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液氧安全技术说明书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6:57:48
文档

液氧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氧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氧(液化的)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液氧、工业氧化学品英文名称:Oxygen分子式:O2分子量:3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氧含量(%)≥99.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经皮肤吸收健康危害:常压常温下液氧会气化成气态氧,当氧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
推荐度:
导读液氧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氧(液化的)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液氧、工业氧化学品英文名称:Oxygen分子式:O2分子量:3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氧含量(%)≥99.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经皮肤吸收健康危害:常压常温下液氧会气化成气态氧,当氧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
液氧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氧(液化的)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液氧、工业氧

化学品英文名称:Oxygen

分子式:O2

分子量:3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

氧 含量(%) ≥99.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2类 不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常压常温下液氧会气化成气态氧,当氧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可失明。

CAS No 7782-44-7

环境危害:无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冻伤,先用温水洗浴,再涂抹冻伤软膏,用消毒沙布包轧,就医

眼睛接触:液氧溅入眼中,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 入:无意义。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有害燃烧产物:无

灭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露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臵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液氧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易(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人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避免接触,防止冻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天蓝色透明而易流运的液体,在-227℃可固化成固态氧,淡青色六角形晶体。

PH 值:无意义

熔点(℃):-227 相对密度(水=1):1.14(-183℃)

沸点(℃):-183.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43

饱和蒸气压(kPa):506.62(-1℃)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118.4 临界压力(MPa):5.08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意义

闪点(℃):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溶解性:微溶于水和乙醇。

主要用途:用于切割、焊接金属。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乙炔。

避免接触条件:无资料

聚合危害:不聚合

分解产物:无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无

刺激性: 无

致敏性: 无

致突变性: 无资料

无意义

致畸性: 无资料

致癌性: 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 无资料

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无意义

其他有害作用: 对环境无害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臵

废弃物性质:非危险废物

废弃处臵方法:废气直接排入大气

废弃注意事项:槽车内残余气体放完,防止过氧中毒。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22002 UN编号:1073

包装标志:不燃气体;氧化剂

包装类别:5

包装方法:低温液氧槽车、储槽。

运输注意事项:氧气钢瓶不得沾污油脂。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

燃物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12月1日执行第591号令)、《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 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废弃处臵等方面均做出相应规定;《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版)对压力容器的材料、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管理与维修改造、定期检验及安全附件等做出相应规定;《气瓶安全监察规程》(2000年版)对钢瓶的材料、设计、制造、气瓶附件、充装、定期检验、运输、储存、经销和使用等做出相应规定;《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将该物质划为第2.2类不燃气体;《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83-2000》

文档

液氧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氧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氧(液化的)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液氧、工业氧化学品英文名称:Oxygen分子式:O2分子量:3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氧含量(%)≥99.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经皮肤吸收健康危害:常压常温下液氧会气化成气态氧,当氧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