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蒙特梭利小班教学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7:07:23
文档

蒙特梭利小班教学教案

小班上学期课程第一课时:活动名称:工作毯的使用活动准备:工作毯教育目的:直接:会使用工作毯。间接:培养专注力。活动过程:1走线(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2)如果是初次接触蒙氏线的小朋友,教师要介绍其名称,并简单展示。方法:五指并拢指向蒙氏线,“这是蒙氏线。”并站在线上,开始慢慢地走,走得时候前脚跟挨着后脚尖,注意不要掉到线下面。(3)站在线上双手叉腰,用温和的语气介绍工作规则:听到音乐的时候开始走,不能掉到线下,掉到线下的小朋友要从原地站到线上重新开始走。(4)配班教
推荐度:
导读小班上学期课程第一课时:活动名称:工作毯的使用活动准备:工作毯教育目的:直接:会使用工作毯。间接:培养专注力。活动过程:1走线(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2)如果是初次接触蒙氏线的小朋友,教师要介绍其名称,并简单展示。方法:五指并拢指向蒙氏线,“这是蒙氏线。”并站在线上,开始慢慢地走,走得时候前脚跟挨着后脚尖,注意不要掉到线下面。(3)站在线上双手叉腰,用温和的语气介绍工作规则:听到音乐的时候开始走,不能掉到线下,掉到线下的小朋友要从原地站到线上重新开始走。(4)配班教
小班上学期课程

第一课时:

活动名称:工作毯的使用

活动准备:工作毯

教育目的: 直接:会使用工作毯。

间接:培养专注力。

活动过程:

1  走线

(1) 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 如果是初次接触蒙氏线的小朋友,教师要介绍其名称,并简单展示。方法:五指并拢指向蒙氏线,“这是蒙氏线。”并站在线上,开始慢慢地走,走得时候前脚跟挨着后脚尖,注意不要掉到线下面。

(3) 站在线上双手叉腰,用温和的语气介绍工作规则:听到音乐的时候开始走,不能掉到线下,掉到线下的小朋友要从原地站到线上重新开始走。

(4) 配班教师辅导,随着音乐慢慢减弱停止,走线也停止,老师请幼儿取自己的小垫子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1) 问好,并互相认识,进行自我介绍。

(2) “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做一个工作。”教师引领小朋友们走到工作毯架前介绍:这是工作毯。我们从这里拿工作毯,还要放回到这里。

(3) 示范工作毯的拿法:双手的四指并拢,和拇指分开,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抓握工作毯的中间部分,竖着拿起,与身体隔一拳的距离。将毯竖直拿出,垂直放入地毯架,不要使地毯散开。 

(4) 请小朋友们坐到蒙氏线上,教师轻轻地取一块工作毯,走到蒙氏线前停下,跪姿,将毯放倒,一只手压住工作毯的一边,另一只手灵活的将毯打开。介绍说“我们很多工作要在工作毯上进行。”

(5) 指出地板上的红色标记,把工作毯的一角与之对齐。从上到下将工作毯抚平。

(6) 卷工作毯。将工作毯顺时针转过来,使短边对着自己,慢慢把工作毯卷好。邀请小朋友把工作毯放回毯架。

 (7) 请小朋友们尝试。

错误订正:工作毯不散开。

3    自由工作

请小朋友们轻轻地取一块工作毯,找个小标记,对齐放好工作毯。

请小朋友们在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喜欢的教具,轻轻放到工作毯上。

小朋友们自由工作,教师做个性化指导,并做好观察记录。主要观察小朋友的专注情况及原因。

请小朋友把教具归位,并收好工作毯。

第二课时

活动名称:与别人打招呼

活动准备:工作毯、小兔、小鸭、小猫的手偶

教育目的:直接:学习礼貌用语,会和别人打招呼“你好!”、“再见!”、“你早,你到哪里去?”。

间接:体会上幼儿园的快乐。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主班老师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如,手位变换。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取小垫子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1)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三个新朋友,小朋友来猜一猜谁来了。”

 教师用双手挡住嘴,发出“喵喵喵”的声音,请小朋友猜,同时出示猫的手偶。“你们喜欢小花猫吗?见到它高兴吗?高兴的话就和小猫打招呼。”“小花猫也很喜欢你们,很高兴成为你们的朋友,看,它和我们打招呼呢”

 教师拿手偶点点头:“你好!”

 小猫要走了,说“再见!”

(2)同样方法,通过小鸭、小兔,练习“你好!”,“再见!”

(3)小结:两个拇指相对,微屈手指,“你早,你到哪里去?”,另一只拇指微屈拇指,"点头"回应。

3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轻轻地取一块工作毯,找个小标记,对齐放好.

(2)请小朋友在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喜欢的教具,轻轻放到工作毯上。

(3)小朋友们自由工作,教师做个性化指导,并做好观察记录。在上次课程的基础上,着重指导教具的名称与归位对应。

(4)请小朋友把教具归位,并收好工作毯。

第三课时:

]活动名称:插座圆柱体粗细组的嵌入

活动准备:工作毯(教师用)、插座圆柱体粗细组、椅子(数量和人数相等)

教育目的:直接:初步完成插座圆柱体的嵌入工作。

间接:培养专注力和观察能力。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主班老师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如,手位变换(要和上个课时保持一致)。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1)导入:

“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做一个新工作。”

教师请一位小朋友帮助老师取一块工作毯。(配班老师适当指导)

教师接过来,要说“谢谢。”

(2)展示流程及要点;

把准备好的插座圆柱体放在工作毯上,介绍:“这是插座圆柱体。”

示范拿法:双手五指并拢,扶座体两端的凹槽处。轻轻放下。

抽出圆柱体:

手势展示

方法:教师伸出惯用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不用的手指要藏起来),伸直胳膊,从左到右,缓慢移动,使每个小朋友都能看到。

缓慢合手指,捏住圆柄,垂直向上抽出圆柱体。放在与圆穴对应的位置。

从左到右,依次全部抽出。抽到两或三个的时候,邀请小朋友来试一试。

嵌入圆柱体:

触摸圆穴,触摸圆柱体的底,点点头,再通过视觉的对比,即把圆柱体底面和圆穴放在一起,然后再垂直放入。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缓慢触摸圆柱体和对应圆穴的边缘。

请小朋友来尝试。全部放入的时候,按照嵌入的顺序,依次触摸圆柱体和对应圆穴的边缘。

归位:请小朋友观察插座圆柱体在教具架上的位置。它一共有四组。

3    自由工作

 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教师指导。重点是嵌入练习。教师注意做好观察记录。

归位。

注意:在指导的过程中适时进行工作礼仪教育,如需要教师帮助的时候,不要大声喊,先举手等。也可引导小朋友们合作,方法:想和小朋友操作同一件教具,可以说:“我可以和你一起工作吗?”那位小朋友最好能站起来,拉伙伴的手,一起坐下,欢迎他(她)的加入。

第四课时

活动名称:洗手

活动准备:清水一盆,肥皂,指甲刷,干毛巾,清水桶,脏水桶

活动目的: 1、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知道在饭前、点心前及大小便后要洗手。

       2、形成有秩序的生活习惯。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主班老师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如,手位变换(要和上个课时保持一致)。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小椅子上,围坐在老师周围。

2.教师展示

(1)    选择在矮桌上进行此项工作。

(2)    介绍工作名称,请幼儿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

(3)    双手手背朝上放进清水盆中,翻转手心手背,使两面都沾湿,将手上的多余的水甩下。取肥皂从左手开始两面打肥皂,将肥皂放回。

(4)    两手相互摩擦,将肥皂打开成泡沫,然后从左手开始一根一根的清洗手指。最后用指甲刷清理指甲。

(5)    将指甲刷放在水中洗干净,然后放回。将手上泡沫清洗干净,将手上的水甩掉。将脏水倒入脏水桶。

(6)    将清水桶中的水倒入盆中,用清水将手涮干净,水倒入脏水桶。用毛巾将手擦干。将毛巾放回。

3.自由工作

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个小盆,在小桌子上或洗手间的地板上或楼道上进行练习。结束后将小盆归位。

第5课时

活动名称:大把抓玻璃珠

活动准备:托盘内装两个同样的素色碗,其中一个碗内装玻璃珠

活动目的: 直接:练习五指的灵活性,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培养专注力和性。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主班老师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如,手位变换(要和上个课时保持一致),本次课程要注意小朋友的形体气质练习。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1) 教师跪姿,手自然放在腿上。请一位小朋友去帮老师取工作毯。

介绍“今天老师展示的新工作是大把抓。”

(2)先拿出左边的盛珠子的碗,放在工作毯上,再拿出右边的空碗,放在刚才碗的右边,把托盘放在工作毯的右下方。恢复跪姿。

(3)左手扶碗,伸开右手五指,向幼儿展示五指抓的动作,在空中抓握后慢慢移向左碗中,五指合拢,将手中的珠子抓起,平移到右碗上方,手指张开,将珠子放入碗中,请幼儿观察手指张开的状态。

(4)几次后邀请幼儿尝试。教师进行再示范,直到将左碗中豆子全部移到右碗中,再换手从右碗抓到左碗中。

(5)练习完毕后,请幼儿协助整理将教具归位。并在教具架前再次强调教具的位置。

3.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

这个时期的小朋友喜欢重复操作,不要阻止小朋友选择以前的材料。对于选择不同材料的大把抓的小朋友进行鼓励指导,激发幼儿完成工作的兴趣。但是要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

第6课时

活动名称:倒豆子

活动准备:托盘内装两个同样的素色不透明杯子,其中一个内装豆子

活动目的: 直接:练习倒的动作,发展手眼协调能力,促进运动的调整,积累动作经验。

间接: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增强学习和做事能力。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主班老师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如,手位变换(要和上个课时保持一致),本次课程要注意小朋友的形体气质练习。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请小朋友去取工作毯。

教师跪姿,把倒固体的工作放在工作毯上,还原跪姿,亲切地介绍:“今天展示的工作是倒固体。”

握住装固体的把手,轻轻地拿起来,暂时停住不动。

靠近左侧的杯子,把杯沿对着另一杯口,在距离5-8cm的上方开始倒。杯身慢慢倾斜到能倒下最后一粒。

把空杯子放回托盘中,左手拿起装满豆子的杯子,按前面的方法再倒回空杯子中。

邀请小朋友来尝试。

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再示范。

请小朋友把教具和工作毯归位。

3.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用完后归位。

这个时期的小朋友喜欢重复操作,不要阻止小朋友选择以前的材料。但是要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

第7课时

活动名称:插座圆柱体粗细组名称练习

活动准备:插座圆柱体粗细组、工作毯

活动目的: 直接:认识高矮。

间接:锻炼幼儿三指捏的能力,感知物体粗细的序列顺序。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1) 请小朋友去取工作毯。

(2) 教师跪姿,把插座圆柱体放在工作毯上,还原跪姿,亲切地介绍:“今天的工作是插座圆柱体粗细组。”

(3)复习:按原来的展示方法,先强调插座圆柱体的拿法,然后把圆柱体依次抽取出来,摆放在对应的圆穴后。

(4) 取其中最高的和最矮的放在最前面。左手捏住圆柄把圆柱体横放在胸前,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对圆柱体的粗细和截面2个维度进行触摸感知。放下的时候命名:“粗的”、“细的”。请幼儿传着摸一遍。

(5)用三阶段教学法巩固名称。

(6) 把其他的圆柱体都散放在工作毯上,老师示范选择任意两个圆柱体比较粗细。请幼儿说出差距较小的两个圆柱体的粗细。

(7)教师按以前的操作方法重现圆柱体的嵌入。

请小朋友用正确的拿法把教具归位,然后再把工作毯整理、归位。

注意:尽量使每个小朋友都有实践的机会,可以把归位等环节安排给更多的小朋友去完成。

3.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

(4)归位。

第8课时

课程名称:色板I

活动准备:色板I、托盘、工作毯、颜色宝宝的家(贴红色、黄色、蓝色标记的小筐各一个内装写有红、黄、蓝的三色卡片若干)

活动目的: 直接: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间接:增强视觉辨别能力。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主班老师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如双手放肩上、背手等。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1)请小朋友去取工作毯。

(2)教师跪姿,把色板Ⅰ从托盘中拿出来放在工作毯上,还原跪姿,亲切地介绍:“今天我们的工作是色板Ⅰ。”

打开盒盖,把盒盖正面朝上,放在盒子的左边。

把色板拿出红黄蓝三块,散放在工作毯上,把盒子盖好,放于工作毯右下角。

(3)示范色板的拿法,同时用三阶段教学法进行名称教学:

惯用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色板木质两端(避免碰触色板的胶片)

 展示:教师伸平手臂,缓慢从左到右移动色板,(照顾每个幼儿)同时说本块色板的颜色。

 谁想来试一试?”请宝宝来到教师的左侧。“请你指一指红色的色板”,“请把黄色的色板拿起来请大家看一看”。

 谁还想来试一试?” “请你把×色的色板拿起来。”(巩固拿法)

 教师拿起色板,请大家一起说出它的颜色。

(4)教师拿出其余三块色板,散放在工作毯上,拿起红色的色板进行配对,教师示范一个,邀请小朋友实践。

(5)归位。教师把盒子拿到工作毯的中间,打开盖子,正面朝上放在盒子左侧,教师拿色板,说名称,左手扶住盒内已有色板的木质端,右手放进色板。盖好盖子。双手拿起,“学具不用了,要归位。”放进教具柜。

指标签和教具,说“色板”。

提示幼儿以后可以自己来取放色板。

观察记录:教师要注意多观察宝宝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行三阶段教学时第二阶段反复进行,第三阶段要观察宝宝是不是真的已经掌握,创造一对一的教学机会。

3.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

(4)归位。

第9课时

课程名称:穿珠

活动目的:直接:掌握二指捏、穿珠的技巧;

间接:增强手指灵活度,培养耐心和认真做事的态度。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根据小朋友的进步添加材料,如,背手走、持物(小沙袋等)走。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请小朋友帮老师取工作毯,并铺工作毯。

教师拿穿珠的工作放在工作毯上。介绍:“今天我们的工作是穿珠。”

左手捏起一颗的珠子,右手捏住绳子的一端,留出约2厘米,从珠子的孔中穿过去,在珠子另一端露出大于1厘米绳子的时候,把线拉过去,整理珠子到线的底端。

同样方法,进行再次示范。

邀请小朋友来选喜欢的珠子,并穿上去。尽量让小朋友都尝试一下。

展示穿在一起的珠子。

把珠子一粒粒取下来,放在盘中,把线平整地放入托盘。

工作材料归位。

3.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多准备些穿珠类型的材料。

(4)归位。

第10课时

课程名称:颜色分类

活动准备:圆圆板,底部贴有颜色控制圆片的透明容器(玻璃杯等)

活动目的:直接:分辨颜色,掌握简单的颜色分类。

间接:增强辨别能力,为数学分类打基础。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根据小朋友的进步添加材料,如,背手走、持物(小沙袋等)走等。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请小朋友取工作毯,并铺好。

教师展示圆圆板,介绍名称。请幼儿观察杯子底部的颜色控制部分,示范将不同颜色的圆圆板放入相应的杯子里。

邀请小朋友进行工作。

3.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

(4)归位。

注意多多复习,观察小朋友对工作材料的操作情况和提高程度,进行个性化指导。

第11课时:

课程名称:插座圆柱体大小组名称练习

活动准备:插座圆柱体大小组、工作毯

活动目的:直接:拓展思维,增强动手能力,增加幼儿对事物特征的感知觉体验。

间接:培养耐心,能够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换另外一首曲子走线。

(3)根据小朋友的进步添加材料,如,背手走、持物(小沙袋等)走等。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1) 请小朋友去取工作毯。

(2) 教师跪姿,把插座圆柱体放在工作毯上,还原跪姿,亲切地介绍:“今天的工作是插座圆柱体大小组。”

(3) 复习:按原来的展示方法,先强调插座圆柱体的拿法,然后把圆柱体依次抽取出来,摆放在对应的圆穴后。

(4) 取其中最高的和最矮的放在最前面。左手捏住圆柄把圆柱体横放在胸前,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对圆柱体的高度进行触摸感知。放下的时候介绍:“高的”、“矮的”。

(5) 用三阶段名称教学进行巩固练习。

     “哪个是高的?”请小朋友们指一指。“哪个是矮的呢?”邀请小朋友来挑选高的或者矮的展示给大家。

      “这个是?”教师拿起其中一个圆柱体,请小朋友们一起回答。

      “请小朋友们闭上小眼睛。”教师把另外一个圆柱体藏起来后请小朋友们睁开,“看一看哪个不见了?”

(6) 把其他的圆柱体都散放在工作毯上,老师示范选择任意两个圆柱体比较大小。请幼儿说出差距较小的两个圆柱体的大小。

(7)教师按以前的操作方法重现圆柱体的嵌入。

    (8)请小朋友用正确的拿法把教具归位,然后再把工作毯整理归位。

注意:尽量使每个小朋友都有实践的机会可以把归位等环节安排给更多的小朋友去完成

3.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

(4)归位。

注意多多练习,重点为观察,激励,保障孩子自由工作时间可以自己多多动手。

可以给程度好的幼儿建议插座圆柱体某几组首尾相接,围成正方形,请幼儿把圆柱体抽出来放在正方形内,请小朋友把圆柱体归位。

第12课时

课程名称:舀珠子

活动准备:托盘内装两个同样的素色碗,其中一个为空碗,另外一个内装玻璃珠、小勺一个)、工作毯

活动目的: 直接:学习舀的动作,培养小手肌肉的控制力,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感知动作的顺序性,感受物体的正确移倒法。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适应新曲子走线。

(3)根据小朋友的进步添加材料,如,背手走、持物(小沙袋等)走等。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请小朋友拿取、铺放工作毯。

请一位小朋友去取今天展示的工作。配班老师指导配合。

教师请小朋友像平时老师做的一样,端托盘走,控制托盘内物体不晃动,到工作毯前,先蹲下,再调整为跪姿,把托盘轻轻放在工作毯上,并说:“请用。”教师带领大家致谢。(注意,这对本阶段的小朋友有难度,但教师要多给小朋友实践操作的机会。最初,可降低难度,教师接过小朋友手中的工作材料,先致谢,再带领小朋友们致谢。)

教师介绍展示工作的名称:舀珠子

示范方法:左手捏勺柄的根部,轻轻拿起,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慢慢张开准备好,左手将勺柄放在右手三指上,右手握住勺柄的中间偏上部分。左手控制(轻扶)碗,右手用勺将珠子舀起,保持角度不变,轻轻地提起来,在空碗的上方时,再把匙里的珠子倾倒下去。

舀到后面会越来越难,这时用左手托住容器,把容器稍微倾斜比较好舀。

邀请小朋友体验。暂不工作的时候,要把勺子放下。

请小朋友把教具归位,并认识教具在活动室的位置。

3.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可指导小朋友们合作。

(4)归位。

     注意多多练习,重点为观察,激励,保障孩子自由工作时间可以自己多多动手。根据小朋友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计划和程度

第13课时:

活动名称:插座圆柱体高矮组名称练习

活动准备:插座圆柱体高矮组、工作毯

活动目的: 直接:认识高矮。

间接:感知顺序。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1) 请小朋友去取工作毯。

(2) 教师跪姿,把插座圆柱体放在工作毯上,还原跪姿,亲切地介绍:“今天的工作是插座圆柱体高矮组。”

(3)复习:按原来的展示方法,先强调插座圆柱体的拿法,然后把圆柱体依次抽取出来,摆放在对应的圆穴后。

(4) 取其中最高的和最矮的放在最前面。左手捏住圆柄把圆柱体横放在胸前,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对圆柱体的高度进行触摸感知。放下的时候介绍:“高的”、“矮的”。

(5) 用三阶段名称教学进行巩固练习。

     “哪个是高的?”请小朋友们指一指。“哪个是矮的呢?”邀请小朋友来挑选高的或者矮的展示给大家。

      “这个是?”教师拿起其中一个圆柱体,请小朋友们一起回答。

      “请小朋友们闭上小眼睛。”教师把另外一个圆柱体藏起来后请小朋友们睁开,“看一看哪个不见了?”

(6) 把其他的圆柱体都散放在工作毯上,老师示范选择任意两个圆柱体比较大小。请幼儿说出差距较小的两个圆柱体的大小。

(7)教师按以前的操作方法重现圆柱体的嵌入。

请小朋友用正确的拿法把教具归位,然后再把工作毯整理、归位。

注意:尽量使每个小朋友都有实践的机会,可以把归位等环节安排给更多的小朋友去完成。

3.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

(4)归位。

第14课时

课程名称:二指捏木钮

活动准备:二指捏木钮 ,立体四子棋

活动目的:直接:训练手指活动,增强其灵活度和精确性。

          间接:为握笔做准备。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适应新曲子走线。

(3)根据小朋友的进步添加材料,如,背手走、持物(小沙袋等)走等。

(4)走线结束后,和小朋友们一起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请一位小朋友拿工作毯,并铺放。

取教具,放在工作毯中间,介绍教具名称。伸出惯用手的拇指、食指,伸平手臂,从左到右慢慢平移,并和小朋友目光交流。

用这两个手指慢慢张开、合上两次,做捏的动作,用这样的方法捏起木纽,放在教具的右边,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把木纽全部捏取完毕。

邀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按顺序把圆柄归位,一一对应。可由教师示范两次,然后请小朋友和老师轮流。

归位。

小结:小朋友们可以用这些方法去拿较小的物体。整理归位。

3.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可指导小朋友们合作。

(4)归位。

     注意小朋友的动手练习,教师的重点任务为观察,激励,保障孩子这时可以自己动手,小朋友们询问的时候可提供指导帮助。根据小朋友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计划和程度。

第15课时

课程名称:倒水

活动准备:透明、带嘴带把的杯子两个、海绵、托盘、桌、

活动目的:直接:提高倒水动作的精确性;

间接:练习双手配合,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请幼儿取自己的小椅子坐下,准备下个环节。

2. 教师展示

(1)    教师摆放小桌子,并介绍今天的工作是倒水;

(2)    杯子不拿出来,直接在托盘中进行操作。教师示范拿杯子的方法:左手托底,右手握柄;

(3)    教师用正确的方法拿起有水的杯子,把杯子嘴对准空杯子,倾斜杯子,使水流出,落在空杯子中;

(4)    用海绵把洒落在桌子和托盘里的水擦干,请幼儿尝试操作,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再示范;

(5)    收回工作.

教师寄语:这个阶段的幼儿手的控制能力不强,把洒落的水擦干即可,教师要有耐心。

3. 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16课时

课程名称:擦桌子 

活动准备:清水一盆,抹布一块,脏水桶

活动目的: 1、学习擦桌子的方法,培养按秩序做事的良好行为。

       2、形成讲卫生的生活习惯。

活动过程:

1. 走线

(1) 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 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 主班老师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如,手位变换(要和上个课时保持一致)。

(4) 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小椅子上,围坐在老师周围。

2.教师展示

(1)    教师选择在地上进行此项工作。将需要擦的桌子搬到自己面前,将清水盆,脏水桶放在桌子一侧,抹布放在桌子上。

(2)    介绍工作名称。请幼儿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

(3)    将抹布放进清水盆中浸湿,将多余的水拧出来。将抹布放在桌面上打开,折成方块,放在桌子的左上角。提示“我们要把桌子擦干净。”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将桌面擦一遍。将抹布放进清水盆中涮洗一下,再重复擦桌子一遍。将抹布放在右下角。

(4)    将水倒入脏水桶。

(5)    宣布工作结束。收起各种用具。

3.自由工作

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抹布,擦自己的小椅子,或共同擦桌子。

结束后将用具归位。

第17课时:

课程名称:粉红塔(名称练习与垂直积高)

活动准备:粉红塔、工作毯、相关作业纸

活动目的: 直接:分辨大小,培养专注力。

           间接:发展幼儿动作、视觉、触觉的协调。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适应新曲子走线。

(3)根据小朋友的进步添加材料,如,背手走、持物(小沙袋等)走等。

(4)走线结束后,和小朋友们一起站在线上排队。

2. 教师展示

(1)    请一位小朋友取工作毯,并铺放。

(2)    介绍今天的工作是粉红塔。并引领小朋友们到教具柜前,教师用手势指粉红塔再次强调名称和位置。

(3)    示范拿法,最小的用二指捏,然后用三指抓,大的先用左手托底,右手扶上面。一块一块地拿,请小朋友参与一起拿粉红塔,放到工作毯上。

(4)    从散放的粉红塔中拿最大最小的差异较明显的放于工作毯中间。教师拿起其中大的一块,右手轻轻触摸表面,放回,手势指并介绍:“大的”,同样指小的介绍:“小的”,接着用“请指一指大的”、“请拿起小的”、“老师手中的是?”、“工作毯上剩下的是?”等方式进行辨别、发音练习,达到巩固。

(5)    教师请小朋友来选择最大的一块给老师,请另外的小朋友选剩下的粉红塔中最大的一块给老师,老师用粉红塔小心地垂直造塔,中心对齐,垂直叠高。

(6)    教师双手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轻轻抚过塔身来做订正,鼓励小朋友们尝试。

(7)    将教具归位。 

教师寄语:注意最初展示给孩子介绍粉红塔要是垂直塔状的。

3.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可指导小朋友们合作。

(4)归位。

     注意小朋友的动手练习,教师的重点任务为观察,激励,小朋友们询问的时候再提供指导帮助。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计划和程度。

第18课时

课程名称:树嵌板

活动准备:树嵌板、树叶嵌板、工作毯、三步卡

活动目标: 直接:认识树的构成,练习镶嵌动作,初步理解其中关系。

间接:培养对植物的热爱,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适应新曲子走线。

(3)根据小朋友的进步添加材料,如,背手走、持物(小沙袋等)走等。

(4)走线结束后,和小朋友们一起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请小朋友取工作毯并铺好。

教师双手拿树嵌板,平放在工作毯上,介绍今天的工作。

从嵌板上取出树冠,放在嵌板左边,并介绍“这是树冠”。用三步卡与之对应。逐一取出树叶、树枝、树干、树根。从上而下排列。

注意:树叶和树枝不只一个,要并排放,对应的三步卡放在相应板块的左边,并一边对齐。

三阶段学习和练习树的各部分名称。

可参考的提示语:“这是…”、“请指出哪个是…”、“老师拿起的是…?”等。

注意反复练习。

归位。按照从上而下的顺序。同名称的多个板块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

3.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可指导小朋友们合作。

(4)归位。

   教师根据小朋友的兴趣组织集体活动:在作业纸上装饰汉字。发放工作材料。指导用笔和绘画。完成后帮助小朋友写上自己的名字。鼓励小朋友们以后尝试主题绘画工作,描画可爱的大自然。

第19课时

课程名称:长棒(名称)

活动准备:长棒

活动目的:直接:培养幼儿视觉的分辨力,通过触觉比较、感知长度的差异。

间接:发展手眼与肌肉的协调性,为数学教育做准备。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适应新曲子走线。

(3)副班老师添加材料,在小朋友们路过的时候递上添加的材料如,小沙袋,主班老师在前示范,增加小朋友的专注程度。

(4)走线结束后,带领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1)    请一位幼儿取来工作毯,铺好。

(2)    教师介绍新工作,取长棒,方法:两手握住棒的两端,轻放在毯上,请幼儿来尝试下一根,教师示范长过肩宽的长棒竖着拿,请幼儿尝试。每次拿一根。散放在工作毯上。

(3)    教师从中拿出最长的和最短的两根,一端对齐,借助视觉用三阶段教学法进行长短认识教学:指相应的长棒,进行“长的”、“短的”的名称教学。

(4)    邀请幼儿辨别、挑选,邀请幼儿触摸感知,进行比较,说出感受:“长的、短的”。缩小长短的差异,进行细微的长短感知。

(5)    教师示范比对方法:左手控制,右手二指从左到右触摸棒体,通过触觉感知长度,一端对齐,同法感知。

(6)    反复练习后将教具一根一根的从长到短放回。

2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排队逐次取自己的工作毯并铺放整齐。回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轻轻放到工作毯上。

(2)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可指导小朋友们合作。

(3)归位。

第20课时

课程名称:拿托盘 

活动准备:托盘内放一杯水

活动目的: 1、学习拿取物品的方法,培养按秩序做事的良好行为。

       2、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1. 走线

(1) 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 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 主班老师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如,手位变换(要和上个课时保持一致)。

(4) 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小椅子上,围坐在线上。

2.教师展示

(1)    教师选择在地上进行此项工作。介绍工作名称是“拿托盘 ”。

(2)    教师展示:从教具柜上将托盘轻轻取出,双臂平衡,眼睛看着托盘内的物品,用眼角的余光注意周围的事物。将托盘放在教室另一侧的一张桌子上。水杯没有晃动,也没有水溢出。

(3)    请幼儿尝试将托盘拿回来或传给其他幼儿,练习取放托盘的技巧。

(4)    宣布工作结束。收起各种用具。

3.自由工作

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教师做观察指导。

结束后将用具归位。 

小班下学期课程

第1课时:

课程名称:蓝色圆柱体的序列

活动准备:蓝色圆柱体 

活动目的: 直接:培养视觉辨别能力,观察顺序。

           间接:培养观察力,为数学学习做准备。

活动过程:

1. 走线

(1) 配班老师控制音乐,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 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 教师展示

(1)    请小朋友取放工作毯,教师带领大家致谢。

(2)    教师介绍新工作,展示教具。把蓝色盒子拿到毯中间,打开盖子,把盖子放在盒子的左边,把圆柱一一取出,散放在工作毯上,盒子盖好,放在右下角。

(3)    “比一比哪个是最高的?”把最高的摆出来,再找剩下的圆柱中最高的,依次从左到右摆好。

(4)    与幼儿一起进行巩固练习,打乱序列重新排列,或者拿走其中一个进行归位练习。

(5)    观察幼儿操作,如有不当之处,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再示范。

(6)    归位。

3. 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2课时

课程名称:拼插方块

活动准备:立体方块或一公分方块组、托盘、工作毯

活动目的: 直接:练习拼插的动作,增强动作协调和控制能力;

间接:锻炼双手协调力。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 教师展示

(1)请幼儿拿取工作毯,铺放在教师面前,大家致谢;

(7)    教师介绍今天的工作,并出示教具,介绍教具名称,“这是一公分方块组(立体方块)”;

(8)    把方块平放在胸前,用惯用手的食指触摸指出凹槽处,放在工作毯中间;取另外一块平放在胸前,用惯用手的食指触摸指出突起处,放在刚才的方块旁边;

(9)    教师双手同时拿起两块,把突起处对准凹槽处,双手同时向中间用力,把两块方块拼插在一起;

(10)教师请幼儿从托盘中找出不同的两块方块进行拼插,教师观察指导;

(11)教师进行再示范,和幼儿一起拼插一个长长的串;

(12)请幼儿自由讲述,这像什么;

(13)收回工作:逐个把方块拉出来放在托盘内,并把托盘放在教具架上。

3. 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3课时

课程名称:安静游戏

活动准备:计时器或钟表

活动目的:直接:安静倾听周围的声音;

间接:培养听觉专注力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

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 教师展示

(1)    教师带领小朋友轻轻(没有声音)地站起来,双手叉腰闭上眼睛;

(2)    教师带领幼儿做深呼吸,让身体渐渐放松;

(3)    教师出示并介绍计时器,说明规则:一会儿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不发出声音,当听到计时器的声音时把眼睛睁开;

(4)    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并给定时器设定时间,一般为2-3分钟;

(5)    铃声响起后,小朋友睁开眼睛,教师提问:刚才闭上眼睛后,都听到什么声音了?

(6)    请幼儿表达听到的声音;

(7)    重复一两次。

教师寄语:开始如果有小朋友睁眼,提示不破坏安静环境即可。

3. 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4课时

课程名称:系粘扣

活动准备:系粘扣的衣饰框

活动目的:直接:使幼儿学会系粘扣,锻炼小手指肌肉的灵活性。

间接: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幼儿可按照自己舒服的步幅走线。

(3)走线快结束时,教师请幼儿取自己的小垫子坐下,老师准备下个环节。

2. 教师展示

(1)    教师铺好工作毯,从衣饰架上取来系粘扣的教具,介绍今天的工作。

(2)    教师师范:将衣饰框放在工作毯的中部,请幼儿注意老师的操作方法。左手固定衣饰框的上杠中部,右手两指从上到下从粘扣上抚过,表示完全闭合。然后左手两指压住下襟,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用力将粘扣分开,两手同时下移,直到将粘扣全部打开。依次将两襟向外打开。两手轻抚木框四周,表示完全打开。再依次合起来放好。左手固定,右手用力将按扣压紧。重复开始时的操作,从上到下抚摩粘扣处,表示系好了。

(3)    将教具归位。

3. 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5课时

课程名称:按长短排序

活动准备:吸管、排序板、作业纸、书写工具、铅笔、毛线、布条、纸条、塑料管

活动目的: 直接:认识和区分长短,并能按一定规则排序;

         间接: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   教师展示

(1)    幼儿拿取工作毯,大家致谢;

(2)    教师介绍今天的工作是区分长短,并展示介绍今天的工作材料;

(3)    教师把吸管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摆放在排序板上,并请幼儿观察,教师语言提示长和短;

(4)    教师任意拿出两根吸管,请幼儿比较长短,及时归位;

(5)    教师增加一根吸管,请幼儿添加到合适的位置;

(6)    教师小结:教师出示物品,如笔和毛线,请幼儿观察比较长短;

(7)    收回工作。

3. 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自由工作之后,教师可根据幼儿兴趣组织集体活动《比较线段》.教师展示作业纸,请幼儿观察辨别长和短的线;或者请幼儿在作业纸上添加一条最长、最短和比较长的线条;

教师寄语:教师可在本集体活动中分组,一部分幼儿进行作业纸练习;另一部分幼儿进行操作练习,注意为进行操作练习的幼儿准备充足的材料,如:铅笔、毛线、布条、纸条、塑料管等实际材料,请幼儿操作排序。

第6课时

课程名称:敲门

活动准备:学开锁板、房子的图片、工作毯

活动目的:直接:学习敲门的行为规范;

        间接:认识各种各样的门。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 教师展示

(1)    幼儿拿取工作毯,大家致谢;

(2)    出示图片,请幼儿说出那是什么;

(3)    “怎么进入这么漂亮的房子呢?”(开门)“进入别人的房间应该怎么办?”(敲门)。主班教师请幼儿观看怎么敲门:请配班教师双手交叉,手心对外,扮演“门”,主班教师惯用手握拳,突出中指,轻轻有节奏地敲,没人回答的时候再敲下一次;

(4)    教师请幼儿两两尝试,教师做观察指导。

3. 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7课时

课程名称:绿色圆柱体(序列) 

活动准备:绿色圆柱体 

活动目的: 直接:培养视觉辨别能力,观察顺序。

           间接:培养观察力,为数学学习做准备。

活动过程:

1. 走线

(1) 配班老师控制音乐,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 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 教师展示

(1) 请小朋友取放工作毯,教师带领大家致谢。

(2) 教师介绍新工作,展示教具。把绿色盒子拿到毯中间,打开盖子,把盖子放在盒子的左边,把圆柱一一取出,散放在工作毯上,盒子盖好,放在右下角。

(3) “比一比哪个是最粗的?”把最粗的摆出来,再找剩下的圆柱中最粗的,依次从左到右摆好。

(4) 与幼儿一起进行巩固练习,打乱序列重新排列,或者拿走其中一个进行归位练习。

(5) 再按照高矮进行一边排序,邀请幼儿操作,如有不当之处,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再示范。

(6) 归位。

3. 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8课时

课程名称:按数取物(1-3)

活动准备:数字卡1---3、神秘袋内装有玻璃珠若干、工作毯、

活动目的:直接:能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学习按数取物,根据3以内的指定数量取出相等数量的物体。

        间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 教师展示

(1)    教师请幼儿铺放工作毯,大家致谢;

(2)    教师出示神秘袋,数字卡;将数字卡放在工作毯的右下部。

(3)    取任意数字卡,读出数名,按照数名在神秘袋中取出相应的珠子。重复示范,请幼儿尝试按数取物。

3. 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9课时

课程名称:叠餐巾

活动准备:带控制线的餐巾2块、托盘、工作毯、手绢

活动目的:直接:学习叠餐巾;

          间接:培养文明用餐的习惯。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 教师展示

(1)    教师请幼儿拿取工作毯,致谢;

(2)    教师出示餐巾,请幼儿观察,并介绍,今天的展示工作是叠餐巾;

(3)    教师把餐巾打开平放在工作毯上,用食指轻轻描画控制线,并把餐巾沿提示的控制线对折,抚平;

(4)    同样方法对折;

(5)    展示叠好的餐巾;

(6)    请幼儿叠另外一块;

(7)    收回工作:把叠好的餐巾依次放在托盘内,放回教具架。

3. 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10课时

课程名称:绕口令:山羊上山

活动准备:山羊、水牛、猪的图片

活动目的:直接:练习清晰的发音;

          间接:锻炼记忆能力。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 教师展示

(1)    教师请幼儿铺放工作毯,致谢;

(2)    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说出小动物的名称;

(3)   教师肯定幼儿,再介绍,如:“这是山羊,能爬很高的山……”,以及它的角和别的羊的不同。依次介绍水牛、猪,如:“水牛喜欢呆在水里……”。

(4)    教说绕口令:

山羊上山,

山碰山羊角。

水牛下河,

水没水牛腰。

猪仔进圈,

猪拱大猪槽

(5)    教师一次举一张图片,带领幼儿看图说相应的两句绕口令。

3. 自由工作

(1)    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    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    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    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    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自由活动之后,根据幼儿兴趣可组织集体活动《看图说绕口令》。

第12课时

课程名称:贴的工作

活动准备:作业纸(上画小鱼)、彩色即时贴(剪成圆形和其他形状的小块)、托盘、工作毯

活动目的:直接:练习贴的动作;

          间接:锻炼小手肌肉,增强双手配合能力。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 教师展示

(1)教师请幼儿拿取工作毯,并致谢.

(2)出示作业纸,请幼儿说出作业纸上的小鱼。

(3)教师提示要装饰小鱼,示范:把圆形彩色即时贴当作小泡泡,从边缘剥

离,把有黏性的一面贴在鱼嘴上方,抚平;把其他形状的小块贴在鱼的身

上;

(4)幼儿尝试。收教具。

3. 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13课时

课程名称:5以内的数

活动准备:数棒12345 

活动目的:

          直接:复习辨认数1、2、3、4、5,并了解1、2、3、4、5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间接:增强对数字的敏感性,乐于参与集体游戏,分组游戏。

活动过程:

1.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教师展示

(1)    请值日生铺地毯,大家致谢;

(2)    取数棒12345,散放在工作毯上。介绍今天的工作。

(3)    取数棒1,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从左到右抚摩数棒,说:“这是数棒1”

(4)    请幼儿抚摩一遍。

(5)    取数棒2345,分别抚摩过,命名。

(6)    运用三阶段教学法巩固名称。

(7)    收教具。

3.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14课时

课程名称:红色圆柱体(变换方式的序列)

活动准备:彩色圆柱体、工作毯

活动目的:直接:培养视觉上对大小识别概念的再确认。 

间接:提高手眼动作的协调,手臂肌肉控制力,敏锐的观察及注意力。活动过程: 

1.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教师展示

(1)    请幼儿值日生铺工作毯,大家致谢;

(2)    教师出示红色圆柱体,复习水平、垂直的序列练习,请一位小朋友双手平稳搬运红色圆柱体盒并放在工作毯上;

(3)    询问:“这个盖子是什么颜色?”(红色)打开盖子再问里面的圆柱是什么颜色。然后说:“箱子里放的颜色和盖子的颜色是一样的。”

(4)    将10个圆柱一一取出,散放,盖子盖上后将盒子放在桌子左上角。

(5)    邀请幼儿操作,教师语言提示:“请把里面最粗的圆柱拿出来放在这里。”

(6)    请小朋友自己试试排列的方式。也许会像圆柱体一样水平的排列,或是像粉红塔一样垂直排列,也让他们试试还没有遇到过的排列方法。

(7)    等全部排好后,问幼儿:“还要不要试试看?”

(8)    收回工作:将圆柱体一个个慢慢地整理好放回木箱中,收回教具台上。

3.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15课时

课程名称:给故事排序

活动准备: 参考图片、纸张、绘画材料

活动目的: 直接:根据故事清洁给故事排序;理解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

间接:激发幼儿编故事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

活动过程: 

1.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教师展示

(1)    请值日班长铺放工作毯,致谢;

(2)    教师出示图片并介绍今天的工作;

(3)    教师展示图片,请幼儿回答,图片上都有谁?每张图画是什么意思?

(4)    教师示范将图片按照一定的故事情节进行排序。

(5)    让孩子将图片排序,按顺序讲故事;

(6)    引导幼儿为今天的故事起名字。

3.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在自由工作之后,教师可根据幼儿兴趣组织集体活动。请幼儿描画自己的故事。

第16课时 

课程名称:分类

活动准备:3种颜色(红黄蓝)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若干,红黄蓝色板。

活动目的:直接:进一步练习,理解分类概念;

 间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1.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教师展示

(1)    请值日班长铺放工作毯,大家致谢;

(2)    教师介绍工作,将教具放在工作毯上。

(3)    将红黄蓝的色板放在工作毯的上方,请幼儿指认颜色。

(4)    出示各种图形,依颜色示范分类。示范3个以上请幼儿练习。

(5)    收回材料。

(根据幼儿兴趣及能力可再进行依形状分类)

3.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文档

蒙特梭利小班教学教案

小班上学期课程第一课时:活动名称:工作毯的使用活动准备:工作毯教育目的:直接:会使用工作毯。间接:培养专注力。活动过程:1走线(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2)如果是初次接触蒙氏线的小朋友,教师要介绍其名称,并简单展示。方法:五指并拢指向蒙氏线,“这是蒙氏线。”并站在线上,开始慢慢地走,走得时候前脚跟挨着后脚尖,注意不要掉到线下面。(3)站在线上双手叉腰,用温和的语气介绍工作规则:听到音乐的时候开始走,不能掉到线下,掉到线下的小朋友要从原地站到线上重新开始走。(4)配班教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