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四单元第13课《穷人》导学案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7:05:16
文档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四单元第13课《穷人》导学案设计

13穷人导学案设计课题穷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会写“汹、涌”等15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7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明确女主人公桑娜的人物形象。3.通过了解文章内容,感受穷苦人民富有同情心、爱心的品质。教学重点梳理本文的主要内容,明确女主人公桑娜的形象。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查找本课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与时代背景。(师生)3.自学生字词;搜集作者资料;熟
推荐度:
导读13穷人导学案设计课题穷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会写“汹、涌”等15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7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明确女主人公桑娜的人物形象。3.通过了解文章内容,感受穷苦人民富有同情心、爱心的品质。教学重点梳理本文的主要内容,明确女主人公桑娜的形象。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查找本课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与时代背景。(师生)3.自学生字词;搜集作者资料;熟
13  穷 人

导学案设计

课题穷 人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会写“汹、涌”等15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明确女主人公桑娜的人物形象。

3.通过了解文章内容,感受穷苦人民富有同情心、爱心的品质。

教学重点梳理本文的主要内容,明确女主人公桑娜的形象。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查找本课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与时代背景。(师生)

3.自学生字词;搜集作者资料;熟读课文,感悟本课的写作方法。(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出示课题,感受深意(用时:5分钟)

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穷人”是什么意思?看到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因势利导,介绍本文的作者及相关背景。

3.结合所搜集的资料,思考: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围绕“穷人”写了哪些内容?

1.齐读课题。围绕课题“穷人”交流想法,初步感知课题。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报搜集的资料。

(1)交流作者资料。

(2)了解时代背景。

3.小组讨论交流:以“穷人”为题的深意,以及围绕“穷人”写的内容。

  设计“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围绕‘穷人’写了哪些内容?”等问题,只要他们能够通过阅读与理解,进行合作学习,对以上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即可。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用时:22分钟)

1.出示学生自学卡,引导学生按照自学要求自学。

2.师生交流,学习生字新词。教师重点指导“溅、熄、皱、涌、澎、湃、糟”的读音及笔画。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围绕这些人物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默读,思考:这篇课文先讲什么?然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桑娜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渔夫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5.指导朗读:课文中有两处比较难读,一是第9自然段,二是桑娜和渔夫的对话部分。

1.先熟读课文,然后小组内自学生字新词。

(1)借助工具书了解生字信息,并解决疑难字词。读准字音:溅、熄、皱、澎、湃、糟。

(2)组内互读课文,互相纠错。

2.(1)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自读生字新词情况。

(2)小组讨论怎样识记生字和理解新词。如,采用换偏旁识字法识记“皱、糟、涌、唉”,运用巧记来辅助记忆每个字的字形;强化多音字“作”在“自作自受”中的读音。

3.自由读文后,从以下两个方面交流读书收获。

(1)课文都写了哪些人物?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分几段?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5.根据老师的提示自由练读。

1.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之中,对易错字词引导学生反复练读。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3.由于课文篇幅长,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时不容易一下子说清楚,要允许学生先说出故事梗概,再逐步把事情说清楚。

4.提示学生通过抓人物、抓场景来有序地把握课文脉络,概括每部分内容。

5.安排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再指名朗读语段,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读好人物的对话。

三、研读课文,感受品质(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桑娜一家的生活状况。

2.抓住环境描写的句子,引导思考:环境描写对刻画主人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抓住描写心理的句子,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贫穷。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的内容,概括地说说桑娜是个怎样的人。

1.自由读第1、2自然段。然后交流:桑娜家的生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温暖、贫穷。)

2.以小组为单位,画出描写环境的句子,抓住屋外的“寒风呼啸”与屋内的“温暖而舒适”进行对比,感受桑娜的勤劳。

3.品读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抓住“从早到晚”“勉强”“光着脚”等词语,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

4.小组交流,在思维碰撞中感受到桑娜是个善良、勤劳的人。

  在学生回答“环境描写对刻画主人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时,可能不够全面,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示、补充。

四、总结回顾,拓展练习(用时:3分钟)

1.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请你展开想象,根据提示,来描述一下“桑娜的一天”。

1.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本课所得。

2.根据提示描述桑娜的一天:“桑娜坐在火炉旁________。汹涌澎湃的海浪……这间渔家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________,炉子里的火________,食具________。”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顺序描述桑娜的一天。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6分钟)

1.播放渔夫在波涛起伏的海上打鱼的画面,唤起学生的回忆。

2.引导学生回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与贫穷,他们抚养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是力不从心了,但还毅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1.欣赏渔夫打鱼的视频。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都有哪些人物。

3.读题,思考:桑娜是个怎样的人?

  教师应以绘声绘色的解说式语言,辅以海边风吼浪啸的乐声,来描述桑娜焦急等待丈夫归来的场景,营造出一种真真切切让人心悸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二、深层研读,感受品质(用时:24分钟)

(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感受桑娜的善良。

1.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认真研读,找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桑娜的高贵品质。

2.组织交流: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时想到了哪些?为什么会想到这些?

3.引导学生读第9自然段中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4.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一步体会桑娜的崇高品质。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感受渔夫的善良。

1.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内容。

2.指导学生抓住“熬”字,体会穷人生活的艰辛及作者用词的准确。

3.结合渔夫的动作、语言,说说渔夫是个怎样的人。

(一)学生通过“读文——找句子——谈感受”的过程,深入体会桑娜的善良。

1.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学习活动,在小组内交流相关语句。

2.师生互动,品读相关语句。学生交流探究成果。

3.画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大声朗读,从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二)通过“朗读——抓重点——讨论”的形式,感受渔夫的善良。

1.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内容,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读书收获。

2.理解重点句子:“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3.讨论交流:渔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1.教师向学生渗透省略号的作用:(1)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如,“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2)表示省略次数的递增。如,“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3)表示语意的跳跃。如,“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4)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欲言又止,如,“我嘛……缝缝补补……”

2.引导学生给“熬”字换词,在具体语境中理解“熬”的表达效果。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用时:10分钟)

1.说话练习。

桑娜宁可________,也________。

西蒙宁可________,也________。

渔夫宁可________,也________。

2.感悟写法。

联系课文说一说:本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

3.回归整体,深化主题。

讨论:

(1)桑娜、西蒙、渔夫这样的穷人,你们觉得他们穷吗?

(2)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课文中没有出现一个“穷”字,为什么?

4.想象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

1.小组内完成说话练习。

2.小组交流写作方法。

3.讨论交流:

(1)要结合文中重点句子来评论人物。

(2)从“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疾病”等方面体会渔民的悲惨生活。

4.学生想象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

1.“课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对写作方法的理解,加深认识,指导以后的习作练习,学生可联系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应该是比较简单的。

2.教师要参与学生的讨论,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说到本文的主题上即可,不必要求太全面。

3.学生续写得合理即可,不要学生的思维。

文档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四单元第13课《穷人》导学案设计

13穷人导学案设计课题穷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会写“汹、涌”等15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7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明确女主人公桑娜的人物形象。3.通过了解文章内容,感受穷苦人民富有同情心、爱心的品质。教学重点梳理本文的主要内容,明确女主人公桑娜的形象。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查找本课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与时代背景。(师生)3.自学生字词;搜集作者资料;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