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英汉语言对比(专业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7:18:23
文档

英汉语言对比(专业版)

英汉语言对比一.英汉语音对比英语和汉语是非亲属语言。从语言形态学分类来说,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者差别较大。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具有一切声音所共有的属性,即音色、音高、音强和音长。音色是各种语言都重视的。正因为语音有各种不同的音色,而各种语言所选择的具体音位又不同,这才构成各种语言不同的音位系统。对于其他3种要素,英汉两种语言的敏感程度就不同,它们在两种语言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英语对音强变化非常敏感,它强调重音的作用,因此被列为重音语言。汉语则对音高变化十分敏感,音高的区别即
推荐度:
导读英汉语言对比一.英汉语音对比英语和汉语是非亲属语言。从语言形态学分类来说,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者差别较大。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具有一切声音所共有的属性,即音色、音高、音强和音长。音色是各种语言都重视的。正因为语音有各种不同的音色,而各种语言所选择的具体音位又不同,这才构成各种语言不同的音位系统。对于其他3种要素,英汉两种语言的敏感程度就不同,它们在两种语言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英语对音强变化非常敏感,它强调重音的作用,因此被列为重音语言。汉语则对音高变化十分敏感,音高的区别即
英汉语言对比

一.英汉语音对比

英语和汉语是非亲属语言。从语言形态学分类来说,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者差别较大。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具有一切声音所共有的属性,即音色、音高、音强和音长。音色是各种语言都重视的。正因为语音有各种不同的音色,而各种语言所选择的具体音位又不同,这才构成各种语言不同的音位系统。对于其他3种要素,英汉两种语言的敏感程度就不同,它们在两种语言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英语对音强变化非常敏感,它强调重音的作用,因此被列为重音语言。汉语则对音高变化十分敏感,音高的区别即为声调,因此汉语是典型的声调语言,对于音长的敏感程度汉语不及英语强烈。

1.英汉元、辅音系统对比

英语的元音系统比较简单,由12个单元音和8个双元音组成。汉语(以北京普通话为主)的元音系统较为复杂。汉语的每个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成,而韵母又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分别由单元音、复元音及元音加鼻辅音n或ng充当。英语有辅音24个,汉语有22个(包括作韵尾的ng)。

2.英汉音节结构对比

英语和汉语各自有一套区别词义的音位,不仅如此,各个音位在音节中分布的位置和聚合方式,两种语言也各有特点。比如说,汉语里辅音只有n和ng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尾,如ān安、áng昂,而英国英语的辅音除/h、j、w、r/外,都可出现载词末位置上(美国英语中/r/可以再次为出现)。

汉语构成音节的方法非常简单:前声后韵,声调则附于整个音节之上。汉语音节结构简单,加上声韵配合的受限性,使得汉语音节数目小得很,据一中国学者(1957)统计,除儿化音和轻音外、不分声调的音节只有432个,分声调的有1376个;而1950年美国出版的《普通语音学》(General Phonetics)一书中,则认为汉语若不算声调,共有411个音节,如附上四声,则有14个音节。这两组数字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如果拿来与英语近万的音节数相比,无论如何只能算是一个很小的数目。

3.汉语声调与英语语调

汉语是声调语言,英语是语调语言。汉语每个句子的语调中,都伴有许多升降起伏的字调(声调),而英语的语调中却没有字调,在英语音高变化及基频模式结构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语调,其次是重音。

二.英汉词汇对比

1.词的形态对比

    以语言词汇的形态特征来看,汉语是属于孤立性语言(每个词只由一个语素构成)。而英语偏向于屈折型语言或称为综合性语言(每个词可以通过此行的变化来表示异议或语法功能的变化)。屈折型语言中词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词缀丰富,所以英语中派生词比例要高一些,而汉语中复合词所占比例要高一些。

2.词义对比

英语中有一句话叫:“词本无义,义随人生(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words. )”此说法反映了英语词义灵活,丰富多变的特征。如“story”:

1Oh,what a story!  哦,好个谎话!

2It’s another story now.  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3I don’t buy your story。 我不信你的话。

由于汉语的单字搭配能力强,组词方式灵活,具有很强的语义繁衍能力。汉语词汇意义的最重要特征是表意准确,形象鲜明,言简意赅,辨析明确。如“生”:不但可以表示与人的一辈子有关的概念,如生活、生平、生长等;也可以便是“不熟”“不到位”的意思,如生肉、生硬、生字等,还可表示“学习者”,如生怕、好生等。

3.主导词类对比

英语的名词主导:名词化是英语的一大特点,名词为其主导词类。这一特点在书面语及学术文体中表现更为突出,构成了以静态为主的语言特征。这就是所谓的“名词优势于动词”,如:He failed in this exam , so he felt dishearted.(他这次考试不及格,因而很沮丧)。在书面语中,这个复合结构使用名词化的方法,可以改为简单句结构:“His failture in the exam made him dishearted.”由此可见,这种名词优势可以使表达简洁精练,在正式文体中,更能体现出庄重感和科学性。

英语的介词优势:介词前置于名词或名词性词语,英语的名词优势带来的是介词的广泛使用。有的学者把英语称为介词的语言。介词的强大功能,作一个比喻,介词就像一台机器上的螺丝钉一样,实义词就像零部件,没有螺丝钉的连接,零部件就是一堆废铁。

英语形容词的动态特征:在汉语中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用来修饰名词,多作定语。而在英语中,形容词除了作定语外,在很多情况下,英语中大量使用形容词作表语,而表语相当于汉语的谓语成分。

而汉语中,动词的使用频率要远大于英语,其原因有二:首先,汉语的介词贫乏,完全没有分词,英语中使用介词和分词之处,汉语经常直接用动词。

如:Hard pressed by his father ,John told the truth in spite of his wife’s warning.约翰被他父亲逼急了,也就顾不得妻子的叮嘱,说出了实情。

其次,汉语无定式和非定式之分,也没有语气变化,使用时较灵活,不仅可以作谓语,还可作主语、宾语、定语、补语等。如:

1游泳有益于健康。(主语)

2他正在游泳。(谓语)

3我喜欢游泳。(宾语)

与汉语相比,英语动词的形式和形态变化都比较复杂,这样就导致了英语使用动词时比较谨慎,用名词比较多的习惯与传统。

三.英汉句子结构对比

就句子结构而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造句常用各种形式手段来连接词语和从句,注重显性接应,注重句子形式和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因此英语句子结构紧凑严密,如关系词、连接词、介词和形容词比较级的广泛应用。而汉民族的思维重悟性,在语言结构中便更注重意义和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汉语的文字结构没有形态变化的条件,也没有英语中关系词、连接词的大量使用,介词也很少,所以只能靠意义的内在衔接来组词造句。这种意义脉络是汉语组织句子的灵魂。这就是古人说的“文以意为主”。如:

1我吃完饭去给你叫出租车。(按时间先后安排顺序)

2人逢喜事精神爽。(按因果规律)

英汉两种语言在构建句子和安排句子内各小句顺序上,也有许多差别。对重要信息的陈述,英语习惯放在句首,即英美人习惯开门见山,一语道破,这就是所谓的“突显语序”。汉语是自然语序,主要依循事件的自然进程铺展开来。

英语注重句子结构的完整,注重结构形式的规范,许多英语句子结构复杂,但是不松散,其主要原因是英语有不少聚集句子内各成分的手段。相比之下,汉语的结构多呈松散状态,短句多,相互之间在形态上连接不是很紧密。下面做具体分析与比较。

所谓紧凑,就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语法手段将尽可能多的信息浓缩在一个句子之内。例如:

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the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 .因为距离远,又缺乏交通工具,农村社会与外界是隔绝的。这种隔绝状态,由于通讯工具不足,就变得更加严重了。

这是个典型的书面语,看起来很长,实际上是个简单句。全句24个词有9个名词(包括抽象名词和具体名词),而动词却只有一个。经对比,我们会发现,英语的名词词组被译成了汉语的句子。由此可以看出,名词化现象是英语句子结构紧凑的原因之一。

汉语词句分散,长长短短,灵活组合,不讲求句子形式的齐整,词组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常常是隐含的。汉语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即喜欢使用四字词组,其中许多是成语。这种结构也使汉语在结构上形成疏放、流散的特点。

英汉句子的扩展方向:不同语言的基本句子结构,具有不同的扩展形式。句子的扩展指的是基本句子结构随着思维的发展而呈现出的线性延伸。汉语的扩展方向一般是向左的,而英语的扩展方向是向右的。实际上,英语语言的各个层面,短语、句子、复句都可呈现出向右扩展的样态。短语层面就是将修饰语放在名词之前。如:

parties concerned 有关各方     court martial 军事法庭

sectary general (of the U.N)(联合国)秘书长

句子层面:①There are a lot of Chinese commodities available for export at the Guangzhou Trade Fair .广交会上有很多供出口的中国商品。

②To be sure ,a great rebuilding projcet would give jobs to many of those people who need them .诚然,一个宏伟的重建计划也许能为许多需要工作的人提供就业机会。

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英语的词、短语、从句在作修饰语时都可以放在修饰的名词之后,多数情况形成了左短右长的结构,这是形成向右扩展的机制,即后置语序的一个原因。此外,由于有形态形式(关系副词、关系代词等)的帮助,在中心词的右面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容纳扩展,特别是修饰名词的定语从句,可以一句连接一句。

与英语句子扩展的方向不同,汉语句子倾向于向左扩展,形成了一个句首开放的样态。如:

一个人被车压死了。

昨晚南京路上一个人被车压死了。

昨晚南京路上一个30多岁的男子被车压死了。

昨晚南京路上一个骑着自行车的30多岁的男子被车压死了。

昨晚南京路上,一个骑着自行车上街买东西的30多岁的男子被车压死了。

如此多的修饰语罗列在名词之前,看起来句子头重脚轻,这种头重脚轻的现象有两个原因造成。一,汉语几乎所有的定语都是前置的,不论是词还是词组都需放在中心词之前。二,在表达思想时,汉民族习惯于先对事情发生的背景进行铺垫,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最后点出话语的焦点信息。如:

昨天晚上七点半在剧院门口,我遇到了我多年未见的中学同学。

I met with my middle school classmate at the entrance of the theater at 7:30 yesterday evening ,whom I haven’t seen for years.

英语的主语显著与汉语的主题显著:主语显著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著是指由话题+评论所构成的句式。英语中主谓句居多,而汉语中话题+评论更常见。

在主语的选择上英语重物称,汉语偏好人称,这也是英汉语的一个重要差异。英语注重主语,而且主谓结构是其句子结构的普遍形式。汉语中也存在与英语类似的主谓结构,形成一种行为者与行为的一种关系。如果说主语与谓语是英语句子结构的两个栋梁,是构架稳定;那么话题与评论则是汉语句子结构的两个栋梁。

英语的平行与汉语的对偶:英语的平行结构与汉语的对偶、排比都是用词、短语、句子的平衡排叠来表达衔接,加强语气,同时能够获得视觉上的均衡美和音韵上的节奏美。

英语的平行结构就是要求把意义同等重要的,或相匹配的概念用相同的语法形式来表达。如:

To have and to hold from this day forward ,for better or for worse ,for richer or for poorer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to love and to cherish ,till death do we part .

从今天起,愿长相厮守,无论顺境逆境,富贵或贫穷,身体健康或身患疾病,都相爱相惜,至死不渝。

Take nothing but pictures .只把照片带走。

Leave nothing but footprints .只把脚印留下。

但是,英语的平行结构与汉语的对偶是有差别的。平行的两个或者多个结构的长短不一定要求一致,字数不一定相等,但要求构成成分的语法成分一致。

什么是对偶?按一般辞书的定义是:结构相同、对称、字数相等的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以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的内容。汉语对偶的大量使用既是汉民族思维模式的体现,也与汉语音韵和文字的特点有关,汉语的语言习惯是在表达意义之外,还讲求音节上的平稳,而音节的平稳与短语、句子的字数结构的匀称性直接相关,所以对偶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格,它更是汉语组词造句一个要遵循的大规律,在各种场合和各种问题中都大量使用。如:

画面优美,音乐动人

昨夜闷热难眠,今晨雷雨降温

场面眼花缭乱,内涵丰富深刻

这些再次说明了对偶绝对是汉语的一大特色,中国人认为在说话写作时不使用这种结构就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情感和力量。汉语里还有一种对偶类的结构,叫排比。它与英语的平行结构相似,用以表达或强调语义,同时使节奏和谐。如果说平行结构是英语形合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骈偶则是汉语形合的重要手段之一。

文档

英汉语言对比(专业版)

英汉语言对比一.英汉语音对比英语和汉语是非亲属语言。从语言形态学分类来说,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者差别较大。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具有一切声音所共有的属性,即音色、音高、音强和音长。音色是各种语言都重视的。正因为语音有各种不同的音色,而各种语言所选择的具体音位又不同,这才构成各种语言不同的音位系统。对于其他3种要素,英汉两种语言的敏感程度就不同,它们在两种语言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英语对音强变化非常敏感,它强调重音的作用,因此被列为重音语言。汉语则对音高变化十分敏感,音高的区别即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