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知识积累及运用 (共5题;共31分)
1. (5分)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关于他的许多故事也一一fÚ( )出水面。据莫言妻子透露,莫言想用奖金买房子,是考虑一家三代人住在一套91平米的房子里太jǐ( ),想让家人住得宽松点。据悉,莫言与妻子杜勤兰在高密的棉花厂相liàn( )结婚,后来他因各类获奖而名声大zào( ),但始终对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水平的妻子不离不弃。莫言也曾表示,自己最大的成功是拥有幸福的家庭。
2. (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学习《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遏,歼灭和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锐不可挡”来形容;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了解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遗愿)设立的,是为了(奖励/鼓励)那些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朗读《“飞天”凌空》,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9届亚运会中夺得10米高台跳水冠军的(雄姿/英姿),仿佛又听到了观众那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朗读《一着惊海天》,我们心潮彭湃,豪情万丈,① ② ③ , 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
(1) 文中划线的词语的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阻遏(è)锐不可挡
B . 歼灭(qiān)心潮彭湃
C . 击溃(kuì)豪情万丈
D . 冠军(guān)震耳欲聋
(2) 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遗嘱 鼓励 英姿
B . 遗愿 奖励 雄姿
C . 遗愿 奖励 英姿
D . 遗嘱 奖励 英姿
(3) 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①追思与缅怀 ②光荣与梦想 ③决心与信念
B . ①光荣与梦想 ②决心与信念 ③追思与缅怀
C . ①追思与缅怀 ②决心与信念 ③光荣与梦想
D . ①光荣与梦想 ②追思与缅怀 ③决心与信念
3. (5分) 请认真观察下边的漫画,然后用一句简洁的话给漫画拟一个标题。(要求:不超过10个字,所拟标题一定要起到醒目和警示的作用)
4. (10分) 在横线上填写出古代诗文原句。
(1) 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________。(《木兰诗》)
(3) 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 ________?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晓境但愁云鬓改,________。(李商隐《无题》)
(6) 吊影分为千里雁,________。(白居易《望月有感》)
(7) 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8)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论语》)
(9) 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达时间飞逝,新旧事物交替,蕴含丰富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 (5分) (2012·大连) 名著阅读。
(1)
根据《简•爱》中简•爱的经历,仿照所给句子,续写一句话。
在舅妈家,简•爱直斥骄横凶暴的表哥,她的刚烈令人敬佩;在慈善学校,简•爱深夜去看望病重的海伦,她的善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水浒》选文,回答问题。
却说宋江、柴进先归到忠义堂上,和众兄弟们正说李逵的事,只见黑旋风脱得赤条条地,背上负一把荆杖,跪在堂前,低着头,口里不做一声。宋江笑道:“你那黑厮,怎地负荆?只这等饶了你不成!”李逵道:“兄弟的不是了!哥哥拣大棍打几十罢!”
①本段选文表现了李逵________的性格。
②戴宗曾评价李逵:“虽是愚蠢,不省理法,也有些小好处。”除选文情节,请再概述一个表现李逵“小好处”的故事情节。________(不超出所给字格)
二、 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6·宿迁模拟) 综合性学习。
【西楚网讯】
今天下午,宿迁市水利局与共青团宿迁在骆马湖畔共同种植“共青林”,这标志着我市“保护骆马湖,水绿新宿城”活动正式启动。
骆马湖,又名乐马湖、洛马湖、马乐湖、龙马湖。湖水面积260平方公里,最大宽度20公里,最大水深5.5米,大小岛屿60多个。水生植物芦、藕、菱、蒲等二十多种,盛产鲫鱼、银鱼、鲢鱼、青虾、白虾、螃蟹、河蚌等十多种水产品,被江苏省定为苏北水上湿地保护区,又是南水北调的重要中转站。 今天宿迁其他县区团委也将自行组织植树活动,最终实现种植一万棵树苗的目标,将“共青林”全面铺开,覆盖全市。
宿城还将以“保护骆马湖,水绿新宿城”为主题在全市小学生中开展书画比赛,并邀请高校专业师生为“水绿宿城”献计献策,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
(1)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内容。(不超过20个字)
(2)
假如你是学校校报记者,围绕这次活动采访宿迁魏国强,请你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一:________。
问题二:________。
三、 阅读理解及分析 (共4题;共71分)
7. (16分) (2018·福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乙)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④粲:鲜明。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卒逢暴雨________
②伯牙乃舍琴而叹曰________
③皆宜远观________
④悉是晚景________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B . 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C . 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D . 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②近视之几不类物象。
(4) 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
8. (15分) (2019八上·深圳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石拱桥
①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②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它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有删改)
(1) 在选文第①段中,作者提到了“旅人桥”。作者援引这个材料的作用是什么?
(2) 作者说:“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请问此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读第②段,请概括赵州桥有哪些特征。
9. (25分) (2017七下·密山期中) 阅读《风雨中的菊花》,完成下列小题。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风。乌云压的很底,似乎就要下雨。
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多尔先生便在车站前的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一个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顺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边不远出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乞讨。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我,我已经三天没有东西了,给我一美元也行啊。”
考虑甩不掉这个乞丐,妇女转身,怒呵道:“滚!这么点儿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了脚,满脸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人专门指使一帮小孩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也说不定这些大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规定的数量,回去还要受罚。不管怎么说,这些孩子还怪可怜的,小小年纪就应该在学堂里念书的。这个孩子和我自己的孩子年龄相仿,可是……这些孩子的父母心也太狠了吧,无论如何也要送他上学啊,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吃东西了。给我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小乞丐是真的生活所迫,还是在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枚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了小乞丐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了。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小乞丐十分高兴的离开了。
树上的鸣蝉不停地鸣叫,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早一些去候车室,就信步地走进了一家花店,他有几次在都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您要点什么?”卖花小姐训练有素,礼貌又分寸。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个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那个小乞丐。小乞丐认真地端详着柜台是的鲜花。
“你要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不相信小乞丐会买花。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在上面再写‘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20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摸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就有多尔先生给他的。他数出了20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字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了,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起了雨,路上没有人,只剩下各式的车辆。突然,他发现了风雨中的那个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艰难前行,瘦小的身体显得很单薄。多尔先生看见他的前方是一片公墓,他手中的万寿菊迎着风雨怒放着。
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越来越快,多尔先生也感到胸膛中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睛模糊了。
(1) 这篇小小说构思精巧,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概括一下它的故事情节。
(2) 读完小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小乞丐”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结合文章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3) 文中画线的句子能否删除,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4) 文章结尾,多尔先生的眼前为什么“模糊了”?
(5) 题目“风雨中的菊花”有何含义?
10. (15分) (2017九上·泰兴月考) 阅读毕诗成的《别让“心酸手机”灼伤“爱的能力”》,完成下列小题。
①这几天,重庆一名小学生的“心酸作文”《爸爸看手机》在网上热传,“我的爸爸很爱看手机,每次有空他都会拿出手机来看……”孩子对“看手机家长”的真实刻画,戳中了很多爸爸妈妈的心。有教师就此做课堂调查,超过1/3的孩子举手表示家长常常因为玩手机而忽视他们,让人很心酸。
②这是一个技术变革的时代。智能手机正在井喷式的“攻城略地”,丰富及时的资讯、花样繁多的游戏、方便快捷的服务,将手机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而人们在畅快享受的同时,也遭受着某种情感“病毒”的入侵。有些“低头族”把孩子搞丢了都没有发觉,而在许多孩子眼里,爸爸是“拿手机查资料的”, 手机是妈妈的“女儿”,……
③人们在手机上花费太多时间,已经影响到了家庭的功能、社会的交往。不只是孩子,还包括被撇在一旁的老人,乃至于同卧一床的另一半,更不要说饭桌旁边的朋友、办公桌对面的同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越来越多的“心酸”已经表明,这正在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成为某种亚健康的群体文化心理。
④手机玩到烫手,灼伤的是亲情与友情,尤其是最需要家长陪伴和呵护的孩子。对孩子来说,父母的关爱绝不只是提供物质的保障,缺乏父母关注和陪伴的孩子往往会患上“感情饥渴症”, 对他人的冷漠,对社会的敌视,对自己的厌弃。因此,“为了孩子,请放下手中的智能手机”已成为世界多国民众的共同呼声。
⑤“烫手的手机”只是一个拽走当下注意力的代名词。“智能手机烫手”的本质命题,是我们的内心怎样葆有爱的能力,怎样葆有爱的品质。和老人孩子坐在一起,和朋友同事坐在一起,只是一种“陪着”的形式,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关爱、交流,没有沟通、理解与责任感,不可能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家长、一个有血有爱的“成员”。
⑥人际相处需要时间,更需要质量。沉迷于手机是一种表象,更需警惕的,是我们正在丧失爱的热情、爱的能力。在虚拟网络上的社交达人,却是真实生活里的冷漠者;每个人常常被圈在自己的世界里,众声喧哗中强化着孤独。更严峻的现实是,我们正在将这种基于技术进步催生的“新时代病”,肆无忌惮地传递给下一代:我们自以为追赶着时代的潮头,简单地塞给他们先进的电子产品,哪管这些产品里,藏着既会伤害视力、又会伤害热情的冷漠病毒。
⑦手机再智能,终究只是人的工具,如果不能理性驾驭它,人就会沦为工具的奴隶。当一个又一个孩子,用稚嫩的笔写下他们的困惑与控诉时,每一位成年人的内心都应该有一些刺痛、尴尬与检省,进而有改变的行动。
(1) 文章以“别让‘心酸手机’灼伤‘爱的能力’”为题,有什么妙处?
(2) 文章第②段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请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四、 写作 (共1题;共5分)
11. (5分) 写作。
题目: 也是一种美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参
一、 知识积累及运用 (共5题;共31分)
1-1、
2-1、
2-2、
2-3、
3-1、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1、
5-2、
二、 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 (共1题;共7分)
6-1、
6-2、
三、 阅读理解及分析 (共4题;共71分)
7-1、
7-2、
7-3、
7-4、
8-1、
8-2、
8-3、
9-1、
9-2、
9-3、
9-4、
9-5、
10-1、
10-2、
10-3、
四、 写作 (共1题;共5分)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