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7:01:48
文档

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题号一总分得分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45.0分)1.【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游沙湖苏轼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将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
推荐度:
导读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题号一总分得分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45.0分)1.【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游沙湖苏轼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将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

题号总分
得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45.0分)

1.【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游沙湖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将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东坡志林》)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两文都是苏轼贬官黄州时所写,【甲】文写了两个“闲人”,【乙】文写了两个“异人”,但两文所展露的作者的胸怀是一致的。请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正确内容。

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___(人名)。

2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落英 缤纷         (2)屋舍 俨然      (3) 乃不知有汉( 4)便 扶向路 

(5)此中人 语云( 6) 不足为外人道也( 7) 诣太守( 8) 寻病终

3 翻译句子。 

(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一自然段中描绘的桃林美景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具有这样永恒的魅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得西山后八日,寻①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②者为鱼梁③。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④偃蹇⑤,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⑥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⑦角列⑧而上者,若熊罴⑨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注释:①寻:通“循”,沿着。②浚(jùn):深水。③鱼梁:用石砌成的拦截水流、中开缺口以便捕鱼的堰。④突怒:形容石头突出隆起。⑤偃蹇(yǎn 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⑥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⑦冲(chòng)然:向上或向前的样子。⑧角列:争取排到前面去,一说,像兽角那样排列。⑨罴(pí):棕熊。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1)五色交辉(        )        (2)四时俱备(        )

(3)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          (4)殆不可数(        )

2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回答问题。 

(1)《答谢中书书》中“_______”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中“_________”  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

(2)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  2. (1)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一样的闲人罢了。

​(2)我把手当作嘴巴,你把服当作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独特的人。  3. 示例:[甲]文委婉地反了作者途失意的苦闷,并用“闲人”来自我安,最终透过至美的月夜映照出其胸无尘俗的襟怀。[乙]文借“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抒发情感,不仅是自我安慰,字里行间也闪烁着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虽处逆境,仍旷达乐观,两文流露出的非凡胸襟是一致的。  

2. 黄发垂髫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 东晋    陶渊明  4. (1)繁多的样子;

(2)整齐的样;

(3)竟然,居然;

(4)沿着,顺着;

(5)告诉;

(6)不值得,不必;

(7)拜访;

​(8)随即,不久。  5. (1)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2)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6. 桃花盛开、色彩绚丽、清香扑鼻、落花满地。围绕“渲染神秘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桃源的美好作铺垫”回答出两点即可。  7. 围绕“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优美富饶的自然环境;幸福快乐的人民生活;淳朴的社会风尚;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回答出三点即可。  

3. (1)交相辉映  (2)四季  (3)行走  (4)几乎,差不多。  4. (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

(2)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熊。

  5. (1)美  奇状

(2)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秀美、富有生机的山川图;乙文“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饮于溪,生动形象地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或“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把向上的岩石比作熊罴之登于山,生动形象地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

  

【解析】

1~3.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通读全文,结合翻译可以看出该句应断句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句子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翻译时必须注意重点字词:“但”“如”“以”“异”等,特别注意省略句翻译时一定要将成分补充完整。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对作者情感的分析理解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通读全,可以看出​[甲]文委婉地反了作者途失意的苦闷,并用“闲人”来自我安,最终透过至美的月夜映照出其胸无尘俗的襟怀。[乙]文借“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抒发情感,不仅是自我安慰,字里行间也闪烁着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虽处逆境,仍旷达乐观,两文流露出的非凡胸襟是一致的。

2~7. 此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属于直接性默写题。只要平时既注意记忆、积累,又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解答本题并不难。名句默写题答题时要认真细致,务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需要注意“髫”的书写。

此题考查学生识记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型,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文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义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这里要注意“不足”的解释。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常考题。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这里应注意“豁然开朗”“妻子”“绝境”等关键词的理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再了解文章写作特色,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等;最后抓住重点段落(句子)结合题目要求答题即可。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分析可知,桃林美景的特点是:桃花盛开、色彩绚丽、清香扑鼻、落花满地。作用围绕“渲染神秘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桃源的美好作铺垫”回答即可。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这里围绕“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优美富饶的自然环境;幸福快乐的人民生活;淳朴的社会风尚;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回答出三点即可。

3~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积累,加强记忆。本题需要注意:“道”名词用作动词,解释为“行走”。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本题需要落实关键字“颓”“沉鳞”“冲然”的意思,注意调整“若熊罴之登于山”的语序。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信息提取能力。解答时,必须疏通文意,然后反复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细读相关语句,从文中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字词即可。《答谢中书书》中“美”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中“奇状”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法的品析能力。解答时,要在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细读两篇文章中的写景句,分别从甲文中筛选出使用动静结合的句子,从乙文中筛选出使用比喻的句子,结合具体语境,体会其表达效果。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秀美、富有生机的山川图;乙文“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饮于溪,生动形象地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或“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把向上的岩石比作熊罴之登于山,生动形象地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

文档

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题号一总分得分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45.0分)1.【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游沙湖苏轼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将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