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7:20:44
文档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两首》作者及工作单位管春芳辛兴镇西公村小学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收录《咏柳》《春日》两首描写赞美春光的古诗,《咏柳》作者贺知章,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二月初春的嫩柳,充分利用了比喻修辞。《春日》作者朱熹,这是一首春游诗,描绘了一幅万紫千红的春景图。学情分析孩子对古诗理解起来还是表较有难度的,经常是死记硬背下来了,还不知道自己背了些什么,“教师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选用教学方法
推荐度:
导读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两首》作者及工作单位管春芳辛兴镇西公村小学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收录《咏柳》《春日》两首描写赞美春光的古诗,《咏柳》作者贺知章,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二月初春的嫩柳,充分利用了比喻修辞。《春日》作者朱熹,这是一首春游诗,描绘了一幅万紫千红的春景图。学情分析孩子对古诗理解起来还是表较有难度的,经常是死记硬背下来了,还不知道自己背了些什么,“教师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选用教学方法

基本信息
课题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两首》

作者及工作单位管春芳      辛兴镇西公村小学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收录《咏柳》《春日》两首描写赞美春光的古诗,《咏柳》作者贺知章,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二月初春的嫩柳,充分利用了比喻修辞。《春日》作者朱熹,这是一首春游诗,描绘了一幅万紫千红的春景图。

学情分析
孩子对古诗理解起来还是表较有难度的,经常是死记硬背下来了,还不知道自己背了些什么, “教师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选用教学方法时,我采用了自主探究、以读代讲、读中悟情、情景结合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紧紧抓住诗中展现的画面,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2、理解并能运用比喻修辞,体会比喻修辞的生动。

教学难点:以诗句中绚丽的色彩为媒介,在脑中想象出每句诗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复习法导入新课。1、春天是美丽的,许多诗人都在赞美春天,你们知道哪些描绘春天的诗?  

2、背诵中追问:春天是什么颜色?春天是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的,红的花、绿的叶、蓝的天、白的云,浅黄、嫩绿,鹅黄……

3、今天我们再来学两首描写春天的新诗,大家已经预习了,已经背下来的学生来背诵。感知诗人贺知章、朱熹笔下的春天呈现出的色彩。

学生各抒己见,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天是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的,红的花、绿的叶、蓝的天、白的云,浅黄、嫩绿,鹅黄……

 

 

既检查了学生对以前学过的故事的掌握,又引出了这两首诗的重点——色彩

二、初读古诗,读至抑扬顿挫,在诵读中识字

1、背诵的同学注意停顿,纠正字音。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多找学生反复读,读至抑扬顿挫。在诵读中识字,自己画出生字,

3、在诵读中识字。

就不认识的字和读不准的字音,或查字典,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讲解:分析字形重点识记:“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

“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比较“载”、“栽”;

“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

“妆”,梳妆,女人爱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学生反复读,读至抑扬顿挫。

在诵读中识字,自己画出生字,在诵读中识字。 

指导写字时,注意让学生先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结构,再动笔写,教师重点提醒。
三、精读分析《咏柳》《春日》

1、  自由读,指名一个一个读,将诗的韵律读到位。

2、  请你再看看注释,边读边想象。

“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妆”,打扮。“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绦”,一种丝织的带子 。“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裁”,裁剪。“裁剪”原本指向衣服,诗中指的是:裁剪细叶。参考百度搜索图片

“二月春风似剪刀”:似,好像。全句的意思是: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把春风比作善于裁剪的剪刀,更加生动。

学生读,心里想象着每一幅图画,有感情的自读、同桌互读、点名读。至能有感情有节奏的背诵。

我们学习的《咏柳》颜色是是春天柳树的碧绿,下面我们再读一下另一手描绘春天的诗。

“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无边光景一时新”:“光景”,风光景色。“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诗人,在风清日朗的日子里,到河边去看春景,想一想,“无边光景一时新”都会有哪些景物?

“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平常、随便。识得,认识到。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

《咏柳》中我们知道是谁把柳树裁剪成碧玉一般?(生回答:春风)那《春日》这首诗中又是谁带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答:东风,即春风)

将诗的韵律读到位。

学生认识比喻句的生动形象。

 

 

 

 

根据图片体会诗句描绘的句子 

 

 学生回答点评,如说花草,可问什么样的花草,让学生想诸如“姹紫嫣红”之类的形容词。再齐读诗,心中想象着你看到的春天。

 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使学生在感悟中领会古诗意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先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碧绿的垂柳和万紫千红的春景,把诗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走进画中,融入诗中,去体会古诗的诗情画意,领悟诗人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四、分析讨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1、同样是春风送来的春天,讨论一下这两首诗描绘的春天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不同之处:景物不同,颜色不同……

相同之处:都是春景,都很清新,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都像一幅画……

小结:春天是五彩缤纷的,你们也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学着诗人,描绘一下你们眼中的春天吧! 

板书设计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景物:柳树            花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颜色:碧绿            万紫千红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芬芳宜人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表

项目

评分细则评分
课堂

表现

40分

认真听课,积极进行课堂学习活动。并有自已的见解。

40分

基本上能认真听课,积极进行课堂学习活动。

30分

能认真听课,并进行课堂学习活动。但有分神的现象。要教师约束。20分

在教师的约束学习活动不佳。

 15分或以下

 
作业

完成

20分

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并有独特见解。

20分

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15分

基本能按时完成。

 

10分

有不交作业或抄袭等的现象。

5分或以下

 
小组

活动

40分

积极参加小组活动,有见解,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强,与同学合作愉快。40分

积极参加小组活动,爱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强,与同学合作愉快。

35分

能参加小组活动,与同学合作愉快。30分

达不到以上要求。

20分或以下

 
总评80分以上评优,70-80评良,50-60评合格,50分以下评不合格。

总分: 

等级:

教学反思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情感最丰富。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情感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过金色的童年!

 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猜谜语、或进行质疑……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古诗两首》时,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使学生在感悟中领会古诗意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先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碧绿的垂柳和万紫千红的春景,把诗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走进画中,融入诗中,去体会古诗的诗情画意,领悟诗人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就是师生间的和谐。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情感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出来.

文档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两首》作者及工作单位管春芳辛兴镇西公村小学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收录《咏柳》《春日》两首描写赞美春光的古诗,《咏柳》作者贺知章,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二月初春的嫩柳,充分利用了比喻修辞。《春日》作者朱熹,这是一首春游诗,描绘了一幅万紫千红的春景图。学情分析孩子对古诗理解起来还是表较有难度的,经常是死记硬背下来了,还不知道自己背了些什么,“教师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选用教学方法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