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宁 霞 张 鑫 王 嫱等
来源:《中国纤检》2010年第08期
摘要:为了比较不同的耐水色牢度标准在不同纺织品测试中的差异,本文比较了GB/T5713-1997、AATCC107-2007和JIS L 0846:2004三种国内外对纺织品的耐水色牢度的测试标准,对16种纺织品进行了耐水色牢度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耐水色牢度:标准:比较
耐水色牢度是纺织品主要的测试项目之一,也是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考核指标,同时,耐水色牢度还是GB/T 18885-2009《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规定的测试项目。目前,我国使用的纺织品耐水色牢度标准为GB/T 5713-1997,此标准的色牢度测试与国际标准IS0105一E0h1994141、欧盟标准(包括英国和德国)等效,但与美国染色与化学家协会标准AATCCl07—2007《耐水色牢度》和日本工业标准JIS L 0846:2004在恒温时间,贴衬织物选择和烘箱温度等方面有一定差异。
1 试验原理
将纺织品与贴衬织物缝合在一起,经试验用水浸泡一定时间后,置于耐汗渍牢度测试仪中加压处理,再放入规定温度的烘箱中烘数小时至干燥后取出,用变色和沾色灰卡评定织物变色和贴衬物沽色等级,或用颜色测试仪器对变色和沾色情况进行评级。
2 试验原料和器材
单纤维贴衬织物或多纤维贴衬织物:耐汗渍牢度测试仪;恒温可控烘箱:标准GB/T 5713-1997、AATCCl07-2007、JIS L 0846:2004的变色灰卡和沾色灰卡。
2.1 三种标准的试验条件比较(见表1)。
目标中规定:如果试验采用多纤维贴衬,为了符合多纤维的尺寸,试样尺寸选择10 cm×4 ClTI。但大部分日企和日本检测机构均采用目标锦纶作为唯一贴衬物。因此,本文采用锦纶作为贴衬物。另外根据标准GB/T 5713-1997的规定,试验也采用单纤维贴衬织物。
2.2 测试结果
根据以上试验原理及试验条件,本文收集有代表性的16种样品进行了试验,得到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3 结论
由表2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同一款面料用三种标准测试,沾色牢度差异较大。按AATCC 107测试的沾色牢度等级普遍比按GB/T5713和JIS L0846测试的沾色牢度等级低,16块样品中,最小的相差0.5级,最大的可相差2级。
(2)针对同一款面料,三种标准测试的变色牢度差异不大。按AATCC 107测试的结果比按GB/T 5713和JISL0846测试的结果有些差半级,有些样品结果一致。
(3)GB/T 5713和JIS L0846两个标准的测试结果差异都不大。
通过分析和比较,影响沾色牢度的原因首先是恒温时间,其次是贴衬物的种类、烘箱温度及灰卡的差异等。因为GB/T 5713和JIS L0846规定的恒温时间为4h,而AATCC 107~2007规定的恒温时间为18h,潮湿的试样在一定温度中放置时间越久,染料越易从试样上转移到贴衬织物上,这是导致测试结果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再有表2中AATCC 107和JIS L0846的沽色等级测试几乎均为锦纶的沾色等级(AATCC 107虽采用多纤维贴衬,但试验中发现锦纶的沾色最严重,测试的最终评定结论为多纤维贴衬中沾色最严重的级别),而GB/T 5713使用单纤维贴衬,第一块用主要含量的纤维贴衬,另一块用次要含量的纤维贴衬或用标准规定的纤维贴衬,所以贴衬物的不同也使沾色结果不同。
4 注意事项
在纺织品耐水色牢度测试过程中,需注意以下问题:
(1)样品在不超过60℃的空气中干燥时,一旦发现有风干的试样,必须弃去,重做。因为发生风干现象的试样在干燥时,水分散失过快,上面的色料(包括沾色)会因迁移而造成分布不匀,使最终结果不能准确评判。
(2)由于贴衬物既可采用单纤维织物也可以采用多纤维织物,故测试报告中必须注明采用了哪种贴衬织物,并同时报告样品的褪色评级和贴衬织物的沾色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