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以销售电子产品为主的“电子一条街”在北京中关村、深圳华强北和广州天河等地顺应时代而兴起,高峰时期的日流量达几十万人次。2020年10月,中关村的鼎好大厦电子商城关停转型,标志着“电子一条街”时代的落幕。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我国各地“电子一条街”兴起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支持 B.人才资源丰富 C.劳力价格低廉 D.交通运输便利
(2)影响“电子一条街”选址的首要因素是( )
A.市场 B.交通 C.科技 D.原料
(3)“电子一条街”的衰落是由于( )
A.环境污染严重 B.网购发展迅速 C.劳力价格提高 D.土地成本增加
2. 21世纪以来,随着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青藏高原流动人口呈增加趋势。下图是青藏高原逐日人口流动数量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青藏高原人口流动的特点是( )
A.国庆流动人口少 B.流入量小于流出量
C.元旦流动人口多 D.季节性周期变化大
(2)青藏高原流动人口主要来源于( )
A.经商活动 B.务工务农 C.旅游观光 D.科学考察
(3)青藏高原人口流动日总量很少突破200万的原因是( )
A.经济发展缓慢 B.交通通达度低 C.环境承载力小 D.全球气候异常
3. 柑橘是典型的亚热带水果。我国古代有关柑橘分布的物候记录:13世纪中叶,柑橘的种植范围到达河南省南阳一带;14世纪初,南京、镇江地区已无柑橘;明朝中期,柑橘种植记录仅见于长江三角洲;清朝初年,上海地区已无柑橘种植的记载。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以上古代物候记录时期正处于( )
A.温暖期 B.枯水期 C.寒冷期 D.丰水期
(2)现在,柑橘种植的北界是( )
A.南岭 B.秦岭 C.黄河 D.长江
4. 除、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等主产区外,我国还在海南岛进行棉花种植试验,下图为海南岛年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推测海南岛棉花种植试验基地位于该岛的( )
A.西北部 B.东北部 C.西南部 D.东南部
(2)影响海南岛棉花种植试验基地的区位因素是( )
A.市场需求 B.海运成本 C.劳力价格 D.光热资源
(3)海南岛棉花种植在我国棉花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由于( )
A.棉花优质 B.育种优良 C.年产量大 D.出口便利
5. 横断山区金沙江巧家—蒙姑河段为一南北走向的宽谷,谷底宽约6km,呈河谷盆地形态;而在该河段的上、下游,河谷束窄,呈深切峡谷形态。该河段河流沉积与湖泊沉积、冲洪积物等相互堆叠,交错分布(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推测该河段水流速度变化是( )
A.慢—慢—快 B.快—慢—快 C.慢—快—慢 D.快—快—慢
(2)该河段曾演变为湖泊,其成因是( )
A.山体滑坡,堰塞成湖 B.地壳下陷,积水成湖
C.火山喷发,堵塞成湖 D.冰川侵蚀,集水成湖
6. 下图示意沿88°E经线的局部地形和气温变化,其中阴影表示地形剖面,曲线表示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的气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的气温,青藏高原比恒河平原高出10多度的原因是( )
A.经度差异 B.冰川面积广大 C.纬度差异 D.下垫面海拔高
(2)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恒河平原( )
A.气压比青藏高原高 B.吹偏北风
C.气压比青藏高原低 D.吹偏东风
(3)图中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沿88°E经线的气温变化,反映了(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草莓喜温凉,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辽宁省某市种植草莓,最初利用自然条件露地种植,秋季播种,冬季进入休眠期,次年6月成熟采摘,但销售欠佳;后来采用温室大棚种植(如图所示),当年12月初成熟上市,销量大增。近年来,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该市草莓产业集群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和出口基地。
(1)比较露地种植与大棚种植草莓成果季节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2)指出电子商务在草莓产业链中充当的区位因素。
(3)分析大棚技术普及对提升该市草莓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4)简述产业集群对促进该市草莓产业发展的意义。
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岔河古城地处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交界的干旱、半干旱荒漠气候区。800年前,水浅流缓的无定河蜿蜒流经古城边上。由于地壳运动,如今无定河河床下降了61m,地下水位下降了35m。下图为三岔河古城位置示意图。
(1)指出三岔河古城选址的特点,并说明理由。
(2)与800年前相比,说明无定河河床的变化及原因。
(3)分析三岔河古城从繁荣走向衰落的自然原因。
参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某校高三(下)二模地理试卷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6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18分 )
1.
【答案】
A
A
B
【考点】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的区位因素。
(2)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的区位因素。
(3)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解答】
(1)根据材料,我国北京、深圳和广州等地的“电子一条街”兴起的背景是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所以国家支持是电子产业兴起的最主要原因。
故选A。
(2)根据材料,“电子一条街”以销售电子产品为主,高峰时期日流量达几十万人次,因此市场是“电子一条街”选址的首要因素。
故选A。
(3)“电子一条街”产生的环境污染较少,A错误;更加便捷的网购迅速发展,线下店铺被线上店铺大量取代,B正确;“电子一条街”受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的影响小,CD错误。
故选B。
2.
【答案】
D
C
C
【考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特点。
(2)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
【解答】
(1)由图可知,青藏高原人口流动的特点主要是季节性周期变化大,夏季人口流动比较大,冬季人口流动较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国庆期间人口流动较大,元旦期间流动人口较少,流入量大部分时期高于流出量。
故选D。
(2)青藏高原流动人口主要是因为夏季气候较为凉爽,适合出行,旅游人口流动频繁;青藏高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务农务工人员流动较少,经商活动人员也较少;科学考察人员总量较少,不会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
故选C。
(3)根据材料,随着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前往青藏高原旅游观光的交通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但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所以人口流动日总量很少突破200万。
故选C。
3.
【答案】
C
B
【考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了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答】
(1)根据材料,我国柑橘种植的范围从13世纪中叶开始不断向南移动,说明古代物候记录时期正处于寒冷期,原本可以种植柑橘的地区,因为气候变冷无法满足种植柑橘所需的热量条件。
故选C。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是亚热带,柑橘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水果,所以种植的北界应该是秦岭。
故选B。
4.
【答案】
C
D
B
【考点】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
(1)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3)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答】
(1)棉花生长需要较多的光热资源,海南岛西南部的降水较少,晴天较多,相比其他地区利于棉花生长。
故选C。
(2)海南岛地处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因此影响海南岛棉花种植试验基地的区位因素是丰富的光热资源。
故选D。
(3)海南气候条件优越,其棉花种植实验基地的主要作用为培育优良的棉花品种,因此在我国棉花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
故选B。
5.
【答案】
B
A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1)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2)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答】
(1)图中沉积物为流水沉积形成的,而流水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和水流速度呈正相关。河流砾石的颗粒最粗,此时流速最大;河漫滩时期流速居中;湖相沉积物的颗粒最小,因此流速最慢;所以结合图片来看,该河段水流速度变化是快—慢—快。
故选B。
(2)该区域为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地壳运动频繁,在河流下切过程中,河岸山坡失稳,滑坡崩塌频繁,发生滑坡崩塌物堵江现象,形成堰塞湖。
故选A。
6.
【答案】
D
A
D
【考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
(1)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答】
(1)经度差异一般影响水分条件,且两地经度相同,A错误;冰川面积大,气温应较低,B错误;若是纬度因素,青藏高原纬度高,气温应较低,C错误;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的直接热源位置高,同海拔高度的大气获得地面热量高于平原地区,D正确。
故选D。
(2)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恒河平原气温低于青藏高原,气压高于青藏高原;此时吹偏南风。
故选A。
(3)青藏高原纬度高,气温应较低,因此不反映纬度地带性;两地经度相同,故不能反映经度地带性;气温的垂直地带性是指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本图并没有反映垂直地带性;海拔4500米高度上沿88°E经线的气温变化反映了非地带性。
故选D。
二、 解答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0 分 ,共计20分 )
7.
【答案】
(1)露地种植:夏季(春末夏初);大棚种植:冬季。
原因:温室大棚调节温度,缩短成果期。
(2)市场;交通;信息。
(3)改变成果期,占领淡季市场(或错峰上市);冬季方便储运;温室生产提升品质。
(4)生产专业化、区域化和规模化,形成完整产销一体化(或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链。
【考点】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电子商务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本题主要考查了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4)本题主要考查了区域产业集群的意义。
【解答】
(1)两种种植方式成果季节的差异可从材料中得出,即露地种植夏季成熟,大棚种植冬季成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棚的主要作用在于调节温度,满足草莓生长的热量需求,缩短成果期。
(2)电子商务与传统草莓销售相比,拓宽了销售渠道,扩大了市场范围,而现代物流的发展也使草莓的销售突破了空间局限。
(3)大棚种植可缩短生长期,实现错峰上市,且冬季气温低,水果保鲜期延长,利于储运,温室生产利于提升草莓品质。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产业集群利于推动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推动生产和销售的良性发展。
8.
【答案】
(1)选址特点:沿河。理由: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地下水、河水)是必备条件。
(2)变化:河床下降;河岸变陡。原因: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深切河曲。
(3)深切河曲造成河床下降,地下水位下降,井水干涸,水源缺乏,导致气候更加干旱,古城走向衰落。
【考点】
城乡区位分析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
(3)本题主要考查城乡区位分析。
【解答】
(1)根据材料可知,三岔河古城地处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交界的干旱、半干旱荒漠气候区,水源缺乏,所以古城必须沿河选址。
(2)分析可知,与800年前相比,无定河河床下降;河岸变陡;原因是地壳发生上升运动,导致河流下切,形成深切河曲。
(3)三岔河古城位于干旱、半干旱荒漠气候区,降水稀少,水资源紧缺,地壳运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取水条件变差,水源缺乏,导致气候更干旱,古城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