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
我们以往习惯使用每平方毫米载流量6A的算法来估算载流量,这个违反常识性的规则甚至多次出现在维修电工的技能考试中。一些人甚至无推广这个“经验”,用它来计算各种截面的导线、母线的载流量,给工作造成损失。那么怎么计算才是正确的呢?
一、为什么不能利用6A/平方毫米的算法来计算?
我们知道,导体在流过电流时,并不是均匀通过所有导体截面,而是由于电荷的排斥作用,沿着导体的表面流动,这就是所谓的“趋肤效应”。
另外,导体流过电流时,会因为内阻的作用,而产生压降,并发热。绝对没有压降的导体常规条件下是不存在的。由于发热的客观存在,不同绝缘介质、不同材质的导体,载流量都有一定区别。
因此,计算导体载流应该考虑如上两个因素,而不是只和面积有关。
二、简单计算载流量的方法
对铜导体,我们用统计的方法,得到一个近似的计算方法。由于我们工作中初步估算载流量的情况很多,在没有条件查阅手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忽略绝缘介质的影响,大致计算出载流量:
1、误差不超过20%的算法:
载流量=导体截面积的平方根*21(安培)
2、误差不超过10%的算法:
1)50平方毫米(含)以下:
最大载流量=导体截面积的平方根*23(安培)
2)50平方毫米以上:
最大载流量=导体截面积的平方根*19(安培)
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计算还是查表的结果,都是指最大承载能力,实际使用中,要适当考虑留出一定余量。如承载率考虑在60-80%。
三、几个例子及极端情况的讨论
按第二种方法,如6平方毫米为56A,16平方毫米的导线是92A,同样50平方毫米为163A,150平方毫米为233A,300平方毫米为329A。折算成单位平方毫米载流分别为9.4、5.8、3.3、1.5、1.1。
那么,极限情况下,如1平方毫米,计算出来是23哪!不信你去查查手册,那里会标记为19-21,我说过误差10%哦。实际上,这个算法的极限误差就出现在最小的线。如果你是用来做临时电源,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用1平方毫米做信号线,你就不能用到这么满的负荷了。因为设备上的信号控制线,主要要求的是可靠,而不是载流量,不但有载流的要求,更注重物理强度的要求,所以穿管、桥架布线绝对不能只按照载流来计算,而是要考虑抗弯折、拉伸、磨损的性能。
200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