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陈远洋自闭症教案1】
自闭症康复训练-创造性游戏
短期目标训练方案
学科:自闭症康复训练——创造性游戏(彩泥)
训练对象:陈远洋 性别:男 出生日期:2004-3-1 班级:四年级 课时安排:1
执教时间:2015年9月1日
一、训练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在老师引导下,制定上课计划。(结合学生的主观兴趣和教学目标)
2、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暑假生活,与老师进行切合主题的交流,减少无意识的语言和动作。 3、在教师辅助下,使用彩泥完成《暑假》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初步感受暑假的特点,建立简单的季节概念,通过绘画,进一步感受暑假的色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与教师的良好关系,培养对彩泥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社会沟通能力。
二、训练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暑假生活,与老师进行切合主题的交流,减少无意识的语言和动作。
难点: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暑假生活
三、训练器材:彩泥、图片 等
四、训练过程:
五、训练达成度
【篇二:自闭症精细教案】
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自闭症儿童康复教案
授课教师:
【篇三: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教学模式】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教学模式
一、提示和消弱的技术[prompting and fading techniques]
bricker是提示和消弱的创始者,该技术早期用来教导严重语言障碍儿童对语言的了解。简单的指令如“来,去”“坐下,站起来”等简单的字。然后,再用动作的提示使其了解。当儿童慢慢了解语言的意义,动作的提示随之逐渐减少。若儿童已学会一些指令,可应用这些指令教导儿童认识东西的名称。开始学习指认东西时,只出现某特定的东西。学会指认东西无误之后,再从两样东西中选取某特定的对象。学习分辨东西,刚开始应以差别较大的东西供其辨认。例如形状,功能,颜色,名称差别较大的物品进行练习。尽量将错误减到最低限度。随着儿童对语言的了解及反应,动作的提示可逐渐的减少。
一旦儿童学会分辨两件物品的差别后,教师可增强较复杂多样的东西予以辨认。例如分辨相似音的东西,如书本,梳子;相似形状的对象,如狗,羊;相似颜色的东西,如蕃茄,苹果等。训练中应尽量在自然的情境中教学,尽量鼓励儿童在日常生活环境中指认周遭的东西,如指出书本中图画的不同,从一堆玩具中挑出指定的玩具或指出餐桌上特定的食物等。
二、使用增强原理
此为应用增强的理论,使用增强的方法以教导儿童语言的了解。首先,找出儿童的增强物,即喜好的东西。当儿童说对了话,或回答正确的问题时,就给予增强物做为鼓励。此法对于语言和沟通技能有缺陷的自闭症儿童来说,需要谨慎的应用。选择增强物应尽量避免用食物,因为自闭症儿童具有固执行为,一旦养成有食物增强才说话,将来很难改变其行为,而隐藏的牙齿伤害或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需要避免的。以下为增强原理的训练模式:
1. 波马可原理[the premack principle]
指利用儿童某些固执性的活动作为增强物以达到期望的行为。例如,一位十一岁的儿童,为了使他能在说话课内合作的学习,使用儿童最喜爱的咬管子作为增强( howlin rutter, 1987)。这种方法是由波马克( premack )在1959年首先提出,故称为波马克原理。此法的应用对于自闭症儿童效果不错,因为许多自闭症儿童不一定对一般的增强物如赞美,玩具等有兴趣,在很难找到儿童喜爱的增强物情况下,可试用此法。
2. 维持增强物的效果
开始实施增强原理已建立某些期待的行为或学习新技能时,必须要找对增强物并维持它的效果。第一,增强物必需要简单、清楚,让儿童容易了解此增强物与期待行为的连结关系。当儿童对期待的行为做出反应时,要立即给予增强物。第二,增强物的给予必须要一致性,即是每一次有好的反应,就应给予。由于增强原理的应用,很多在家里使用,当家长很难找到增强物给予立即增强时,可和儿童沟通,随机调整增强物的使用。
3. 减少外在的增强物
运用增强原理教导新技能的最初阶段,使用增强物的次数往往很高。一旦学习的情况进步了增强的次数就要减少。有的可延长时间增强有的可用累积次数方式增强。在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方面,开始阶段宜用固定增强方式,然后再用间歇增强。可能的话,让学生学习自我增强,由大人给予的增强也就随之可减少。
4. 养成的过程
虽然增强原理用在语言的教学有不错的效果,然而,它必须已有适当的语言能力才能实施。养成的过程是原来没有这些能力,运用养成的方法来建立语言的能力。首先,要先评量儿童语言和沟通能力的长处和缺陷。依据其长短处再设计养成的计划。养成的过程,应考虑小步骤,绝不可操之过急。训练语言的开始阶段,需要以提示法来引导说话。提示的方法可用口语或用肢体语言,同时采立即增强方法。
三、改变父母说话的型态
四、语言技能的应用
开始训练语言阶段,要以儿童周围所接触的事物作为教学的内容,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有机会说出周遭事物的名称。同时,要部分的修正学习的环境,例如,许多自闭症儿童喜用手势或其它非口语方式表示需要,为使儿童能以讲话代替非口语的表达,最好把平日儿童需要的东西移开,当它需要这些东西时,无法容易的指出或用非口语
方式表示时,大人可以在此时要求他说出。
不同程度自闭症的教育要点
程度一
无语言 (模仿、理解、表达)
无沟通意图 引起沟通动机、模仿能力
用哭闹沟通 加强理解能力、模仿能力寻求口语外的沟通方式
用手势沟通 加强理解能力、模仿能力、加上眼神、表情
不会说话 检查发声器官,加强发声、发语前的准备工作
其它 布置沟通情境、儿歌教唱、动作训练、感觉统合治疗音乐艺术治疗
程度二
单字、短句、仿说 (加长句子、字义、构辞)
立即仿说1全句仿说2半句或句尾仿说 示范正确的说法
单字、短句字词的增加、词性的变化(名词、动词、形容词)、词组、句子,多说话,制造说话的情境 构音、音调、音量不正确 同语障儿童的指导要点
其它 玩装扮游戏、玩两人以上的游戏、不要事事替他安排
程度三
句法、文法问题 (文法、章法及语用)
代名词反转 玩扮演游戏或布偶戏
语意怪异 破除僵化、固执化,加强语意理解能力
文法不当 随时纠正语法、简单介绍文法规则
不会谈话 多听多说多演练
说话不带感情 随机指导、眼看说话者时才和他说话
不懂隐喻式语言 随机指导
其它 安排会谈情境、练习作文
五、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方法
(一)对于完全无语言的自闭症儿童可以用:
1、压声法:让儿童平躺在床上,用双手交叉压在腹腔上,微用力下压,迫使其发声。
2、搔痒法:用手或轻软物体搔儿童的手心、脚心、颈部、掖下等部位,使其发出“咯咯”的笑声,并同时说“好痒”。[7]
3、训练言语机转(speech mechanism disorders):上下唇内敛动作,抿嘴的动作,亲吻的动作。另外,借助吸管训练儿童的嘴唇动作能力。用嘴唇抿吸管,用嘴唇包住吸管喝水等。同时,还利用吸管、纸、乒乓球等物体联系儿童的呼吸功能。用吸管吸水,吸乒乓球;用力吹纸,用吸管吹乒乓球等。姚xx是一个无语言的自闭症儿童,年龄:6岁。有说的愿望,发音器官正常,无任何器质性问题。对他进行言语机转测试,发现其言语机转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于是,针对他的具体情况,用上述的3种方法对其进行语言训练。经过3个月的训练,该生能说简单的字、词,现在能说一些电报句,偶尔会有一些简单句子。
4、语言训练操:是我校为语言障碍儿童编制的语言康复训练操。此操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构音器官运动操
(1)口部活动:共4节。使学生的口部肌肉、关节共同协调来完成动作。
a.噘起嘴
b.咧开嘴
c.鼓起腮
d.咂咂唇
(2)舌部运动:共6节。充分调动学生舌部肌肉活动,使舌活动更灵活,能够在发音时找到正确位置。
a.伸收舌
b.舔嘴唇
c.舔嘴角
d.弹响舌
e.舔绕唇
f.顶两腮
(3)下颌运动:共4节。提高学生在发音时下颌的控制能力。
a.张口闭口
b.左右移动
c.前后移动
d.上下扣齿
第二部分:按摩操,共6节。通过按、揉、搓、弹、捏等手法,刺激穴位,从而使参与发音的各部分肌肉的运动功能得到提高。
a.抹口轮
b.捏下颜
c.擦下巴
d.弹颧腮
e.揉面颊
f.轻拍面部
第三部分:发音儿歌,据发音时舌的位置编成儿歌,儿歌中涉及了
舌尖音、舌面音、舌根音及卷舌音,并配上动作,让学生边说儿歌
边做动作来辅助发音,提高学生的兴趣。
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的原则:
(一)不断地对儿童说话:
对自闭症儿童说话,其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必须假以时日才会慢慢开花结果。
(三)选择切合情境的话题:
眼前看得见、容易了解的自然话题为佳。尤其是以儿童感到关心或喜欢的事物做为话题,效果更好。不仅大人对儿童说话,希望儿童说的话,大人也可以先以儿童的口气说给他听,让他知道这时候他应该怎幺说或回答才好。
(四)不必重复练习太多次:父母为使儿童学会说话,同样的话语叫儿童说五次、十次,有时反而使自闭症儿童拒绝说话。比对一般的儿童多说一、二次左右即可,同样的事在同一个地方不要重复两次以上。但碰到同样的事情或同样的情况发生时,要再重复的提醒。不必刻意教学,只要在适当的环境下,不断地、自然地对他说话,让儿童了解语言的意义,便可期待他逐渐会说出话来。
(五)不必矫正发音:
即使说不好,有表达意思的姿态即可,若刻意矫正发音,说不定反而会抹杀好不容易培养的说话动机。只要他肯
说话,发音不正确的缺陷久而久之会改善过来。家长或大人只要自己提供正确的说话模板即可,但千万不要学儿童说娃娃语。
(六)只发语头或语尾音时怎么办:这种时候也不必特地加以矫正,下次碰到这种场合时,大人实时发出二次左右的正确语音即可。即使只发语首或语尾音,也表示他有表达意思的动机,便要赶快给予鼓励。
(七)模仿电视广告:这时家长或周围的人会以为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不坏,若禁止他看电视,唱广告歌,就可以学习说有用的话。事实上禁止他说广告的话也没有用,不如让他继续说伺机配合情境说些别的话题,提高其理解能力,以其慢慢说出有意义的话语。
(八)鹦鹉式语言如何处理:这时,像广告一样,想矫正他也矫正不了,不如不刻意矫正,在日常生活中配合当时的情境,多制造对他说话的机会。
(九)有耐心的听他说话:自闭症儿童虽然表达能力差,但想说话时大人要有耐心地听他说话。反复地问同样的问题时,大人也要认真的回答。如此,对自闭症儿童说话时,他也比较愿意以语言或非语言的姿势、表情、手势等方式来沟通交流.
二)对于立即仿说或延宕仿说的自闭症儿童可以利用强化物刺激儿童,激发语言模仿的兴趣[9]。例如:陆x,只会访说简单的音,如:妈、门、白、吃等。陆x喜欢吃饼干,教师就用饼干做强化物,让他练习说吃、饼干等字词。经过三个多月的训练,8岁多的他终于能说出简单的句子了。
(三)对于其它类型的自闭症儿童,可以采用情境法[10]进行语言训练。因为语言沟通不能离开情境,要发展语言,必须要有情境。例如:许xx,8岁多会仿说,对于他进行情境训练,在他要进教室时挡在面前不让他进,教他说“让我进去”。几周后,看到这种情境,他不用提示,完全可以自发性地使用语言表达表达自己的这个要求。又如每天吃饭前洗手,教室举着洗手液的瓶子,教他说:“老师,我要洗手液”。现在他也能在这个情境下自发地应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