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 课程类型 | 必修课程 | 设计教师 | |||||||
适用年级 | 五年级 | 总课时 | 7课时左右 | 设计日期 | 2012.2.16 | |||||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 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从学习内容看:本单元安排了下面一些内容: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 |||||||||
课 程 目 标 |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 |||||||||
课 程 内 容 | 实施内容 | 课时安排 | ||||||||
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 1课时 | |||||||||
求一个数的因数 | 1课时 | |||||||||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 | 1课时 | |||||||||
2、5的倍数的特征 | 1课时 | |||||||||
3的倍数的特征 | 1课时 | |||||||||
2、5、3的倍数的特征练习题 | 1课时 | |||||||||
质数和合数 | 1课时 | |||||||||
课 程 实 施 | ㈠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㈡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㈢实施对策 ⒈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⒉由于本单元知识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 |||||||||
有 效 性 评 价 | (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⒈利用课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⒉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⒊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 ⒋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 ⒌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及时互评。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⒈卷面测试:概念平均错误在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5%以内,速度每分5题以上;度量、画图平均错误率在20%以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⒉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⒊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