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运用
1.看拼音,写字词。
zhào jí shānɡ yì yún xǔ lónɡ zhònɡ yuē dìnɡ dǎn qiè tuī cí jù jué nénɡ nài zhū wèi
( )( )( )( )( )( )( )( )( )( )
hé shì bì jūn lìnɡ zhuànɡ dù jì ū ī què yán chí tàn tīnɡ àn zǐ ī zì
( )( )( )( )( )( )( )( )( )
diào dù shuǐ zhài léi ɡǔ nà hǎn zhī yuán chénɡxiànɡ xiàn qī zíyǒu miào yònɡ shén jīmiào suàn
( )( )( )( )( )( )( )( )
2.一字多组词。
焦 ( ) ( ) ( ) 修 ( ) ( ) ( )
疲 ( ) ( ) ( ) 牢 ( ) ( ) ( )
3.查字典填空。
“调兵遣将”的“遣”,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如果不认识这个字,则采用( )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在字典中,“遣”的意思有:①派,打发;②排解,发泄。这里应选取第( )种解释。
4.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⑴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的样子。( )⑵事前已经有全面的考虑,有充分的把握。( )⑶形容因吃惊而的样子。( )⑷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⑸比喻处境极其困难,找不到任何出路。( )
5.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 ⑵孔明借东风——( )
⑶关公赴会——( ) ⑷徐庶进曹营——( )
⑸梁山泊的军师——( ) ⑹孙猴子的脸——( )
6.按课文内容填空。
⑴《将相和》由 、 、 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性,又紧密联系,其中 是 的发展, 、 的结果又是 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既然讲“和”,就说明他们原来是 ,原因是
,后来“ ”了,原因是 。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蔺相如 。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蔺相如 。
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 》改写的。《史记》中有其中有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 ,伟大的诗人 ,西楚霸王 ,这部书被鲁迅称为“ ”。
⑵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 ,接着写了 ,着重写了 ,最后写了 。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 》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还有 、
、
“鲁肃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箭的事,只说……”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鲁肃
。从“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诸葛亮 。“雾这样大,曹操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段话是 对 说的,表现了他
的特点。从“曹操下令说:‘江上雾大……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诸葛亮 ,曹操 。
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
周瑜哪些方面不如诸葛亮?
⑶请你用四个词语概括出《武松打虎》故事的情节:( )——( )——( )——( )本文重点了武松 和 这两个故事情节,分别可以看出武松 和 的性格特点。“就有大虫,我也不怕。”这句话是 对 说的,表现了他 的特点。《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 》第二十三回选编的,作者: 。《水浒传》中还有很多个性人物: 、 、
⑷《猴王出世》选自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 》,作者是 代的 。小说主要讲述了 的故事,主要人物有 等。你最喜欢的人物是 ,原因是他 。请7.将左右两边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
《三国演义》 吴承恩 《将相和》
《西游记》 罗贯中 《猴王出世》
《水浒传》 施耐庵 《景阳冈》
《史记•廉颇蔺相如传》 司马迁 《草船借箭》
8.加标点。
⑴张医生说 我是来工作的 不是来休息的 我要立刻做手术
⑵我是来工作的 不是来休息的 我要立刻做手术 张医生说
⑶我是来工作的 不是来休息的 张医生说 我要立刻做手术
9.从古至今信息传递形式的主要发展经历:
。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 、 。这些传递信息的方式的缺点是
。
调查研究问题的步骤:⑴ ⑵ ⑶
⑷ ⑸
信息获取的途径:
研究报告的写法:
口语交际
网络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数不胜数的便利,也标志了科技发展的成果。但是,互联网上也有许多我们小学生不宜接触的东西。 那么,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我们该不该上网呢?请用100—200字左右的一段通顺的话谈谈你的见解。
快乐阅读
鲁肃对周喻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1.这段话选自课文《 》。
2.这段话中出现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反映了他们怎样的心理活动,请写下来。
松树的风格
松树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 赞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敬 崇高)的品质的象征。我对松树总是怀有(瞻仰 敬仰)之心。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里,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落下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暑,随处(健壮 茁壮)地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用它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树荫下休息;在黑夜,它可以劈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做到“粉身碎骨”的地步。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1.读短文,用“√”标出短文括号里合适的词。
2.回答问题。
①“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
②松树的风格是什么?
3.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它的特点之一是“借物喻人”。请用“ ”画出文中的借物喻人的句子,然后想一想,作者借松树喻的什么人?(抓住“物”和“人”的共同特征简要回答)
4.把表现短文中心思想的句子用波浪线勾下来,然后概括短文的中心思想。
今年春节,奶奶说要自己过年,爸爸妈妈还有点儿忙。初一一大早,我就先去奶奶家拜年。
我大步流星地向202路公交车站走去。我到车站是,公交车刚好进站。车门刚打开,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手抓门框,一步跨上汽车,朝一个空座位冲过去,一屁股做下来,靠在椅背上,非常满意。
公交车在马路上飞驰。一转眼,汽车又到站了,上来一位阿姨,他左手抱着一个小妹妹,右手提着一个大带子,背上还背着一个大包袱,吃力地哈着腰,向车内扫视着。这时车厢里响起了一个声音:“哪位同志给抱小孩的让个座?”我想_不让_我还得做好几站呢_于是我把头扭着窗外,装没听见。突然,我身后响起了银领般的说话声:“阿姨,你坐这儿吧。”“谢谢你!”“小姐姐真好!”我猛地回头,原来让座的是一位四五岁的小姑娘。他把阿姨扶到自己的座位上,自己却站在那儿。全车人都向小姑娘投来赞许的目光。顿时,我脸上热辣辣的,好象全车人都同责备的目光盯着我似的,我羞愧地底下了头。
时间真长啊!好不容易到了站。我挤到车门口,跳下了车,站在原地不动,直到公交车从我的视野里消失了。
1.在文中的横线上加上标点符号,并改正文中出现的三个错别字。( )( )( )
2.从文中找出两个同“看”意思相同的词写进括号里。( )( )
3.“顿时我脸上热辣辣的“原因是什么?
4.这片短文写的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事。如果你面对这样的事,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和行动呢?
5.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6.在短文开头的横线上加上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