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外被有 外膜,其上附有 脂多糖,具有内毒素作用,其毒性基团位于 脂质A;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 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组成,其中夹有 磷壁酸,具有毒性作用。
3.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可分为 初染、媒染、脱色、复红;其临床意义有 鉴别细胞、选择抗菌药物、研究细菌致病性。
4.细菌的特殊结构有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5.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 营养物质、pH、温度、气体。
6.专性需氧菌有 结核分枝杆菌,专性厌氧菌有 破伤风杆菌,微需氧菌有 幽门螺杆菌。
7.细菌生化反应的目的是 鉴别细菌。细菌命名用 拉丁双名法表示。
8.细菌培养基常用 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玻璃器皿用 干烤灭菌。
9.三大消毒剂是 环氧乙烷、过氧化氢、戊二醛;紫外线杀菌的原理是 干扰DNA复制、干扰DNA转录。
10.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 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等。
11.泥土中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 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肉毒杆菌。
12.水中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 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绿脓杆菌、伤寒沙门菌。
13.空气中常见的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膜炎奈瑟氏菌 结核杆菌 溶血性球菌 白喉杆菌 肺炎链球菌。
14.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生物拮抗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抗衰老作用。
15.酸奶中含有的活有益菌:嗜酸乳杆菌 双歧杆菌 保加利亚乳杆菌 嗜酸乳杆菌
16.影响感染的要素:病原体种类 途径 数量 毒力
17.细菌的致病性包括:毒力 侵入数量 侵入途径
18.内毒素是由 细菌死亡裂解 产生,化学物质为 脂多糖,主要引起 内毒素血症 等病理反应。
19.不同的革兰氏阴性菌,病情 不同。
20.细菌 外毒素 经甲醛处理成为内毒素,可用于 人工主动 免疫。
21.细菌 外毒素 的特点是毒性强,具有 选择性 毒害作用。
22.世界上毒性最强的外毒素是 肉毒梭菌外毒素,由肉毒梭菌 产生。
23.通过性接触感染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梅毒螺旋体 沙眼衣原体 解脲脲原体;通过性接触感染的病毒有:HBV HIV HSV
24.主要依靠内毒素致病的细菌有:伤寒沙门菌 脑膜炎奈瑟菌 痢疾杆菌 布鲁
25.革兰阳性菌主要有 金黄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革兰阴性菌主要有 克雷白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沙门氏菌。
26.对人致病的链球菌主要属于 A 族 乙 型,主要通过 飞沫传播。
27.链球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有 风湿热、肾小球肾炎。
2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由 脑膜炎奈瑟菌引起,通过 飞沫传播;乙型脑炎由 乙脑病毒引起,通过 蚊虫叮咬传播。
29.主要的致病性肠道杆菌有 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氏菌属,分别引起 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热症。
30.致病性肠道杆菌一般不能酵解 乳糖。
31.大肠杆菌引起的肠外感染主要有 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泌尿道感染。
32.沙门氏菌属引起的常见疾病有 肠热症、胃肠炎、败血症。
33.伤寒病又称 肠热病,由伤寒杆菌引起,通过 粪口 传播;斑疹伤寒由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引起,通过 鼠蚤、鼠虱传播。
34.菌疾的病原体主要是 痢疾杆菌,虫疾的病原体主要是 溶组织内阿米巴。
35.引起结核病的病原体是 结核杆菌,主要通过 呼吸道、消化道传播。其培养特性是专性需氧菌,常用 抗酸染色法鉴别;其抵抗力特点是 不怕酸、碱、干燥,怕湿热、紫外线,乙醇。
36.真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有 真菌病、呼吸道超敏反应、脚气病、真菌性肺炎、致癌。
37.病毒的基本结构由 核心和 衣壳组成,合称 核衣壳;辅助结构有 包膜、触须样结构。
38.病毒复制的五个步骤是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释放。
39.五种肝炎病毒中 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 通过 消化道传播,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 通过 血源性传播。
40.流感病毒根据NP抗原和MP抗原的不同,可分为 甲、乙、丙三型。
41.临床检测的乙肝三系分别是HBsAg、HBsAb(抗—HB5)、HBeAg、HBeAb(抗—HBe)、HBcAb(抗—HBc)。
42.艾滋病的全称是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主要通过 性、血液、垂直传播。
43.噬菌体是细菌的 病毒,形态如 蝌蚪形,可分为 毒性噬菌体 和 温和噬菌体两大类。
44.流脑的病原体是 脑膜炎双球菌,乙脑的病原体 乙脑病毒。
45.通过蚊子传播的疾病有 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 、疟疾、丝虫病。
46.通过苍蝇传播的疾病有 痢疾、伤寒、霍乱、脊髓灰质炎。
47.跳蚤能传播 鼠疫、地方性斑疹伤寒,虱子能传播 流行性斑疹伤寒、虱传回归热。
48.鼠类传播的疾病主要有 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