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内容 | ||
教学目标 | 知识技能 | 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
过程方法 | 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 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 | |
教学重点 | 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 |
教学难点 | 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 |
教师活动设计 | 学生活动设计 | 设计意图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回忆第二章的去括号法则,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教学手段完成四道有代表性的含有括号的式子,这样顺理成章地引出新授知识,导入新课。 1、化简: ①3x-7(x-1) ②3-2(x+3) 二、新知探究 你能尝试解下列方程吗? 2、例1 解方程: 3x-7(x-1)=3-2(x+3) 解:去括号,得 3x-7x+7=3-2x-6 合并,得-4x+7=-2x-3 移项,得-4x+2x =-3-7 -2x =-10 ∴x =5 强调:括号外面是负号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积都要变号。 三新知应用 1. 教科书97页练习 解下列方程: (1)4x+3(2x-3)=12-(x+4) ( 2 ) 6(1/2x-4)+2x=7-(1/3x-1) 2.实际问题应用 问题 : 某加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000度,全年用电150万度,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设去年上半年平均用电x度,那么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上半年共用电多少度?下半年共用电多少度? 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2000)度; 上半年共用电6 x度; 下半年共用电6(x-2000)度。 由此可得方程: 6 x+6(x-2000)=1500000 这个方程中含有括号,怎样才能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形式呢? 去括号。 去括号,得6 x+6x-12000=1500000 解得 x=13500 所以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13500度。思考:你还有其它的解法吗? 所以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11500+2000=13500度。 小结 1、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当括号外面是负号,去掉括号后,要注意变号。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①去括号;②移项;③合并同类项;④系数化为1。 例题解法一是求什么设什么,叫直接设元法,方程的解就是问题的答案;解法二不是求什么设什么,叫间接设元法,方程的解并不是问题的答案,需要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最后的答案。 | 学生回忆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口述。并且 学生完成,交流结果, 学生尝试解方程,师生交流,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学生完成练习,2位同学板书, 交刘解题步骤、过程、结果 上半年用电度数+下半年用电度数=1500000。 设去年下半年平均用电x度,则 6x+6(x+2000)=1500000 解之,得x=11500 学生口述解题步骤,解题过程,并交流结果 学生练习 | 用第二章整式去括号引入新课,入手简单,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尝试解决新知识的能力 1.培养学生新知的运用能力,实践联系,巩固知识。 2、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逐步建立方程思想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
课堂作业: .1、课本97页(1)、(2)。 | ||
板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1) 分配律:a(b+c)=ab+ac 去括号法则: “+” 各项不改变符号 例1: “—” 各项改变符号 例2: 学生练习。。。。。。学生练习。。。。 .. | ||
课外作业: .课本102页1、2、4、5。 | ||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数学安排是学习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初步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学生能自己看问题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能正确解出方程。 教学成功之处:1.复习巩固去括号法则有的放矢,恰到好处,能降低本节课的难度,如去括号①3x-7(x-1)= ②3-2(x+3)= ;本节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点是去括号,方法同以往一样。 ②经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不足之处:教学过程中利用背景材料创设情境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实际问题。 片断:如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000度,全年用电15万度,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师:主要是引导生分析: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上半年共用电 ,若下半年平均每月用电 度,则下半年共用电 度。 生:回答后列出方程;这个片断应该放手让生自己讨论,自己得出等量关系。最好让一两个学生上去讲解:你是怎么理解题意、怎么分析的,从而得出: 上半年每月用电量×上半年总月数+下半年每月用电量×下半年总月数=150000课后我反复思考,这块内容教师过于包办,得出结论有些勉强应该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然后在解一元一次方程并作答,师只需加以强调。 总之这节课后我认为自己讲的过于详细,应当再精讲少讲,让学生尝试自己学习新知识,自己再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