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有关精神,按照《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我们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了评价。
一、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结果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中列明的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点,本单位的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得分为xx分,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得分为xx分,共计xx分。
本单位各指标具体得分情况如下表:
类别 | 评价指标 | 评价得分 |
单位 层面 (60分) | 1.内部控制建设组织情况(8分) | x |
2.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情况(11分) | x | |
3.对权力运行的制约情况(9分) | x | |
4.内部控制制度完备情况(16分) | x | |
5.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分离控制情况(6分) | x | |
6.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覆盖情况(10分) | x | |
业务 层面 (40分) | 7.预算业务管理控制情况(7分) | x |
8.收支业务管理控制情况(6分) | x | |
9.采购业务管理控制情况(7分) | x | |
10.资产管理控制情况(6分) | x | |
11.建设项目管理控制情况(8分) | x | |
12.合同管理控制情况(6分) | x | |
(100分) | 共计 | x |
在本单位内部控制考核评价过程中,存在扣分情况的指标汇总如下:
扣分的评价指标 | 评价要点 | 扣分值 | 扣分原因 | |
单位层面扣18分 | 2.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情况 | 2.3开展组织及业务流程再造 | x | 组织及业务流程再造不完善 |
3.对权利运行的制约情况 | 3.1切实做到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 | x | 分岗设权、分级授权不充分 | |
3.2建立健全集体议事决策制度 | x | 集体议事决策制度贯彻实施存在差距 | ||
5、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分离控制情况 | 5.2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得到了有效的分离与实施 | x | 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得到有效的分离和实施不完全符合要求 | |
5.3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 | x | 不适用轮岗制度 | ||
6.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覆盖情况 | 6.1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覆盖主要业务控制及流程 | x | 未能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 | |
6.2系统设置不相容岗位账户并体现其职权 | x | 未能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 | ||
业务层面扣8分 | 7.预算业务管理控制情况 | 7.1对预算进行内部分解并审批下达 | x | 预算指标未按部门进行充分分解 |
7.2按照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进度合理,不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 | x | 预算执行进度有待提高 | ||
10.资产管理控制情况 | 10.3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账实不符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 x | 对资产定期核查盘点、跟踪管理不够到位 | |
12.合同管理控制情况 | 12.2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 | x | 合同履行监控不到位 | |
12.3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 | x | 未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 | ||
备注 |
(一)特别情况说明
本单位未发生重大经济损失、引起社会重大反响、出现经济犯罪等相关情况。
(二)补充评价指标及其评价结果
本单位无补充评价指标。
三、内部控制评价下一步工作
基于以上评价结果,本单位将内部控制建设启动、权利运行制约、管理信息系统和预算业务管理控制等领域作为接下来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重点工作和改进方向,并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效果:
1.检查整改落实
以领导小组为主导,由财政所牵头,各部门负责人认真学习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和《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针对评价中发现的不足,完善单位组织及业务流程图、强化风险机制、落实岗位权责以及落实预算业务管理控制等,力争从明年年初起达到内部控制指标要求的标准,切实有效地防范各类风险,提升单位的运行水平、管理质量。
2.全面建立内控机制
以此次内部控制考核评价为契机,以评价指标为依据,梳理单位现有运行机制,对比内部控制的指导意见和要求,全面建立与本单位实际运行相符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运行机制应涵盖单位组织构成、各部门及岗位权责、内部风险评估、权力制约与监督以及自行检查等具体内容。在领导小组的主导下,大家群策群力,确保在年底前建立健全完整的内控制度。
3.建立信息系统、加强内控宣传
由财政所负责,依托市财政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按照要求做到主要业务全覆盖。积极开展内部控制专题会议,学习内部控制先进典型,营造共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良好氛围。
附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评价指标评分表
类别 | 评价指标 | 评价要点(分值) | 评价得分 |
单位 层面 (60分) | 1.内部控制建设组织情况(本指标8分) | 1.1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3分) | |
1.2制定、启动相关的工作机制(3分) | |||
1.3开展内部控制专题培训(2分) | |||
2.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情况(本指标11分) | 2.1召开内部控制建设实施会议(3分) | ||
2.2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4分) | |||
2.3开展组织及业务流程再造(4分) | |||
3.对权力运行的制约情况(本指标9分) | 3.1切实做到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3分) | ||
3.2建立健全集体议事决策制度(3分) | |||
3.3按工作需要建立其他非经济活动相关的管理制度(3分) | |||
4.内部控制制度完备情况(本指标16分) | 4.1建立预算管理制度(2分) | ||
4.2建立收支管理制度(2分) | |||
4.3建立采购管理制度(2分) | |||
4.4建立资产管理制度(2分) | |||
4.5建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2分) | |||
4.6建立合同管理制度 (2分) | |||
4.7建立其他内部控制制度(4分) | |||
5.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分离控制情况(本指标6分) | 5.1对不相容岗位与职责进行了有效设计(2分) | ||
5.2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得到有效的分离和实施(2分) | |||
5.3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2分) | |||
6.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覆盖情况(本指标10分) | 6.1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覆盖主要业务控制及流程(6分) | ||
6.2系统设置不相容岗位账户并体现其职权(4分) |
业务
层面
(40分) | 7.预算业务管理控制情况(本指标7分) | 7.1对预算进行内部分解并审批下达(2分) | |
7.2按照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进度合理,不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2分) | |||
7.3预算执行率 (3分):高于95%得3分;90%-95%得1分;低于90%得0分。 | |||
8.收支业务管理控制情况(本指标6分) | 8.1收入实行归口管理和票据控制,做到应收尽收(2分) | ||
8.2建立健全支出内部管理制度,确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各项支出标准(2分) | |||
8.3明确支出报销流程,按照规定办理支出事项。(2分) | |||
9.采购业务管理控制情况(本指标7分) | 9.1按照预算和计划组织采购业务(4分) | ||
9.2按照规定组织采购活动和执行验收程序(2分) | |||
9.3按照规定保存采购业务相关档案(1分) | |||
10.资产管理控制情况(本指标6分) | 10.1实现资产归口管理并明确使用责任(2分) | ||
10.2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配置、使用和处置资产(2分) | |||
10.3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账实不符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2分) | |||
11.建设项目管理控制情况(本指标8分) | 11.1严格履行审核审批程序(2分) | ||
11.2建立有效的招投标控制机制(2分) | |||
11.3不存在截留、挤占、挪用、套取建设项目资金的情形(2分) | |||
11.4按照规定办理竣工财务决算、保存建设项目相关档案并及时办理移交手续(2分) | |||
12.合同管理控制情况(本指标6分) | 12.1加强合同订立及归口管理(2分) | ||
12.2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2分) | |||
12.3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2分) | |||
合计(100分) | 评价总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