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有人说,幸福是人的美好愿望。它是一种甜蜜,一种温暖,一种快乐。有人说,幸福是人生的一大主题。它是一种心态,一种追求,更是一种信念。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而我们的学校教育却是以追求人的幸福为目的,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关注人的幸福感悟,培养人的幸福能力,指导人如何去享受幸福生活。这,就是我们常提到的幸福教育。
幸福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教育对人的发展理解的深化与把握。它是以人的情感培养为目的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能够感知幸福、拥有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人。全力成就幸福的学校、幸福的教师、幸福的学生,最终实现幸福的教育和幸福的人生。这是我们教育人的痴痴追求!
作为教师,从事幸福教育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但现实与愿望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待遇上的不够理想与不太公平的委屈,耕耘中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的冲突,教学中方法陈旧的苦恼和成就遥远的彷徨等等。这些都是老师们在现实生活与工作中的真切感受。面对这些职业倦怠的感受和困惑,如何让我们的教育充满着幸福,更传递着幸福就成为我们教育人急待探讨、研究的课题。
一、阳光心态为幸福教育开启绿灯。
教育教学耕耘中,有育人活动的组织,有教学设计的深思,有矛盾冲突的化解,也有职业倦怠的困惑。我们的确是付出了很多很多。但我们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态思考:我们在付出辛苦的同时,不也收获了许多许多吗?
孩子成长我们快乐。从事教师这个职业,虽然年复一年重复着简单而复杂的工作,有孩子调皮惹事的生气,有孩子不会作业的烦恼。但每当我们走上讲台,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一张张微笑的脸庞,一种愉悦的幸福洒满心田。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快乐游戏,千人跳绳、红歌大赛、趣味体育……我们多么快乐!孩子们在循循善诱中变得懂事,文明有礼、虚心好问、乐于助人……我们多么快乐!孩子们在展示风采中获得成功,书画评展、创新大赛、竞技体育……我们多么快乐!一个个孩子在我们的培养下茁壮成长,甜蜜的成就感、快乐感、幸福感油然而生!孩子成长,我们收获快乐!
我们感知我们幸福。学习是辛苦的,但更是快乐的、幸福的,因为学习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让我们的工作更得心应手;教学是辛苦的,但更是快乐的、幸福的,因为教学的预设和生成带给我们惊喜,让我们的教艺精湛、更充满激情;育人是辛苦的,但更是快乐的,因为我们的手中培育着未来的瓦特、爱迪生。只要善于发现、积极感知,时时、处处都有幸福。
二、幸福课堂为传递幸福注入活力。
教师只有幸福地教,孩子才会幸福地学。为了给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夯实幸福地教的扎实基本功,提升传递幸福的专业化水平,学校开展了教学“三互”活动,即:全员常态课互学、年级教研互学、一年级启蒙互学。“三互”活动的开展,让教师们转变了教学观念,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教会孩子怎样学习、怎样做人。所以,我们教师要充分融入新课程理念,体现教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尽可能多的给孩子提供学习机会,如课前的预习和准备、小组的研讨和分享、教师的点拨和指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孩子们在教师幸福的教的传递下,学到了更多知识、养成了良好习惯、提升了学习能力的时候,孩子的幸福无疑就是教师的幸福!教师幸福地教与学生幸福地学相互交融、相互激励,那充满无限生命活力的幸福课堂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三、快乐校园为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一切为了孩子的幸福,为了一切孩子的幸福。让每个孩子感受幸福,让我们的校园溢满幸福,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丰富的特色活动,为孩子们营造着快乐的氛围:每天的“一歌一享” “读好书启灵魂”“年级大课间”活动提振着孩子们的精气神;每周的升旗仪式、名人趣事、值周能人自治、主题班队会活动充足着孩子的自信心;每月的趣味体育、自信墙展示、主题队会观摩活跃着孩子们的身与心;每期的特定“五个日”(第一周第一天规范日、第二周星期二文明日、第三周星期三家庭会日、第四周星期四进步日、第五周星期五安全日)、重大节日活动激励着孩子的上进心。
丰富的校园文化,为孩子们孕育着快乐的内涵:凝炼出的务实求变的校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丰富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和促进着孩子快乐成长。
校园是快乐的,孩子才是快乐的;校园是幸福的,孩子才是幸福的;孩子是快乐的、幸福的,我们才是快乐、幸福的。老师们,请用我们那份对教师职业的执着与爱,让幸福溢满我们的校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