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实验报告 用动态法测定金属的杨氏模量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6:57:04
文档

实验报告 用动态法测定金属的杨氏模量

实验报告用动态法测定金属的杨氏模量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13级弘毅班吴雨桥2013301020142【实验原理】对于长度L≫直径d、两段自由地做微小横振动的均匀细棒,其振动满足方程+=0式中,ρ为棒的密度,S为棒的截面积,J=dS称为惯量矩(取决于截面的形状),E为杨氏模量,y为棒振动的位移,x为位置坐标,t为时间变量。用分离变量法解方程,令y(x,t)=X(t)T(t)代入方程,有=解得该振动方程的通解为y(x,t)=(B1chKx+B2shKx+B3cosKx+B4sinKx)Acos(ωt+
推荐度:
导读实验报告用动态法测定金属的杨氏模量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13级弘毅班吴雨桥2013301020142【实验原理】对于长度L≫直径d、两段自由地做微小横振动的均匀细棒,其振动满足方程+=0式中,ρ为棒的密度,S为棒的截面积,J=dS称为惯量矩(取决于截面的形状),E为杨氏模量,y为棒振动的位移,x为位置坐标,t为时间变量。用分离变量法解方程,令y(x,t)=X(t)T(t)代入方程,有=解得该振动方程的通解为y(x,t)=(B1chKx+B2shKx+B3cosKx+B4sinKx)Acos(ωt+
实验报告用动态法测定金属的杨氏模量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13级弘毅班吴雨桥  2013301020142

【实验原理】

对于长度L≫直径d、两段自由地做微小横振动的均匀细棒,其振动满足方程

+=0

式中,ρ为棒的密度,S为棒的截面积,J=dS称为惯量矩(取决于截面的形状),E为杨氏模量,y为棒振动的位移,x为位置坐标,t为时间变量。

用分离变量法解方程,令y(x,t)=X(t)T(t)代入方程,有

=

解得该振动方程的通解为

y(x,t)=(B1chKx+B2shKx+B3cosKx+B4sinKx)Acos(ωt+φ)

式中

ω = 

称为频率公式。频率公式对任意形状的截面、不同边界条件的试样都是成立的。我们只要用特定的边界条件定出常数K,带入特定截面的惯量矩J,就可以得到具体条件下的计算公式。如果悬线悬挂在试样的节点(处在共振状态的棒中,位移恒为零的位置)附近,则棒的两端均处于自由状态。此时其边界条件为自由端横向作用力F和弯矩M均为零,即

  F=- =- EJ=0

弯矩

M=EJ=0

故有

|x=0=0  |x=l=0  |x=0=0  |x=l=0

将通解代入边界条件,可以得到cosKl*chKl=1,可用数值解法求得本征值K和棒长l应满足Kl=0,4.730,7.853,10.996,14.137。。

一般将K1l=4.730所对应的频率称为基频频率。

试样在做基频振动时,存在两个节点,它们的位置距离端面为0.224l和0.776l处。将第一本征值K1=代入频率表达式,得到自由振动的固有圆频率(基频)

ω = 

解出杨氏模量

 E=7.8870*

对于直径为d的圆形棒,惯量矩

J=dS=S(=

代入上式可得

E=1.6067

式中,l为棒长,d为棒的直径,m为棒的质量,f为试样共振频率。在国际单位制中杨氏模量E的单位为N.

实际上,E还和试样的直径与长度之比d/l的大小有关,所以乘以一个修正因子R,则有

E=1.6067R

当l≫d时,R≈1;当l≫d不成立时,圆棒的R可查表

试样R与d/l的关系

d/l0.010.020.030.040.050.06
R1.0011.0021.0051.0081.0141.019
当外力频率达到共振频率ωr时,另一悬线处会接收到最大振幅,而固有频率与共振频率之间的关系为fr==,为阻尼系数。对于一般的金属材料,β的最大值只有ω的1%左右,所以可用fr代替f计算。

实验中,由于细丝对试样的阻尼,所检测的共振频率大小是随悬挂点的位置而变的。理论上,测量试样的基频振动时,悬挂点应在节点处,即悬点距端点0.224l和0.776l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棒的振动无法被激发,振幅为零,在示波器上只能看到一条直线。欲激发棒的振动,悬点必须离开节点位置,故采用外延法测量试样的基频,即测量节点周围的点的振动频率,利用他们作图延伸至节点位置,从图像上得到试样的基频。(外延法:指所需要的数据在测量范围之外,一般较难测量,为了求得这个值,利用已得的数据绘制出曲线,再将曲线按原规律延长到待求值范围,在延长线部分求得所需的值。此方法只适用于在所研究范围内没有突变的情况。)

【实验仪器】

功率函数信号发生器、换能器(两个)、示波器、温控器、天平、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测试架、待测试样等。

本实验的基本问题是测量在一定温度下试样的共振频率f。实验中采用悬挂法。由信号发生器输出的等幅正弦波信号,加在换能器1上。通过换能器把电信号转变成机械振动,再由悬线(或支撑物)把机械振动传给试样,使试样做横向振动。试样另一端的悬线(或支撑物)把机械振动传给换能器2,这时机械振动又转变成电信号。该信号输入示波器中显示。

当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不等于试样的固有频率时,试样不发生共振,示波器上几乎没有波形和波形很小。当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等于试样的固有频率时,试样发生共振,示波器的波形突然增大,这时频率计上读出的频率就是试样在该温度下的共振频率f。将此f值代入,即可计算出该温度下的杨氏模量。

若将试样置于可控温加热炉中,不断改变加热炉的温度,即可测出不同温度下的杨氏模量。

【实验内容】

1.测量试样的长度l、直径d和质量m

用米尺测量试样的长度l;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样的直径d(注意在不同的部位和不同的方向多次测量);用电子天平称量试样的质量m。为提高测量精度,以上各量至少测量5次,记入表中。

2.测量试样在室温时的共振频率f

(1)室温下铜和不锈钢的杨氏模量分别为1.2*N*和2*N*,估算出共振频率f,以便寻找共振点。

(2)安装试样棒,对称悬挂并保持试样水平,悬丝与试样垂直,选择适当的悬丝长度。

(3)将仪器连接好,并调整仪器到正常状态。

(4)从试样端点开始,两悬点同时向中间移动,每间隔5mm测量一次共振频率f,记录在表中。每次测量时,调节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使示波器上观察到的共振峰的幅度达到最大值,此时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即为该点的共振频率。

(5)真假共振峰的判别(鉴频)

在寻找共振频率时,调节信号发生器要极其缓慢,到共振频率附近时改用“频率微调”旋钮调节,换能器及整个系统都有自己的共振频率,换能器2的输入伴随有许多次极大值,故测量时一定要找到真的共振峰进行测量。

1)峰宽判别法。真的共振峰的频率范围很窄,细微地改变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共振峰的幅度就会发生突变:假的共振峰频率范围很宽。

2)幅度判别法。用手将试样托起,如果是干扰信号,则示波器上正弦波幅度不变;如果是共振信号,则共振信号的周期不变,幅度逐渐衰减。

3)声音判别法。发生共振时,拾振器会发生尖锐的啸叫。

3.测杨氏模量

将试样棒放入到加热炉中,升温后测出不同温度下的共振频率。

【数据处理】

 Fe

测量次数123456平均值
长度l/cm

17.9217.9217.9517.9317.9217.9217.93
直径d/cm

0.6020.6000.6080.6020.6020.6040.603
质量m/g

40.41440.41540.41740.41240.41640.41440.415
d/l=0.033            R=1.005

Cu

测量次数123456平均值
长度l/cm

17.9517.9417.9217.9117.9317.9217.93
直径d/cm

0.8000.7940.7960.7920.7960.7960.796
质量m/g

75.29775.29975.30175.29775.29575.29775.298
d/l=0.044              R=1.008

共振频率测量Cu

悬点x/mm

510152025303540
共振频率f/Hz

747.9

745.6743.3742.0740.4740.0740.0740.0
共振频率测量Fe

悬点x/mm

510152025303540
共振频率f/Hz

839.3835.6834.7833.5832.5831.8831.6831.6

回归方程f=0.009286x^2-0.36x+751

所以Cu的共振频率为f1=751Hz

回归方程f=-0.0002x^3+0.023x^2-0.839x+842.7

所以Fe的基频f1=842.7Hz

对于Cu,Ur=0.001674   E平均=9.875*1010  Ue=Ur*E平均=1.653*108E=E平均±Ue=9.875*1010±1.653*108

对于Fe,Ur=0.0068   E平均=2.02*1011Ue=Ur*E平均=1.374*109E=E平均±Ue=2.02*1011±1.374*109

【误差分析】

1.系统误差

(1)仪器误差:

1)m、l、d、f的测量因为仪器的精度问题有一定的不确定度。

  2)金属棒上的标定刻度线有一定误差。

  (2)理论误差

1)理论中使用了近似估计

2)理论中用了图像法,必定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2.随机误差

 1)读数时有一定的误差。

2)温度等对各个物理量的大小有一定的影响

【注意事项】

1.试样不可随意乱放,一定要保持清洁。

2.悬挂试样时,悬丝必须将试样捆紧。测量时应尽量避免试样摆动。

3.实验中拿放东西要轻,不可敲击桌面和大声说话,以免对实验造成影响。

文档

实验报告 用动态法测定金属的杨氏模量

实验报告用动态法测定金属的杨氏模量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13级弘毅班吴雨桥2013301020142【实验原理】对于长度L≫直径d、两段自由地做微小横振动的均匀细棒,其振动满足方程+=0式中,ρ为棒的密度,S为棒的截面积,J=dS称为惯量矩(取决于截面的形状),E为杨氏模量,y为棒振动的位移,x为位置坐标,t为时间变量。用分离变量法解方程,令y(x,t)=X(t)T(t)代入方程,有=解得该振动方程的通解为y(x,t)=(B1chKx+B2shKx+B3cosKx+B4sinKx)Acos(ωt+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