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周第 8 课时 10 授课时间: 2014年3月15日
课题 | 4、古诗两首 | 内容 | 春晓 | 课型 | 新授 | ||
教学 目标 | 1、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春晓》。 2、借助拼音自学,教师引导感悟。 3、感受古诗文字的美,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和愿望。 | ||||||
重点 | 朗读背诵。 结合图来理解诗的意思。 | ||||||
难点 | 结合图来理解诗的意思。 | ||||||
教学准备 | 教师 | 课件 | |||||
学生 | 书本 | ||||||
环节时间 | 教学内容 | 师 生 活 动 | |||||
一、情境导入 二、新授 三、运用规律 巩固提高 四、总结 五:检测: 作业 |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学习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是啊,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吧。(放映图片)古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2、板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3、第一首古诗的题目谁能读一下。第二首呢? 指名读、领读。 三、识记生字。 (一)整体感知生字。 1、出示生字。教师范读 师: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读这么好吗?因为老师交了好多的生字朋友,瞧:春、晓、眠、觉、啼、多、少、处 2、合作识字。 来看第一位生字朋友,谁认识它?生逐各念出读音。 3、让我们一齐来认认他们吧! 师领读,生个别读,齐读。 (二)句中识字。 1、出示《春晓》中的句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指名拼读,再读古诗句子。 2、出示《村居》中的句子。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指名拼读,再读古诗句子。 3、去拼音读句子。 (三)词中识字 1、去拼音读词。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形式。 (四)考察单个字。 可采用“这是古,古诗的古。” 认字 开火车读等 归纳记字方法。 (五)识字练习。 (六)写字。 指导写字 1、观察写字“尧” (1)分析结构。 (四)指导写字、巩固识字 1、古 声 多 古:横要舒展 声:上为士,上横长 多: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处:半包围结构,捺拖长包住“卜” (2)大屏幕放大虚宫格的字,学生观察,说关键笔的位置。(注意上面没有点) (3)教师范写,边范写边说关键笔的运笔写字方法。 (4)学生书写,评价,再写。 2、观察写字“知” (1)独体字,注意是三声。 (2)注意“知”字的字理识字图。 (3)大屏幕放大虚宫格的字,学生观察,说关键笔的位置。(注意和“失”区别,竖撇不能出头。) (4)教师范写,边范写边说关键笔的运笔写字方法。 (5)学生书写,评价,再写。 【写字练习注意指导的细腻,书写的规范和及时的反馈与矫正。】 五、扩展练习 1、生字复现练习 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春晓》。第一首古诗的题目谁来读一读? 板书:春晓 2、介绍作者和古诗背景。 3、小朋友们,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呀? 3、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诗中是怎么写的?老师给大家读一读吧。(配乐范读) (二)根据要求,初读课文。 1、自由读。 2、正音并且进行朗读指导。 3、采取齐读分组读等读古诗 (三)解读课文,理解诗意。 1、诗中说:“春眠不觉晓”,春天的早晨啊,诗人从香甜的梦中醒来,不知不觉地天已经亮了。 出示:春眠不觉晓 2、读诗句:春眠不觉晓 3、指导朗读:在适当的地方停顿。我来读,你来听,看老师在哪个地方停顿了。 4、诗人的美梦是被谁扰乱的呢?(啼叫的小鸟) 出示:处处闻啼鸟 学习:处、闻 “闻”的字源 “闻”为什么是门里面有个耳字呢?我们先去看看古时候的闻字吧。你们瞧,这是一个人举手掩住一只耳朵,露出另一只耳朵,集中注意力在倾听呢。后来呢,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变成了这个样子,外面是个门,里面是个耳,表示在门里听门外的动静。又过了千百年,才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闻字。现在你记住这个闻字了吗? “闻”组词。把它放回句子里读一读吧。 前两句指导朗读。放回全诗读一读。 5、理解“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含义。 6、品读古诗。 采取多种方式读古诗。 7、我们一起背一背吧。 8、代文。 | 播放春天图片 板书:春晓 (配乐范读) 翘舌音:诗、首、处 睡——眠 外——处 闪—问—间—闻 男女生轮读、配图配乐读 | |||||
板书 设计 | 4、古诗两首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
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