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4期 201
品管圈在降低24h 尿蛋白标本送检不合格率中的应用
谢 菁 魏 虹 张琼丹 周红丽 陈 娟 德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降低24h 尿蛋白标本送检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对临床上接取24h 尿蛋白标本的方式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接取24h 尿蛋白标本不合格率由30.6%下降至6.7%。结论: 运用品管圈活动对临床接取24h 尿蛋白标本的方式进行改善管理,有效的降低了接取24h 小时尿蛋白标本送检的不合格率。 关键词:品管圈;24h 尿蛋白;标本;不合格率 中图分类号:R446;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37(2015)14-0201-02
24h 尿蛋白定量测定长期以来是尿蛋白测定的“金标准”,最能反映患者一天的排泄情况,辅助肾脏病的诊断、疗效和预后的判断[1]。但由于24h 尿蛋白定量标本采集的方法复杂、繁琐、费事,笔者经过对检验科数据的调查发现临床上标本采集的错误率高,临床诊断浪费了很多时间,为降低24h 尿蛋白标本送检的不合格率,本科室与2015年3月~2015年7月围绕此主题进行了品管圈[2]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1日~2015年4月30日科室需要接取24h 尿蛋白标本共计72例作为对照组(品管圈活动前),选择2015年6月1日~7月30日科室需要接取24h 尿标本60例为实验组(品管圈活动后),对送检的24h 尿蛋白标本合格性进行分析。
1.2 方法 1.
2.1品管圈组成
品管圈本着自愿的精神,由12名护士参加组成本圈。其中本科学历4名,大专学历8名,并有本科生一名担任圈长,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其中辅导员对整个品管圈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圈长负责对活动进度进行统一管理和统筹安排;圈员则参与每个步骤的实施以及轮流负责某一步骤的计划安排。
1.2.2活动计划拟定
根据品管圈十大步骤进度,我们绘制了活动计划拟定表甘图特,随时提醒圈员活动进度,严格把握时间。
1.2.3现状把握
2015年3月1日~2015年4月30日圈员对科室住院病院需要接取24h 尿蛋白标本的患者进行统计,共计72例,其中有22例不合格,不合格率达30.6%。对不合格类型进行分类统计,制动现状把握的查检表,见表1。依据查检表,品管圈成员对不合格尿标本进行柏拉图(图1)分析,其中,送检标本瓶上未注明24h 尿液总量,未弃去第一天早上7点尿液共计占了送检不合格尿液中72.73%,根据80/20原则,将此2项作为活动改善的重点。
1.3 目标设定
本圈能力依据圈员在主题评价表中打分得到平均分为4.14分,因此圈能力为 4.14/5³100%=82.8%。再根据目标值公式计算得出本圈的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³改善重点³圈能力)=30.6%*72.73%*82.8%=18.42%
表1 24h 尿蛋白定量标本合格率查检结果
不合格项目
例数
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
未注明总量 10 13.9% 45.45% 未弃去头7 6 8.3% 72.73% 标本未混匀 4 5.6% 90.91% 未收集所有尿量 2 2.8% 100.00% 合计
22
30.6%
100%
1.3.1要因分析
全体圈员从人、物、方式、环境4个方面对为何会出现接取24h 尿蛋白定量标本不合格进行头脑风暴,分析出30余个原因。圈员根据业务经验选出了要因,并通过关联图、冰山图对要因进行分析,通过采取措施,制作查检表对要因进行现场确认,最终得出了治标问题健康教育内容复杂,健康教育方式单一;过度问题:病院年龄大,记忆力及理解力差,病员不配合,无标准的参考资料;根本问题:同时发放多种检查导致混淆,用物未固定放置,无注明尿液总量处,护士监督不到位。
1.3.2对策拟定
将采取的措施一一列举,经过头脑风暴及文献查阅等,从对策可行性,经济性等方面综合考虑,不记名投票确定对策的实施项目。
1.3.3对策实施与检讨
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24h 尿蛋白定量标本的正规接取方式[3],制定标准的流程及流程图资料,内容包括:(1)24h 尿蛋白标本在肾病中的意义;(2)接取24h 尿蛋白定量标本的正规方式(试验前一天早7:00排空尿液(弃去),留取至次日早7:00的24小时尿液放置于干净容器内(注意留取所有尿液),留标本期间正常饮食,收集的尿液放阴凉干燥处保存(建议放冰箱冷藏保存),次日准备带刻度的干净容器将24小时尿充分混匀后,准确测量其体积(毫升数),并记录尿量,取10ml 送检。)发放标本瓶时携带流程图卡片进行形象讲解,其他尿液检查不与24h 尿蛋白标本瓶同时发放。
1.3.4固定用物
临床医学
202 2015年14期
比如量杯固定于卫生间,签字笔书写尿液总量比较容易被抹去,人手发放一支圆珠笔书写总量于标本瓶上,标本瓶标签增加书写尿液总量的地方并且位置醒目。
本上及日程板上面增加相应项目,者接病人时随时提醒监督。留取标本当日早上,下夜班护士亲力亲为留取尿标本,避免病员年龄大,单独操作造成的遗漏。
1.3.5形成长效机制
实施护士长-质控组成员-责任组长三级质控管理制度;责任组长亲自发放标本瓶,讲解注意事项;护士长定期抽查在班人员对接取尿液病员知晓、提醒情况,不间断抽查出报告时间;制定定期考核制定,做到全体护士知晓,根据检查出报告时间,对出现不合格标本情况回顾性追究责任人,不合格标本少者给予绩效奖励,从而形成良性的激励机制。
流程资料入统一的学习文件管理资料库, 形成规范化培训,针对每名新入科的护士由指定知道老师培训,确保科室每位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知识。
1.3.6效果确认
以标本送检后,正常进度的报告出具为评价指标(除去周末、节假日等特殊因素)。
1.3.7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水准。
2 结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的管理,24h 尿蛋白定量标本送检的不合格率由30.6%降至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24h 尿蛋白定量标本送检合格对
比情
组别 接取尿标本总数(例) 合格标
本(例)
不合格标本(例) 不合
格率(%)
X2
P 值
对照
组 72 50 22 30.6 11.808 0.001 实验组
60
56
4
6.7
3 体会
24h 尿蛋白定量测定承载着肾病诊断的重任,笔者作为内分泌科护士,关注糖尿病肾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原因,也是糖尿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4]。在地市级三甲医院糖尿病病人多为年龄大记忆力差,文化程度欠缺的群体,24h 尿蛋白定量测定操作方式复杂,注意事项琐碎已为我们造成了巨大的困惑,管理好24h 尿蛋白定量测定标本的合格性已迫在眉睫。通过品管圈活动,大大的降低了送检标本的不合格率,为肾病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减少了医疗差错及事故的风险,进一步避免了医疗纠纷,缩短了病员的平均住院日。
品管圈有效的降低了24h 尿蛋白定量测定标本送检的不合格率。品管圈是一项“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每个圈员都能得到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充分的调动了圈员的主观能动性。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发的形成的对策得到了认同和配合,团队的积极性和协作性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葛君蜊.乔正梅.王 静.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与24h 尿蛋白的临床研究[J].医学综述,2008,14(19):3026-3027. [2]张幸国.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
[3]陈艳 何静.书面宣教在24h 尿蛋白定量检查标本采集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6):1916-1917
[4]黄照明 张伟鑫 卢珊红.中药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研究,2015.7(3):140-141
出的节段、髓核有无脱出、神经根有无粘连、黄韧带和骨性椎管结构有无继发性改变等,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可谓复杂多样。治疗方式也有多种选择,普遍认为激光汽化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不破坏脊柱稳定性等特点,不失为治疗椎间盘突出的一种良好方法,从而确立了在微创技术领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地位。但是目前尚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治疗方法可以治愈所有不同病程的椎间盘突出。而且从诸多的相关报道来看,激光汽化减压治疗椎间盘突出仍存在一些并发症(特别是椎间盘炎和神经根热损伤),而且部分患者疗效不确切。因此,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应根据椎间盘的突出情况选择适合的、针对性强的治疗措施,使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达到个体化,乃至间盘化。在椎间盘突出治疗中结合微创技术各自的优势,选择不同机理的微创技术联合应用,其目的在于相互影响,相互协同,相互提高。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同时,解决更多技术困难,达到微创治疗的最大疗效。激光与臭氧组合术特点在于:(1)突破了既往对巨大突出物应用技术的瓶颈;(2)对特大突出物单独使用难达疗效(盘内、外),联合应用技术的创新不仅扩大了手术适应症,弥补了单一方法应用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疗效;(3)臭氧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消融椎间盘,且有强力杀死病原微生物的功能,因而将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术后椎间盘感染这一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对于椎间盘突出巨大或侧隐窝被突出物填塞严重者,一般要采取椎间盘内减压加突出物后路臭氧靶点注射二者相结合方可达到治疗效果。经过激光联合臭氧治疗后患者症状术毕即可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对于病程较长而且突出较大的患者,一般都合并突出部分的周围组织粘连以及不同程度的神经根水肿,椎间盘内行光氧减压后,将穿刺针退至间盘外近神经根周围,回抽无异常,给予30mmg/L 浓度的臭氧10ml ,此种治疗方式可以起到消除周围无菌性炎症,促进神经根水肿消退的作用。术后第一天自觉症状明显好转,下床活动尚可,生活可基本自理,两周可基本恢复社会活动。对于效果差的患者,我院采取椎间孔镜行二次治疗,术中清晰的发现病变间盘经过激光和臭氧治疗后髓核颜色变黄、水分明显减少、触之易碎,取出后用保存时可见液体表面有漂浮物,这证实了激光联合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时对髓核的作用是确切的。据本组病例证实及有关文献报道,联合应用治疗效果与单独使用O3或激光相比优良率提高了近20%。
综上所述激光联合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安全性更高、费用低、并发症极少,治疗效果更佳等优点,是目前微创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理想选择,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组合方法,可以进一步得到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鲁玉来 刘玉杰 周东生 骨科微创治疗技术 人民军医出版社 北京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