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的成份分离离心工艺
Yu 2011
一)血袋实际容量:(三联袋或四联袋)
350ml血袋~315~385ml(350ml±10%)
450ml血袋~405~495ml(450ml±10%)
500ml血袋~450~550ml(500ml±10%)
二)血袋容量的变化及献血者血小板浓度的高低都会影响成份分离结果
三)富含血小板血液的血小板浓缩:(美、日、亚常用)
1. 将全血分离成: a. 富含血小板血浆(PRP)(plateler rich plasma)
b. 白细胞膜层 (WBC’S)
c. 红细胞层 (RBC’S)
第一步离心:2000xgX (3分钟~ 3.5分),22℃±2℃ (RTC模式)
分析:时间太长:会使部分血小板融入WBC或RBC
时间太短:WBC及RBC层中含大量血浆,减少血浆产量。
2. 第二步离心: 挤出富含血小板的血浆紧接第二步离心,将血浆袋取出
5000xg X 5分钟,沉淀为浓缩血小板。
此步离心中血小板从PRP中沉淀,血浆中仍含少量血小板,但时间过长会引起血小板凝结而不能使用。血浆中含少量血小板可减少抗血友病因子(Antihemophilic Factor-AHF)
四) 白膜法分离血小板(欧洲常用)
1. 第一步分离:5000xg X 7分(RTC模式)
全血分离成a)低血小板血浆(plateler poor plasma-PPP)
b)含血小板的白细胞层(白膜层)
c)红血球层
挤出血浆后将b)白膜层含少量血浆挤入带保存液的空袋。
2. 第二次分离:白膜层离心2000xg X 3分(RTC模式)用以浓缩血小板。
无白细胞血小板可以通过过滤来生成。
2
五)如何调整分离工艺:
离心结果分析
分离结果 | 第一步离心强度 | 第一步调整 | 第二步离心强度 | 第二步调整 |
血小板沉淀紧密、饱满 | OK | 不调整 | OK | 不调整 |
血小板沉淀出现凝结 | OK | 不调整 | 较高 | 降低转速或减少离心时间 |
血小板沉淀松软 | OK | 不调整 | 较低 | 提高转速或增加离心时间 |
血浆容量正常 | OK | 不调整 | OK | 不调整 |
血浆容量稍大红细胞较少 | 较高 | 提高转速或增加离心时间 | OK | 不调整 |
血浆容量低 | 较低 | 增加离心时间或提高转速 | OK | 不调整 |
血小板及血浆容量正常 | OK | 不调整 | OK | 不调整 |
血小板量少沉淀有凝结 | 较高 | 降低转速或减少离心时间 | OK | 不调整 |
血小板少沉淀松软 | 较高 | 降低转速或减少离心时间 | 较低 | 提高转速或增加离心时间 |
血小板正常血浆少 | 较低 | 提高转速或增加离心时间 | OK | 不调整 |
红细胞与血浆界面不清 | 较高 | 降低转速或减少离心时间 | OK | 不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