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一.创作立意
艺术来源于生活,创作也应该是来源于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对版画语言的掌握运用。版画创作需要把生活中的事物以及对他们的感受通过版画的语言再现出来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需要有个性的艺术作品,人们拒绝没有灵魂与面目的作品。
二、素材
个人的艺术创作需要对生活素材不断地拓展和深化,这需要艺术家对艺术一种连续性的思考。一个艺术家在他的创作过程中不能抛开他的基础与之前的工作经验,与艺术史一样也是一步步通过积累而逐渐演化来的。我们个人的创作也一样.要通过对生活素材的逐步搜集与整合,来完.成自己的艺术创作。
三、创作分析
作为一种造型艺术,一种工艺,创作木刻版画需从一种非常独特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从结构、质感.形状、色调等方面来进行画面的设计。
木刻版画注重用木刻语言和手法来进行构思和创作。既可以利用木刻刀变化多样的特殊笔触体现情感,也可以用黑白自身的变化来概括画面的构图和节奏。它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黑白变化的节奏来调动观众的眼睛和思考,而画面的黑白变化主要是通过黑白两者的相互联结、对比、衬托、呼应等相互的精彩表演来转化成各种黑白木刻语言。
传统上,木版画普遍使用的材料是厚木版.即按照树干中与流动的树液和纹理平行方向切割的一段木头。它就是通常被称为“长纹"和“侧纹"的木头。我们常用的是椴木板(即三合板),而纸张的选择种类很多,有卡纸.铜版纸,夹宣等。刻刀我们常用的是国产的“啄木鸟",油墨是一般的印刷油墨。
四、创作草圈分析
首先为作品选好主题,明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运用画好的小局部进行构图练习,创作草图的过程主要涉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仅作草图练习,还要把自己的思想放进版画中协调各种因素,使之成为一个存在的新秩序世界。确立最重要的主体特征经过处理或者用丰富的版画语言来强化细节与语境;在画面处理上合理、整体、概括,在构图中体现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匠心独运。经过一番选择提炼 .组织结构上深思熟虑,将成熟的审美意识转化成动人的木刻作品。
五.创作构图分析
好的构图是作品成功的一半。 如何让画面看起来更舒服,更有感染力,需要对作品构图经过了反复的修改和筛选。.
六。创作过程步骤
1.绘制小稿,设计构图绘制小稿是作品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首先要把大的构图起好,然后再大体刻画其局部。
2.上板和刻制
(1 )将绘制的正稿反印在木板上,大体用墨画出黑白关系,以便刻制时让关系更加明确。
(2 )打磨木板上蜡。分别用大中小号砂纸打磨,确保木板平整光滑.然后用熨斗将适量的蜡均匀的熨在木板上。上蜡是一是为了填满木板中的空隙,以便于刻制,二是为了保持原稿在板上的痕迹。
(3 )刻制。这就是刀和板的“战争"了。
3.上墨印制
上墨印制是个很锻炼人的细活,不仅需要体力还讲究细致度。在印制过程中.经常出现用力过大把纸划破的情况,那就前功尽弃了,很可惜。所以必须做到认真细致,用力适度。
4.修板调整
印完一版后画面经常会出现不尽人意的地方,这时就需要修板。
5.最终印制完成(整体)
七、创作过程分析说明
木刻版画不是简单的复制,它常常要求我们的艺术修养与感觉来控制画面的结构关系。木刻刀既体现视觉也表达一定的心境,它的运刀方向和刀法组织的设计时常在现实、想象、具象、抽象与章法之间游离。所以,把握刀法的节奏和方向,常常是画面的关键。如果木刻刀以相近的角度、顺向的线条来刻画,其有秩序的图形组织会营造柔和的韵律;而强烈的情感和力量的夸张则必须依靠画面的线条结构,和图形本身造成的方向与运动所不同,运用对立的、灵活多变的运刀方向和想法来实现。
木刻版画的设计将生活的时空物象进行沉淀、错位、重构和创造,使画家的自我秩序通过木刻语言体现出木刻之美,思想之力。
第二篇
一.浅谈版画发展史
木刻版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传统版画是一种复制版画,那时的版画并不,与创作无关,不存在刀法与黑白表现,它的主要作用是印刷。印刷术最早出现的时代虽然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但英国博物馆珍藏的我国唐代金刚经的扉页《释迦给须菩提长老说法图》,可称世界上最古老的木刻版画。随着其他版种的不断发展,木刻版画面临着生存危机,差点濒临灭绝。而后毕维克创立的创作版画开辟了版画的新时代,版画进入了创作时代,版画语言进入了创作语言。它不再是被动的复制别人的作品,而是以一种的创作形式出现,开始出现了刀法与黑白等版画语言,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出现使版画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丰富。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先生借鉴西方的创作版画从而倡导新兴木刻,中国也进入了创作时代,从此木刻版画更多的是作者的情感表达,刀法的组织朝着这方面不断发展,表现语言也更加注重了创作语言的发挥。本文从创作版画的刀法技巧和黑白表现出发,并结合我的毕业创作来研究这两方面在创作版画中的作用。
二.木刻版画的“黑白灰”
有人说黑白木刻是简单落伍、单调陈旧的艺术,但我认为黑与白却是最能体现创作者创造性的色调。在日常生活中,黑与白随处可见,而在艺术作品中就要讲究黑白构成。黑白木刻版画只有黑和白两种颜色,如何处理黑白构成,使画面变得颜色丰富,层次分明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黑与白的构成如果单调简单,作品看起来就很乏味,缺少观赏性。而如果黑白关系处理合理,整个画面就会有很强的冲击力映入眼球。那么如何把黑白构成原理运用到木刻版画中来呢?
构成艺术起源于20世纪初的构成主义运动,它存在于每个艺术作品中,而黑白构成也是木刻版画的基础。孙玉德在他的《黑白构成》中提到“黑白构成在艺术形式的构成中占主导地位,是平面构成的基础,是一切设计之源”。
在中国画中有“墨分五色”的说法,这就意味着黑色不仅仅只是单调的黑色,而是通过笔墨的干湿浓淡的技法,呈现出各种各样明度不同的灰色。同样,黑白木刻版画也和中国画有着相似之处。因为木刻版画是用油墨印刷的,所以没有中国画中的浓淡之分,它则是通过点、线、面的组合呈现出丰富的黑白灰色调。
版画中点、线、面的组合和其他绘画方式不同,它更加干脆直接、高度简洁的概括了作品内容。点有疏密、大小、离散聚合等组合关系,线的组合有排列、长短、粗细、方向、曲直等关系,面有形状、大小、疏密、排列等组合关系,以及点与线,线与面,点与面等不同组合形态,都会对画面的黑白产生影响,这些离不开日常的练习积累。
木刻版画在黑白处理上可分为两大类,阴刻和阳刻。阴刻是在黑色的背景上以白色的点线面作画,阳刻是在白色的背景上以黑色的点线面来表现物体。在我的画面中没有局限于一种方法,如画中的树枝就是在白色的小路上以白色的线和块来表现的,而茅草屋又是在黑色的背景上用白色的线和面来处理,不同的手法会使画面感也有所不同。
我学习版画的时间并不长,但却对版画有着深厚又微妙的感情。从刚开始接触的临摹到在小木板上练习黑白转化,再到自己的创作阶段,木刻版画深深的吸引了我。我喜欢朴素的民风,因此,此次我创作的选题就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寨子。画面中描绘了古寨的其中一部分场景,奶奶牵着孙子的手走在古寨的道路上,道路两旁是寨民们的茅草屋,以及他们用树枝搭建的院子,小路绵延悠长,一直延伸到大山的尽头,并种有当地的特产椰子树。他们勤劳耕作,饲养牲畜,虽乐此不疲,却也向往着大山外面的生活。
对于刚接触版画的人来说,都会进行黑白转化练习。黑白转化是利用视觉的对比,在不同的背景下黑与白的切换,从而表现出丰富的言语符号和物体形象。在我的创作中,山和天空体现了最基本的从黑到白的过度,通过细线条的紧密排列来实现。而山前的椰树就是运用了黑白转化,黑色的山做背景,椰子树就处理成白色,白色的天空做背景,椰子树就处理成了黑色。虽然一种物体颜色不同,但是给人的直观印象就是这个物体,这就是黑白构成的独特之一。从而有力的说明了谭权书先生提到的“木刻中的黑白永远处于相对变化之中,黑与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都是可变的”。
三.木刻版画的刀法
刀作为木刻版画的主要工具,作者通过利用不同刀具的特点,来表现自己的画面,而这就要注意“刀法”的运用。“刀法”就像画家手中的笔触,变化莫测却有章可循,绵延不断且坚定有力,通过不同的手法能够刻画出作品的空间感、光感、质感等,表现出木刻版画独特的魅力。那么如何运用刀法组织规律来表现作品呢?
刀法的组织运用是整幅作品的灵魂。刀具有很多种,其中最基本的有圆口刀,三角刀,平口刀等,刀具的多样也就决定了刀法的多样性。李桦先生在《刀法十四种》中论证了 “正切刀、旋刀、涩刀、补刀等十四种刀法,不同的刀具用不同的运刀力度和角度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
刀法的组织要遵循物体造型结构的规律,好的刀法组织能很自然的体现出物体的结构转折和明暗起伏,这就要靠运刀的走向和刀的组织衔接来实现。“刀法贵在组织”这句话告诉我们刀法的衔接组织决定画面效果的成败,要按照造型结构的走向,运刀与素描一样不能脱离造型结构。素描中控制好明暗虚实的变化画面就会有层次感,往往不强调笔锋的走向,但是如果木刻中运刀的方式不佳,就会使画面显得混乱不堪,好的运刀是对整体布局、与各个事物之间相结合的良好把握与组织。画面的明暗关系、曲折起伏也要靠刀痕的组织联系起来,这样才会有整体感。
在我的创作中,主要运用了三角刀和圆口刀。三角刀主要用于刻画物体的轮廓,能刻画出强烈明快的线条,圆口刀主要用于大面积空白的挖刻,能表现出画面的厚重感。于是我遵循这个规律用三角刀刻画了茅草屋,树枝和人物,圆口刀则大面积的表现了道路和天空。其中,树干用较小的三角刀刻画的非常细致,根据光线的明暗关系,通过三角刀的不同走向刻画亮面,表现出树枝的质感。
在我的作品中,人物的刻画是整幅作品的主体。根据人物颧骨的走向运用三角刀侧推出线条,而鼻梁线条的走向就是竖着的,通过线条的不同走向刻画出有立体感的面部结构。人物基本运用三角刀来刻画,用刀不多,但是每一刀都是按照物体的结构运刀,没有一刀是多余、错乱的,黑白对比强烈,形体塑造准确。而树枝的表现又通过线条的横竖交替,刻画出了木头的质感,立体感也很强烈。茅草屋也由近景的具体刻画到远景的虚写,从而推移了画面的空间感,使作品更有层次。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领会到单一的刀痕并不能造就木版画,只有通过复杂的排列、交叉、组织,才能造就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在这个阶段中,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刀法的黑白、组织、造型等因素才能真正使作品表达出我们所要拥有的艺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