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忠材
一、 认识上拱度及了解其影响因素
说起梁体的上拱度,就要谈起两种拱度即:弹性上拱度和徐变上拱度。众所周知,梁体在预加应力后将产生两部分拱度,张拉上拱度和由梁的自重作用而产生的下挠度。而自重挠度一般较张拉上拱度要小得多,因此,张拉上拱度在抵消自重下挠度后,梁体跨中实际存在的上拱度称为弹性上拱度。而另一部分上拱度则是在张拉后,仍在预应力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延而继续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称为徐变上拱度。
我从三百多片梁的实测观测数据发现,徐变上拱度的离散性很大,大到同一座桥的同一种梁,小到同一台座生产的不同时期的同一种梁均有不同。可想而知,种类不同的梁出入会更大。而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和预应力效应。
(1)对于同一种水泥,在骨料和水泥比例相同时,水灰比愈大则徐变愈大,因为混凝土的徐变主要是由水泥浆引起的。而在相同水胶比的情况下,徐变变形又会随着水泥的用量增多而增大。因此,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是影响徐变上拱的重要因素。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选用应该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执行,控制在180±20mm, 含气量应控制2~4%。
(2)根据线性徐变理论,偏低的弹性模量会引起较大的徐变上拱。因此,在施加预应力前,除了检验混凝土强度外,还应同时检测其弹性模量,在两者均满足设计要求后,再施加预应力。而预应力张拉完毕后应及时压浆(24h以内),并保证管道压浆的密实性。
二 、箱梁徐变上拱度的观测
对时速可达到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因言,高平顺性是行车安全的必要因素,而沉降观测工作则是确保线路的平顺性。既评估是否满足铺设无砟轨道的重要基础工作。在沉降观测工作中预制箱梁的徐变上拱观测有别于墩台、路基的沉降观测。梁体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分为架设前和架设后两个位置,架设前也不能确定位置是一成不变的。就拿我们梁厂来说由于叠梁的要求,这存放位置就有所变化。而上拱数值既张拉前测得的初始反拱数据为基本数据,减去每次测得的中心支点高差便可得出该次测量的上拱数值。
所以我们采用的是无后视法观测,其要求如下:
1.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徐变上拱观测可每30孔选择1孔进行,梁体变形观测点应设置在支点和跨中截面,每孔梁的测点数量应不少于6个。如下图所示:
2. 观测时间及频次要求:梁体徐变上拱观测需在梁体施工完成后开始布置测点,并在张拉预应力前进行首次观测,各阶段观测频次要满足下表要求。
梁体测量间隔表
观测阶段 | 观测周期 |
梁体 | |
预应力张拉期间 | 张拉前、后各1次 |
桥梁附属设施安装 | 安装前、后各1次 |
预应力张拉完成~无砟轨道铺设前 | 张拉完成后第1天 |
张拉完成后第3天 | |
张拉完成后第5天 | |
张拉完成后1~3月,每7天为一测量周期 | |
无砟轨道铺设期间 | 每天一次 |
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 | 第0~3个月,每1个月为一测量周期 |
第4~12个月,每3个月为一测量周期 | |
第13~24个月,每3个月为一测量周期 |
根据我厂按要求选择观测的箱梁的实测数据看,均符合要求。
梁号 | 跨度 (m) | 预设反拱(mm) | 弹性上拱(mm) | 张拉后龄期(d) | 徐变上拱(mm) | 起拱值 (mm) |
006# | 24 m | 6.30 | 3.80 | 469 | 2.46 | 6.26 |
016# | 32 m | 17.84 | 13.0 | 456 | 4.70 | 17.7 |
018# | 32 m | 17.84 | 12.80 | 516 | 4.50 | 17.5 |
083# | 32 m | 17.84 | 12.40 | 396 | 3.70 | 16.1 |
113# | 32 m | 17.84 | 12.80 | 349 | 3.60 | 16.4 |
143# | 32 m | 17.84 | 12.10 | 188 | 5.10 | 17.2 |
173# | 32 m | 17.84 | 12.80 | 181 | 3.40 | 16.2 |
203# | 32 m | 17.84 | 12.10 | 116 | 5.90 | 18.0 |
233# | 32 m | 17.84 | 11.60 | 91 | 6.30 | 1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