多亿光年,起源于150亿年前的大爆炸。
3.回归年: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太阳沿黄道连续二次经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为回归年。
4. 太阳回归运动: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内有规律的移动。
5. 朔望月:即月相变化的周期,也就是从朔到望或从望到朔的时间叫朔望月。
6.天文单位: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常被用作太阳系范围内计量距离的单位
7.经度:是一种两面角,是本地子午线平面和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
纬度:是线面角,是本地法线和赤道平面的夹角。
8. 历法: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协调它们的关系,制定一定的时间序列法则。
9.天球:天球就是以观测者为球心,以无限大为半径所描绘出的假想球面。
10. 引潮力:又称“起潮力”,引起地球上潮汐现象的力。来源于月球和太阳。
11. 秒差距:即周年视差为1″ 的恒星的距离,用符号PC表示。
12. 潮汐:午前和午后的一次海水上涨现象。
13.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对于地平的高度角。
14.太阳日: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线相交的时间间隔。24小时
15.日食: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16月食:地球上看见满月出现部分或全部月面变暗的现象。
食限: 日月食的发生,要求日月相合(或相冲)于黄白交点或附近。这个附近有一定的限度,它就是食限。
17食季:是有可能发生日月食的一段时间,它同食限相联系。太阳经过食限的这段时间就被叫做食季。
一、主要概念
1、宇宙:有两方面的含义:哲学上的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是无限的宇宙。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科学的宇宙是指总星系。空间尺度100多亿光年,起源于150亿年前的大爆炸。
2、经度:是一种两面角:一个是本地子午线平面,另一个是本初子午线平面。两个平面的夹角即为本地经度。
3、纬度:是一种线面角,即直线同平面的交角。本地发线同赤道面的交角,就是所在地的纬度。
4、地平坐标系:就是用来表示天体在天空中的方位和高度及其周日变化。
赤道坐标系分为第一赤道坐标系和第二赤道坐标系,第一赤道坐标系也称时角坐标系,用于时间度量。第二赤道坐标系表示天体在天球上相对不变的位置,用于编制星表。
5、公历:现行公历即格里历,是以回归年为基础的历法。一年有365天(闰年366天),12个月,安排有大小月,在400年中安排97个闰年。
6、农历:我国的传统历法,一般称夏历或农历。所谓农历显然是指我国广大农民长期根据它所附载的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事进程。
7、食限:日月食的发生,要求日月相合(或相冲)于黄白交点或附近。这个附近有一定的限度,它就是食限。
8、食季:是有可能发生日月食的一段时间,它同食限相联系。太阳经过食限的这段时间就被叫做食季。
9、时差:时差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视太阳时与平太阳时的差值,其值介于-14.4~+16.4之间。其二是经度不同或时区不同的两地的时间差。
10、法定时:按法定时区确定的标准时,叫法定时。
11、天球:天球就是以观测者为球心,以无限大为半径所描绘出的假想球面。
12、恒星时:春分点时角表示恒星时。
13、地方时:按本地经度测定的时刻,统称地方是,包括地方恒星时,地方视时和地方平时。地理书上说的地方时通常是指地方平时。
14、太阳回归运动: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内有规律的移动。
15、黄赤交角:天文学和地理学上通常用它的余角(23°26'),即赤道面与轨道面的交角来表示;而在地心天球上,则表现为黄道与天赤道的交角。
16、秒差距:即周年视差为1秒的恒星的距离,用符号PC表示。
17、天文单位: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常被用作太阳系范围内计量距离的单位
18、日食:月球拖着自己的影子绕地球运动。当它来到地球的向太阳一侧,其影子有时会掠过地面,这时月影扫过地区,人能看到太阳被月轮遮蔽叫日食。
19、月食:当月球绕行到地球的背太阳一侧,碰巧也会地球本影。这时,在地球上看来满月在天空中失去光辉,这便是月食。
20、历法: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协调它们的关系,制定一定的时间序列
二、选择题
1.对于地球自转的速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D)
A.地球自转的速度在不断地加快
B.地球自转的速度一直在减慢
C.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
D.地球自转的速度总的趋势是在减慢,但也有加快的阶段
2.地表从赤道向极地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越来越少,造成这种地表热量分布不均的根本原因是(D)
A.离太阳的远近不同。
B.纬度大小不同。
C.地球不停地在自转和公转。
D.地球是一个球体,地表是一球面。
1、两颗恒星的位置发生变化,二者相互遮掩而引起亮度变化的星是(D)。
A、超变星 B、脉动变星 C、爆发变星 D、几何变星
2、黄道和白道不在同一平面内,二者有( A )的交角。
A、5°09′ B、5°11′ C、23°26′ D、23°27′
3、同一恒星连续两次在同一地上中天的时间间隔为( C )。
A、真太阳日 B、真太阳日 C、恒星日 D、回归日
4、阳历年( B )是闰年。
A、2031年 B、2060年 C、2034年 D、2018年
5、我国的岛属于( C )。
A、海洋岛 B、火山岛 C、岛 D、珊瑚岛
6.目前使用的历法是建立在____B__ 基础上的。
A.恒星年 B.食年
B.回归年 D.近点年
4.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在天穹上的投影,称为____A__ ,即月球轨道面与天穹相交的大圆。
A.白道 C.黄道
B.天赤道 D.黄道面
5.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即从东半球进入西半球,日期应(D)
A.加上一天。 C.从早上开始。
B.不变。 D.减去一天。
6.理论上的国际日期变更线是(A)
A.180o经线。 C.A和B。
B.0o经线。 D.本初子午线。
7.地球赤道面无限扩大与天穹的交线称天赤道,它与黄道的两个交点,称为___C___。
A.冬至点和夏至点
B.近日点和远日点
C.春分点和秋分点
D.二分点和二至点
8.太阳活动有时剧烈,有时较为缓和,平均以__D___ 为活动周期。
A.50年 C.12年
B.100年 D.11年
9.对科里奥利力大小的表述下列哪种是正确的(A)
A.科氏力的大小与水平运动物体的质量、速度和所在的地理纬度的正弦成正比。
B.科氏力的大小与水平运动物体的质量、方向和所在的地理纬度的正弦成正比。
C.科氏力的大小与水平运动物体的质量、速度和所在的地理纬度的余弦成正比。
D.科氏力的大小与水平运动物体的速度和所在的地理纬度的正弦成正比。
10.月球引潮力所造成的海洋潮汐对地球自转的影响是(C)
A.起加速作用。
B.不起任何作用。
C.起减速作用。
D.起推动作用。
11.地核是指从_____A_ 到地心的部分。
A.古登堡面 C.地慢
B.莫霍面 D.岩石圈
12.太阳视运动在天穹上移动的轨迹叫做(C)
A.白道 C.黄道
B.白道面 D.黄道面
13.地球的昼夜更替和四季变化是由于_____B_ 产生的。
A.地球自转
B.地球自转和公转
C.地球公转
D.地球运动
14.类木行星的共同特点是(C)
A.体积大、平均密度小、自转速度慢、卫星数目多。
B.体积大、平均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数目少。
C.体积大、平均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数目多。
D.体积大、平均密度大、自转速度快、卫星数目多。
15.当地球运转至夏至时,晨昏线切过(D)
A.北极点。
B.66o33’N纬线圈。
C.66o33’S纬线圈。
D.B和C。
16.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附近时(C)
A.最慢。 C.最快。
B.平均状态。 D.稍快
17、月球连续两次在同一地上中天的周期为( D )。
A、平太阳日 B、真太阳日 C、恒星日 D、太阴日
18、如果夏至日后的那个朔望月没有中气,按我国农历,则该月的月名为( D )。
A、五月 B、闰五月 C、六月 D、闰六月
19、恒星年的真正长度为( A )。
A、365.25日 B、365.2422日 C、365.2596日 D、346.6200日
20、北斗七星的斗柄授时法则中的斗柄西指,天下( C )。
A、皆春 B、皆夏 C、皆秋 D、皆冬
21、约占全球陆地面积30﹪的洲为( D )。
A、非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亚洲
三、问答题
1.为什么时角向西度量,而赤经向东度量?时角向西度量使天体的时角“与时俱进”,用以度量时间; 赤经向东度量“与日俱增”。
2.为什么绝大多数恒星的绝对星等高于它们的视星等? 10秒差距在恒星世界是“咫尺之距”。只有为数不多的亮星位于这个距离之内,因此 对于绝大多数恒星来说,其绝对星等高于它的视星等。
3.简述东西方四季划分的方法和特点。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强调四季的天文意义,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的。
西方四季划分更强调四季的气候意义,是以二分二至日作为四季的起始点的。
4.简述地球自转的规律性及其后果。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点相同均为每小时15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和高度而不同,在同一高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增大而减小;在同一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高度增大而增大。
后果:造成天体的周日运动,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水平偏转。
5.简述四季的划分和五带的特点。
划分四季的方法有很多种:
我国古代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
在我国出版的日历上,公元纪年的日期旁边,还标着一种农历,这种历法也叫夏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阴历”。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的月份来划分四季:农历一月到三月是春季,四月到六月是夏季,七月至九月是秋季,十月到十二月是冬季。
在天文上,是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四季的开始。
气象上,通常以阳历的3月到5月为春季,6月到8月为夏季,9月到11月为秋季,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为冬季。
五代的特点:热带:天文上的低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之间,跨纬度46°52′,占地表面积的39.8%。有直射阳光,终年常夏无冬,昼夜长短变化小,白昼长为10时35分~13时25分。 温带:天文上的中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与南北纬66°34′之间。南北温带各跨纬度43°08′,合占地表面积的51.9%。这里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昼夜长短变化大,白昼长的变化幅度为2时50分到24时。 寒带:天文上的高纬地带,在南北纬66°34′到90°之间。南北寒带各跨纬度23°26′,二者合占地表面积的8.3%。太阳高度角小,终年无夏。有极昼极夜现象,其持续时间在极圈为一日,在两极为半年。
6.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春分,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 冬至: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相反。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日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
7.简述海洋潮汐的基本规律性和复杂性。潮汐现象主要是地球上的海水受月球和太阳引潮力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每逢农历初一(朔)、十五(望),太阳、月球和地球三个天体基本成一直线。这时太阳引潮力最大程度地加强了月球引潮力,使海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潮差最大,称为“大潮”。 每逢农历初八(上弦)、廿三(下弦),太阳、月球和地球三个天体的位置近似成直角分布。这时太阳引潮力最大程度地削弱了月球的引潮力,使海水涨得不高,落得不低,潮差最小,称为“小潮”。
复杂性:潮汐除受日、月的影响外,还受地形和海水粘滞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8.简述日月食的条件和分类。
日食的条件:地球位于月球的背日方向(即月影所在的地方),从而位于日月连线的延长线上。
月食的条件:月球位于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地影所在的地方),从而位于日地连线的延长线上。
这个总条件可以分为两个具体条件:(1)交点条件:日食发生在朔,月食发生在望,但逢朔未必发生日食,逢望未必发生月食。(2)朔望条件:日食必发生在朔,月食必发生在望。
日食: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全环食。
月食:月全食,月偏食
9.高(低)潮到来的时刻为什么逐日推迟?
潮汐的基本周期有二:一是每太阴日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二是每朔望月两次大潮和两次小潮。太阴日的长度是24时50分,因此,相应的高潮和低潮到来的时刻,逐日推迟约50分钟。
10.简述月相变化的基本规律。
(1)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蛾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
(3)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下同)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上半晚可见。
(4)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D位置。凸月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
(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θ(θ平均值为5°09′)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子夜时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月亮。
(6)再过几天,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此时为黄昏后月出,正午前月落,大半晚可见。
(7)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它在子夜时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黎明,日出,时高悬,于南方天空,正午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晚可见。
(8)再过几天,农历每月二十五、二十六,月相又变成蛾眉月,亮面朝东,此时子夜后月出,黄昏前月落,黎明前可见。
月球随后继续向东运行,又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相变为朔。
可见,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叫做朔望月。
11.简述历法的分类及其主要内容。
历法大体可分为三种。 (1)太阳历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2)太阴历 太阴历又叫阴历,也就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基本周期而制定的历法。 世界上现存阴历的典型代表是教的阴历,它的每一个历月都近似等于朔望月,每个月的任何日期都含有月相意义。历年为12个月,平年354天,闰年355天,每30年中有11年是闰年,另19年是平年。纯粹的阴历,可以较为精确地反映月相的变化,但无法根据其月份和日期判断季节,因为它的历年与回归年实际没有关系。 从世界范围看,最早人们都是采用阴历的,这是因为朔望月的周期,比回归年的周期易于确定。后来,知道了回归年,出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多改用阳历或阴阳历。现在,只有教国家在宗教事务上还使用纯阴历。 (3)、阴阳历 阴阳历是兼顾月亮绕地球的运动周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周期而制定的历法。阴阳历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是一种“阴月阳年”式的历法。它既能使每个年份基本符合季节变化,又使每一月份的日期与月相对应。它的缺点是历年长度相差过大,制历复杂,不利于记忆。我国的农历就是一种典型的阴阳历。 我国的历法在几千年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充实、完善,逐渐演变为现在所用的农历。农历实质上就是一种阴阳历,以月亮运动周期为主,同时兼顾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
12.简述现行公历的基本特征和优缺点。
基本特征:具有通用性,算法简单,误差小
一、现行公历(格里历)的优点:
(1)公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官方通用,具有通用性;
(2)公历属于平时间周期定义的平历,所以其算法简单,天数基本固定,置闰规则;
(3)历年和历日协调的好,历年只有365日和366日两种;
(4)历日与太阳高度(直射角度)基本对应,误差只有1至2日左右。
二、现行公历的缺点:
(1)公元元年在人类历史中期,不便于推算人类历史早期;
(2)岁首没有较强的天文学意义;
(3)历月的天数有28日,29日,30日,31日四种,并且排列不规则;
(4)具有较强的宗教意义和罗马皇权留下的烙印,不利于不同文化民族的交流;
(5)置闰法中400年97闰日没有128年31闰日简单和精确;
(6)只管太阳,没有月亮的内容,其日期也不反映月相,是单轨制的太阳历法,不利于保护世界上的月亮文化,也不利于被这些国家的群众接受和认同;
(7)由于历月的长度没有明显的天文学意义,所以人为因素很强,甚至可以被人随意更改;
(8)由于其是平历,所以它的历日不能和它对应的天象——太阳高度一一对应。
13.中国传统历法的基本特征
1.我国的传统历法,具有阴阳历的共同特点
2.我国的传统历法自秦汉以来,一直是阴阳历和二十四节气并行。
3.我国传统历法对于日序和月序的编排,以及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不像一般公历那样,采用长期安排的方法,而是强调逐年逐月推算。显得更加缜密和合理。
4.我国传统历法还采用了一套独特的纪时制度——干支。
计算题:
1.新旧历、干支年号、主要节日星期推算等
2.已知恒星的赤经时角,求恒星时。恒星时=赤经+时角
3.赤纬、正午太阳高度、纬度的有关计算
4.根据已知条件求地理坐标的:
冬至日,某地所测得的正午太阳高度(面南)是40°,同时也收到世界时信号是16时,当天的时差为+1m50s,求该地的地理坐标。
5.与时区区时和过程有关的计算
一艘海轮3月31日17时,从145°W向西航行,二天(48小时)后到达115°E的地方,问到达时该地的区时是几月几日几时?
绘图
在地平坐标或赤道坐标系中表示天体的位置。
例:在地平坐标系中表示(两分两至日)时,平顶山(纬度34°45′)正午太阳的位置。
例:在赤道坐标系中表示(两分两至日)太阳的位置。
1.公历2018年元旦,旧历(俄历)是何年何月何日?2018年的干支年号是什么(写出简单的计算步骤)?
2.当织女星(赤经16h 37 m)的时角为3h23m时,恒星时为多少?
一艘海轮5月27日17时,从165°W向西航行,四天(96小时)后到达165°E的地方,问到达时该地的区时是几月几日几时?
在赤道坐标系中表示夏至日太阳的位置。
5.2016年的元旦是星期五。请问2018年的元旦和国庆节分别是星期几?
6.某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0°,当日南纬6°正午不见日影,求该地的纬度。
7.冬至日,一艘轮船上所测得的正午太阳高度(面南)是33°33′,同时也收到世界时信号是15时20分,当天的时差为+1m50s,求该轮船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8.在时角坐标系中表示春分日,平顶山市(纬度33°45′)地方时下午4点太阳的位置并计算此时的恒星时。(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