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教学大纲
学时数:72 学分数:4
执笔人:姚启龙 讨论参加人:余琴华,陈淑敏,姚启龙
审核人:余琴华
※一、课程性质、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推拿治疗学》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医临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主要临床课之一,学生在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及针推专业的基础课的基础上,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推拿学》是研究中医推拿治疗原理及治疗方法的一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达到:
1. 掌握《推拿治疗学》的定义和研究治疗范围。
2. 掌握推拿治疗的作用原理与治疗补泻。
3. 熟悉推拿治疗名称考及常用介质与热敷。
4. 熟悉推拿治疗原则与治疗八法。
5. 掌握成人与小儿常见病症的临床表现与推拿治疗。
6. 掌握小儿推拿治疗的常用穴位。
7. 了解常见病症的病因病机、注意事项与治疗须知。
8. 了解现代医学对推拿的认识与自我推拿保健方法。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课堂教授为主,同时配合模拟治疗训练、临床见习及少量电教。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
1. 在讲授常见病证的治疗,必须结合临床辨证应用的规律。
2. 对在推拿临床中常见的而又在其它课程中未涉及的一些病证,本课程教学时应对其发病过程、临床诊断等,做一定的系统讲解。
3. 在讲授病症时,可适当增加一些推拿临床的新进展及国外推拿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学术动态。
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与示教练习之比例为3 :1,即课堂授课为54学时,实践操作18学时。
※教学进度与教时安排
章 节 | 教学内容 | 学 时 | 讲授学时 | 实践学时 |
第一章 | 推拿治疗概况 | 2 | 2 | |
第二章 | 治则与八法 | 2 | 2 | |
第三章 | 骨伤科病症 | 28 | 19 | 9 |
第四章 | 内科病症 | 12 | 9 | 3 |
第五章 | 妇科病症 | 3 | 3 | |
第六章 | 五官科病症 | 3 | 3 | |
第七章 | 小儿推拿穴位 | 12 | 9 | 3 |
第八章 | 小儿治疗 | 9 | 6 | 3 |
附 篇 | 自我推拿 | 1 | 1 | |
合 计 | 72 | 54 | 18 |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及教学内容
第一章 推拿治疗发展与概况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推拿治疗学的定义。
2.了解推拿治疗的起源。
3.掌握春秋战国、隋唐、明、清时代的推拿治疗发展特点。
【能力教学目标】
1.宋金元及前后推拿治疗发展。
2.推拿治疗的补泻
3.推拿治疗常用介质
第一节 推拿治疗发展史
[要求]
一、掌握推拿治疗学的定义。
二、了解推拿治疗的起源。
三、掌握春秋战国、隋唐、明、清时代的推拿治疗发展特点。
四、熟悉宋金元及前后推拿治疗发展。
[内容]
(一)春秋战国时代
(二)隋唐时代
(三)宋金元时代
(四)明代
(五)清代
(六)前
(七)后
(八)推拿治疗学
(九)按摩治疗的起源
第二节 推拿治疗的作用原理
[要求]
一、掌握推拿治疗伤筋的作用原理
二、熟悉推拿调治气血的作用原理
三、了解推拿治疗作用的现代研究
[内容]
(一)推拿治疗伤筋的作用原理
1、理筋整复
2、舒筋通络
3、活血化瘀
4、解痉止痛
(二)推拿调治气血的作用原理
1、调理脾胃
2、调整气血
(三)推拿治疗作用的现代研究
1、推拿的镇痛作用
2、对皮肤及运动器官的作用
3、对血液成份的影响
4、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5、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第三节 推拿治疗的补泻
[要求]
一、熟悉补泻方法的内容。
二、掌握补泻方法的具体应用。
[内容]
(一)轻重补泻法
(二)快慢补泻法
(三)方向补泻法
(四)经络补泻法
(五)次数补泻法
(六)得气补泻法
(七)平补平泻法
第四节 推拿历代治疗名称考
[要求]
了解明代以前推拿治疗之异名
[内容]
1、舞 2、按摩 3、按跷 4、娇摩 5、乔摩 6、案扤扤 7、折枝 8、眦女戍 9、导引 10、抑搔 11、摩挲(摩娑) 12、推拿
第五节 推拿治疗常用介质及热敷
[要求]
一、了解推拿治疗常用介质
二、熟悉热敷
[内容]
(一)常用介质
葱姜水 生姜汁 滑石粉 薄荷水 冬青膏 红花酒 正红花油 扶他林软膏 按摩乳 骨质宁擦剂 乐肌灵
(二)热敷
热敷分类 热敷方法 热敷注意事项
第二章 推拿治疗原则与治疗八法
【知识教学目标】
1.熟悉推拿治疗原则的概念。
2.推拿治疗八法
【能力教学目标】
1.掌握推拿治疗原则的具体应用。
2.推拿治疗八法及其临床应用
第一节 推拿治疗原则
[要求]
一、熟悉推拿治疗原则的概念。
二、掌握推拿治疗原则的具体应用。
[内容]
(一)扶正祛邪
(二)治病求本
(三)正治与反治
(四)治标治本
(五)调整阴阳
(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第二节 推拿治疗八法
[要求]
熟悉推拿治疗八法及其应用
[内容]
(一)汗法:适用于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之症。
(二)通法:有祛除病邪壅滞之作用。
(三)泻法:用于一切下焦实证。
(四)和法:和有和解调和之意。
(五)温法:适用于虚寒证的一种疗法。
(六)清法:用于一般热性病症的治疗。
(七)散法:有消散、疏散之意,即消散瘀结之法。
(八)补法:补气血津液阴阳之不足。
第三章 骨伤科病症推拿治疗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推拿治疗的禁忌症
2.熟悉推拿注意事项
3. 推拿科骨科常见病的诊疗手段
【能力教学目标】
1.骨伤科病症的病因病机
2.推拿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手法组合应用
第一节 骨伤科病症治疗须知
[要求]
一、掌握推拿治疗的禁忌症
二、熟悉推拿注意事项
[内容]
(一)推拿禁忌症。
(二)推拿注意事项。
第二节 骨伤科病症
[要求]
一、掌握颈椎病、落枕、颞下颌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腕关节扭伤、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指部腱鞘炎、指间关节扭伤、胸胁屏伤、胸椎小关节紊乱症、髋关节扭伤、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膝骨关节炎、急性腰肌扭伤、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增生性腰椎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滑脱症、骶髂关节损伤、梨状肌综合征、臀上皮神经损伤、股外侧皮神经炎、踝关节扭伤的教学内容。
二、熟悉冈上肌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肱骨内上髁炎、半月板损伤、腓肠肌痉挛、肱二头肌损伤、股内收肌损伤、肋软骨炎、跟骨骨刺的教学内容。
三、了解肱二头肌长腱滑脱、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尺骨鹰嘴滑囊炎、腕管综合征、腱鞘囊肿、桡侧伸腕肌腱周围炎、桡尺远端关节分离伴韧带损伤、弹响髋、脂肪垫损伤、腘绳肌损伤、髋关节滑囊炎、跟腱扭伤、跖管综合征、跗趾关节扭伤的教学内容。
[内容]
(一)颈椎病按概述、大体解剖、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推拿治疗、注意事项及现代研究等内容 介绍,其中重点介绍治疗部分。
(二)落枕教学内容同上。
(三)颞下颌关节炎教学内容同上。
(四)肩关节周围炎教学内容同上。
(五)肱骨外上髁炎教学内容同上。
(六)胸胁屏伤教学内容同上。
(七)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教学内容同上。
(八)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教学内容同上。
(九)膝骨关节炎教学内容同上。
(十)急性腰肌扭伤、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增生性腰椎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滑脱症、骶髂关节损伤教学内容同上。
(十一)梨状肌综合征、臀上皮神经损伤、股外侧皮神经炎、踝关节扭伤教学内容同上。
(十二)四肢软组织损伤疾病教学内容同上。
第四章 内科病症推拿治疗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内科病症推拿治疗的禁忌症
2.熟悉内科病症推拿注意事项
3. 推拿科内科病症常见病的诊疗手段
【能力教学目标】
1.内科科病症的病因病机
2.推拿治疗内科科疾病的手法组合应用
第一节 内科病症推拿治疗须知
[要求]
一、掌握内科病症推拿治疗的禁忌症。
二、熟悉内科病症的推拿注意事项。
[内容]
(一)推拿禁忌症
1、各种急性传染病。
2、严重心脏病。
3、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4、高血压危象。
5、老年体弱的危重病患者。
6、脑血管意外急性期。
7、严重精神病。
(二)推拿注意事项
采取适当体位、明确诊断、医者手保持清洁卫生等。
第二节 内科病症
[要求]
一、掌握头痛、失眠、高血压病、感冒、胃脘痛、胃下垂、泄泻、半身不遂的教学内容。
二、熟悉耳鸣耳聋、胁痛、哮喘、肺气肿、便秘、胆绞痛、面瘫、痹证、痿证、呕吐、呃逆、冠心病、心悸的教学内容。
三、了解癃闭、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胃肠神经官能症、前列腺炎、阳痿、消渴、肥胖症、痴呆的教学内容。
[内容]
(一)头痛按概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推拿治疗、注意事项等内容介绍,重点介绍推拿治疗部分。
(二)失眠的教学内容同上。
(三)高血压病的教学内容同上。
(四)感冒的教学内容同上。
(五)胃脘痛、胃下垂教学内容同上。
(六)半身不遂的教学内容同上。
(七)哮喘、肺气肿、泄泻、便秘、胆绞痛、面瘫、痹证、痿证、呕吐、呃逆、冠心病、心悸的教学内容同上。
(八)癃闭、强直性脊椎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胃肠神经官能症、前列腺炎、阳痿、消渴、肥胖症、痴呆的教学内容同上。
第五章 妇科病症推拿治疗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妇科病症推拿治疗的禁忌症
2.熟悉妇科病症推拿注意事项
3. 推拿科妇科病症常见病的诊疗手段
【能力教学目标】
1.妇科病症的病因病机
2.推拿治疗妇科病症的手法组合应用
第一节 妇科病症推拿治疗须知
[要求]
一、掌握推拿禁忌症
二、熟悉推拿注意事项
[内容]
(一)推拿禁忌症
1、急性乳腺炎的溃脓期及成脓期。
2、妊娠期妇女的小腹部。
3、月经期的小腹部。
4、急性盆腔炎。
5、乳腺癌。
6、先天性疾患(无子宫、卵巢等)。
(二)推拿注意事项
明确诊断、痛经患者经前1周施术,腹部与腰骶部手法要柔和。
第二节 妇科病症
[要求]
一、掌握痛经、闭经、乳痈的教学内容。
二、熟悉月经不调、子宫脱垂、慢性盆腔炎、缺乳的教学内容。
三、了解带下病、崩漏、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的教学内容。
[内容]
(一)痛经按概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推拿治疗、注意事项及现代研究进行介绍。其中推拿治疗部分做重点介绍。
(二)闭经的教学内容同上。
(三)乳痈的教学内容同上。
(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慢性盆腔炎、带下病、缺乳、崩漏、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的教学内容同上。
第六章 五官科病症推拿治疗
第一节 五官科病症推拿治疗须知
[要求]
一、掌握推拿禁忌症
二、熟悉推拿注意事项
[内容]
(一)推拿禁忌症
1、化脓性牙髓炎、牙根炎引起牙痛的局部。
2、化脓性扁桃腺炎。
3、异物进入鼻腔致鼻塞者。
(二)推拿注意事项
明确诊断,保持手部清洁卫生,指甲修剪圆滑,手法轻柔灵活。
第二节 五官科病症
[要求]
一、掌握近视、牙痛、单纯性慢性鼻炎的教学内容。
二、熟悉扁桃腺炎、鼻渊、咽喉炎、眼睑下垂的教学内容。
三、了解溢泪症、声门闭合不全的教学内容。
[内容]
(一)近视按概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推拿治疗、注意事项及现代研究进行介绍。其中推拿治疗部分做重点介绍。
(二)牙痛的教学内容同上。
(三)单纯性慢性鼻炎的教学内容同上。
(四)扁桃腺炎、鼻渊、咽喉炎、眼睑下垂、溢泪症、声门闭合不全的教学内容同上。
第七章 小儿推拿治疗常用穴位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儿科病症推拿治疗的禁忌症
2.熟悉儿科病症推拿注意事项
3. 推拿科儿科病症常见病的诊疗手段
【能力教学目标】
1.儿科病症的病因病机
2.推拿治疗儿科病症的手法组合应用
第一节 头颈部穴位
[要求]
一、掌握头颈部穴位的位置、操作与作用。
二、熟悉头颈部穴位的主治与临床应用。
[内容]
攒竹、坎宫、太阳、耳后高骨、人中、百会、天柱骨、风池、印堂、囟门、山根、颊车、迎香、承浆等穴位,按位置、操作、次数、作用、主治、临床应用及文献辑录介绍。重点介绍其位置、操作与应用。
第二节 胸腹部穴位
[要求]
一、掌握胸腹部穴位的位置、操作与作用。
二、熟悉胸腹部穴位的主治、次数、临床应用。
[内容]
天突、膻中、乳根、乳旁、中脘、腹、胁肋、天枢、脐、丹田、肚角、气海、关元按位置、操作、次数、作用、主治、临床应用、文献辑录介绍。重点介绍其位置、作用、操作。
第三节 腰背部穴位
[要求]
一、掌握腰背部穴位的位置、操作与应用。
二、熟悉腰背部穴位的主治、次数、临床应用。
[内容]
肩井、大椎、风门、肺俞、脾俞、胃俞、肾俞、腰俞、脊柱、七节骨、龟尾等穴,按其位置、操作、次数、作用、主治、应用、文献辑录介绍,重点介绍其位置、操作与作用。
第四节 上肢部穴位
[要求]
一、掌握上肢部穴位的位置、操作与作用。
二、熟悉上肢部穴位的主治、次数、临床应用。
[内容]
脾经、肝经、肾经、心经、肺经、大肠、小肠、肾纹、肾顶、小横纹、掌小横纹、四横纹、板门、胃经、内劳宫、小天心、内八卦、总筋、大横纹、老龙、十宣、二扇门、上马、五指节、外劳宫、精宁、威灵、左端正、右端正、合谷、外八卦、一窝风、膊阳池、曲池、洪池、拇腮、月斗肘、皮罢、后溪、甘载、天河水、三关、六腑穴等;按位置、操作、次数、作用、主治、应用、文献辑录介绍,重点介绍穴位的位置、操作、作用及临床应用。
第五节 下肢部穴位
[要求]
一、掌握下肢部穴位的位置、操作与应用。
二、熟悉下肢部穴位的主治、次数与临床应用。
[内容]
箕门、足三里、百虫、膝眼、后承山、前承山、解溪、大敦、丰隆、委中、昆仑、涌泉、仆参穴等,按其位置、操作、次数、作用、主治及文献辑录介绍,但重点介绍穴位的位置、操作、作用。
第八章 小儿病症推拿治疗
第一节 小儿病症推拿治疗须知
[要求]
一、掌握小儿推拿禁忌症
二、熟悉推拿注意事项
[内容]
(一)推拿禁忌症
1、皮肤损害处。
2、骨折、脱位处。
3、骨髓炎。
4、骨关节结核。
5、骨肿瘤。
6、急性损伤皮下出血,24~48h内。
(二)推拿注意事项
1、医者指甲剪修圆滑,长短适宜。
2、天冷时将手搓热。
3、医者态度和蔼、细心耐心操作。
4、手法轻快柔和。
5、推拿顺序一般由上而下。
6、上肢穴位,习惯只推左手。
7、治疗时一般配用介质。
8、传染病者应隔离推拿。
第二节 小儿病症
[要求]
一、掌握小儿腹泻、呕吐、厌食、腹痛、便秘、咳嗽、感冒、发热、遗尿、鹅口疮、鼻炎、近视眼、夜啼、肌性斜颈、桡骨头半脱位的教学内容。
二、熟悉积滞、疳症、脱肛、痢疾、哮喘、尿潴留、惊风、暑热症、臂丛神经损伤、流涎症、牙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教学内容。
三、了解支气管肺炎、顿咳、解颅、佝偻病、痄腮、肠梗阻、麻疹的教学内容。
[内容]
(一)腹泻按概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推拿治疗进行介绍,但对临床表现的不同分型特点与推拿治疗部分,做重点介绍。
(二)呕吐、厌食、腹痛、便秘的教学内容同上。
(三)咳嗽、感冒、发热的教学内容同上。
(四)遗尿、鹅口疮、鼻炎、近视眼、夜啼、臂丛神经损伤的教学内容同上。
(五)肌性斜颈、桡骨头半脱位教学内容同上。
(六)积滞、疳证、脱肛、痢疾、哮喘、支气管肺炎、尿潴留、惊风、牙痛的教学内容同上。
(七)顿咳、解颅、佝偻病、痄腮、肠梗阻、暑热症、流涎症、小儿麻痹后遗症、麻疹的教学内容同上。
附篇:自我推拿保健
[要求]
熟悉自我推拿保健的内容。
[内容]
眼、肩、肘、手、下肢、胸、腹、腰、头面部的自我推拿方法。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前期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推拿手法学》
※六、考核方式
考核
方式
及
具体
安排 | 考试 方式 | 闭卷/开卷 | 笔试/论文/其它 | 占课程成绩% | 备注 | ||||
闭卷 | 笔试 | 70% | |||||||
平时 考核 (不少于两项) | 形式 | 次数 | 权重 | 形式 | 次数 | 权重 | 占课程成绩% | ||
课堂提问 | 随机 | 10% | 考勤 | 5 | 20% | 30% | |||
现代主要参考书籍
1.《中医伤科学》芩泽波 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2
2.《推拿学》俞大方 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2
3.《颈椎病》赵定麟等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
4.《小儿推拿》金义成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1,3
5.《速成实用按摩》王文玉、王道全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1,3
6.《推拿学》严隽陶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
7.《推拿手法学》王国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7
8.《成人推拿图解》王道全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
9.《小儿推拿图解》王道全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
10.《针灸推拿学》吴富东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
11.《针灸推拿疗法》张登部 王道全主编,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8
12.《齐鲁推拿医术》孙承南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
古代主要参考书籍
1.《黄帝内经》
2.《灵枢经》
3.《伤寒论》(东汉·张机)
4.《金匮要略》(东汉·张机)
5.《肘后备急方》(晋·葛洪)
6.《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
7.《千金要方》(唐·孙思邈)
8.《圣济总录》(宋·赵佶敕)
9.《针灸大成》(明·杨继州)
10.《小儿按摩经》(明·四明陈氏)
11.《小儿推拿秘旨》(明·龚云林)
12.《小儿推拿秘诀》(明·周于蕃)》
13.《医宗金鉴》(清·吴谦)
14.《理瀹骈文》(清·吴师机)
15.《小儿推拿广意》(清·熊应雄)
16.《幼科推拿秘书》(清·骆玉龙)
17.《推拿三字经》(清·徐谦光)
18.《保赤推拿法》(清·夏云集)
19.《小儿推拿直录》(清·钱怀村)
20.《厘正按摩要术》(清·张振均)
21.《幼科铁镜》(清·夏鼎)
※八、教学大纲的修订说明
1.本大纲供针灸推拿学三年制专业使用,属必修课。
2.对讲课内容顺序安排的要求。
3.允许主讲教师进行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但必须写明调整的范围和其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