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液压大钳的安装、操作及维护保养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钻井队ZQ203-125II系列液压大钳的安装、操作和维护保养。
2 主要技术参数
ZQ203-125II液压大钳主要技术参数
名 称 | 参 数 | |
液压系统 | 额定流量 L/min | 120 |
最高工作压力 MPa | 18 | |
电驱动时的电机功率 kW | 37 | |
气动系统 | 工作压力 MPa | 0.6-1 |
移送气缸 | 最大行程 mm | 1500 |
前进推力 N | 2360 | |
后退拉力 N | 1710 | |
外形尺寸 | 长 mm | 1750 |
宽 mm | 1060 | |
高 mm | 1680 | |
总 量 kg | 2500 |
3.1 液压源安装在钻台底座或钻台上,水平放置,固定牢靠。
3.2 将额定钩载为5t的滑轮,用φ15.9mm的钢丝绳双股固定在井架天车大梁上,滑轮钩要封口,两端使用压制绳套,加装鸡形环,无断丝、挤扁、麻芯外露,不得与井架直接连接。
3.3 吊绳采用φ15.9mm钢丝绳,一端固定在大钳伸缩缸吊杆上,另一端固定在井架5t滑轮上。
3.4 钳尾柱使用不小于φ137mm的钢管,长度以高出钻台面1m为宜,安装在钻台左或右前边的合适位置,牢固地固定在井架底座上。
3.5 将大钳与移送缸连接,吊起固定在吊绳上,再将移送缸与尾柱连接,移送气缸与尾柱之间加装长度合适的安全链,各连接销必须穿开口销,移送缸平衡必须使用花篮螺丝、环链和卸扣配合固定,松紧适宜,井口、大钳、尾柱保持一条线。
3.6 接通液压管线、气路、电路。
4 调试
4.1 启动液压源,观察电机转向,确保电机转向正确。
4.2 井口立1柱钻杆,扣上吊卡,坐稳井口。打开气源阀门,扳动气开关将大钳送至井口。调节大钳高度,使其底面与吊卡上平面保持40mm距离。大钳缺口套入钻杆后扣上钳框,转动吊杆上螺旋杆,调平钳头,使上下钳两个堵头螺钉与钻杆公母扣贴合。
4.3 操作高低挡气阀、下钳夹紧气阀和移送缸气阀,观察是否灵活和漏气。
4.4 试运转,压力在2.5MPa以内低挡空转1~2分钟,压力在5MPa以内高挡空转1~2分钟,确保:
a)马达运转平稳,钳头复位机构正常;
b)大钳送至井口,下钳准确卡住接头;
c)各气、液管路无刺漏现象;
d)各阀门灵活好用。
4.5 调节扭矩。起下钻作业扭矩不超过100kN.m。调节时,将钳子送到井口,夹住接头,操作高挡上扣到钳子不转动时,关死钳子上的上扣溢流阀,调节油箱溢流阀到要求压力(即规定扭矩),然后再打开上扣溢流阀,调到规定上扣压力(即规定上扣扭矩)。严禁用低挡调节扭矩。压力、扭矩对照见下表。
液压大钳在不同压力下钳头扭矩
液压系统压力MPa | 钳 头 扭 矩 N.m | |
高 档 | 低 档 | |
16.6 | 10000 | 100000 |
15.0 | 9300 | 90500 |
13.0 | 8500 | 81100 |
11.0 | 7700 | 66100 |
9.0 | 5700 | 53900 |
7.0 | 3900 | 41700 |
5.0 | 3070 | 29500 |
5.1 作业前安全检查
5.1.1启动油泵,合上单向气阀使油泵在空载情况下运转,系统压力保持1.5MPa以下。
5.1.2对大钳进行检查,确保达到以下要求:
a)液压站液压油油质达标,油量在油标尺刻度范围内,液压泵工作平稳无异常。
b)液压源管线通畅,布局合理、无渗漏,两端固定符合要求,压力表、扭矩表在有效期内,表盘清晰、完好。
c)液压大钳底盘固定螺丝齐全、紧固,钳牙清洁、使用专用螺栓紧固,钳框用销子连接,穿开口销,手柄完好牢固,旋转部位护罩固定牢固可靠无开裂。
d)大钳锷板与所用钻具一致,钳牙清洁,固定螺丝齐全。
5.1.3 把钳头两个定位手柄根据上扣或卸扣需要转到相应位置;
5.2 上扣
5.2.1 控制移送缸双向气阀将大钳平稳送到井口。
5.2.2 钻杆进入大钳后,使钳头上下两堵头螺钉和钻具公母接头贴合,扣上门框,操纵夹紧气阀将钻具上下接头夹紧,将移送气缸双向气阀扳到零位,将气放掉。
5.2.3 低挡缓慢旋进两圈,顺利后将气阀扳至高挡进行快速上扣,扣基本上满时换低挡紧扣。
5.2.4 扣上紧后,打开夹紧气阀,松开钳头,对正上下缺口,退回大钳,将移送气缸双向气阀锁定在中位。
5.3 卸扣
5.3.1 操纵移送缸双向气阀将大钳平稳送到井口。
5.3.2 钻杆进入大钳后,使钳头上下两堵头螺钉和钻具公母接头贴合,扣上门框,操纵夹紧气阀将钻具上下接头夹紧,将移送气缸双向气阀扳到零位,将气放掉。
5.3.3 当公扣全部从母扣中旋出后,松开上钳,上提立根,然后复位。上钳没有松开钻具前,严禁上提立根。
5.3.4 操作双向气阀,退回大钳,将双向气阀锁定在中位。
5.4. 结束
用完后,把所有液压气阀恢复零位,把单向阀转向关闭位置,停油泵,关闭气源,释放掉气缸内的余气,将双向气阀锁定在中位。
5.5 其它要求
5.5.1 上下钳定位手柄位置根据上扣或卸扣要求而定,变换位置时,钳头的各个缺口应对正后方可操作。
5.5.2 操作气阀向前移动大钳时,严禁将气阀一次合到底使钳子快速移向井口造成撞击。
5.5.3 在使用过程,大钳平面要与转盘面保持平行,上下钳两个堵头螺钉与钻杆公母螺纹贴合。
6 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
风险识别 | 控制措施 |
旋转部件夹手 | 不要把手放在设备的旋转部位。 |
钳体伤人 | 操作大钳前进或后退时,不许一次操作到位,人员站到安全位置。 |
误操作伤人 | 检修和更换钳牙时必须断电、断气,释放余气和压力,进行上锁、挂签、测试。 |
井内落物 | 钳牙要固定,更换时拿好手工具,上提钻具时,钳头一定要先松开。 |
液压管线伤人 | 液压源管线通畅,布局合理、无渗漏。 |
人员触电 | 1输入导线无破损,电机护罩齐全牢固并有良好接地。 2.不得用水刺射电机。 |
设备损坏 | 1.紧、卸扣开始要用低速。 2.钻具进入钳头后要扣上门框。 3.防止油、气管线磨损,接头密封良好。 4.不得随便调高溢流阀的压力。 5.经常检查伸缩缸的连结和尾柱的固定情况。 6.各处固定螺丝齐全可靠。 |
7.1 检查
7.1.1 吊绳采用φ15.9mm钢丝绳(使用升降杆的液压大钳可以采用φ25.4mm钢丝绳做吊绳),两端使用压制绳套,加装鸡形环,无断丝、挤扁、麻芯外露,不得与井架直接连接。
7.1.2 液压大钳及液压源工况良好、密封、卫生清洁、不刺漏。
7.1.3 移送缸与井架或固定桩连接安全可靠,各连接销必须穿开口销。
7.1.4 移送缸平衡必须使用花篮螺丝、环链和卸扣配合固定,松紧适宜。
7.1.5 液压源管线通畅,布局合理、无渗漏。
7.1.6 压力表、扭矩表在有效期内,表盘清新、完好。
7.2 维护和保养
7.2.1 使用30号抗磨液压油,使用温度在零下25℃以下时,可选用30号低温液压油。在液压传动中,油箱中油温应保持在15~70℃之间,必要时应予以加热或冷却。
7.2.2 新钳子投入使用,液压油一个月后应更换,以后每半年更换一次,确保液压油质量。
7.2.3 液压系统滤清器应保持清洁,根据使用情况及时清洗或更换滤芯。
7.2.4 液压和传动系统轴承每150h进行一次锂基脂润滑保养。
7.2.5 起下钻前,花键轴、夹紧气缸、惰轮轴头黄油嘴要注黄油一次。
7.2.6 每运转1000h,换齿轮箱机油一次,换变速箱二硫化钼润滑脂一次。
7.2.7 起下钻完毕,移送缸、夹紧缸要用清水洗净,活塞杆擦干涂一层黄油,伸出部分全部收入缸筒内;钳头用清水洗净,压缩空气吹干;坡板滚子部分用清水洗净,涂一层黄油。
7.2.8 每起下一趟钻,气阀中要注入50ml清洁机械油润滑气路各元件并防锈。
7.2.9 保持护罩、大钳、液压源的外表清洁卫生。
8.一般故障的判断、排除
故 障 | 故障发生原因 | 处理办法 |
上卸扣时上钳或下钳打滑 | (1)钳牙使用时间长,磨损、变秃 (2)钳牙牙槽被脏物堵塞 (3)由于热处理不当,钳牙过脆或过软咬不住钻杆 (4)大刹带调节过松,上钳颚板不爬坡 (5)制动盘污染与刹带打滑 (6)钳子未调平 (7)钳子未送到家 (8)夹紧气缸漏气或气路其它地方漏气,引起气压低于0.5MPa (9)钳子不清洁,颚板架内油泥多,滚子在坡板上不易滚动而打滑 (10)换颚板时没有及时更换堵头螺钉 (11)钻杆接头磨损严重,颚板抱不住 (12)上下钳定位手把方向不一致 (13)上下钳缺口未对准,将上下钳定位手把换向但不起作用 (14)先夹紧钻杆再将定位手把定向 | (1)更换新牙板 (2)用钢丝刷清除脏物 (3)更换新牙板 (4)拧紧刹带调节筒,或更换筒内弹簧 (5)清洗制动盘刹带用松香打蜡 (6)调平钳子 (7)钳子送到家后再夹紧钻杆 (8)上紧直角接头,从缸头或从19个小孔检查夹紧缸密封情况,更换密封圈 (9)清洗颚板架,颚板,滚子,并将坡板涂上一层黄油 (10)换上合适的堵头螺钉 (11)换上小一口径颚板 按照上下扣需要,定位手把方向符合名牌,上下一致 (12)上下钳定位手把换向,必须在上下缺口对齐后,否则不起作用。 (13)定位手把换向时,必须仔细观察下钳拨盘定位销是否在转销半园环内若没有必须重来,将夹紧气缸退回原来位置再将定位手把换向 |
有高档无低档或有低挡无高档 | (1)气管线刺漏 (2)双向阀滑盘脏污或磨损造成气阀漏气 (3)300x100气胎离合器气路漏气,或有摩擦片磨损过甚 (4)快速放气阀漏气 | (1)换气管线 (2)将漏气的气阀拆下来清洗研磨滑盘或更换新阀 (3)换气胎离合器的气胎或摩擦 (4)换放气阀芯子 |
换挡不迅速 | (1)快速放气阀堵塞 (2)气胎离合器和内齿圈间隙过小,分离不开 | (1)清洗或更换快速放气阀 (2)调正摩擦片与内齿圈之间间 隙(发生在新装配时) |
高档压力上不去 | 上扣溢流阀未调到规定压力 | 调节上扣溢流阀(向增压方向) |
低档压力上不去 | (1)摩擦片磨损,抱不住变速器内齿圈而发生打滑 (2)液压系统故障: a油箱内油面过低 b油的粘度过高 c破裂 d接头刺漏 e溢流阀阀芯堵死 (3)大刹带太松 | (1)更换气胎离合器(低档)摩擦片 (2)a停机加油至油标上限 b更换粘度适当的液压油或用于热器加温 c换新线 d用扳手上紧接头 e拆开溢流阀进行清洗,油要加 强过滤 (3)调紧大刹带 |
油路正常钳子不转 | 油马达损坏 | 修理油马达 |
油马达或油泵过热 | (1)连续工作时间过长 (2)液压油粘度过高或过低 (3)油箱油面低 | (1)停车冷却,待正常后再用 (2)更换液压油 (3)停机加油保持油箱足够油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