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病情稳定后取半卧位.
3,术后可进食全流或半流,观察进食情况,注意有无呛咳.
4,术后24小时内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变化,发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声带麻痹,窒息等,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5,观察伤口渗液和颈部肿胀情况,敷料浸湿应及时更换,发现颈部肿 胀明显,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一、饮食
甲状腺结节手术后的护理中,饮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一般在手术后半天内没有出现呕吐,可以进食温、冷流质的饮食,需要少量慢咽,并注意进食时是否有呛咳现象。若病人感觉因疼痛不能进食时,可在进食前给予止痛剂。
二、术后甲状腺结节护理
要做好伤口引流管的护理。伤口内的引流管需接负压吸引装置,来保持引流的通畅,需要注意病人引流液的量和引流液的性质。引流管一般在手术后的一两天内拔除,需根据病人的恢复情况。
三、严密观察病情
手术后的几天内需要细心观察病人的病情,对病人定时测体温,每隔一段时间要测脉搏和呼吸,血压也需要测量,一直测到血压出现平稳状态,以此来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 局部浸润麻醉:对于症状轻,病程短或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病情稳定,无气管压迫症状,且合作较好的病人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特别适应于微创手术。选择恰当浓度的局麻药,一般不加肾上腺素,以免引起心率增快,甚至心律失常。充分皮内、皮下浸润注射,虽然可完全消除手术所致疼痛刺激,但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精神紧张状态确非一般,加上甲状腺手术体位和术中牵拉甲状腺组织引起不适反应,术中必须静脉注射镇痛或镇静药,故现在已极少采用局部浸润麻醉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
2. 颈丛神经阻滞或连续颈部硬膜外阻滞:颈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较局部浸润麻醉优良,一般可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但仍未摆脱局部麻醉的缺点,如手术牵拉甲状腺时病人仍感不适,此外,若手术时间较长者,麻醉作用逐渐消退,需要加用局部浸润麻醉或重新神经阻滞等。颈部硬膜外阻滞能提供最完善的镇痛效果,同时因阻滞心脏交感神经更利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可用于防治甲状腺危象,更适应于手术前准备不充分的病人。术中可适量辅以镇痛药及镇静药,如芬太尼及氟哌利多等,以减轻术中牵拉甲状腺所致的不适反应。手术中可能因硬膜外阻滞平面过广、静脉辅助药作用等出现呼吸抑制。故麻醉期间需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功能变化,避免呼吸道梗阻及窒息发生,同时准备气管插管用具。
3. 气管内麻醉: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麻醉方法。适合于甲状腺较大或胸骨后甲状腺肿,伴有气管受压、移位、术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尚未完全控制或精神高度紧张不合作的病人。气管内麻醉能确保病人呼吸道通畅,完全消除手术牵拉所致的不适,增加了手术和麻醉安全性。不足之处是术中无法令患者配合以确定是否损伤喉返神经,此外,若病人术中发生甲状腺危象则体征可能不够明显,必须予以重视。总之,应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物和麻醉诱导方式并完成气管内插管术,且采用必要的监测技术,使病人平稳渡过手术期。
术后疼痛应该是有一些的。可以放个镇痛泵。
建议还是全麻好些。
甲状腺外科疾患包括甲状腺肿、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甲状功能亢进等,手术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对甲状腺手术前后的特殊护理探讨如下。
一、术前护理
(1)精神护理:在护理实践中看到几乎所有的患者对甲状疾患的诊断、手术中疼痛以及术后后遗症等问题都有一定的顾虑,因此作好术前精神护理,使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密切配合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要向患者介绍各种术前检查的意义、广泛与注意事项,以便按时完成各种检查,防止患者产生不必要的紧张情绪。
(2)饮食护理:甲亢患者术前要注意营养,因代谢旺盛,易饥饿,热量消耗大,故需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术前2周开始,禁止患者进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烟、酒等,饭后用3%硼酸水漱口,注意口腔卫生。
(3)协助作好各项术前检查:①测定甲状腺吸131碘率:甲状腺具有摄取和浓聚无机碘能力,碘被聚集的速度和数量与甲状腺的功能有关。检查前应注意如含碘高的海带、紫菜和抗结核药、中药川贝、昆布等均可导到甲状吸131碘的能力降低,因此曾用过含碘率较高的食物或药物者应停用2~4周,才作此项检查,用造影剂患者延后2个月。如甲亢患者术前服碘剂治疗时,检查日早晨应停服碘剂。②测定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是指人在清醒、空腹无紧张及外界温度等影响时的能量消耗率,它与甲状功能呈平等关系。作此检查有助于了解甲状腺功能状态。注意事项:检查前2周停服影响甲状腺机能药物。嘱患者于检查前一日晚餐宜少食,夜间保证充分睡眠,检查日晨禁食,不吸烟,不饮茶,进少量的开水,做日常生活活动。查前排空大小便。BMR正常值为-10%~+10%,如患者有衰竭、高热、精神失常等症状、妊娠、哺乳月经期者不宜进行此项检查。
(4)术前服碘注意事项:甲亢病人手术前服碘可使甲状腺血供减少,原体缩小变硬,有利于减少手术中与术后出血。一般患者术前2周内停用抗甲状腺药,改为复方碘溶液,每次3~5滴,每日3次,以后每日增加1滴,逐日增加至每次15滴,碘刺激口腔和胃粘膜,常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反应,应于饭后或稀释药液后再口服,病情较重者,可先用抗甲状腺药物控制病情,待症状改善、体重增加、脉率恢复至80%~90%、BMR接近正常时,再加服碘剂2周,患者在服抗甲状腺药物期间每隔1~2天应测体重1次(治疗有效者体重增加),应予记录。
二、术后护理
(1)体位、口腔及饮食护理:在多年的护理实践中体会到,全麻患者取平卧位,清醒后改为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及切口分泌物外流,24小时内尽量颈项活动。术后伤口疼痛,口腔内分泌物增多后易致细菌繁殖,在术后1~2天应加强口腔护理,鼓励病人用含漱液漱口.术后1~2天给予流食,便于病人吞咽,可防止或减少伤口疼痛,如术中有喉上神经损伤不宜进流质饮食,可给半流食或静脉输液。
(2)术后出血护理:患者术后出血不易观察到,如1990年1例女患者40岁,作甲状腺手术后6小进,后发现病人术后咳嗽、呕吐,自觉颈部有压迫感,时有呼吸困难、睡眠中惊醒,背部绷带及敷料渗出大量鲜血,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医生敞开伤口清除血块,而不应采取手压止血法,以免加剧患者的呼吸困难,更换敷科,因及时处理后患者得以缓解。切口出血多发生于24~48小时内,尤以24小时内为多。动脉出血较迅速,量多色鲜,血肿容易压迫气管;静脉出血较缓慢,血液沿着患者颈两侧流向背部,易被忽视。如床边处理后,仍继续出血,应急送手术室彻底止血。
(3)甲状腺危象的观察及护理:甲状腺危象多发生于手术后12~36小时,病因尚未肯定。近年来,发现甲状腺素过多能加重儿茶酚胺的作用,突然受到儿茶酚胺的加大加重作用,便引起甲状腺危象。护士在观察中发现患者高热、脉快而弱,脉率可增至120次/分,伴有躁动,大量出汗,并伴有呕吐、水泻、谵妄,1~2小时测血压1次,若患者收缩压增高或术前无高压史,而收缩压>20kPa,脉压增宽,应及时报告医生。应即刻吸氧,以减轻组织负担,予头部大血管及四肢处放置冰袋、冰水灌肠、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尽量使病人体温维持在37℃左右,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给予复方碘化钾液3~5ml、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
(4)喉返、喉上神经损伤的观察及护理:喉返神经损伤主要是手术中切断、缝扎、挫夹或过度牵拉,也有少数由于血肿压迫或疤痕组织的牵拉所致。对已有喉返神经损伤病人认真作好安慰解释工作、给予针刺疗法,中药湿敷,适当用维生素B1、B6等药物,促进供血。3~6月后可逐渐恢复功能。喉上神经损伤多为术中结扎甲状上动脉时,离开腺上极较远,分离时欠仔细,连同周围组织大束结扎所致,损伤外支,声带松驰,间调降低;损伤内支,喉粘膜丧失感觉,进流食时易发生呛咳或误咽。护理上关心病人饮食,应协助患者坐起进食或进半流食、半固体食物.
(5)手足抽搐的观察和护理:一般甲状旁腺术中误切、挫伤或其血液供应受累均可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出现低血钙,便肌肉神经的应激性增高,此症状多发生于术后1~3天,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患者面部、口唇周围和手、足有无针刺感和麻木,重症可出现面肌和手足阵发性痛性痉挛。出现此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取血作血清钙、磷测定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静脉注入钙剂时,应注意勿将药液漏入皮下以免组织坏死,患者的饮食要适当控制,含磷较高的食物,如瘦肉、蛋黄、鱼类、粗粮,多用大米、水果、蔬菜等食物。定期复检血钙、磷及尿钙、磷,使病人及早恢复健康。
以上所述的是多年在临床对甲状患者手术前后的一点护理体会,尤其对术后患者加强巡视及护理,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及时向主管医生汇报减少术后合并症。良好的护理工作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在甲状手术术后患者恢复中是一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