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继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倡个性培养。坚持语文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开展好以名篇阅读为主体的读书计划,加强阅读积累,狠抓现代文阅读理解、作文教学和写字教学,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本人带六年级一个班,共有学生59人,其中男32人,女生27人。通过五年多的的学习与训练,孩子们学习的自觉性大都比较高,学习意识较强,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有个别的学生学习意识比较差,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情况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欠培养,书写马虎,学习懒惰,怕吃苦,依赖思想严重,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特别是习作能力有待提高。从整体来说,动笔前的构思还不够,作文缺少创意。行文中,出现不具体、不生动,没有个性的张扬,公式化较严重。个别文章空洞无味,后进生的习作语句不通、不连贯,作文水平还停留在一、二年级。因此,本学期将继续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学习目标教育、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等,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的能力。力求让全班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各方面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尤其在写作方面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习作求真、求实、求新。
为了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有的放矢地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注重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有每个人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再加上生活背景、学习环境、成长经历、世界观等的不同,造就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我们一定要注意并重视这些不同,因人而异,个性发展。因此,要改革教法,注重学法。教师加强学法指导,给学生学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艰辛与喜悦。教师适时加以点拨,根据学生不同的类型,设计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重视差异,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各方面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教材分析
新统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于2020年春期正式试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六组,依次是: 民风民俗、外国名篇名著、人间真情、体会人物品质、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共有课文17篇,精读课文12篇,略读课文5篇。这六组教材,每组基本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部分组成。课例包括有二至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不定,有的单元没有略读课文,有的单元有1——2篇略读课文。其中,第三单元安排了习作例文,所以没安排语文园地。第六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单元,也未安排语文园地。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阅读链接”。
全册安排“阅读链接”四次,未安排“资料袋”。“口语交际和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的栏目。整册共安排口语交际三次,分别是同读一本书、即兴发言、辩论。
全册6个单元便安排了5次习作,除第六单元外,其他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次习作,另外还安排了两次小练笔。一次是学习了《腊八粥》一课后,让学生照样子写一种最喜欢的食物;第二次是在学习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以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全册共安排“语文园地”四次,“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书写提示”“快乐读书吧”穿插安排,其中,“书写提示”在第一、五单元各安排了一次。在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安排了一次“快乐读书吧”,主要向学生推荐世界名著。
另外,与本套的其他各册教材不同,古诗词并没有根据内容安排在相应的专题中,而是在六个单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这10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没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艰深,适合小学生读读背背。这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向初中教材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一个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
四、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识字能力。会写120个字,累计会写2500个,会认3000个。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并能从中捕捉信息。
3、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5、在阅读中,进一步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尤其是
概括能力),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
7、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作品梗概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详略得当。
4、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6、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五)综合性学习
1、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2、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
1.朗读、默读并重,学会浏览,并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不断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丰富其知识积累。
2.体会词句的感彩和表达效果,引导学生辨析比较其感彩,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引领学生感悟文章的内涵,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服务。
4.提高习作修改能力,“评--改--评”相结合,使学生养成了自改、互改、讨论修改、自主加工的好风气、好习惯。
六、教学措施
1、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2、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
3、科学认真地设计和批改作业。
4、广泛开展课外阅读,巩固课内外所学知识,拓宽学生智力背景。积极组织各项语文活动,提高兴趣,拓展视野,使课内外教学相辅相成。
5、积极开展家访活动,取得家长得支持和配合。
6、课前努力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教学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
7、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民主,和谐气氛的创设,让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课堂上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积极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
8、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习惯的培养上,特别是阅读习惯的培养更加重要.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 时间 | 教学内容 | 备注 |
一 | 3.2—3.6 | 《北京的春节》(3)《腊八粥》(2)书法展评(1) 假期读书交流会(2) | |
二 | 3.9—3.12 | 《古诗》(3)《藏戏》(1)《习作》(2) 《语文园地》(2) | |
三 | 3.16—3.20 | 《鲁滨逊漂流记》(3)《骑鹅旅行记》(1) 《汤姆索亚历险记》(1)《口语交际》(1) 课外阅读(1)书法(1) | |
四 | 3.23—3.27 | 《习作》(2)《语文园地》(2) 《快乐阅读吧》(3) 书法(1) | |
五 | 3.30—4.3 | 《匆匆》(3)《那个星期天》(2)《习作例文》(1) 课外阅读(1)书法(1) | |
六 | 4.6—4.10 | 《习作》(2)《古诗三首》(3) 课外阅读(1) | 清明节放假1天 |
七 | 4.13—4.17 | 《十六年前的回忆》(3)《为人民服务》(3) 课外阅读(1)书法(1) | |
八 | 4.20—4.24 | 《金色的鱼钩》(1)《口语交际》(1) 《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2) | |
九 | 4.27—5.1 | 《文言文二则》(3)《表里的生物》(2)书法(1) | 五一劳动节放假1天 |
十 | 5.4—5.8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3)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1)《口语交际》(1) 课外阅读(2) 书法(1) | |
十一 | 5.11—5.15 | 《习作》(2)《语文园地》(2) 《难忘小学生活》(4) | |
十二 | 5.18—5.22 | 古诗词阅读:《采薇》《春夜喜雨》(1) 《江畔独步寻花》《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1) 《江上渔者》《泊船瓜洲》(1) 《游园不值》《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1) 《浣溪沙》《清平乐》(1)古诗词交流(2)书法(1) | |
十三 | 5.25—5.29 | 复习(8) | |
十四 | 6.1—6.5 | 复习(8) | |
十五 | 6.8—6.12 | 分类复习(8) | |
十六 | 6.15—6.19 | 分类复习(8) | |
十七 | 6.22—6.26 | 综合复习(6) | 端午节放假一天 |
十八 | 6.28—7.3 | 综合复习(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