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1届上海初三一模浦东试卷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7:00:58
文档

2021届上海初三一模浦东试卷含答案

浦东新区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学业质量监测语 文 试 卷 一、古诗文(40分)(一)默写与运用(16分)1. 日暮乡关何处是?               。    (崔颢《黄鹤楼》)2.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3.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礼记•虽有嘉肴》)4.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5. 小明在“放飞理想,拥抱未来”主题班会上发言,为了勉
推荐度:
导读浦东新区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学业质量监测语 文 试 卷 一、古诗文(40分)(一)默写与运用(16分)1. 日暮乡关何处是?               。    (崔颢《黄鹤楼》)2.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3.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礼记•虽有嘉肴》)4.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5. 小明在“放飞理想,拥抱未来”主题班会上发言,为了勉
浦东新区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学业质量监测

语 文 试 卷

 

一、古诗文(40分)

(一)默写与运用(16分)

1. 日暮乡关何处是?               。    (崔颢《黄鹤楼》)

2.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3.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礼记•虽有嘉肴》)

4.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小明在“放飞理想,拥抱未来”主题班会上发言,为了勉励大家树立理想,坚定信念,他引用了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        ,        ”。

 

(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

【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 这两篇作品的作者都是     代文学家        (姓名)。(2分)

7. 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3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 关于两篇作品中的“月”,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甲】中的月居于高处,象征着不理会人世间悲欢离合的统治者。

B. 【乙】中的月悄然入户,不请自来,是引发作者起行夜游的原因。

C. 作者寄托于月的情感截然不同,【甲】多悲戚,而【乙】多欣悦。

D. 两篇作品都提及因月无眠,表达了作者向月倾吐心声的强烈愿望。

9. 两篇作品或侧重于抒情,或侧重于叙事,都表达了作者在特定情境中的思想感情。【甲】结尾两句呼应了小序中的“   ”字;【乙】文则流露出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以及        等复杂的情感。(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

武训①传略(节选)

蒋维乔

武七者,山东堂邑人也。三岁丧父,家贫,行乞以度日,饮食必先其母,人称曰孝丐。六岁后丧母,孑然一身,昼行乞,夜绩麻,得一钱,即存之。渐积至万余缗②,自以孤贫,目不识丁,慨然欲创建义学。人劝之娶,执不可,曰:“吾兴学之念,未或一日忘也。”先在堂邑柳林集购置地亩,建造学舍,远近闻其义,咸助之。延师课读,束脩③必丰,礼意尤极周挚。入学之日,武先拜塾师,遍拜诸生,具盛馔飨④师,而请邑绅为之主,自立门外,屏营⑤以待。

【注释】①武训(1838-16):原无名,排行第七。②缗:成串的铜钱,一千钱为一缗。③束脩:送给教师的报酬。④飨:宴请。⑤屏营:形容诚惶诚恐的样子。

10.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得一钱   得:                 (2)至万余缗   余:             

11. 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远近的人们听说其中的仁义,都来帮助他。

B. 远近的地方听说其中的仁义,总是来帮助他。

C. 远近的人们听说他的仁义,都来帮助他。

D. 远近的地方听说他的仁义,总是来帮助他。

12. 根据提示,分析武训的特点及表现,在表格里填入恰当的内容。(5分)

人物特点人物表现
(1)

“              (2)              ”(摘抄原文)

                (3)              (自己概括)

 

二、现代文(3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18分)

腹有诗书气未必华

 蔡宏伟

①谈到读书的好处,抛开功利的言论不谈,苏东坡的主张“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向为人推崇。学人们认为他道出了读书在丰富知识之外,尚有演化气质的作用。对此,我不敢苟同。套用苏东坡的原诗句,我的意见是:腹有诗书气未必华。

②苏东坡所谓的“气”,不过是指书卷气,一种读书人特有的风格、气质。在我看来,“气”更应该理解为一种能从容驾驭人生的的精神品质,这种品质由知识、才干、品格熔铸而成。显然,光读诗书是远远不够的。

③一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腹有诗书”的“诗书”就属于有字之书的范畴,读好有字之书,丰富了一个人的知识,至多形成的是书卷气。在此基础之上,倘若还能读好生活实践这本无字之书,就能增长实际才干,消除掉些书生气。这样,知识与才干就成为一对健康有力的翅膀,助我们翱翔于蓝天之上。有了知识与才干,仅仅具备了飞翔的能力。微信公众号:沈姐的语文课堂。飞行方向的选择、飞行高度的调整、飞行姿态的优化,还有赖于第三本书的滋养。这便是心灵之书。阅读心灵之书,就是要在关注外部世界的同时,也要时时省察自己的内心,让灵魂与身体同步。

④三本大书,缺一不可,不断研读,才能让我们          、         、        。古今中外,那些以足够多的智慧和高尚品德从容驾驭人生的人,无一不是将三本大书完整研究、综合考量。

⑤仅就读有字之书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盟国领袖邱吉尔,在学生时代,成绩并不优秀,但他能将另两本大书与有字之书结合起来,从而拥有了远逾常人的才干、品格和勇气,将陷于战争泥淖的文明世界拯救出来。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在他的成长经历中甚至比有字之书更能促进他的“气”的形成。

⑥曾经在旧上海叱咤风云的杜月笙,尽管说过“识人比识字要紧”,还是花重金拜国学大师章太炎为师,也有了一些读书人的气质,但是,他没有去读第三本大书——心灵之书,导致他的人生格局仅仅限于做个流氓大亨。

⑦因此,人一定要读书,一定要把书读完整,将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三本大书读全,知识、才干、品格兼备,这样从容驾驭人生的精神品质之“气”必将养成!

13. 第①段画线句中引号的作用是           ,句中“气”的意思是        。(4分)

14. 第④段横线上需要依次填入三个短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知识渊博  才干出众  品格健全      

B. 才干出众  知识渊博  品格健全   

C. 品格健全  知识渊博  才干出众      

D. 知识渊博  品格健全  才干出众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21分)

竹纸与油膜经受住了考验

明前茶

①79岁的吴江还老人要做一把贺寿伞,庆贺老伴80岁生日。两人结婚快60年了,吴江还仍照着老习惯,尊称老伴为“菊姐”。

②从十七八岁起,大部分时间菊姐都在帮吴江还做油纸伞、做斗笠、做竹椅、做竹篾篮子和竹匾。这些竹制的器具窈窕又轻灵,充满了山野的清香与韧性。

    ③60年倏忽而过。一个甲子的时光中,两人配合最丝丝入扣的,就是做油纸伞。连伞把上的弹簧,都是在竹伞柄上挖了孔,用三角形的竹片轻敲进去的。还记得我们童年时,年幼力弱,需要将油纸伞头抵在砖石墙上,废力撑抵弹簧,才能将伞撑开的场面?两位老人的紧密协作,让这幕旧时光幽幽闪回。

④观赏这把贺寿伞的诞生,就像观赏两人执手一生的默契。两人的动作像山歌对唱一样严丝合缝,有主歌,就有副歌;有快嘴念唱,就有悠然的和声——

⑤吴江还削磨好伞头,开出30道小槽,菊姐已将她搓磨好的30根大骨架递来;大骨架刚以线穿起,埋入伞头凹槽,菊姐的30根小骨架又已递到;安上伞把,嵌入弹簧,用细麻绳串联大伞骨的边缘,伞的骨架清秀匀称,菊姐已裁好30条粗纸,一条条依次贴上骨架,赋予纸伞以血肉。这种檀皮纸是菊姐用青檀树皮自造的,当地人用它来写毛笔字、包茶叶、包中药、包糕点。纸呈米白色,上有素淡的植物纤维。虽然市面上有现成的白纸也可以用来糊伞,但吴江还说,纸还是老的好,柔而厚,温而润。

⑥纸糊好了,伞头与伞缘外再贴一圈纸加固。完了吗?没完。伞还要穿皂衫,着黄袍。吴江还以锅底灰涂黑伞面,菊姐早已递上一钵子植物颜料,是她用山间中草药与熟石灰同捣而得。两位老人像过泼水节一样,以手撩动颜料,泼洒伞面,顾不得自己一手一身的颜料。伞晾干后,在阳光与空气的作用下氧化变深,再把煮熟晾凉的菜籽油刷上伞面,连刷几次,直到伞变成一种万籁俱寂的老黄色,一种亘古不变的山野深秋的颜色。

⑦吴江还做好了老伴的贺寿伞,同时还做了六把略小一点的,是给老伴的六位姐妹的。他笑着说:“当年,她们是乡里的七仙女。”到时候,七姐妹会脱下自己的婆婆衫,以旗袍加纸伞的造型,为给菊姐贺寿的乡亲表演。

⑧油纸伞像一个60年的光阴故事,绽放在吴家庭院里。

⑨吴江还说,吴家世世代代是篾匠。这些年,他的手工纸伞供不应求,票友们要用它做演出道具,景区走秀的演员要靠它摆造型,爱穿汉服的小姐姐们更是要靠纸伞酝酿古意氛围,连莫干山周围的民宿,也要定制纸伞做灯罩,做房梁和墙面上的装饰。吴江还笑着说:“老话讲,晴天打伞是痴人,屋里头打伞是狂才。老话哪能料到今天的情势——我活到老,才知道纸伞不见得只是在雨里打的,恩爱夫妻不见得非要遭遇坎坷磨难。”

    ⑩到现在,吴江还仍然保留着在雨里检验新伞的习惯。听到疏雨打在伞面上发出“噗噗噗”的声音,比雨打芭蕉还要回响浑厚、悠然,他就知道,竹纸与油膜经受住了考验。

 

17. 找出第③段画线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2分)

错别字:        应改为:      

18. 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结合⑤⑥两段,理解第④段的画线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⑤段先写吴江还的动作,再写菊姐的配合,彰显出“主歌”、“副歌”之别。

B. 第⑤段写两位老人搭骨架、造檀皮纸的动作快而有序,就像歌者的“快嘴念唱”。

C. 第⑥段主要写两位老人耐心、细致地完成最后的工序,就像山歌和声一样悠然。

D. 这两段写菊姐的动作时连用多个“已”,体现两人配合得严丝合缝,十分默契。

20. 文末作者写道“竹纸与油膜经受住了考验”,结合上文来看,其原因是:第一,竹材有韧性;第二,                        ;第三,                      。

这句话除了指油纸伞经受住了雨的考验外,还有更深的含义,即           。(7分)

21. 吴家的篾匠手艺世代相传,至今产品仍供不应求,但也有很多传统手工艺已经或正在消亡,据有关调查,我国目前有超过一半的传统手工艺濒临失传。你认为传统手工艺是否有保护的必要?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运用(11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2-24题(11分)

回归汉语这个精神家园(节选)

2020年11月,《新周刊》记者专访了学者余世存、作家胡赳赳,谈及语言、语言暴力等问题。

《新周刊》:怎样理解当下的语言?

胡赳赳:语言本身是有夸张和变形功能的。比如说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那是一种豪迈和夸张,没有功利性、谄媚的一面,就不能称为语言。但是“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就比较肉麻地赞美韩朝宗谦恭下士、识拔人才,这就不涉及语言美学的问题,可以称为语言。

《新周刊》:所以,对于语言的确定,还是要回归每个人的自查。浸润在这套文化系统下,很多人都难以不受影响。那么,                ?

胡赳赳:要有自觉意识和反思能力吧,语言本质上来源于一种反思。

余世存:这就是我们一再强调的,你要有自己的灵魂家园。不常回去反思的话,人就会越来越差劲。

22. 根据专访的内容,关于“语言”的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语言指语言的夸张和变形。B. 判断语言与语言美学无关。

C. 功利性是语言的具体表现。D. 表达赞美的语言都是语言。

23. 横线上省略了记者的第二个采访问题。联系上下文,这个问题应该是(    )。(3分)

A. 如何避免语言

B. 如何确定语言

C. 如何理解语言

D. 如何根除语言

24. 汉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需要不断打扫和维护。请带着这样的认识,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面这句标语存在语言暴力,请进行修改。(2分)

标语:垃圾不分类,你就是垃圾!

改为:                                    

(2)下面的句子存在语病,请进行修改。(2分)

病句:由于大家的汉语基本功越发薄弱,使我感到十分痛心。

改为:                                    

四、写作(60分)

25. “风”有和煦的微风,也有凛冽的朔风……

    “迎风”可以是顺势而为的智慧,也可以是坚强对抗的姿态……

请以“迎风而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一、古诗文(16分)

(一)默写与运用(16分;第1—4题各3分;第5题4分)

1.烟波江上使人愁       2.浮云游子意         3.教然后知困        

4.醉翁之意不在酒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

6.(2分)宋(北宋)   苏轼     

7.(3分)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8.(3分)B

9.(4分)“怀”;贬谪的悲凉等;人生的感慨如洒脱、旷达、乐观等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

10.(4分)(1)得到     (2)多

11.(3分)C

12.(5分)(1)孝;(2)行乞以度日,饮食必先其母;(3)行乞兴办义学

 

二、现代文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8分)

13.(4分)引用;书卷气(或:读书人特有的风格、气质)

14.(3分)A

15.(6分)(1)腹有诗书气未必华;(2)论述三本书的关系;(3)(我们)要将三本大书读全,以养成从容驾驭人生的精神品质之“气”(或:读全三本大书,就能养成从容驾驭人生的精神品质之“气”)

16.(5分)答题示例:

●∙不可以。第⑥段写杜月笙未读好心灵之书的例子(1分),论证了阅读心灵之书的重要性(1分);第⑤段借邱吉尔的例子,论述的是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比有字之书更能促进“气”的形成(1分);两段之间构成层进关系(或:两个论据兼顾中外/人物身份不同/形成对比;1分),论证了要将三本大书读全,养成从容驾驭人生的精神品质之“气”的中心论点(1分)。

●∙可以。第⑥段写杜月笙未读好心灵之书的例子(1分),论证了阅读心灵之书的重要性(1分);第⑤段借邱吉尔的例子(1分),已经证明了本文的观点:将三本大书读全,可以养成从容驾驭人生的精神品质之“气”(1分),第⑥段的论证多余了(1分),故可以删掉。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21分)

17.(2分;各1分)废;费

18.(4分)评分建议:明确赏析角度,1分;概括竹器特点,1分;点明人物特点或手艺特点1分;归纳作者情感,1分。

答题示例:本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竹器之美,体现了老夫妻俩制作竹器的手艺高超,表达了作者的赞赏之情。

19.(3分)B

20.(7分)前两空从五个答案中任写两个:(1)(大小)骨架多;(2)纸张柔而厚(温而润);(3)用自制的檀皮纸;(4)用自制的颜料;(5)多次刷油(油膜层次多)(各2分)

第三空从三个答案中任写两个:(1)传统手工艺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焕发了新生);(2)老夫妻俩的情感经受住了时光的考验(执手一生仍恩爱如初);(3)老夫妻俩的“匠心”精神经受住了时光的考验(终其一生坚持手工艺的制作)(写到一点得2分,写两点得3分)

21.(5分)评分建议:(1)观点明确,1分;(2)论证有清晰的层次;3分;(3)语言有条理,1分。

答题示例:

●∙我认为没有必要。能顺应时代发展、有市场需求的传统工艺,如吴家纸伞,无须刻意保护也自然能够世代传承;而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的传统手工艺就应顺应规律被淘汰。大浪淘沙能留下的才是金子。因此,传统工艺无需保护。

●∙我认为有必要。传统工艺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承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忧心的不是失去技艺本身,而是担心失去我们和过去的连接,最终忘记我们从哪里来。传统手工艺濒临失传的现状告诉我们保护传统手工艺,刻不容缓。

 

三、综合运用(11分)

22.(4分;各2分)B、C

23.(3分)A(若选D,得1分)

24.(4分)(1)示例1:垃圾分类,人人有责。

示例2: 混放是垃圾,分类是资源。

(2)答题示例1:大家的汉语基本功越发薄弱,使我感到十分痛心。

答题示例2:由于大家的汉语基本功越发薄弱,我感到十分痛心。

文档

2021届上海初三一模浦东试卷含答案

浦东新区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学业质量监测语 文 试 卷 一、古诗文(40分)(一)默写与运用(16分)1. 日暮乡关何处是?               。    (崔颢《黄鹤楼》)2.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3.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礼记•虽有嘉肴》)4.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5. 小明在“放飞理想,拥抱未来”主题班会上发言,为了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