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易》释名
(一)《易》的含义
东汉郑玄《易赞》及《易论》曰:“《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易纬·乾凿度》曰:“《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又曰:“易者,其德也。光明四通,简易立节,天以烂明,日月星辰布设张列,通精无门,藏精无门,不烦不扰,澹泊不失,此其易也。变易者,其气也。天地不变不能通气,五行迭终,四时更废,君臣取象,变节相移,能消者息,必专者败,此其变易也。不易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
从文字学看,“易”字的构成是“日”、月”,象征日月阴阳变化。
(二)《周易》解说
《易》又称《周易》,有二种解说。
1.讲变化之书
东汉郑玄《易赞》及《易论》曰:“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又释之曰:“《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2.周代占筮之书
唐代孔颖达曰:“案《世谱》等群书,神农一曰‘连山氏’,亦曰‘列山氏’,黄帝一曰‘归藏氏’。既连山、归藏并是代号,则《周易》称‘周’,亦取歧阳地名,毛诗云‘周原膴(wǔ)膴’是也。”
(三)《周易》书名辨异
1.春秋时专指“周易”
春秋时,就有《周易》提法,在《春秋左传》这部史书当中,多次提到“周易”,但从当时人们运用的《周易》看,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画(符号)、卦辞、爻辞。
2.战国时包含了“易传”
战国时,以解释《周易》为宗旨的“易传”成书,《周易》、“易传”并称为《易》。
3.西汉以后,“周易”和“易传”被称为《易经》
西汉以降,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制,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称为“经”。《周易》和“易传”被称为《易经》,或直接称为《易》。
二、《周易》性质
学界长期以来的分歧:筮书(朱熹),历史书(章太炎),哲学书(庄子),宇宙代数学(冯友兰),玄学,百科全书,等。
(一)从《周易》的产生来看,它是一部筮书。
(二)从《周易》的早期应用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来看,它主要用于占筮。
(三)从“易传”对《周易》的解说看,主要是解说它的筮占功能。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四)汉代以后,《周易》遂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
1.充分发展筮占功能——焦氏筮法、纳甲法
焦延寿作《易林》创立焦氏筮法。其弟子京房则更胜其老师一筹,对筮法进行了彻底变革,创立了纳甲法。
2.增加了新的功能——哲学典籍、统治工具
《周易》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尤其经过“易传”解释和发挥,其哲理化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周易》遂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汉代列为五经之首(易、诗、书、礼、春秋)。
自此以后,《周易》包含了二重性,一方面在历代统治者加封之下,其理论指导作用日益显露和光大;另一方面,民间术士不断更新,完善筮法体系。
《易》本卜筮之书,为鬼神术数之学,自孔子赞修之后,乃变为言哲理之书。
三、《周易》成书时代及作者
(一)成书时代
《周易》(指卦及卦爻辞)成书于殷末周初。
“易传”成书于战国时代。
(二)作者
1.八卦作者
《易经·系辞下传》第二章曰:“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礼纬·含文嘉》亦曰:“伏羲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伏羲则而象之,乃作八卦。”
2.重卦作者
重卦作者有四种说法:伏羲(王弼等)、神农(郑玄等)、夏禹(孙盛)、文王(司马迁)。
后多数倾向于文王所作。
《史记·殷本纪》: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熹淫,纣怒,杀之,而醢(hǎi)九侯。鄂侯争之强,辩之疾,并脯鄂侯。西伯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yǒu)里。
司马迁《报任安书》: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考古考证:现存羑(yǒu)里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市汤阴县城北4公里、羑河村东0.5公里处。羑水居其北约1公里,汤河在其南约2.3公里,俱向东流去。遗址是一片突出地面约5米的土台,南北长106米,东西宽103米,面积10918平方米。
据考证是殷商时代的监狱,也是我国历史上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座国家监狱。商末(公元前1100年左右),殷纣王曾将西伯姬昌(公元前1213年——公元前1117年)囚禁于此7年。
3.卦辞爻辞作者
卦辞爻辞作者有三种说法:卦辞爻辞作者都是文王(郑玄等);卦辞文王作、爻辞周公作(马融等);卦辞爻辞作者都是孔子(皮锡瑞《经学通论》);
后多数倾向于文王所作。
4.易传作者
彖辞和象辞为孔子作;
系辞和文言为孔子弟子所记;
说卦、序卦和杂卦则由后人依托附益。
三、经传简介
(一)“易经”
“经”是“易”的原文,十分简古,全文不足五千字,但它是《周易》的核心内容。传说经历了伏羲、周文王两个圣人的创制才最后成为完本。
“易经”分上下两经。上经30卦,下经34卦,共卦;每一卦六爻,共384爻,阴爻和阳爻各半。
上经共30卦,起于乾坤,终于坎离。乾坤代表阴阳,为万物之祖,离坎代表日月之道。
下经共34卦,起于咸恒,终于既济未济。咸恒代表爱情永恒,为人道之始,既济未济代表成功失败。
古时学者,多以上经明天道,下经明人事。
(二)“易传”
1.“十翼”
“传”是解释说明“经”的,最早、最具权威性的“传”是所谓的“十翼”。
(1)《彖传》
彖,即材,通“裁”,有裁断之义。裁断一卦之义的文辞,叫彖辞。解释各卦的卦名和卦辞,指出一卦的核心内容。附于卦下,每卦均有。共条。
(2)《象传》
《周易》中的象,是指卦象。卦象取法自然之象。共450条。解释卦卦名、卦义的条,解释各爻的386条。
从上下经来看,它分为《象》上、《象》下两篇,从释一卦来看,又可分为两部分:大象、小象。大象是释卦象,小象是释爻象。
(3)《文言》
专对乾、坤两卦的重点解释。
《文言》通过注释乾坤卦辞,阐发了天地阴阳变化之理,君臣上下、安邦治国、修心养性之道。
(4)《系辞》
关于“易经”的通论。探讨起源,揭示内涵,说明筮法,概括哲理,选释爻辞。
▲阐述了乾坤在《周易》中的地位以及内在的根据。
▲追述了《周易》的起源、形成、作者、成书年代(对于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周易都作了说明)。
▲揭示了《周易》的作用:认识事物规律、预知未来、道德修养、安邦治国、观卦象制作器具。
▲说明了《周易》的体例,包括卦位、作用、爻位、爻德等。
▲保留了古代原始的占筮方法——大衍筮法。
(5)《说卦》
说明八卦象征的事物及特性。
《说卦》主要说明八卦产生过程,八卦的性质、功用、方位,以及八卦所代表的卦象。
(6)《序卦》
专门讲述卦的排列顺序。
对六十四卦排列及排列的客观根据进行总的说明,它以“有天地然后有万物”说明乾坤居《周易》之首,又以因果联系、物极必反、相生相成观点,解释卦与卦之间的关系。以物不可以终穷解释《周易》未济为最后一卦。《序卦》的解释多牵强附会。
(7)《杂卦》
主要说明卦卦名的含义与特点。
杂揉六十四卦,分六十四卦为三十二对,简要地说明卦名之义。之所以称“杂”,是因为它打乱了《序卦》六十四卦的排列,错综六十四卦而进行解说卦义。
2.“易传”的贡献
(1)从抽象意义上对《周易》作了注释,即将《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概括说明和解释。
(2)“易传”从整体上对《周易》六十四卦加以排列和说解。
(3)“易传”发挥了儒家伦理传统
(4)保留了中国古代原始的古筮方法——大衍筮法
四、《周易》版本编次
《周易》编次在古代十分混乱,各种版本编次存在很大差别。现在通行的编次是清人阮元刻的《十三经注疏》中的《周易正义》的编次,或后人篡改的宋朱熹《周易本义》编次,其编次特点经传混合,把“易传”解释《周易》卦爻辞的有关部分放到对应的地方。“易传”中凡属于总论,或者无法分割的部分,放在《周易》古经之后,具体情况如下:
先卦画卦名卦辞;后是释这一卦卦名卦辞的《彖传》即为“彖曰”;再接下来是释这一卦的卦象的《大象》,为“象曰”;再是爻辞,每条爻辞之后都附有释爻辞的《小象》,为“象曰”。乾坤卦最后有《文言》。而《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无法割裂,总附在六十四卦之后。这是现在通行的《周易》编次。
第二讲《周易》结构
一、一卦的构成
每一卦由卦画(符号)、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组成。
(一)卦画(卦的符号)
六条符号(阴符“▆ ▆”和阳符“▆▆▆”)组成。阴爻和阳爻。
(二)卦名
在卦画后面的第一个字或词叫卦名。是对卦画最简要的说明,是这个卦的主题。
(三)卦辞
在卦名之后爻辞之前有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叫卦辞。卦辞是对一卦六爻总的说明。
(四)爻辞
一卦共六爻,即由六个符号组成,每爻都有一个意思,表达这个意思的文辞叫做爻辞。
六条爻辞有“九”“六”作为爻题,阳爻称九,阴爻称六。
一卦六爻自下而上为初、二、三、四、五、上。若为阳爻依次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若为阴爻依次为初六、六二、六三、、六五、上六。
(五)泰卦(第十一卦)
泰:小往大来,吉,亨。(小:阴;大:阳)
彖(tuàn)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汇:编织成茅舍)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包:借为匏páo,渡河工具;荒:无;冯:凭借徒步;遐:帛书作騢,赤白色杂毛马;朋:帛书作弗;尚:同赏;中行:中军)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无平不陂(bēi),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陂:帛书作波;艰:帛书作根,始;孚:帛书作复,回来)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翩翩:往来不息谋福;戒:防范;孚:复归家以备不虞)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zhǐ),元吉。(归:嫁;祉:帛书作齿,年龄)
象曰:以祉(zhǐ)元吉,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复:倾覆;隍:无水之护成河;勿用师:停止前进)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二、经卦
(一)八卦(经卦)
由阴爻和阳爻组成三个爻相叠的卦,共有八个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乾三连( ) 坤三断( )
震仰盂( ) 艮覆碗( )
离中虚( ) 坎中满( )
兑上缺( ) 巽下断( )
(二)经卦象
八卦最基本的象是八种自然物:
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
三、别卦
(一)六十四卦(别卦)
八卦符号两两相重,构成了《周易》六十四卦卦画。一别卦由两经卦组成:居下部分称内卦(下卦),居上部分称外卦(上卦)。
六十四卦卦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shì)嗑(kè)贲(bì),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kuí),
蹇解损益夬(guài)姤(gòu)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二)别卦排列特点
唐人孔颖达曾用“二二相偶,非覆即变”来概括六十四卦卦画排列的特点。
1.二二相偶
指《周易》六十四卦两两为对,共三十二对。如乾 坤 为一对,屯 蒙 为一对,按顺序依次为对。
2.非覆即变
指《周易》三十二对每一对的卦画不是颠倒,就是相反。覆,颠倒;变,相反。
屯倒置为蒙,需 倒置为讼 ,这是覆。
乾与坤相反,乾六爻全为阳爻,坤六爻全为阴爻;颐与大过相反,颐上下为阳爻中间四爻为阴爻,大过上下为阴爻中间四爻为阳爻,二者卦画完全相反,这就是变。
《周易》六十四卦三十二对,有二十八对为“覆”,有四对为“变”,即除了乾坤、颐 大过 、坎 离 、中孚 小过 外,其它对皆为覆卦。
3.错综复杂
综卦——相对(翻覆不同卦)
屯 倒置为蒙 ,需 倒置为讼 。
综卦——绝对(翻覆同卦)
乾 坤 、颐 大过 、坎 离 、中孚 小过 。
错卦(变)
屯的错卦为鼎 ,蒙的错卦为革 ,需的错卦为晋 ,讼的错卦为明夷 。
姤 的综卦为夬 、错卦为复 ,复 的综卦为剥 。
综卦可以称之为反对的或相对的,错卦可称之为正对的。
(三)六十四卦卦象
四、卦爻辞的结构
1.《周易》卦爻辞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取象,说明事理;另一部分是断语。
2.《周易》卦爻辞断语常用辞及含义
吉(善,福祥)
利(顺利,适合)
吝(很难)
厉(危险)
悔(悔恨,穷困)
咎(jìu)(灾患)
凶(祸殃,大的灾难)
五、爻的结构
1.爻的含义
八卦由三画组成,象征着天地人“三才”。下爻代表地,中爻代表人,上爻代表天。
六十四卦是由八卦相重而成,故六十四卦中也含有三才之道。初二爻为地,三四爻为人,五上爻为天。
2.爻位
爻所居的位置叫爻位。爻位有一定的规律:初、三、五为阳位,二、四、上为阴位,即奇为阳位,偶为阴位。在《周易》中,阴阳位与阴阳爻并非一一对应,即阴爻并非居阴位,阳爻亦并非居阳位,多为阴阳杂居,故《周易》中有当位(得位)、不当位(失位)问题。一般说来,阳居阳位,阴居阴位为当位。阳居阴位,阴居阳位为失位。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全当位者为既济卦,全失位者为未济卦。
3.爻位的含义
(1)代表事物不同阶段
初爻:代表事物开始;
二爻:代表事物崭露头角;
三爻:代表事物大成;
四爻:代表事物进入更高层次;
五爻:代表事物成功;
上爻:代表事物终极。
如乾卦比较典型:
初九:潜龙(潜藏的龙,以示事物刚开始);
九二:见龙在田(龙出现在田野,比喻事物崭露头角);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事物小成,防骄,故小心谨慎);
九四:或跃在渊(进人更高层次);
九五:飞龙在天(龙飞在天空,大有作为,以示事物成功);
上九:亢(kàng)龙(龙飞过高,代表事物终极)。
(2)代表人身体不同部分
初爻:代表脚趾(因脚趾在最下);
二爻:代表小腿;
三爻:代表腰(三爻居中,腰也居中);
四爻:代表上身;
五爻:代表脸;
上爻:代表头。
艮卦比较典型:
初六:艮其趾;
六二:艮其腓(féi)(小腿肚子);
九三:艮其限(腰);
:艮其身;
六五:艮其辅(面颊);
上九:敦艮(敦,头)。
(3)代表社会不同等级
初爻:代表民;
二爻:代表君子、卿大夫;
三爻:代表诸侯;
四爻:为近臣;
五爻:为天子;
上爻:为宗庙(或太上皇)。
(4)代表不同性质事类
一般说来,二爻五爻居中,以示行中之道(即不偏不倚,不过无不及,古人称为大德),故多荣誉,多有功绩。也就是说,《周易》二五两爻辞多是吉利的。
三爻居内卦之上,过中。故多凶险。
四爻近五爻,五爻为天子,故近天子之人,多恐惧,即所谓伴君如伴虎。
初爻代表事未成,上爻以示事已过。
六、练习题
标出下列:卦符、爻名、上下卦、内外卦、经卦名、别卦名、经卦象、爻位当失,等
1.地火明夷
2.离上震下
3.上六、六五、九四、九三、六二、初六
第三讲《周易》源流
一、河图(南宋蔡元定)
相传伏羲画卦之前,河中有龙马出,马背上有此图,伏羲按照此图而画八卦。
以白圈为阳、天、奇数;黑点为阴、地、偶数。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
一六共宗居北方,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七为朋居南方,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八为友居东方,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九同道居西方,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十相守居,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图乃据五星出没时节而绘成。
◆五星·五行
五星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
五星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合周天360度。河图乃本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这也是五行的来源。
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
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
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
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
五月土星见于中天,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
◆五运历:夏代的古历法
五运历把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季。
《管子·五行》记载了五运历,它说:“日至,睹甲子,木行御……七十二日毕。睹丙子,火行御…七十二日而毕……”。
把一年分为五个季节,称五运,每运七十二日。它们的运名是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并与木火土金水五星相结合。
我国小凉山彝族十月历则完全采用了五星命月法,其月序为:“一水公,二火母,三木公,四金母,五土公,六水母……”。
《夏小正》就是十月历。
《管子·幼官》中十图、三十节(春8夏7秋8冬7),每节十二天,三节三十六日为一图,是十月历的珍贵历史资料。
◆三垣二十八星宿
我国古代把天空分为中东西南北五大天官。中官又分为三垣,分别是紫微、太微和天市。东西南北四官又叫做四相,即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每一相中又分为七个星宿,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共二十八星宿。这就是著名的三垣二十八星宿。
现在国际通用的星空划分方法是把全天分为88个星座。一个星座的所有恒星都以亮度排队,最亮的是老大,以希腊字母中的第一个字母α为名,老二、老三则依次用第二β、第三个γ字母为名,依此类推。超过希腊字母24个的,则用阿拉伯数字继续排。
◆国际通用88个星座表
◆二十四节气和黄道十二宫
◆天文图(黄道)
◆半人马座
◆大熊座
◆星次-星宿-星座-太岁-节气-州国-地支
◆先天(伏羲)图
天地定位 山泽通气 雷风相薄 水火不相射
二、洛书(南宋蔡元定)
相传大禹治水时有神龟出于洛水,甲壳上有此图象,大禹按此图作《九畴》。
白圈为阳数,黑点为阴数。
载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
洛书本太一下九宫四十五数演星斗之象。
◆洛书九宫
九宫是据北斗斗柄所指,从天体中找出九个方位上最明亮的星为标志,配合斗柄以辨方定位,发现九星的方位及数目,即洛书的方位和数目。
北斗为北极帝星所乘之车,北斗绕北极旋转,即北极帝星乘车临御八方之象,根据斗柄旋指的八宫方位,便能推知四时八节的气象变化。
洛书九宫数,以一、三、七、九为奇数、阳数,二、四、六、八为偶数、阴数。阳数为主,位居四正,代表天气;阴数为辅,位居四隅,代表地气;五居中,属土气,为五行生数之祖,位居中宫,寄旺四隅。
北极星和北斗七星
◆天文图(北极)
◆北斗帝君
◆斗轉星移
◆后天(文王)图
后天(文王)八卦手掌图
◆先后天方位比较图
三、太极-两仪
《易经·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北宋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1017-1073)
四、四象-八卦
五、伏羲(先天)六十四卦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次序(圆)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阴阳组合图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图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图数字图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
◆文王(后天)六十四卦次序(方)
◆易经通行本卦序(文王序)三十六反覆图
第四讲 大衍筮法
一、《易经·系辞·上传》第九章
(一)原文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lè)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lè)而后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二)译文
天数一、地数二;天数三、地数四;天数五、地数六;天数七、地数八;天数九、地数十。天数五位、地数五位,天地之数五位各自相加而有和。天数和为二十五,地数和为三十,天地之数总和为五十五。此所以生成(蓍数)变化,而通行天地鬼神的原因。
(借用蓍草)演算天地之数是五十,实际用四十九(根)。(将这四十九根蓍草)一分为二,以象两仪;(从右手蓍策中)任取一根(置于左手小指间),以象(天地人)三才;(左右手之策)以四为一组数之象征四时;归置(左右手所余之数)于手指之间以象余日而成闰月,五年中有两次闰月,所以再一次归余策于手指间,而后经三变而成卦(一爻)。
乾卦策数为二百一十六,坤卦策数为一百四十四,(乾坤策数)共为三百六十,正好与一年三百六十天数相当。(《周易》)上下两篇策数为一万一千五百二十,正好与万物之数相当。所以经过四道程序的经营而成《易》卦一爻,十八次变化而成一卦,(九次变化出)八经卦为小成。再引申其义,触动类推而增长,天下所能之事皆无所遗了。
二、占筮步骤
(一)第一变
1.取蓍(shī)草或筮竹50策,任意取出1策不用,象征太极。50-1=49。
2.将49策任意分成2份,左手1份象征天道,右手1份象征地道。
3.再从右手1份中任意取出1策,夹在左手小指和无名指之间,象征人道。49-1=48。
4.用右手以4策为1组(象征四时)分左手1份,余数(X)夹在左手中指与无名指之间。余数有4种情况:1,2,3,4。
5.用左手以4策为1组分右手1份,余数(Y)夹在左手中指与食指之间。余数有4种情况:1,2,3,4。
结果:X+Y=4或8,加上“人道”1策,不是5就是9。49策减去天道余数、地道余数和人道,剩下的策数不是44就是40,即49-5=44,49-9=40。
(二)第二变
6.将第一变余策(40、44)任意分成2份,左手1份象征天道,右手1份象征地道。
7.再从右手1份中任意取出1策,夹在左手小指和无名指之间,象征人道。40-1=39,44-1=43。
8.用右手以4策为1组(象征四时)分左手1份,余数(X)夹在左手中指与无名指之间。余数有4种情况:1,2,3,4。
9.用左手以4策为1组分右手1份,余数(Y)夹在左手中指与食指之间。余数有4种情况:1,2,3,4。
结果:X+Y=3或7,加上“人道”1策,不是4就是8。40、44策减去天道余数、地道余数和人道,剩下的策数就是32、36、40,即40-4=36,40-8=32,44-4=40,44-8=36。
(三)第三变
10.将第二变余策(32、36、40)任意分成2份,左手1份象征天道,右手1份象征地道。
11.再从右手1份中任意取出1策,夹在左手小指和无名指之间,象征人道。32-1=31,36-1=35,40-1=39。
12.用右手以4策为1组(象征四时)分左手1份,余数(X)夹在左手中指与无名指之间。余数有4种情况:1,2,3,4。
13.用左手以4策为1组分右手1份,余数(Y)夹在左手中指与食指之间。余数有4种情况:1,2,3,4。
结果:X+Y=3或7,加上“人道”1策,不是4就是8。32、36、40策减去天道余数、地道余数和人道,剩下的策数就是24、28、32、36,即32-4=28,32-8=24,36-4=32,36-8=28,40-4=36,40-8=32。
三、三变后结果分析
(一)每变余数分析
第一变余数为5和9,第二、三变余数均为4和8。
我们称8和9为“多数”,4和5为“少数”,将4、5、8、9四个数字排列组合,并以“多”和“少”来看,就有下列四种情况,可得出一卦之初爻:
8(9)、8(9)、8(9)(三多,老阴之数▆ ▆,可变爻▆▆▆)
8(9)、8(9)、4(5)(二多一少,少阳之数▆▆▆,不变爻)
4(5)、4(5)、8(9)(二少一多,少阴之数▆ ▆,不变爻)
4(5)、4(5)、4(5)(三少,老阳之数▆▆▆,可变爻▆ ▆)
(二)三变后余数分析
三变后余数只可能有24、28、32、36四种情况,分别用4除,可得出一卦之初爻。
24÷4=6(老阴之数▆ ▆,可变爻▆▆▆)
28÷4=7(少阳之数▆▆▆,不变爻)
32÷4=8(少阴之数▆ ▆,不变爻)
36÷4=9(老阳之数▆▆▆,可变爻▆ ▆)
四、成卦
假如经过十八变后得到下列情况:
上爻 上六 ▆ ▆ 上六 ▆ ▆
五爻 六五 ▆ ▆X 九五 ▆▆▆
四爻 ▆ ▆ ▆ ▆
三爻 九三 ▆▆▆ 九三 ▆▆▆
二爻 九二 ▆▆▆ 九二 ▆▆▆
初爻 初九 ▆▆▆ 初九 ▆▆▆
泰(11) 需(5)
“泰”卦为“本卦”,“需”卦为“变卦”或“之卦”,古筮法中称为“泰之需”或“泰六五”
正面、正面、正面→三正面,老阳之数“▅▅▅”,可变爻“▅ ▅”
正面、正面、背面→二正一背,少阳之数“▅▅▅”,不变爻
背面、背面、正面→二背一正,少阴之数“▅ ▅”,不变爻
背面、背面、背面→三背面,老阴之数“▅ ▅”,可变爻“▅▅▅”
五、断卦
南宋时朱熹将占筮结果作了一个规定,称为“变占”之法。
六个爻皆不变:根据“本卦”的彖辞占断;
一个爻变:根据“本卦”的变爻爻辞占断;
二个爻变:根据“本卦”的两个变爻爻辞占断,但需以排上面一位爻辞为主;
三个爻变:根据“本卦”和“之卦”的彖辞占断;
四个爻变:根据“之卦”的两个不变爻爻辞占断,但需以排下一位爻辞为主;
五个爻变:根据“之卦”的不变爻爻辞占断;
六个爻皆变:根据“之卦”的彖辞占断,但“乾”“坤”卦根据“用九”“用六”占断。
六、占例
(一)崔杼筮取棠姜
1.原文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东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见棠姜而美之,使偃取之。偃曰:“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臣出自桓,不可。”武子筮之,遇《困》之《大过》。史皆曰:“吉。”示陈文子,文子曰:“夫从风,风陨,妻不可娶也。且其繇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困于石,往不济也。据于蒺藜,所恃伤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无所归也。”崔子曰:“嫠(lí)也何害?先夫当之矣。”遂取之。
2.卦象
上六 ▆ ▆ 上六 ▆ ▆
九五 ▆▆▆ 九五 ▆▆▆
九四 ▆▆▆ 困之大过 九四 ▆▆▆
六三 ▆ ▆X 九三 ▆▆▆
九二 ▆▆▆ 九二 ▆▆▆
初六 ▆ ▆ 初六 ▆ ▆
3.注释
《困·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困》内卦为坎,为夫;《大过》内卦为巽,为风。
(二)晋献公筮嫁伯姬于秦
1.原文
《左传·僖公十五年》:初,晋献公筮嫁伯姬于秦,遇《归妹》之《睽》(kuí)。史苏占之曰:“不吉。其繇曰:‘士刲(kuī)羊,亦无(上亡下皿)(màng)也。女承筐,亦无贶(kuàng)也。西邻责言,不可偿也。《归妹》之《睽》,犹无相也。’《震》之《离》,亦《离》之《震》,为雷为火,为嬴败姬,车说(tuó)其輹(fù),火焚其旗,不利行师,败于宗丘。《归妹》《睽》孤,寇张之弧,侄其从姑,六年其逋,逃归其国,而弃其家,明年其死于高梁之虚。”
2.卦象
上六▆ ▆X 上九▆▆▆
六五▆ ▆ 六五▆ ▆
九四▆▆▆ 归妹之睽 九四▆▆▆
六三▆ ▆ 六三▆ ▆
九二▆▆▆ 九二▆▆▆
初九▆▆▆ 初九▆▆▆
3.注释
《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睽·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周易尚氏学》
震为筐,为周、竹、笔,为虚,故承筐无实。震为士,上六正应爻在六三,兑为羊,为斧,故曰刲羊。六三为离主爻,亦为坎主爻,离现坎伏,故无血。兑为女,震为筐,筐在女上,故承筐。震为虚,变为离,离虚亦空,故无贶。兑为西,互离为邻,故西邻。兑为口,口向上,故曰责言。震为言,变离言败,故不可偿。睽上九曰睽孤,无助。震为周姬姓,兑为西为秦嬴姓,兑无故,而震象毁,故曰败姬。震为车,为輹,震变离,车毁脱輹;震为旗,变离为火,故曰火焚旗。震为征伐,为主(宗),为陵(丘),为木生火。兑为姪,震为从,伏巽为母,故曰姑。震主爻互坎,坎数六。坎为隐伏(逋逃),坤为国,九四隐伏坤中。艮为家,艮伏兑现,故曰弃家。震为年,变离,故曰明年。伏巽为高,艮为梁为虚,故曰高梁之虚。坎为棺槨,故曰死。
(三)重耳亲筮得晋国
1.原文
《国语·卷十·晋语四》:公子亲筮之,曰:“尚有晋国。”得贞屯、悔豫,皆八也。筮史占之,皆曰:“不吉。闭而不通,爻无为也。”司空季子曰:“吉。是在周易,皆利建侯。不有晋国,以辅王室,安能建侯?我命筮曰‘尚有晋国’,筮告我曰‘利建侯’,得国之务也,吉孰大焉!震,车也。坎,水也。坤,土也。屯,厚也。豫,乐也。车班外内,顺以训之,泉源以资之,土厚而乐其实。不有晋国,何以当之?震,雷也,车也。坎,劳也,水也,众也。主雷与车,而尚水与众。车有震,武也。众而顺,文也。文具,厚之至也。故曰屯。其《繇》曰:‘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主震雷,长也,故曰元。众而顺,嘉也,故曰亨。内有震雷,故曰利贞。车上水下,必伯。小事不济,壅也。故曰勿用有攸往,一夫之行也。众顺而有武威,故曰‘利建侯’。坤,母也。震,长男也。母老子强,故曰豫。其繇曰:‘利建侯行师。’居乐、出威之谓也。是二者,得国之卦也。”
2.卦象
▆ ▆ ▆ ▆
▆▆▆X ▆ ▆
▆ ▆X 贞屯悔豫 ▆▆▆
▆ ▆ (屯之豫) ▆ ▆
▆ ▆ ▆ ▆
▆▆▆X ▆ ▆
3.注释
《屯·卦辞》: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屯·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豫·卦辞》:利建侯行师。
◆刘大钧解析
筮史可能看到《屯》卦内卦震为车,外卦坎为险陷,有震车遇坎险之象,于是说:此卦不吉,恐怕事情行不通!不是有作为的卦爻。
司空季子却说:吉!在《周易》中,《屯》卦和《豫》卦卦辞都有“利建侯”。如果不能重返晋国,以辅佐王室,哪里能谈到“建侯”?我祈命于筮:“还有晋国吗?”筮辞告诉我:“利建侯。”这不就是得国之语吗?吉祥没有比这更大的啦!
震为车,坎为水,坤为土。《屯》卦含有物力雄厚的意思,《豫》卦含有欢乐愉快的意思。震车遍内外,土地人民都顺从你,又有长流不竭的泉源资助着你,土地物力雄厚,又乐其所有,如果不是重新得到晋国,还有什么能担当这些卦象?
震为雷为车,坎为劳为水为众,论卦以内卦为主,《屯》卦的内卦震有雷车之象,外卦坎有水与从之象,震车有威武,坎水象征民众顺从,可以说文武俱备,实力雄厚得很呵!所以这卦称做《屯》卦。
◆刘大钧解析
《屯》卦卦辞说:“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论卦既以内卦为主,《屯》卦内卦为震,震为雷为长,所以称做“元”,民众顺从会合,所以称做“亨”,内卦为震雷可以宜物而干大事业,所以称做“利贞”。同时,卦象中震车动而向上,坎水顺而向下,因古“伯”“泊”字通用。故有震车泊于坎水之象,所以在小事上还有阻难不顺之处。因此卦辞才说:“勿用有攸往。”但卦象中有着一人行动,众人顺从而有威武之旨,因而卦辞又说:“利建侯。”
坤为母,震为长男,母亲老了,孩子却能顶事了,有欢娱之象,所以称做《豫》卦。《豫》卦卦辞说:“利建侯行师。”就是指的《豫》卦卦象中居内有坤母之乐,出外有震车之威,故这二卦都是重返晋国,建立功业的卦呵!
第五讲 梅花易数
一、梅花易数简介
《梅花易数》伪托北宋邵雍所著,最早为明初作品,为《周易》象数学的重要流派和典籍之一。
邵雍(1011-1077),北宋共城(今河南辉县)人,字尧夫,谥康节,著名易学家、哲学家。共城令李之才曾授以“物理性命之学”,即《周易》象数之学,邵雍深入探索,多所自得,以先天象数之学名于世,对宋《易》“象数”、“图书”学派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当世名贤甚敬重之,晚年病重时,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晨夕相候。著有《皇极经世书》、《伊川击壤集》、《渔樵问答》等。
“观梅以雀争胜,布算知次晚有邻人女折花坠伤其股,其卜盖始于此。后世相传遂名《观梅数》云。”
◆《梅花易数·序》
清·黄宗羲撰
宋庆历中,康节邵先生隐处山林,冬不炉,夏不扇,盖心在于《易》,忘乎其为寒暑也。犹以为未至,糊《易》于壁,心致而目玩焉。邃于《易》理,欲造《易》之数而未又征也。一日午睡,有鼠走而前,以所枕瓦枕投击之,鼠走而枕破。觉中有字,取视之:“此枕卖与贤人康节,某年月日某时,击鼠枕破。”先生怪而询之陶家,其陶枕者曰:“昔一人手执《周易》憩坐,举枕其书,必此老也。今不至久矣。吾能识其家。”先生偕陶往访焉,及门,则已不存矣,但遗书一册谓其家人曰:“某年某月某时,有一秀士至吾家,可以此书授之,能终吾身后事矣。”其家以书授先生,先生阅之,乃《易》之文,并有诀例。推例演数,谓其人曰:“汝父存日,有白金置睡床西北窖中,可以营葬事。”其家如言,果得金。先生受书以归,后观梅,以雀争胜,布算,知次晚有邻人女折花,堕伤其股。其卜盖始于此,后世相传,遂名《观梅数》。……
一日,置一椅,以数推之,书椅底曰:“某年月日,当为仙客坐破。”之期,果有道者来访,坐破其椅。仙客愧谢,先生曰:“物之成毁有数,岂足介意,且公神仙也,幸坐以示教。”因举椅下所书以验,道者愕然趋起出,忽不见。乃知数之妙,虽鬼神莫逃,而况于人乎?况于物乎?
二、基本知识
(一)本、互、变卦
成卦由八卦两两相迭组合成六十四卦,分为上下两卦,上卦为外卦,下卦为内卦。
上下卦组成“本卦”,“本卦”中变爻所在卦(上或下卦)为“用卦”、不变爻之卦为“体卦”,爻变后之成卦为“变卦”。
“本卦”中除初上爻外的二、三、四、五爻组成“互卦”,即:五、四、三爻组成上卦,四、三、二爻组成下卦。“互卦”中除二五爻外的三、四爻组成“互互卦”,即:四、三、四爻组成上卦,三、四、三爻组成下卦。仿此类推。
“体卦为主,用卦为事,互卦为事之中间,刻应变卦为事之终应。”
上爻 ▆ ▆ ▆ ▆ ▆ ▆ ▆ ▆
外卦 用卦 五爻 坤 ▆ ▆X 震 ▆ ▆ 坎 ▆▆▆ 坎 ▆▆▆
四爻 ▆ ▆ ▆▆▆ ▆ ▆ ▆ ▆
三爻 ▆▆▆ ▆ ▆ ▆▆▆ ▆▆▆
内卦 体卦 二爻 乾 ▆▆▆ 兑 ▆▆▆ 离 ▆ ▆ 乾 ▆▆▆
初爻 ▆▆▆ ▆▆▆ ▆▆▆ ▆▆▆
泰(11) 归妹(54) 既济(63) 需(5)
本卦 互卦 互互卦 变卦
(二)六十四卦构成
(三)八卦象数体用对应表
(四)天干对应表
(五)地支对应表
(六)五行生克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三、起卦方法
凡起卦,时间均按阴历,文字均按繁体,卦数均按先天(伏羲八卦)数,方位均按后天(文王八卦)方位。年份按地支序数,时辰按地支序数,月、日按本数。
凡数以八除余数定上下卦,数以六除余数定动爻。
(一)先天起卦
先天起卦指以数起卦,即先得数、后据数得卦。
1.年月日时占
时间均按阴历,年份、时辰均按地支序数。
上卦=(年+月+日)÷8的余数
下卦=(年+月+日+时)÷8的余数
动爻=(年+月+日+时)÷6的余数
如:公元2010年11月15日19:43时=农历2010年十月十日19:43时=农历庚寅年十月十日戌时。
上卦=(年+月+日)÷8=(3+10+10)÷8=23÷8=2……7
下卦=(年+月+日+时)÷8=(3+10+10+11)÷8=34÷8=4……2
动爻=(年+月+日+时)÷6=(3+10+10+11)÷6=34÷6=5……4
即:上卦是艮,下卦是兑,四爻动。
2.可数之物占
上卦=可数之物数÷8的余数
下卦=(可数之物数+时)÷8的余数
动爻=(可数之物数+时)÷6的余数
3.可数之声音占
上卦=可数之声音数÷8的余数
下卦=(可数之声音数+时)÷8的余数
动爻=(可数之声音数+时)÷6的余数
4.字占
凡文字均按繁体。字数为偶,平分为上下卦;字数为奇,少一字之半为上卦,多一字之半为下卦。单字按上下左右笔画数起卦,四字以内按笔画数起卦,五字至十字按平(1)上(2)去(3)入(4)声调序数起卦,十一字以上均按字数多少起卦。合上下总卦数除6取动爻。
如:文坚=文(4画)堅(11画)
上卦=文÷8=4÷8=0……4
下卦=坚÷8=11÷8=1……3
动爻=(文+坚)÷6=(4+11)÷6=15÷6=2……3
即:上卦是震,下卦是离,三爻动。
再如:王麻子=王(4画)麻(11画)子(3画)
上卦=王÷8=4÷8=0……4
下卦=(麻+子)÷8=(11+3)÷8=14÷8=1……6
动爻=(王+麻+子)÷6=(4+11+3)÷6=18÷6=2……6
即:上卦是震,下卦是坎,六爻动。
5.数占
凡数占均以整数为上卦,余数为下卦;整数则按单数取卦,单数为偶则平分为上下卦,为奇则少一数之半为上卦、多一数之半为下卦。合上下卦数(或加时数)取动爻。
如以身份证号码320911198502071933为例
上卦=(320911198)÷8=(3+2+0+9+1+1+1+9+8)÷8=34÷8=4……2
下卦=(502071933)÷8=(5+0+2+0+7+1+9+3+3)÷8=30÷8=3……6
动爻=(320911198502071933)÷6
=(3+2+0+9+1+1+1+9+8+5+0+2+0+7+1+9+3+3)÷6
=÷6=10……4
即:上卦是兑,下卦是坎,四爻动。
(二)后天起卦
后天起卦指以卦起数,即先得卦、后据卦数得卦。
上卦=《八卦象数体用对应表》中万物所对应之卦(周易万物类象)
下卦=万物相对于自身所处方位之卦
动爻=(上卦数+下卦数+时)÷6
(三)先、后天区别
1.先天
断卦:只以卦论,不甚用爻辞。
取数:按先天数,视情况加时数。
应期:取卦气,即八卦对应五行之时日。
2.后天
断卦:用爻辞,兼用卦辞。
取数:按先天数,必加时数。
应期:总成卦数,分行、卧、坐、立之时速。
(四)体(卦)用(卦)生克关系
体生用:泄
体克用:弱
用生体:大吉
用克体:凶
体用比和:次吉
四、占例
(一)观梅占
辰年12月17日申时,康节先生偶观梅,见二雀争枝坠地。因占之。
上卦:辰年12月17日÷8=(5+12+17)÷8=34÷8=4...2
下卦:辰年12月17日申时÷8=(5+12+17+9)÷8=43÷8=5...3
动爻:辰年12月17日申时÷6=(5+12+17+9)÷6=43÷6=7...1
上爻 ▆ ▆ ▆▆▆ ▆ ▆
外卦 体卦 五爻 兑 ▆▆▆ 乾 ▆▆▆ 兑 ▆▆▆
四爻 ▆▆▆ ▆▆▆ ▆▆▆
三爻 ▆▆▆ ▆▆▆ ▆▆▆
内卦 用卦 二爻 离 ▆ ▆ 巽 ▆▆▆ 艮 ▆ ▆
初爻 ▆▆▆X ▆ ▆ ▆ ▆
革(49) 姤(44) 咸(31)
断曰:明晚当有女子折花,园丁不知而逐之,女子失惊坠地,遂伤其股。
说明:兑金为体,离火克之,互中巽木,复扇起离火,则克体之卦气盛。兑为少女,因知女子被伤。而互中巽木,又逢乾金、兑金克之,则巽木被伤;巽为股,故有伤股之应。幸变为艮土,兑金得生,知女子但被伤,而不至于凶危。
(二)邻夜扣门借物占
冬夕酉时,邻夜扣门,初扣一声而止,继扣五声,且云借物。先生令其子试以声音数占借何物。
上卦=(一声)÷8=1÷8=0...1
下卦=(五声)÷8=5÷8=0...5
动爻=(一声+五声+酉时)÷6=(1+5+10)÷6=16÷6=2...4
上爻 ▆▆▆ ▆▆▆ ▆▆▆
外卦 用卦 五爻 乾 ▆▆▆ 乾 ▆▆▆ 巽 ▆▆▆
四爻 ▆▆▆X ▆▆▆ ▆ ▆
三爻 ▆▆▆ ▆▆▆ ▆▆▆
内卦 体卦 二爻 巽 ▆▆▆ 乾 ▆▆▆ 巽 ▆▆▆
初爻 ▆ ▆ ▆▆▆ ▆ ▆
姤(44) 乾(1) 巽(57)
子断曰:金短木长者器也,所借锄也。
父断曰:所借斧也。以卦推之,锄亦可,斧亦可;以理推之,夕晚安用锄?必借斧劈柴也。
说明:卦中三乾金,三巽木,必为金木之物。冬夕水旺生木,必为金短木长之物。
(三)西林寺牌额占
先生偶见“西林”寺牌额,“林”字无两钩,即占之。
上卦=(西)÷8=(七画)÷8=7÷8=0...7
下卦=(林)÷8=(八画)÷8=8÷8=0...8
动爻=(西林)÷6=(七画+八画)÷6=15÷6=2...3
上爻 ▆▆▆ ▆ ▆ ▆▆▆
外卦 体卦 五爻 艮 ▆ ▆ 坤 ▆ ▆ 艮 ▆ ▆
四爻 ▆ ▆ ▆ ▆ ▆ ▆
三爻 ▆ ▆X ▆ ▆ ▆▆▆
内卦 用卦 二爻 坤 ▆ ▆ 坤 ▆ ▆ 艮 ▆ ▆
初爻 ▆ ▆ ▆ ▆ ▆ ▆
剥(23) 坤(2) 艮(52)
断曰:寺中当有阴人之祸。“林”字添两钩,即无祸矣。
说明:剥中一阳爻,互先重阴,为群阴剥阳之兆,寺乃纯阳之人所居,故不吉,有阴人之祸。“林”字添两钩,则十画,下卦变为兑,合上艮是山泽损;五爻变为风泽中孚;互见地雷复。损者益之始,用、互具生体,为吉卦,即无祸矣。
上爻 ▆▆▆ ▆ ▆ ▆▆▆
外卦 用卦 五爻 艮 ▆ ▆X 坤 ▆ ▆ 巽 ▆▆▆
四爻 ▆ ▆ ▆ ▆ ▆ ▆
三爻 ▆ ▆ ▆ ▆ ▆ ▆
内卦 体卦 二爻 兑 ▆▆▆ 震 ▆ ▆ 兑 ▆▆▆
初爻 ▆▆▆ ▆▆▆ ▆▆▆
损(41) 复(24) 中孚(61)
(四)老人有忧色占
已丑日卯时,偶在途行,有老人往东南方,有忧色。问其何以有忧,曰:“无。”怪而占之。
上卦=老人=乾=1
下卦=东南方=巽=5
动爻=(乾+巽+卯时)÷6=(1+5+4)÷6=10÷6=1...4
上爻 ▆▆▆ ▆▆▆ ▆▆▆
外卦 用卦 五爻 乾 ▆▆▆ 乾 ▆▆▆ 巽 ▆▆▆
四爻 ▆▆▆X ▆▆▆ ▆ ▆
三爻 ▆▆▆ ▆▆▆ ▆▆▆
内卦 体卦 二爻 巽 ▆▆▆ 乾 ▆▆▆ 巽 ▆▆▆
初爻 ▆ ▆ ▆▆▆ ▆ ▆
姤(44) 乾(1) 巽(57)
断曰:汝于五日内,谨慎出入,恐有重祸。(五日内,此老赴吉席,因鱼骨鲠而死。)
说明:姤之九四爻辞曰:“包(同庖)无鱼,凶。”《易》辞已不吉矣。以卦论之,巽木为体,乾金克之,互卦又见重乾,俱是克体,并无生气。且时在途行,其应速,遂以成卦数十中分而取其半,断为五日内。
(五)少年有喜色占
壬申日,午时,有少年从南方来,喜形于色,问:“何喜?”曰:“无。”遂占之。
上卦=少年=艮=7
下卦=南方=离=3
动爻=(艮+离+午时)÷6=(7+3+7)÷6=17÷6=2...5
上爻 ▆▆▆ ▆ ▆ ▆▆▆
外卦 用卦 五爻 艮 ▆ ▆X 震 ▆ ▆ 巽 ▆▆▆
四爻 ▆ ▆ ▆▆▆ ▆ ▆
三爻 ▆▆▆ ▆ ▆ ▆▆▆
内卦 体卦 二爻 离 ▆ ▆ 坎 ▆▆▆ 离 ▆ ▆
初爻 ▆▆▆ ▆ ▆ ▆▆▆
贲(22) 解(40) 家人(37)
断曰:子于十七日内必有聘币之喜。
说明:贲之六五爻辞曰:“贲(bì,装饰)于丘园(女子居所),束(帛五匹为束)帛戋戋(jiān,浅小)。吝,终吉。”《易》辞已吉矣。变卦为家人,有求婚得遂之象。本互卦俱是体生用,变卦用生体,虽小有挫折,终于大吉。艮数7离数3午数7,合为17,故断17日之内。
五、练习题
按“梅花易数”方法以自己做作业时的时间数起卦,要求有:
计算过程;
本、互、变卦的卦画、卦名、体用卦、动爻标注;
本、互、变卦中经卦名、经卦象、经卦五行、体用生克关系。
第六讲周易预测之批判
一、周易成卦的模型
(一)大衍筮法模型
周易共有卦,每卦6爻,每卦爻变7种,每卦爻变情况如下:
六个爻皆不变:C66=1
一个爻变:C61=6
二个爻变:C62=(6×5)÷(1×2)=30÷2=15
三个爻变:C63=(6×5×4)÷(1×2×3)=20
四个爻变:C=(6×5×4×3)÷(1×2×3×4)=15
五个爻变:C65=(6×5×4×3×2)÷(1×2×3×4×5)=6
六个爻皆变:C66=1
每卦爻变情况共有种,即每卦有种不同解法模型,卦就有:×=4096种不同解法模型。
(二)梅花易数模型
1.按一个动爻
梅花易数只有一个爻变,即每卦有6种不同解法模型,卦就有:×6=384种不同解法模型。
2.按大衍筮法得动爻
每卦爻变情况共有种,即每卦有种不同解法模型,卦就有:×=4096种不同解法模型。
附:八字模型
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四组八个字组成,年字、月字、日字、时字分别为二个字,这两个字分别有六十种组合方法,那么共计有:
C2404=(240×239×238×237)÷(4×3×2×1)=134810340种模型。
分男命、女命则有:
134810340×2=269620680种模型。
二、世界历年人口总数
三、结论
2005年中国人口达到了13亿(2007年底13.21亿),世界人口达到了65亿(2007年67亿)。
大衍筮法模型4096种。那么有317382.8个中国人得到同一种卦,有1586914.06个世界人得到同一种卦。
梅花易数模型384种。那么有3385416.7个中国人得到同一种卦,有16927083.3个世界人得到同一种卦。
八字模型269620680种。那么有4.8个中国人得到同一种八字,有24.1个世界人得到同一种八字。
如果加上已经作古了的人,则更加不计其数的人同卦、同命运。但世界上的人是不可能有二个完全相同的。
不管将模型定得如何完善,也不可能解开人类命运的“魔方”,所以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曾经说过:“善为《易》者不占”,就是这个道理。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BC177BC173)
——[唐]李商隐《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