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与实验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汽化的两种方式。 (2)知道蒸发和沸腾时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蒸发和沸腾时现象,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在蒸发和沸腾过程中需吸热的物理本质。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
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汽化及其应用。 施教策略:通过学生举例、实验演示和多媒体展现等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突破方法: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尝试、去总结。 |
教学资源 1 2、演示器材:酒精、朔料袋 实验器材:酒精、滴管一支、温度计一支、酒精灯、玻璃两块 |
一.情景引入
《三月里的小雨》这首歌曲开始今天的内容,同学们,你们喜欢三月的小雨吗?有一首诗是这样赞美雨的,有感情的朗读《春夜喜雨》上半段,既然你们喜欢三月的小雨,那你们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么?
学生回答:
从你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们对雨的形成了解的还不够全面,学完本节课,你们一定会对雨的形成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二.演示实验
在透明的塑料袋中倒入一些酒精,排进空气后把口扎紧,放入8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中。
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究竟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
学生交流讨论: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归纳总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在物理学中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三.蒸发
寒冷的冬天我们把洗完的衣服晾在外面,不一会就干了,那么水跑哪里去了?
引入蒸发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把这种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它是一种缓慢的汽化过程,不容易察觉到。
思考:(1)手背上擦上酒精,你会有什么感觉?(学生体验)
(3)为什么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归纳总结:蒸发吸热
四.沸腾
同学们在家里帮父母烧过开水么?你能描述一下水被烧开时的现象吗?【学生回答】
物理学中把水“开”了这一生活用语在物理学中叫做沸腾。既然你们对水沸腾时的现象不是特别清楚,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水沸腾时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学生实验:(10分钟)
本部分做好分工,四人一个小组:计时员、读数员、记录员、绘图员,并强调温度计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并说明在试验中所要注意的事项。
归纳总结:
1.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它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2.形成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
3.沸腾过程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五.总结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六.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