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京亚葡萄早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7:01:58
文档

京亚葡萄早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京亚葡萄早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摘要:试验以京亚葡萄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栽培架式对京亚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京亚葡萄物候期、病害发生情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合适的生长调节剂。结果表明:京亚葡萄比较适合的架式为单臂篱架。行株距2m×0.75m和2m×1m的物候期基本一致,有利于树体养分的积累;随着行株距的增加(栽培密度的减小),京亚葡萄的主要病害平均发生率降低趋势。加大种植密度,是京亚葡萄园早期获得丰产的基本条件,但品质和商品率有所下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最佳处理时期为花后2天,
推荐度:
导读京亚葡萄早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摘要:试验以京亚葡萄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栽培架式对京亚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京亚葡萄物候期、病害发生情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合适的生长调节剂。结果表明:京亚葡萄比较适合的架式为单臂篱架。行株距2m×0.75m和2m×1m的物候期基本一致,有利于树体养分的积累;随着行株距的增加(栽培密度的减小),京亚葡萄的主要病害平均发生率降低趋势。加大种植密度,是京亚葡萄园早期获得丰产的基本条件,但品质和商品率有所下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最佳处理时期为花后2天,
京亚葡萄早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摘要:试验以京亚葡萄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栽培架式对京亚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京亚葡萄物候期、病害发生情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合适的生长调节剂。结果表明:京亚葡萄比较适合的架式为单臂篱架。行株距2m×0.75m和2m×1m的物候期基本一致,有利于树体养分的积累;随着行株距的增加(栽培密度的减小),京亚葡萄的主要病害平均发生率降低趋势。加大种植密度,是京亚葡萄园早期获得丰产的基本条件,但品质和商品率有所下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最佳处理时期为花后2天,处理过早,无核率较高,但果粒增大不明显,处理过晚则无核率降低,坐果率下降,满开后2日12.5mg/LGA3+10mg/LCPPU浸渍,花后15天喷12.5mg/LGA3果实综合品质较好。

关键词:葡萄;早熟;丰产;生长调节剂

山西省是葡萄的主产区之一,主要栽培品种以巨峰、龙眼、红提等中晚熟品种为主,早熟品种引种栽培较少,早熟葡萄市场基本被外地葡萄市场所占据。该项目完成后将形成一套合理的京亚葡萄无核化丰产栽培技术,经过推广应用,可以形成新兴的早熟葡萄无核化栽培产业,对提高山西省早熟葡萄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葡萄的无核化栽培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生产上也有小面积应用,但总的应用面积还很少。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和栽培技术三者密切结合,是实现葡萄无核化栽培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该试验针对京亚葡萄适应性强、抗性好等优点,选定该品种进行无核化栽培研究。

1试验材料和技术路线

1.1试验地概况

该课题选择在山西省文水县西城乡西城村的示范葡萄园中进行。属暖温带性半干旱气候,海拔750米,年均气温3℃至11℃,一月零下6℃,七月22℃,年均降雨450毫米 ,霜冻期为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下旬,无霜期160至180天。能够满足课题组的试验要求。

1.2 试验材料与技术路线

1.2.1不同栽培架式试验

1.2.1.1试验材料

京亚葡萄采用扦插的自育苗,于2004年4月定植。

1.2.1.2技术路线

试验共设3个处理:单臂篱架、双臂篱架和小棚架。单臂篱架行株距为2m×0.75m,采用独龙干树形,短梢修剪;双臂篱架行株距为3m×0.8m,双龙干树形,短梢修剪;小棚架行株距为4m×1m,双龙干树形,中短梢修剪。统计并分析3个处理中京亚葡萄的品质和产量。

1.2.2不同行株距试验

1.2.2.1试验材料

京亚葡萄采用扦插的自育苗,于2004年4月定植。架材为水泥柱单臂篱架,采用独龙干树形。

1.2.2.2技术路线

试验设计有3种不同的行株距,行株距分别为2m×0.5m、2m×0.75m、2m×1m,每个处理各定植1亩,并且各个处理都按南北向定植。其余肥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都一致。

观察各个处理京亚葡萄的生长势,枝条的管理全部统一,第一年春季萌芽时只留1个饱芽发育成1个主蔓,主蔓长到1.5m时摘心,到8月上旬全部摘心,中下部副梢一叶摘心,并去除冬芽,最顶上的2~3个副梢留2片叶子反复摘心,到冬天修剪到成熟节位。第二年春季萌发后,主蔓呈45°角倾斜引缚上架,基部20cm以下的萌芽全部抹除,每隔15~20cm选留1个结果枝,呈独龙干形整枝,结果只穗位以上8~10片叶摘心,中下部副梢抹除,上部保留2~3个副梢2片叶子反复摘心。

观察3个处理中京亚葡萄的物候期。

观察各个处理对京亚葡萄主要病害发生率的影响,根据京亚葡萄在山西省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对3个处理进行统一施药预防控制病害,2006年,2007年,2008年对整个田间发病率调查,取三年各个处理的平均发病株数以计算平均发病率。每年病害的调查时间都在各个病害的高发期进行,如黑痘病在嫩枝抽生时最易发生,一般在5月中旬进行调查。灰霉病最易感染幼穗轴,在花后一个星期内调查,一般在6月中旬。白粉病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霜霉病在8月上旬至8月下旬调查。试验所得数据见表4。

观察各个处理对京亚葡萄产量、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详细观察了各个处理从进入初果期(2005年)到盛果期(2008年)的产量变化趋势,2005~2008年采取Z字形取样,各个处理随机抽取20株,详细记载单株产量,用平均值折标亩产量。还对2008年各个处理的葡萄品质进行分析。

1.2.3生长调节剂对京亚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2.3.1试验材料

京亚葡萄采用扦插的自育苗,于2003年4月定植,5年生树。

赤霉素GA3:北京农学院果树研究所研制

吡效隆CPPU:郑州信联生化公司

1.2.3.2技术路线

试验共设有8个处理,每个处理10株,设三次重复,参试共有240株。观察各个处理对京亚葡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处理如下:

A满开日,12.5mg/LGA3+5mg/LCPPU浸渍;

B满开日,12.5mg/LGA3+10mg/LCPPU浸渍;

C满开后2日,12.5mg/LGA3+5mg/LCPPU浸渍;

D满开后2日,12.5mg/LGA3+10mg/LCPPU浸渍;

E满开后4日,12.5mg/LGA3+5mg/LCPPU浸渍;

F满开后4日,12.5mg/LGA3+10mg/LCPPU浸渍;

G满开后2日,12.5mg/LGA3浸渍;

H清水对照。

除清水对照外,所有处理于花后15天用12.5mg/LGA3对果穗进行喷施。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栽培架式试验

由表1看出单臂篱架和双臂篱架、小棚架相比,进入大量结果时间较短。从第二年开始,连续4年产量均高于其他两个处理(见图1)。由表2看出,单臂篱架生产京亚葡萄的品质和小棚架的相当,总体上高于双臂篱架品质。可见,京亚葡萄比较适合的架式为单臂篱架。

表1  不同处理连续4年产量情况表    单位:kg 

不同处理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平均值
单臂篱架5122084273928302041a
双臂篱架1191532201823041493b
小棚架60756150922981156b
注:显著性测验用新复极差测验,小写字母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

图1  不同处理连续4年产量情况

表2  不同处理对京亚葡萄品质的影响

不同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可滴定酸(%)

固酸比果品光泽度
单臂篱架14.00.5226.92果面光洁着色均匀
双臂篱架12.50.6319.84着色不匀、上色慢
小棚架13.80.5127.0果面光洁着色均匀
2.2不同行株距试验

2.2.1物候期的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行株距2m×0.75m和2m×1m的物候期基本一致,二者的成熟期早于行株距2m×0.5m,而落叶期要晚于行株距2m×0.5m,有利于树体养分的积累。

表3  京亚葡萄不同行株距的物候期(日/月)

不同处理(m×m)

萌芽期开花期开始着色期成熟期落叶期
2×0.512/4~15/4

30/5~4/6

5/7~11/7

29/7~2/8

5/10~15/10

2×0.7512/4~15/4

28/5~1/6

1/7~6/7

24/7~28/7

15/10~20/10

2×112/4~15/4

27/5~1/6

2/7~4/7

25/7~30/7

16/10~20/10

2.2.2行株距对京亚葡萄的主要病害发生率的影响

从表4和图2得知,平均发病率最高的是行株距2m×0.5m,其次是2m×0.75m,发病率最低的是行株距是2m×lm。随着行株距的增加(栽培密度的减小),京亚葡萄的主要病害平均发生率降低趋势。但栽培密度的大小对京亚葡萄白粉病的发生率影响不大。

表4  行株距对京亚葡萄主要病害发生率的影响

不同处理(m×m)

灰霉病发病率%

黑痘病发病率%

白粉病发病率%

霜霉病发病率%

平均发病率%

2×0.5

11.212.911.916.113.00
2×0.75

6.88.511.17.58.48
2×1

6.78.411.07.38.35

 图2  行株距对京亚葡萄主要病害发生率的影响

2.2.3行株距对京亚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栽培密度大的处理单位面积上产量相对要高,但栽培密度过大,导致着色不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品质下降,商品率不高,产值下降。表中产值是2008年的亩产量×商品率×6元/kg所得。在吕梁地区最经济合理的栽培行株距为2m×0.75m,其次是2m×lm。加大种植密度,是京亚葡萄园早期获得丰产的基本条件,但品质和商品率有所下降。

表5 行株距对京亚葡萄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不同处理(m×m)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商品率亩产值(元)
2×0.5612208427392830705943
2×0.75519183225182604987656
2×123075615092298966618
表6 行株距对京亚葡萄品质的影响

不同处理(m×m)

可溶性固形物(%)

可滴定酸(%)

穗重(g)

粒重(g)

2×0.512.3c0.72 d632d8.6c
2×0.7514.1a0.51 a854a11.2a
2×113.6b0.59c821b10.3b
注:显著性测验用新复极差测验,小写字母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

随着行株距的加大(栽植密度的减小),京亚葡萄的品质有所提高,表现在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可滴定酸的含量随着降低,固酸比随着升高。

2.3生长调节剂对京亚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从表7中试验数据可以看出,7个处理的单粒重、平均穗重、无核率、坐果率(见图3)比对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处理D,满开后2日12.5mg/LGA3+10mg/LCPPU浸渍,花后15天喷12.5mg/LGA3果实综合品质较好。可见,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最佳处理时期为花后2天,处理过早,无核率较高,但果粒增大不明显,处理过晚则无核率降低,坐果率下降。总体来看,两种生长调节剂混合使用均比单一使用效果更好。

表7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京亚葡萄品质影响

处理穗重

(g)

粒重

(g)

无核率(%)

可溶性固形物(%)

可滴定酸(%)

坐果率

(%)

A602.5b8.4b98a14.9ab0.48a85.3c
B650.6b8.6b98a14.7ab0.50a84.1d
C810.0a11.6a97a15.6a0.51a93.6b
D852.1a11.8a98a15.2ab0.51a95.7a
E631.8b11.7ab63b12.8b0.58a46.2e
F672.7b12.2ab58b12.5b0.59a44.8f
G736.3ab10.7ab98a13.8b0.52a46.5e
H402e10.6b2f12.4b0.61a10.1f
                        

  

图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京亚葡萄坐果率的影响(左为对照)

3结论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京亚葡萄比较适合的架式为单臂篱架。行株距2m×0.75m和2m×1m的物候期基本一致,二者的成熟期早于行株距2m×0.5m,而落叶期要晚于行株距2m×0.5m,有利于树体养分的积累。随着行株距的增加(栽培密度的减小),京亚葡萄的主要病害平均发生率降低趋势。栽培密度大的处理单位面积上产量相对要高,但栽培密度过大,导致着色不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品质下降,商品率不高,产值下降。在吕梁地区最经济合理的栽培行株距为2m×0.75m,其次是2m×lm。花后2日12.5mg/LGA3+10mg/LCPPU浸渍,花后15天喷12.5mg/LGA3果实综合品质较好。

京亚葡萄早熟丰产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为解决京亚葡萄生产上无核化、着色差、品质劣、产量低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文档

京亚葡萄早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京亚葡萄早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摘要:试验以京亚葡萄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栽培架式对京亚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京亚葡萄物候期、病害发生情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合适的生长调节剂。结果表明:京亚葡萄比较适合的架式为单臂篱架。行株距2m×0.75m和2m×1m的物候期基本一致,有利于树体养分的积累;随着行株距的增加(栽培密度的减小),京亚葡萄的主要病害平均发生率降低趋势。加大种植密度,是京亚葡萄园早期获得丰产的基本条件,但品质和商品率有所下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最佳处理时期为花后2天,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