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罗茨风机是一种容积型回转式气体动力机械,在机壳与墙板合围而成的气缸中,垂直地配置一对能相互啮合但又保持固定啮合间隙的叶轮,将机壳的进气口与排气口分开,由齿轮传动作反向等速旋转,将叶轮型面与气缸壁所形成的工作容积中的气体,无内压缩地从进气口推移至排气口,在排气侧形成一定流量的高压气体,从而达到气体增压的目的。
我部门使用的为TRD-130NS型罗茨鼓风机,304材质,流量为7.6m3/min,轴功率为90KW,转速为1450rpm,两级压缩,压比为1.67。结构:由两台罗茨鼓风串联工作,中间安装一台中间冷却。风机采用双端面机械密封,由单独的油冷却循环系统对其冷却、冲洗和润滑。
二、工作特点
1、主要特点
A.气缸内不需要润滑,输送介质不含油。
B.强制排气,流量随压升的变化较小。
C.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运行寿命长。
D.采用新型叶轮,效率较高。
E.转子动平衡精度及齿轮精度高,振动小。
2、使用要求
A.输送介质为氢气、氮气,进气温度不高于40℃。
B.工作介质中微粒杂质含量不超过100mg/m3,微粒最大直径不得大于风机最小工作间隙的一半。
C.运行中轴承温度不超过75℃,润滑油温度不高于45℃。
D.机械密封循环系统单独工作,密封油压力比系统压力高50—100KPa。
三、检修内容及周期
部位 | 名称 | 检修点数 | 检修内容 | 检修周期 |
驱动装置 | 电机 | 2 | 轴承磨损情况 | 一年 |
联轴器 | 全部 | 弹性柱销磨损情况 | 3月 | |
主机 | 转子 | 4 | 清洗、检查磨损情况 | 1月 |
转子配合间隙 | 1年 | |||
气缸 | 2 | 清洗、检查磨损情况 | 1年 | |
齿轮 | 2对 | 清洗、检查磨损情况 | 1年 | |
轴承 | 8 | 清洗、检查视情况更换 | 1年 | |
机械密封 | 8 | 视泄漏情况更换 | 2年 | |
油封 | 4 | 1年 | ||
润滑系统 | 油箱 | 4 | 清洁内部污物,更换润滑油 | 1年 |
油位窥镜 | 4 | 清洗 | 1年 | |
冷却系统 | 油箱水套 | 4 | 清洗 | 1年 |
1、拆卸
拆卸顺序:联轴器及其他附件—→机械密封油压系统—→主副油箱—→齿轮—→前后轴承—→轴承座—→隔板—→机械密封部—→两侧侧墙板—→主油箱侧侧板—→叶轮组—→副油箱侧板
注意事项:
A、通常,罗茨风机拆卸时,应在所有联接部分和嵌合件上刻配合标记,特别是齿轮。
B、拆开的零部件注意清洁,摆放整齐,精密零件不要碰伤划伤。
C、从动齿轮部在通常不需要调整叶轮间隙时不应分离,拆卸。
D、所有联接部分的垫片在拆卸时应测定其厚度,以便意外损坏时作为更换的依据。
E、应尽量减少机械密封的拆卸次数;必须拆卸时,应注意不要划伤机械密封的动静环配合面。
2、组装
组装顺序:清洗机壳、修毛刺—→安装副油箱侧侧板—→叶轮组—→主油箱侧侧板—→墙板—→两侧机械密封—→机封压盖—→机封气体试漏—→两侧隔板—→隔衬—→轴承支座—→前后轴承—→叶轮间隙调整—→齿轮—→主副油箱—→外部各组件
注意事项:
组装前,应修复或更换损坏的零部件,清洗各精密零件,保证各配合部件的清洁;
组装齿轮时,注意按打上的标记对正,齿轮的配合处不许涂油;在键的侧面可以涂一些MoS2;
墙板与油箱、墙板与齿轮箱的定位销孔如有偏差,可重新铰制定位销孔,打入定位销。
3、间隙调整
罗茨鼓风机的装配关键是保证其工作间隙在规定范围之内,从而保证其性能和安全性能。间隙数据如下表:
见附图 | 单位 mm | ||||
位置 | 叶轮—机壳 | 叶轮—叶轮 | 叶轮—前侧板 | 叶轮—后侧板 | |
代号 | a(a1、a2、a3) | b(b1、b2) | c | d | |
参考值 | 0.25~0.5 | 0.3~0.4 | 0.20~0.25 | 0.40~0.50 |
鼓风机工作间隙示意图
A、叶轮—机壳间隙a:此间隙是通过机壳与侧板精密配合定位来保证的,一般不需要调整。因而维修拆装式不可损伤侧板外径和机壳两端内径。
B、叶轮—叶轮间隙b:将叶轮转到图示c的位置,并将从动轮部对准主动轮部标记,压入轴上,依次装入齿轮当圈,止动垫片和锁紧螺母,并将锁紧螺母稍稍紧上。松开齿圈紧固螺栓,周向调整齿圈,使叶轮之间的间隙符合规定值。然后紧固齿圈螺栓。
C、叶轮与侧板轴向间隙(c、d)调整:桩墙板时应先保证轴向总间隙c+d(调整机壳密封垫片的厚度),再通过调整轴承垫片的厚度保证两端间隙c和d的分配。
4、联轴器的安装
联轴器的许用补偿量如下:径向位移≤0.3mm 轴向位移≤6mm 角位移≤1°
五、试车方法及注意事项
1、试运转前彻底清除罗茨鼓风机和吸进风管内混入的粉尘杂物。
2、紧固所有联接部位,接好冷却水。
3、润滑油加到油标二线中间稍高。
4、打开进风管路闸阀,手动盘车,感觉轻松。
5、在无负荷的状态下接通电源,启动风机,核实旋转方向。
6、检查润滑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声响,局部发热现象。
7、加载到工况点,电流表不得超过电机额定电流。
8、注意机体温度及振动情况,在没有异常情况可投入运行。
六、故障原因及处理措施
对一般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排除方法见下表。
故障 | 原因分析 | 处理措施 |
风量不足 | 1.管道系统漏气 2.间隙增大 3.进口阻力大 | 1.紧固各连接口,修复漏气部件 2.调整间隙或更换转子 3.清洗过滤器 |
电机过载 | 1.进口阻力大 2.压力增大 3.叶轮与气缸壁有摩擦 | 1.清洗过滤器 2.检查排气压力及负载情况 3.调整间隙 |
过热 | 1.升压增大 2.叶轮与气缸壁有摩擦 3.润滑油过多或过少 4.油箱冷却不良 | 1.检查进排气压力及负载情况 2.调整间隙 3.控制油量 4.疏通冷却水路 |
异响 | 1.同步齿轮和转子位置失调 2.轴承磨损严重 3.不正常压力上升 4.齿轮损伤 | 1.按规定位置矫正,锁紧 2.换轴承 3.检查压力上升原因 4.换齿轮 |
不能启动 | 1.紧排气口堵塞或阀门为开 2.接线不对或其它电气问题 | 1.清理堵塞物或打开阀门 2.检查接线或其它电气设备 |
润滑油 泄漏 | 1.油位过高 2.密封失效 | 1.静态油位在规定位置 2.换密封件 |
振动大 | 1.基础不稳固 2.电机、风机对中性不好 3.轴承磨损 | 1.加固、紧牢 2.按规定找正 3.换轴承 |
循环油箱液位下降 | 机械密封损坏或安装不好 | 调整或更换机械密封 补充封液 |
机械密封腔异常温升 | 1.油路堵塞 2.密封端面工作条件恶化 | 1.疏通油路 2.调整或更换机械密封 |
单级离心泵检修规程
一、概述:
单级离心泵可分为两类:单级单吸离心泵、单级双吸离心泵。主要由泵体、泵盖、叶轮、轴、托架组成。单吸泵叶轮安装在轴端呈悬臂式,轴线端面为入口,排出口与轴线垂直。双吸泵泵体一般为水平剖分式,叶轮为双吸叶轮,由两端轴承支撑,叶轮两侧为进口,泵的吸入口与排出口均在泵体上,呈水平方向与轴向垂直。泵与电动机通过联轴器进行连接。
我部门现有双吸泵5台,单吸离心泵20台。性能参数见下表:
名称 | 型号 | 数 量 | 泵参数 | 电机参数 | 介质 | 密度 Kg/m3 | 备注 | ||
流量 m3/h | 扬程 m | 功率KW | 转速 r/min | ||||||
消防水泵 | SLOW150-570 | 2 | 560 | 90 | 200 | 1480 | 水 | 1000 | 双吸 |
循环水泵 | SLOW250-470(I) | 3 | 1330 | 56 | 220 | 1480 | 水 | 1000 | 双吸 |
氢化液泵 | ZA200-4315 | 2 | 490 | 85 | 160 | 2950 | 氢化液 | 920 | 单吸 |
氧化液泵 | ZA200-4315 | 2 | 490 | 85 | 160 | 2950 | 氧化液 | 920 | 单吸 |
氧化液返料泵 | CZ50-250 | 1 | 50 | 85 | 22 | 2900 | 氧化液 | 920 | 单吸 |
工作液泵 | ZA200-4315 | 2 | 490 | 108 | 185 | 2950 | 工作液 | 920 | 单吸 |
工作液返料泵 | CZ65-250 | 1 | 100 | 85 | 37 | 2900 | 工作液 | 920 | 单吸 |
纯水泵 | CZ40-250 | 2 | 25 | 68.5 | 15 | 2900 | 纯水 | 1000 | 单吸 |
芳烃泵 | CZ40-200 | 1 | 25 | 56 | 7.5 | 2900 | 重芳烃 | 874 | 单吸 |
新鲜工作液泵 | CZ40-160 | 1 | 25 | 32 | 5.5 | 2900 | 工作液 | 920 | 单吸 |
碳酸钾泵 | CZ32-160 | 2 | 7.2 | 35 | 3 | 2900 | 碳酸钾 | 1400 | 单吸 |
成品泵 | CZ50-160 | 2 | 50 | 25.8 | 7.5 | 2900 | 双氧水 | 1104 | 单吸 |
污水泵 | ZX50-32-160 | 1 | 5 | 33 | 3 | 2900 | 污水 | 1000 | 单吸 自吸 |
污水泵 | ZX80-65-160 | 1 | 50 | 33 | 11 | 2900 | 污水 | 1000 | 单吸 自吸 |
浓酸泵 | 1 | ||||||||
浓碱泵 | 1 |
部位 | 名称 | 检查点数 | 检修内容 | 检修周期 |
驱动装置 | 电机 | 2 | 检查轴承磨损情况 | 1年 |
联轴器 | 全部 | 检查弹性胶圈磨损情况 | 每月 | |
泵体 | 油润滑 | 全部 | 检查更换润滑油(脂) | 6个月 |
叶轮 | 1 | 检查磨损情况 | 1年 | |
轴承 | 2 | 检查磨损情况 | 1年 | |
泵轴 | 1 | 检查磨损情况 | 1年 | |
密封件 | 全部 | 视老化情况更换 | 1年 | |
机械密封 | 全部 | 使泄漏情况维修更换 | 1年 |
1、拆卸
A关闭进出口阀门,放净泵内的介质
B拆下膜片联轴器,或移开电动机
C拧开泵盖与泵体的连接螺栓,拧开固定支架螺栓,将泵盖连同轴承、转子部分一起从泵体内抽出
D拆下叶轮锁母,取下叶轮和键
E将泵盖连同轴套、机械密封端盖及机械密封组件一起从轴上取下。然后把机械密封端盖拆开,将机械密封连同轴套一起取出,再把轴套与机械密封拆开
F拆下中间支架和悬架支架
G拆下联轴器和键
H拆下轴承和轴
2、清洗、检查
A、检查泵体叶轮泵轴有无损伤。
B、滚动轴承的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
C、轴叶轮密封环及轮毂轴套的径向跳动符合有关要求。
D、检查机械密封的磨损情况。
3、装配
A、泵的装配顺序基本上按拆卸顺序反向进行。装配时注意检查各密封面垫片应完好无损。
B、机械密封的装配:
a、检查所有密封元件是否有无效的和损坏的,如有则重新修复或更换新件。
b、严格检查动环和静环端面密封面,不允许有划伤、破损等缺陷。
c、所有零件,包括泵体、叶轮、密封腔等,在装配前均应冲洗干净。
d、装配中注意消除偏差,紧固螺钉时要均匀把紧,避免发生偏斜。
e、正确调整弹簧压缩量,使其不致太松或太紧。
C、在电机、泵和底座重新安装的情况下,严格检查泵和电机轴的同轴度,测量联轴器的外圆,偏差不得超过0.1mm,两联轴器端面间隙,一周上最大和最小的间隙差不得超过0.3mm。
四、试车与验收
1、试车前:
A、泵的各连接螺栓有无松动现象。
B、轴承的润滑油是否充足,机封压盖不准歪斜。
C、盘车无轻重不均的感觉,并注意泵内有无杂音。
D、泵内充满液体,排除泵内空气。
2、负荷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
A、滚动轴承最高温度不超过65℃。
B、密封泄漏应符合有关要求。
C、运转平稳无杂音,流量、压力在规定范围之内。
D、电流不超过额定值
五、故障原因及消除方法
故障现象 | 故障原因 | 解决办法 |
泵不输出液体或输出液体很少 | 1、输出管路阻力大。 2、叶轮堵塞。 3、转速过低.转向不对。 4、吸入管阀门没打开。 | 1、降低管阻。 2、去除叶轮异物。 3、提高转速。调整转向。 4、打开阀门。 |
泵振动及产生噪音 | 1、泵轴与电机轴不同心。 2、轴承损坏。 3、管路存空气。 4、叶轮腐蚀,转子不平衡。 5、轴弯曲。 6、叶轮与泵体摩擦。 7、地脚螺栓松动 | 1、调整泵和电机中心轴线。 2、更换轴承。 3、驱除叶轮中的空气。 4、更换叶轮。 5、校直轴。 6、调整间隙。 7、紧固螺栓。 |
流量、扬程低于设计值 | 1、叶轮堵塞。转速不够。 2、装置特性和泵特性曲线不符。 3、密封环间隙过大。 4、管路中有泄漏。 | 1、驱除叶轮中异物。提高转速。 2、调整装置特性。 3、更换叶轮。 4、检查管路的安装质量并纠正。 |
泵消耗功率过大 | 1、转子部分发生摩擦,泵的轴线与电机轴线不重合。 2、泵的流量过大。 | 1、调整泵的轴线与电机轴线重合。 2、关小出口阀门;减少流量。 |
泵转子部分发热或不转动 | 泵内有异物混入,出现卡死。 润滑条件不好抱轴。 | 清除泵内异物,更换轴承及润滑油。 |
轴承发热 | 1、轴承缺润滑或润滑油选用不合理 2、泵与电机轴线不同心。 3、轴承损坏 | 1、向轴承腔内补充干净的润滑油,合理地选用润滑脂; 2、调整电机与泵的中心线。 3、换轴承 |
密封处泄漏大 | 1、轴或轴套磨损。 2、轴弯曲。 3、中心线偏移。 4、密封面被划伤。 5、弹簧压力不足。 | 1、修理或更换。 2、校直轴。 3、重新找正。 4、更换密封。 5、更换弹簧。 |
塔类容器检查维修规程
一.总则
本规程参考《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工艺生产进行编写,适用于分厂T-101固定床、T-201氧化塔、T-301萃取塔、T-302净化塔、T-501干燥塔等设备。
二.结构简介
T-101固定床、T-201氧化塔为压力容器。
固定床为两段催化反应塔,每段分为两层,内装钯催化剂。单独或串联使用;其他塔设备都是筛板塔,筛板的主要作用相当于分布器,目的使工作介质的分布均匀。氧化塔共有6层筛板,分两段串联使用;萃取塔共有70层筛板,净化塔26层筛板,干燥塔8层塔板。
T-101固定床、T-501干燥塔主材为:0Cr18Ni9
T-201氧化塔、T-301萃取塔、T-302净化塔主材为:0Cr18Ni10Ti
三.检查内容及周期
1.塔板检查
检查项目 | 检查标准 | 检查方法 | 检查周期 |
筛板检查 | 筛孔无堵塞 | 目测 | 两年 |
筛板水平 | <2mm/m | 水平仪 | 两年 |
连接螺栓 | 是否有松动 | 触摸检查 | 两年 |
支撑梁 | 水平、无弯曲、无倾斜 | 目测 | 两年 |
检查项目 | 检查标准 | 检查方法 | 检查周期 |
分布器 | 通畅,无异物 | 目测 | 两年 |
分布器水平 | <3mm/m | 水平仪 | 两年 |
填料 | 无塌陷,无大的变形 | 目测 | 两年 |
检查内容:检查容器外表是否有明显变形、腐蚀、渗漏、鼓包、裂纹等缺陷。
检查方法:目测
检查周期:每两年一次
4.壁厚测量,用来估算主体材料的年平均腐蚀速度。
检查内容:测量容器上下封头及筒体壁厚,封头不少于2个点、筒体根据筒体高度每米不少于1个点;
检查方法:用超声波测厚仪测量壁厚
检查周期:每两年一次
注意:检查壁厚是否有壁厚“增值”现象,若有此现象应考虑主体材料发生氢蚀的可能。
5.焊缝检查
检查内容:检查焊缝及其热影响区是否有明显腐蚀、渗漏、裂纹等缺陷;
检查方法:目测
检查周期:每三年一次
6.安全附件
安全附件是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必须着重进行检查。分厂设备的安全附件有: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等。安全附件实行定期检查。
检查内容:安全阀每年送锅检所进行一次校验;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按公司SJ—CX—13—07号文件《测量设备确认间隔管理程序》执行。
7.水压试验
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压力容器应进行水压强度试验,根据生产安排,至少每十年一次。
一.检查、维修注意事项
1.进入容器前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防止发生中毒、窒息、及着火等安全事故;
2.进入容器作业的人员必须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必须配戴防中毒的安全器具;气温较高时,禁止进入容器内进行作业;
3.压力容器在内部有压力时,严禁敲击;不经技术负责人批准,没有防护措施,不得进行任何修理和紧故工作;
4.受压器壁在进行修补作业时,不得采用贴补的修理方法;焊缝修补后应进行表面探伤,确认缺陷完全消除。
注:作为压力容器同时还应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由劳动局监察机构进行专业监察。
第四章
起重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1概述
我部门共有四台起重设备:单梁起重机一台、单梁悬挂起重机一台、防爆电葫芦两台。单梁起重机主要起重梁和电葫芦组成。起重梁两端各有一套驱动装置;电动葫芦由减速器、卷筒、钢丝绳、导绳器、起重电机(CD型)或双速电机组、吊钩、电动小车等部件组成,在轨道上运行起动。
2性能参数
名称 | 电动单梁起重机 | 电动单梁 悬挂起重机 | BH型 防爆电动葫芦 | BH型 防爆电动葫芦 |
型号 | LDT10--S | LX型 | BH41 | BMH65 |
吨位 | 10吨 | 3吨 | 1吨 | 5吨 |
跨度 | 10.5m | 5.5m | ||
起升 高度 | 6 m | 6m | 6 m | 36 m |
起升 速度 | 双速 4 (0.4)m/min | 双速 4 (0.4)m/min | 8m/min | 4m/min |
电动葫芦型号 | AS525-16 4/1 配KE型低建筑高度小车 | CD型 电机功率:4.5 kW | ZD22-4/3.5 | ZDC1-4/7.5功率:7.5 kw |
起升电机功率 | 4 kW | 2×0.8kW | 3.5 kw | |
运行电机功率 | 0.6 kW | 1 kW | ||
重量 | 4470 kg | 557kg | 1477 kg |
部 位 | 内 容 | 检修周期 |
紧固件、连接螺栓 | 检查紧固件的连接情况 | 1个月 |
钢丝绳、滑轮、吊钩 | 检查钢丝绳的连接及使用情况,如有破损及时更换。检查吊钩及滑轮润滑及损坏情况。 | 3个月 |
制动摩擦片 | 升降制动及行车制动是否灵敏可靠。 | 6个月 |
导绳器、限位器 | 检查导绳器是否有损坏,限位器设置是否合适。调整限位器 | 6个月 |
润滑情况 | 检查运转部位、减速机构的润滑油(脂)的使用情况,更换润滑油(脂) | 6个月 |
卷筒 | 检查卷筒是否有破损,如有问题立即更换 | 1年 |
轨道及接地 | 检查轨道的直线度、水平度和平行度,以及与行车机构的连接情况。测量轨道接地电阻应符合标准 | 1年 |
电气设备 | 检查、修理 | 1年 |
起升机构、行车机构 | 拆检、清洗,更化受损件及易损件 | 2年 |
起重梁 | 检查梁体是否有明显变形、腐蚀,测量梁的上拱度是否为正值。 | 2年 |
现 象 | 原 因 | 处 理 方 法 |
起升机构不能将负荷吊起 | 1.电压过低 2.电机单相运行 3.过载 4.轴或齿轮损坏 5.制动器末完全脱开 | 1.调整电压 2.检查开关 3.调整负荷 4.更换轴或齿轮 5.调整制动器间隙 |
制动器失灵,滑动距离过大 | 1.弹簧压力不足或损坏 2.制动片磨损过大 3.制动片污损 4.主弹簧紧固螺母松开 5.锥形转子电机轴窜动量过大 6.电机轴或齿轮轴轴端紧固螺钉松动 | 1.调整、更换弹簧 2.更换 3.清洗 4.调整弹簧螺母 5.调整轴窜动量 6.卸下电机拧紧松动螺钉 |
制动器打不开,电动磁铁发热发响 | 1.主弹簧压得过紧 2.闸瓦粘贴在有污垢的制动轮上 3.开关接点接触不良 4.线圈匝间导线短路 | 1.调整 2.清洗 3.检查修理开关 4.更换线圈 |
限位器失灵 | 限位器块螺栓松弛,相接部分悬于限位器杆上 | 检查和调整 |
减速器的箱体与箱盖接合处漏油 | 1.减速器加油过多 2.油封失效 3.装配时联接的螺栓末拧紧 | 1.按量加油 2.修理、更换油封 3.紧固螺栓 |
减速器有异声 | 1.润滑不良 2.齿轮轴承等零部件损坏 3.装配不良 | I.改善润滑 2.更换损坏的零部件 3.改善装配 |
电动小车轮打滑 | 工字钢轨道或车轮踏面上有油腻等杂物 | 清除污物 |
按下按钮时电机不能动作 | 1.电源未接通 2.按钮失灵 3.接触器箱中的熔断器、接触器元件失效 | 1.接通电源 2.修理或更换按钮 3.检修有关的电器元件 |
运行过程中小车轮爬轨 | 控制箱太轻 | 适当配重 |
A保持设备整洁,保持设备润滑良好。
B电动葫芦停止工作时,严禁将重物悬在空中。
C吊运重物不准从人的上方通过。
D起重设备工作时,不准进行检查和维护。
E检修前应切断电源并挂上“禁止启动”的牌子,吊钩不应悬在空中。
F试车应严格按试车规定进行,不得任意增加试车负荷及提高试车负荷升起高度。
第五章
液环真空泵维护检修规程
概述
我分厂共有液环真空泵两台,用于自动真空充水装置,以保证消防水泵随时充水备用,使用频率不高。
型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