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
1.(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成功的演讲,以机智的语言、 ① 的态度、 ② 的气势,让思想的清泉流进每一个听众的心田。爱因斯坦的 ③ ,左拉的 ④ ,公刘的幽默,郭沫若的激情……演讲者睿智的思想、惊人的口才将深深打动你,也必然陶冶你的精神。
A.①自信②诚恳③精辟④真挚 B.①诚恳②自信③精辟④真挚
C.①诚恳②自信③真挚④精辟 D.①真诚②激昂③幽默④真挚
2.(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大上午我市中小学举行了最大规模的地震应急演练,近十万名师生参加了演练。
B.我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城市文明形象,而月可以改善市容市貌,净化城市环境。
C.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一些方言剧种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D.《中国诗词大会》通过选手的激烈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唤起了观众心中对传统诗词文化的记忆和情怀。
3.(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在当下的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已经________。
(2)也只有黄土高原,才能承受如此________的搏击!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________。
(4)在人生道路上,________敢于突破、奋勇前行,________能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A.家喻户晓 惊心动魄 销声匿迹 只要……就……
B.妇孺皆知 惊天动地 销声匿迹 只有……就……
C.家喻户晓 撼天动地 无影无踪 不仅……而且……
D.举世闻名 惊心动魄 石沉大海 虽然……但是……
4.(2分)下列句子表达无误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倡议顺大势、得民心,促使一大批合作项日落地生根。
B.在学习中,我们应培养自已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C.《科普帮帮忙》旨在以普及科学知识、引导大众科学地生活为目标。
D.全场的目光和掌声都集中在台上那群演绎苗旋芦笙舞的小伙子身上。
5.(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老师讲课时总是抑扬顿挫,生动有趣。
B.走进考场,只见考生们个个正襟危坐,气氛十分紧张。
C.秋天来了,满地落英缤纷,让人不忍踩上去。
D.在以前的题材的影片中,叛徒总是鹤立鸡群,让观众一眼就能认出来。
6.(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避免清明祭扫不出现交通拥堵,号召市民错峰出行以缓解交通压力。
B.为了提高这次大型舞会的档次和规模,举办方特邀中国人民乐团现场演奏。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D.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
7、(10分)阅读文言文选段,然后回答小题。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 旷日:荒废时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连月不开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不人对
(4)家富则市得良犬
2.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
A.屋舍俨然 B.满目萧然
C.百事也尽然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于是猎兽之获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家富则市得良犬
C.是进亦忧,退亦忧。 于是退而疾耕
D.感极而悲者矣 旷日持久而不得兽
4.翻译下面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5.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
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
杜甫 顾炎武 周恩来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甲文前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
B.“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C.乙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叙事,借事说理。
D.乙文说明了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的道理。
8、(3分)下面对《卖炭翁》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掠夺给劳动人民造成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老人的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遭遇。
C.“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D.“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形成强烈对比,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大胆反抗。
9、(7分)默写古诗文名句
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②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③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④《卖炭翁》中通过描写卖炭老翁极度反常的矛盾心理来反映老翁生活贫困、境遇悲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0、(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最美的颜色
李良旭
①“彭小强,你怎么学起画画了?”自习课上,我看到彭小强正在学画画,看得出,他才刚刚学画画,连简单的运笔、反差和对比、配色与留白,还没有入门,就已开始画人物脸部特征,我感到很吃惊。
②彭小强喜欢写作,从三年级开始,他就开了个自己的博客,他经常将自己写的文章,还有自己刊登在一些少儿报刊上的童话、寓言、诗歌之类的文章帖在博客上。前几天我看他的博客点击量已有30多万,许多小读者还在上面留下了热情洋溢的话语。
③我经常浏览他的博客,我常常为他的丰富的想象力、诙谐幽默的语言拍案叫绝。彭小强还被同学称为“小作家”。
④没想到,他开始学画画了,这对他来说,一定是一个全新的体验,不过这样一来,他的精力够用吗?
⑤彭小强说:“我想像许文知一样,前些天,许文知在学校办了个画展,那个画展,引起了轰动。我觉得还是学画画好,我也想今后像许文知一样,办个画展,那多光彩!”说到这里,彭小强的眼睛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⑥我听了,心里一震。许文知的父亲是一名画家,从小,他就教文知学画画,加上文知很有画画的天赋,所以进步很大。没想到,看了许文知的画展,竟让彭小强萌发了要像许文知一样学画画,甚至也想办个画展的想法。他这是只看到别人成功的表面,没有看到别人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放弃自己的长处,去学别人的长处,这不是有点本末倒置,缘木求鱼吗?
⑦想到这,我伏下身子,拿起桌上的画笔,在画纸上涂上赤橙黄绿青蓝紫几种颜色。我问彭小强:“你看这几种颜色,哪一种颜色最好看?”
⑧彭小强看了看,说:“我觉得每一种颜色都好看。”
⑨我笑道:“你说得很对,每一种颜色都好看,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的角色和位置,在一幅画中,缺少了哪一种颜色,都会使这幅画逊色许多。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最美的颜色,就是自己的颜色!”
⑩“自己的颜色?”彭小强疑惑地望着我说。
⑪“对,自己的颜色!”我的语气严肃了些,接着说道:“你看,我们班几十个同学,其实都有着自己的颜色,有的擅长短跑、有的擅长长跑、有的擅长唱歌、有的擅长跳舞……这些都是他们自己的颜色,这才构成了我们这个集体五彩斑斓的画面。如果让擅长短跑的同学去比赛唱歌,让擅长跳舞的同学去比赛长跑,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⑫彭小强静静地听着,若有所思地点着头……
⑬几天后,我在彭小强的博客里,看到这样一句话:是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的角色和位置,这才构成了我们这个大千世界,这个芸芸众生……
⑭我为彭小强找到自己的颜色而感到高兴。我仿佛看到彭小强这个自己的颜色,愈发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⑮小学毕业后,彭小强送给我一本他出版的第一本童话集。在这本书的扉页上,彭小强写了这样一句话:,感谢您让我看到了自己的颜色。
⑯是的,人世间最美的颜色,永远是自己的颜色。不被外界缤纷的颜色迷住了双眼,找到自己的颜色,看清自己的颜色,永远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和聪明!
(有删改)
1.通读全文,梳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吃惊→(______)→(______)→(_____)→高兴
2.理解第⑨段“最美的颜色,就是自己的颜色”这句话的含义。
3.文章第段⑫中彭小强为什么“若有所思地点着头”?
4.文章以“最美的颜色”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11、(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双长满老茧的手
季羡林
①有谁没有手呢?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手,已经平凡到让人不再常常感觉到它的存在了。
②然而,一天黄昏,当我乘公共汽车从城里回家的时候,一双长满了老茧的老妇人的手却强烈地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像吸铁石一般吸住了我的眼光。我不由得深深地陷入回忆中,几十年前的往事蓦地涌上心头。
③我当时只有五六岁,就喜欢帮助大人在豆子地里干活。在这时候,我的兴致是十分高的。我跟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捉到一只蚱蜢,要拿给她看一看;掐到一朵野花,也要拿给地看一看……总之,这一片豆子地就是我的乐园,我说话像百灵鸟,跑起来像羚羊,腿和嘴一刻也不停。干起活来更是全神贯注,总想用最快的速度摘下最多的绿豆荚来。但是,一检查成绩,却未免令人气短:母亲的筐子已满了,而自己的呢,连一半还不到哩。这里面有什么奥妙呢?关键就在母亲那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上。
④这一双手看起来很粗,由于多年劳动,上面长满了老茧,可是摘起豆荚来,却显得十分灵巧迅递。我注视着它,久久不愿意把眼光移开。从那以后,这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在我的心里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
⑥后来长大了几岁,我离开母亲,到了城里跟叔父去念书,代替母亲照顾我的生活的是王妈,她也是一位老人。
⑦每到夏末秋初,正当夜来香开花的时候,也是王妈搓麻线的时候。我转过身来,侧着身子躺在那里,借着从窗子里流出来的微弱的灯光,看着她搓。最令我吃惊的是她那一双手,上面长满了老茧。这一双手看上去拙笨得很,十个指头又短又粗,像是一些老干树枝子。但是,在这时候,它却显得异常灵巧美丽。这使我感到十分有趣。这一双手左旋右转,只见它搓呀搓呀,一刻也不停,仿佛想把夜来香的香气也都搓进麻线里似的。
⑧去年秋天,我随着学校里的一些同志到附近乡村里一个人民公社去参加劳动。一位老大娘走上前来,热心地教我们:怎样抓玉米秆,怎样下刀砍。在这时候,我注意到,她也有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我虽然同她素昧平生,但是她这一双手就生动地、具体地说明了她的历史。我用不着再探询她的姓名、身世,还有她现在在公社所担负的职务。我看到这一双手,一想到母亲和王妈的同样的手,我对她的感情就油然而生,再说什么别的话,似乎就是多余的了。
⑨就这样,在公共汽车行驶声中,我的回忆围绕着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连成一条线,从几十年前,一直牵到现在,集中到坐在我眼前的这一位老妇人的手上。这回忆像是一团丝,愈抽愈多。它甜蜜而痛苦,错乱而清晰。在我一生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三双长满了老茧的手,现在似乎重叠起来化成一双手了。它在我眼前不停地晃动,体积愈来愈扩大,形象愈来愈清晰。
(节选自季羡林《朗润集》有改动)
1.本文围绕“长满老茧的手”展开情节,请结合选文③-⑦段补充表格中的内容。
事件 | 内心感受 |
(1) | (2) |
王妈用长满了老茧的手灵巧地搓麻绳 | 吃惊、有趣 |
(3) | 肃然起敬 |
①我说话像百灵鸟,跑起来像羚羊,腿和嘴一刻也不停。
②这一双手左旋右转,只见它搓呀搓呀,一刻也不停,仿佛想把夜来香的香气也都搓进麻线里似的。
3.在第⑨段画波浪线句子中,“甜蜜”和“痛苦”,“错乱”和“清断”是否矛盾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4.请分析第②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
12、(5分)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教材推荐给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名著之一。这部小说是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出版后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相信你一定读过这部小说,喜欢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请你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主人公是在____________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道路。在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
③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____________精神,____________的意志,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④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5分)欣赏漫画,按要求答题。
(1)请概述漫画的内容。
(2)今年6月,全国主要短视频平台将全面推广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在手机上启动后,用户的使用时段、服务功能和在线时长均会受到,且只能访问青少年专属内容。有专家认为,预防青少年沉迷短视频,“人防”应大于“技防”,所有技术上的防范,都难免有漏洞或缺陷,斗不过人的智商。请你针对如何防止青少年沉迷手机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五、书写与作文(53分)
14、 书写(3分)
15、作文(50分)
作文
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颗无名的小草……
请以“________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参
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
1、C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句子意思补充词语。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就要重视日常积累;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C项正确,本题注意词组的固定搭配。
2、A
【解析】
【详解】
B.语序不当,将“改善市容市貌,净化城市环境”和“能够提升城市文明形象”调换位置。
C.缺少主语,删去“随着”或“使得”。
D.搭配不当,删去“和情怀”。
故选A。
3、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A项正确,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熟悉课文内容就能准确找出最恰当的词语。
4、A
【解析】
【详解】
B.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C.句式杂糅,可去掉“以”“为目标”。
D. 不合逻辑,“掌声”不能集中小伙子身上。
故选A。
5、D
【解析】试题分析:A项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此句想表达王老师讲课的声音错落有致,十分动听。成语与句子意思相符,选项成语使用恰当。B项正襟危坐: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此句想表达考生们一个个都坐得十分端正严肃,气氛紧张。成语与句子意思相符,选项成语使用恰当。C项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此句想表达春天来了,花瓣纷纷掉落在地面上,让人怜惜。成语与句子意思相符,选项成语使用恰当。D项属于褒贬误用类型的错误。鹤立鸡群:像鹤站立在鸡群之中,比喻人的仪表或才能出众。
点睛:成语运用题既要注重平时积累成语的意思,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考虑语法及适用对象。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6、D
【解析】
【详解】
A.语意混乱,应该去掉“不”。
B.“提高”与“规模”不搭配,应删去“和规模”。
C.搭配不当,去掉 “否”。
故选D。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
7、1.(1)放晴(2)探求(3)回答(4)买
2.C
3.B
4.(1)不因外物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外物之劣、个人之失而悲
(2)在家里就感到愧对他的家人,在外面就感到愧对他的朋友。
5.(1)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6.C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开”:放晴。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试题分析:C项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指示代词,译为“这样”。ABD三项都是形容词词尾,“……样子”之意。
3.试题分析:B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与“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两句中的“则”都表并列关系(两句的并列)。可以翻译为“就”。A前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后者结构助词“的”。C前者“不做官、退居江湖”,后者“回家”。D前者表顺承,后者表转折。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以”“物”“羞”“愧”等字词的翻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互文见义句的翻译。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5.试题分析: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背诗,多了解诗人生平,多记忆诸如杜甫、顾炎武、周恩来等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诗句,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写出的诗句合理即可。
6.试题分析:C项“通篇叙事”说法不正确。“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就是议论说理。
(一)译文: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二)译文: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花费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猎到野兽。在家愧对自己的家人,在外愧对自己相识的朋友。(他)思考打不到猎物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他想得到一条好狗。想要得到好狗,可是家里没钱。于是别人对他说:“你应该努力耕田劳作。”猎人说:“为什么?”别人不说。猎人自己思考,岂不是我努力耕作获得的钱就可以买好狗了吗?于是他就回家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有了好狗之后他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只是打猎如此 ,许多事情也都是这样。
8、D
【解析】
【详解】
“宫使驱将惜不得”运用不是神态描写,也没有表现了卖炭翁的反抗。故答案为D。
9、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解析】
【详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窈窕、琴瑟、碾、怜、愿”等字词容易写错。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0、1. 怀疑 震惊 严肃
2.①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就是最美的;②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要因为外界因素的干扰而轻易改变。
3.因为彭小强理解了“我”话中的深意,意识到了自己的长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颜色。
4.①表面指画画的颜色;②文中指彭小强喜欢文学,许文知擅长画画,告诉人们要善于发现自己长处,这是人生的智慧。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抓住文章中的心理描写,概括要求填写的内容。根据文中第4段的疑问,可以看出“我”内心对彭小强能力的怀疑。第6段“我听了,心里一震”表现出“我”的震惊。从第11段“我的语气严肃了些”可以看出“我”在引导彭小强时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
2.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从文中“我们班几十个同学,其实都有着自己的颜色”可以看出,作者将每一种颜色比作不同的人,每一个人都有他独特的长处,就像“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的角色和位置”。由“缺少了哪一种颜色,都会使这幅画逊色许多”和“如果让擅长短跑的同学去比赛唱歌,让擅长跳舞的同学去比赛长跑,这不是强人所难吗”看出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改变属于自己的颜色,也就是不要因为外界因素的干扰而轻易改变。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题干可以锁定答题区域在上下文。从第13段彭小强博客里的话“赤橙黄绿青蓝紫,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的角色和位置,这才构成了我们这个大千世界,这个芸芸众生”可以看出在第11段中“我”对他说的话启发了他思考,并让他明白了找准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也就是找到属于自己的颜色。
4.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一般从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进行。文中表层含义从“我伏下身子,拿起桌上的画笔,在画纸上涂上赤橙黄绿青蓝紫几种颜色”中可以看出,是指画画的颜色;深层含义是将颜色比作人,有长处的人都是最美的颜色,找准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也就是发现自己的长处。
11、1.(1)母亲用长满老茧的手迅速(灵巧)地摘豆荚。 (2)不可磨灭 (3)老大娘用长满老茧的手热心地教我们砍玉米。
2.①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比喻成百灵鸟、比喻成羚羊,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在豆子地里干活时高兴的样子。
②答案示例一: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左旋右转”、“搓呀搓呀”两个动词,生动的写出了王妈搓麻绳时手的灵巧、动作的娴熟。答案示例二:这句话突出了王妈搓麻绳时动作灵活,写出了她劳动时的享受(喜悦、高兴)。
3.不矛盾。“甜蜜”是因为“母亲、王妈和人民公社老大娘的手”带给我的是美好的回忆,“痛苦”是因为她们都经历了劳动的磨炼,生活的艰辛。“错乱”是指我的回忆跨越了几十年,且包含了对母亲、王妈和人民公社老大娘多个人物的手的回忆;“清晰”是指我的回忆一直围绕着一双长满了老苗的手,并目对每双手的记忆都是非常深刻的。
4.(1)第②段交代“我”在车上看到老妇人的长满老茧的手引起了我的注意,引出下文。(2)为下文作者回忆过去生活中遇到的“长满老茧的手”作铺垫。
【解析】
1.本题考查情节概括和行文思路。行文思路题首先要理清文章思路,即文章层次。其次注意已给信息的句式,要模仿。再次,涉及到心理时,要从原文寻找词语。情节概括:1)③④段写母亲用长满老茧的手灵巧的摘豆荚。2)⑥⑦段写王妈用长满老茧的手灵巧地搓麻绳。3)⑧段写老大娘用长满老茧的手热情地教我们砍玉米。内心感受:④段“不可磨灭”——吃惊、有趣——肃然起敬。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第一句赏析思路:1)修辞判断:比喻修辞。2)分析手法:把自己比成百灵鸟和羚羊。3)效果:生动写出“我”声音的愉悦和奔跑的迅速,进而表现当时心情的愉快。
第二句赏析思路:1)手法判断:动作描写。2)分析手法:“左旋右转”“搓呀搓呀,一刻也不停”等词写出了王妈搓麻绳的动作的灵巧、娴熟。3)情感或形象:表现了王妈的勤劳。
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思路:抓住关键词,解读每个关键词的含义。1)从“这回忆像是一团丝,愈抽愈多。它甜蜜而痛苦,错乱而清晰。”可知这四个词语的主语都是“回忆”。2)回忆是甜蜜的原因:从“我说话像百灵鸟,跑起来像羚羊,腿和嘴一刻也不停。”“这使我感到十分有趣。”“我看到这一双手,一想到母亲和王妈的同样的手,我对她的感情就油然而生”等句子可知母亲、王妈、老大娘留给我的都是美好的回忆。3)回忆“痛苦”的原因:从全文和主题上看,“我”对几位女性用长满老茧的手灵巧的干活很敬佩,而他们长满老茧的原因是生活的磨难,“我”心疼这几位女性。4)回忆“错乱”原因:错乱指混乱,母亲、王大妈、老大娘是“我”人生不同阶段的参与者,不免混乱。5)回忆“清晰”的原因:三位女性有着共同的让我难以忘记的是她们长满老茧的手,“我”的回忆只是围绕这一点展开。
4.本题考查段落作用。1)明确位置:文章开头。通过段落位置分析作用。2)概括段落内容:第②段交代“我”在车上看到老妇人的长满老茧的手引起了我的注意和回忆。3)结构作用:引出下文对于母亲、王大妈、老大娘手的回忆。同时为下文写母亲、王大妈、老大娘长满老茧的手做铺垫。
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
12、示例:①保尔·柯察金 ②朱赫来 ③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钢铁般的意志, 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④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知识的了解。(1)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主要人物的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要人物是保尔·柯察金。(2)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了解。书中保尔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道路的。朱赫来是一位水兵,党的地下工作者,一个老布尔什维克。在和保尔一起生活的时间里给保尔讲了许多道理,传授了许多知识,对保尔的思想成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3)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形象的了解。保尔把自己的所有精力献给了主义事业,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面对伤病不屈服,体现出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不屈的斗志。根据这些概括作答即可。(4)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核心的了解。小说通过记叙保尔光辉的一生启发青年人来怎样度过自己的青春,影响了一代人的理想。据此可知,这部小说回答了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13、(1)视频APP对着孩子,指着头顶“青少年模式”的字条,皱着眉头说:时间到了,不能玩了。
(2)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学生使用智能手机,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家长要进行适当监督和引导,不能对孩子玩手机听之任之,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尽可能挤出时间陪陪孩子。其次,学校和老师要多进行教育,让孩子意识到沉迷智能手机的危害,并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再者,社会力量也要再给力些,要多为儿童打造一些丰富多彩、切实可行的健康文娱活动,让孩子在健康有益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乐趣,从而从智能手机中出来。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1)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分析漫画,明确漫画内容。描述时注意图表中的主题图案,重要的文字。观察漫画,会看到画面主体部分描写的是一个视频APP,APP头顶上有个“青少年模式”的字条,APP的右手指着字条说:“时间到了,不能玩了。”APP的左手伸出,拦着面前的孩子。看懂了图案之后,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概述出来即可。(2)此题考查学生提建议的能力。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语言表述准确即可。示例:家长通过故事讲解、案例分析、影视或资料展示等手段让孩子明白手机是把双刃剑的道理,从而从主观上认识过度沉迷手机的危害;家长要以身作则,不沉迷手机,多陪孩子学习或休息,让孩子的注意力从手机上转移出来。
五、书写与作文(53分)
14、例文:
美一直都在
“别说抱歉。”妈妈的话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
有人说,生活中难以事事顺心如意。有人说,生活之本质即是甜少苦多。然而,只要用心体味,酸苦也是甜美。
正值青春的少年,难免会骄矜自大、多愁善感,觉得幼时的童趣甜美已离他而去,成长的苦涩已扑面而来,纵然集天下智慧也难解这烦忧。最后,他竟愚蠢地认为,连智慧闪光的美也不存在了。
但这不应该是该有的样子。
那是一个被薄云笼罩的黄昏,夕阳依旧将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妈妈和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知怎的,话题渐渐严肃起来,转移到我爱逃避的性格上。妈妈语气并不轻松:“看前几天你和燕子那事。”
燕子是我的朋友。前几天,燕子陪我在学校处理事情,很晚才回家,我们俩回家后都挨骂了。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几天了,我还在因连累了燕子而自责。
现在旧事重提,本就心情烦闷的我像被点燃的炮仗,失控般地吼叫起来:“我已经说了我很抱歉!”
“别说抱歉!”妈妈也喊了起来。我抬起头,正碰上妈妈严厉的目光:“拥有燕子这样的朋友,你应该感到幸福和感动!你应该真心实意对她更好,一次比一次好,而不是因为愧疚躲着她,这样你只会失去一位对你很好的朋友!”
汹涌的怒气突然消散了。
是的,不能因为事情糟糕的一面就情绪低落,而忽略其美好的一面,我更应该去发现事情美好的那一面,关注燕子和我的友谊。生活就像香甜的面包圈,不能只看中间的洞。事情总有两面,我们应学会换一个角度,去发现它美的那一面。
“谢谢你,妈!”我诚挚地对妈妈点点头。妈妈笑了,她的眼睛散发出一种朴素清澈的光,那正是笑对人生的美!
生活还在继续。我开始以发现美的态度观察生活:朋友的玩笑,师长的批评,大自然的语言……玩笑间蕴藏着朋友的关怀之美;批评中包含着师长的责任之美;而大自然中,树木的姿态诉说了它沉默坚忍之美,花朵之绽放道出了它张扬绚丽之美。
生活有酸甜苦辣,但我不再退缩,因为美一直都在!
【解析】
【详解】
本题为半命题作文。引导我们关注生活,发现美好。标题的“一直都在”,是指这种东西其实就藏在你身边,围绕陪伴着你,只是你没察觉,没能发现。“什么”一直都在呢?这是题目要补充的内容,也是文章的写作中心。横线上的内容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东西;可以是一个事件,一种现象;可以是一种景致,一种行为;可以是一种情愫,一种体验;可以是一种感悟,一种认识……如:“你(爸爸、妈妈、老师等人)一直都在”“幸福一直都在”“快乐一直都在”“爱一直都在”“美一直都在”“诚信一直都在”等等。这道题目适合写成记叙文,写他人的无私奉献、快乐、坚强、诚信……这些令人温暖的人与事物,其实在你我身边都一直默默地存在,悄悄地影响着你我。可以写亲情或友情,开始感怀没有家人或朋友的关爱、理解,甚至是自己臆想出来的误解,然后随着情节的一步步开展,通过一个或几个与自己感受相反的事件,突然发现,家人或朋友的爱始终围绕陪伴着你,只是自己没有用心去体会,从而顿悟如阳光般的爱一直在身边。可以从自己坎坷的经历出发,事事不顺,次次碰壁,从而产生消极思想甚至自我放弃,后借助于某一契机,自信、鼓励的“阳光”将内心的阴霾驱散殆尽,从而获得人生的感悟、心灵的蜕变。也可以写议论文,以要学会发现生活中一直都在的某种东西为论点,论述要怜惜拥有、善于发现等论题。
【点睛】
半命题作文补题遵循原则:
1、熟悉性原则: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必须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平时积累的素材比较多的。2、贴切性原则:指标题范围尽量缩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宽泛,将大题化小。
3、新颖性原则: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角度应当是与众不同的、新鲜的。
4、正确深刻性原则:指题目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出正确深刻的主题。
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补题时,要审清题意。半命题形式主要有:“半命题+要求”式、“导语+半命题+要求”式。审清导语主要是激发情思,界定选材范围。审清半命题,主要是注意半命题结构形式以及语,从而分析重点词语,明确题目的写作范围。作文必须围绕题目展开写作,切不可文不切题。①具体事物补题法。②特定情景补题法。③修辞手法补题法。④特殊符号补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