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盖梁施工工艺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7:18:07
文档

盖梁施工工艺

尖山高架桥(二)盖梁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K40+951.6尖山高架桥(二)全桥共16联56跨,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墩台采用桩基础,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后张)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本次盖梁施工对象为58#~112#墩盖梁;对应1.4m或1.5m立柱,盖梁中心距7.1m,盖梁宽1.7~1.95m,高1.5m~1.6m,两端悬臂长度为2.275m,斜度为10:15~10:16;盖梁浇筑采用C30混凝土,共5851.84m3,钢筋用量总计1054497.6kg。二、编制依据2.1、本工程施工设计图纸
推荐度:
导读尖山高架桥(二)盖梁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K40+951.6尖山高架桥(二)全桥共16联56跨,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墩台采用桩基础,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后张)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本次盖梁施工对象为58#~112#墩盖梁;对应1.4m或1.5m立柱,盖梁中心距7.1m,盖梁宽1.7~1.95m,高1.5m~1.6m,两端悬臂长度为2.275m,斜度为10:15~10:16;盖梁浇筑采用C30混凝土,共5851.84m3,钢筋用量总计1054497.6kg。二、编制依据2.1、本工程施工设计图纸
尖山高架桥(二)盖梁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K40+951.6尖山高架桥(二)全桥共16联56跨,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墩台采用桩基础,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后张)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

本次盖梁施工对象为58#~112#墩盖梁;对应1.4m或1.5m立柱,盖梁中心距7.1m,盖梁宽1.7~1.95m,高1.5m~ 1.6m,两端悬臂长度为2.275m,斜度为10:15~10:16;盖梁浇筑采用C30混凝土,共5851.84m3,钢筋用量总计1054497.6kg。

二、编制依据

2.1、本工程施工设计图纸;

2.2、本工程设计技术交底要点;

2.3、本工程合同及招标技术文件要求;

2.4、施工规范及标准: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三、施工组织

3.1、工程起讫时间:2009年11月5日~2010年4月30日。

3.2、质量目标:优良工程。

3.3、文明安全施工目标:确保文明施工,无安全事故。

3.4、施工人员配置情况

主要管理人员配备表

序号姓 名职  务职   责
1杨 力副经理现场主管及协调
2郑文庚工程现场技术及生产安排
3黎文武质检现场施工及质量主管
4竺  辉

试验室主任试验检测主管
5陈欢杰测量工程师现场测量负责人
6陶志华技术员现场技术员
7杜云飞质检员现场质检员
8励世岳专职安全员现场安全负责人
劳动力配备表

序号类 别

人数
1工区负责人1
2现场施工员4
3木工

10
4钢筋工12
5电焊工6
6砼工6
3.5、施工机械、检测仪器配置情况

施工主要机械、检测仪器配备表

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
1吊车20t2
2搅拌站120m3/h

1
3全站仪3102N1
4水准仪DSZ32
5发电机140KW2
6盖梁模板2
7钢筋加工机械10
8砼罐车8m32
9振捣棒70型

6
四、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图详见附图)

当立柱施工完毕,砼强度符合要求。外观检查无蜂窝麻面,无微细裂纹,轴线偏位、高程、垂直度均满足规范要求时,经监理签认合格后进入盖梁施工。

4.1、准备工作:

测量人员准确放出柱顶标高后,对柱顶标高进行修整,将柱顶砼浮浆全部凿除,裸露新鲜砼。并冲刷干净,以保证墩柱与盖梁砼联接牢固。

4.2、抱箍安装:

安装承重抱箍,利用抱箍握紧墩柱产生的磨擦力来承担盖粱自身重量和施工荷载。抱箍与墩柱之间加一层10mm厚的橡胶垫,目的是增加包箍与墩柱之间的磨擦力,不啃伤墩柱砼。为安全起见,采用两支抱箍,在承重抱箍下面再顶一个抱箍。

4.3、模板安装:

①、抱箍上两侧各架1排“321”贝雷梁作为主承重横梁,贝雷梁上纵向每50cm一道铺设I16工字钢,作为盖梁底模支撑系统,工字钢上为盖梁底模,底模采用组合钢模,底模周围设置高1.2m以上的防护围栏,以保证施工安全。

②、测量人员将盖梁轴线放出后,施工人员按盖梁轴线和盖梁标高安装底模,并调整盖梁底模达到设计高标。盖梁底模标高安装施工误差不应大于±5mm,轴线偏位误差不应大于±10mm,模板接缝间设置止水带,防止接缝漏浆造成砼面色差或麻面。

③、侧模采用与底模配套的组合钢模板,模板安装前全面除锈并涂刷无色脱模剂,立模时用止水带堵好接缝,防止漏浆。模板与立柱四周密封,避免漏浆。侧模采用18mm对拉螺杆进行模板加固,模板各部位支撑、拉杆要稳固。安装完毕后,仔细检查各部位尺寸以及稳定性。

4.4、钢筋绑扎安装:

①、绑扎钢筋时,先在钢筋场地进行骨架钢筋的放样焊接,然后绑扎成型。再将已完成绑扎的钢筋整体运至现场并吊装至底模上。整体吊装应注意吊点位置,并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防止骨架变形。钢筋吊装就位要准确,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误差不大于5mm。混凝土浇筑前要精心测量纵、横向位置,尺寸和标高,确保无误。经结构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后才能浇筑混凝土。

②、钢筋整体吊装在侧模安装之前进行。

4.5、砼浇筑:

混凝土浇筑,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配料,混凝土采用砼罐车运输,汽车吊配合吊斗提升导入模内,出口距砼表面不大于2m,浇筑时由外侧向内侧分层浇筑、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浇到顶面高程后抹平收光,拆模后进行养护。

4.6、拆模养护

①、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收浆后尽快给予土工布覆盖。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

②、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方可拆除侧模。拆模后覆盖土工布晒水养护。

③、拆模时要精心,吊钢模时不得碰撞立柱。

④、当盖梁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时,拆除承重底模,拆模后继续洒水养生。

4.7、施工技术要点:

(1)、钢筋工程

①、钢筋进场后,须有出厂质保单,外观质量合格,并取样做抗拉、屈服强度及钢筋单位质量试验,需焊接的钢筋,还须做焊接试验。

②、钢筋绑扎前,先仔细阅读图纸,搞清主筋与箍筋的位置,严格按照设计进行。钢筋的表面不得生锈,否则要进行除锈后才可进行加工绑扎,然后将主筋置于基面上,绑扎箍筋以固定主筋位置,最后进行细部的绑扎工作。

(2)、模板安装及拆除

模板的安装:

①、安装前对钢模进行磨光除锈处理并刷好脱模油。模板与钢筋安装工作应配合进行,妨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待钢筋安装完毕后安设。

②、模板安装时,必须稳定牢固、防止模板移位或凸出。应在模板外设立支撑固定,模板间用螺杆连接加固。

③、模板安装完毕后,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连接及纵横稳定性进行检杳,待监理复检签认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模板拆除:

①、模板拆除期限要根据结构物特点,模板的部位和混凝土所达到的强度来决定。盖梁侧模属于非承重侧模,在砼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开始拆除,并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到损坏。

②、模板拆除后,及时维修,整理保养,分类妥善存放。

③、脱模后如有小缺陷,应经监理同意后方可进行修饰。

(3)、混凝土的拌制

混凝土的拌和采用自动拌和系统。拌合前对骨料的含水率提前进行检测,以调整粗细骨料和水的用量,严格控制水灰比。每盘料的拌和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以石子表面包满沙浆拌和颜色均匀为准,在施工拌和过程中,要注意拌和速度和拌和时间,以及拌和速度与浇捣速度相协调,随时检查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能,并按要求制作砼试块。

(4)、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采用砼罐车进行运输,水泥采用散装水泥、砂石料采用自动计量拌和机进料。在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时需检查其均匀性和规定的工作性。

(5)、混凝土的浇筑

浇注混凝土前,对支撑系统,模板和钢筋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清理干净。

混凝土浇注过程中,遵循以下浇筑原则:

①、混凝土按照一定的厚度分层浇筑,由于浇筑面积比较小,所以不存在上层浇筑时间超出下层砼的初凝时间。但混凝土的分层厚度不得超过30cm,以保证砼的浇筑质量。

②、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插点要均匀,两点间距约为1.5倍作用半径,作用半径一般为50cm左右;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振捣器需插入下一层混凝土内5~10cm,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触面;每一处振捣完毕后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应避免振捣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振捣密实的标准以混凝土不再下沉,气泡不再冒出,开始泛浆,表面平整为止。不得过久的振捣,否则使混凝土内的石子下沉,灰浆上浮,出现离析而影响混凝土的内在质量。

③、混凝土的浇注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当不能满足前述时,按施工缝进行处理。

(6)、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收浆后尽快予以保养布覆盖和洒水养护。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晒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4.8、质量检测

盖梁质量检测

序号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及频率
1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按附录D检查

2断面尺寸(mm)

±20

尺量:检查3个断面

3顶面高程(mm)

±10

水准仪:测量3-5处

4轴线偏位(mm)

10全站仪:纵横各测量2点

5支座垫石预留位置(mm)

10尺量:每个

五、质量控制手段

5.1、质量控制方法

(1)、钢材:使用钢材进货必须有质量保证书,且从监理批准厂家进货。每批进场钢材必须按规定抽样。作验证试验,不合格的材料退回厂家。

(2)、焊接:焊接焊工必须焊试件送实验室检验合格后,挂牌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上岗操作或换证操作。

(3)、钢筋制作必须准确。绑扎间距不得超差。

(4)、模板安装几何尺寸准确。固定可靠。

(5)、砼拌制,配合比,必须与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相吻合。使用的原材料必须与试配时的原材料相同。天气变化、应作含水量试验,并在现场调整施工配合比。

(6)、浇筑必须连续,后场备料应充足。立柱应分层振捣密实。

(7)、质量控制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由质检部负责,上道工序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用,钢筋加工,模板几何尺寸不准坚决返工。

5.2、质量控制手段

建立建全质量管理系统,成立以项目副经理为首的质量自检机构,落实质量责任制。贯彻“谁负责施工,谁负责质量;谁负责操作,谁负责质量”的原则,设奖罚制,使工程质量直接与职工的经济利益相挂钩,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

六、安全生产措施

6.1、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安全岗位责任制。

6.2、严格贯彻执行国家颁发的,《施工生产安全条例》、《建筑安装安全技术操作规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实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应重点防止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倾倒、触电、机械伤害、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6.3、场区内实行全封闭管理,施工人员必须佩带标牌,戴安全帽方可进入施工现场。所有操作工人须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特殊工种应持证上岗。

6.4、做好施工现场的防火工作、现场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现场电源应采取集中控制和分级管理的办法,确保无电器起火。乙炔和氧气按规定要求隔离,并不得放置在高压线下,与电焊等明火距离应大于10米,夏季施工应防止曝晒。

6.5、所有设备安装后须经过有关部门调试,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维修保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使用。操作机械、现场机具设备的裸露传动系统和易造成伤人事故的突出部位必须设置防护罩。

6.6、现场动力电源及照明线路应按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架设,动力线与照明线路分开,均应使用电缆线。

6.7、现场电动工具按规定设置保护措施,并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严防触电事故的发生。

6.8、夜间施工采用大功率钠灯照明,并派电工跟班作业。不准无电工操作证的人员擅自进行电器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工作。

七、文明、环护施工

7.1、在现场的主要入口,按照标化工地的要求设置明显的标志,包括工程名称、各项负责人姓名等

7.2、建立人员、材料设备进出检验制度。

7.3、施工区、生活区严格分开并设专人负责卫生工作。

7.4、进场施工人员统一着装,管理人员挂牌上岗,树立公司良好形象。

7.5、工地材料分仓堆放,排列整齐并进行标识。

7.6、靠近村庄处,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减少施工噪音。

7.7、施工和生活的废水、污水、废浆等,妥善处理,确保不排入附近的山口小溪或农田等,不污染附近环境。

7.8、便道晒水,减少扬尘污染。

7.9、对参建人员进行环保教育,加强其环保意思。

附施工工艺流程图

文档

盖梁施工工艺

尖山高架桥(二)盖梁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K40+951.6尖山高架桥(二)全桥共16联56跨,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墩台采用桩基础,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后张)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本次盖梁施工对象为58#~112#墩盖梁;对应1.4m或1.5m立柱,盖梁中心距7.1m,盖梁宽1.7~1.95m,高1.5m~1.6m,两端悬臂长度为2.275m,斜度为10:15~10:16;盖梁浇筑采用C30混凝土,共5851.84m3,钢筋用量总计1054497.6kg。二、编制依据2.1、本工程施工设计图纸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