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务情况统计:
应考总人数 | 实考总人数 | 缺考总人数 |
72 | 72 | 无 |
分数段 | 85~99 | 75~84 | 60~74 | 60以下 |
人数 | 36 | 23 | 8 | 5 |
百分比 | 50% | 31.94% | 11.11% | 6.94% |
基础知识部分 | 语言积累部分 | 阅读与感悟部分 | 习作与语言 表达部分 |
90.15﹪ | 90.35﹪ | 70.38﹪ | 82.25﹪ |
应考人数 | 72 | 缺考学生 以及原因 | 无 | |||
实考人数 | 72 | |||||
分数段 | 85~99 | 75~84 | 60~74 | 60以下 | ||
人数 | 36 | 23 | 8 | 5 | ||
内容 | 得分率90.15﹪ | |||||
教学效果较好的表现及原因 | 教学效果较差的表现及原因 | |||||
基础知识部分 | 1、看拼音写汉字和组词部分较好,正确率高. 2、选择恰当的答案正确率较好. 3、照样子写句子能按照要求完成. 原因: 1、平时注意生字、词语的巩固和检查,并注意反复抓、抓反复. 2、教学中比较注意训练学生把句子写具体. 3、在教学中,对于修辞手法的应用及作用强调的比较多,讲解比较到位. | 1、看拼音写汉字中“抚摸”出错率较高. 2、选择恰当的答案中第二题“陆续”.错误较多 3、照样子写句子中第一句拟人句失分较多. 原因: 1、同学们还没有真正掌握“抚摸”. 2、学生对“陆续”这个词的意思不理解. 3、学生的对如何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还不真正理解. | ||||
内容 | 得分率90.35﹪ | |||||
教学效果较好的表现及原因 | 教学效果较差的表现及原因 | |||||
语文积累 部分 | 1、成语的填空及诗句、名言警句补充正确率非常高. 2、按要求写词语大多数同学能准确完成. 3、按课文内容的填空错误的同学较少. 原因: 1、课外拓展的知识不是太多. 2、教师重视成语和古诗的积累和运用. 3、平时对课文上的背诵内容的巩固比较到位. | 1、成语的填空及诗句、名言警句补充部分,少数同学“雷厉风行、蹉跎”有错误. 2、按要求写词语描写赶海情景错误较多. 3、按课文内容填空有些学生错别字较多,完成练习少数学生也有失分. 原因: 1、有很多同学在答题时不是十分细心.对成语意思不能理解. 2、课文上的背诵内容部分学生没有真正掌握,错别字太多. |
内容 | 得分率70.38﹪ | |
教学效果较好的表现及原因 | 教学效果较差的表现及原因 | |
阅读与感悟部分 | 1、学生能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2、能写出词语的近义词. 3、能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4、能按要求仔细读二三自然段,完成填空. 5、在读懂短文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答案. 原因: 1、教学中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内容概括能力的训练. 2、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能力的培养. | 1、学生能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少数学生不理解. 2、“迷蒙、清晰”近义词错误较多. 3、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失分也叫严重. 4、概括层意是学生把握不住重点,“奇”在哪儿概括不出来. 5、在读懂短文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答案,也有较多失分. 原因: 1、对学生概括能力还有加强训练. 2、平时应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怎样读懂一篇文章. |
内容 | 得分率82.25﹪ | |
教学效果较好的表现及原因 | 教学效果较差的表现及原因 | |
习 作与语言表达部分 | 1、学生作文大多数符合要求,能按照作文要求写一件让自己高兴的事. 2、学生的作文内容比较具体,条理清楚. 原因: 1、学生对文章中心的把握比较到位.这篇文章不容易偏题. 2、时间比较宽裕,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构思和谋局布篇. | 1、部分学生审题不仔细,出现走题或偏题现象. 2、作文内容不够丰富,语言不生动. 3、部分同学的作文中没有写清事情的过程,突出自己的高兴. 原因: 1、学生的阅读量不够,写的事情不够具体. 2、还应加强作文方法与技巧的训练.. |
今 后 教 学拟 采 取 的 措 施 |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想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把教材研究透彻,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知道用教材干什么?只有教师的深入,才能引导学生在浅出中学得轻松愉快,真正的喜欢学习语文.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以及认真答题的习惯.重视审题,严格要求学生先读懂题意,再完成练习. 3、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抓好“双基训练”,在语文教学中要多为学生搭建语文实践的平台,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作文素材,今后要加强作文的指导和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