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样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院和检验科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分配,坚守岗位。
2.采样严格按照生物安全相关规定进行,做好生物安全防护,采样人员采取二级防护,防护得当。
3.严格按照采样流程、采样规范操作,遵守职业道德。
4.做好采样前准备,确保各种器材数量充足,质量合格。
5.熟练仪器性能及操作流程。
6.采样过程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规范要求。
7.做好标本的登记、编号,保证信息准确对应,保证样本流转无差错,质量不改变。
8.做好采样后的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工作。
9.对采样室进行常规消毒处理。
10.按照样本转运要求对样本进行包装、消毒、转运。
11.采样室人员离开采样室前必须检查水、电、门窗的安全,做好采样室安全管理工作。
12.需送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项目,做好相关交接工作,及时查询检测结果。
13.加强采样室的防火、防水、防电、防盗意识,出现事故应追查责任。
14.注意保护个人身份信息等隐私,严防信息泄漏。
核酸采样点医院感染防控制度
一、采样点选择与要求
1.新冠病毒采样点应当遵循安全、科学、便民的原则。采样点应当为相对空间,具备通风条件,内部划分相应的清洁区和污染区,配备手卫生设施或免洗手消毒装置,采样过程要做到“一人一室(区)”。室外采样点要根据人员数量合理安排采样空间,统筹设置等待区。尽可能保证人员单向流动,落实“1米线”间隔要求,严控人员密度。
2.室内空气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每天3次消毒,每次1小时,桌面、台面每天用1000mg/L有效氯或75%乙醇擦拭消毒3次,如有污染随时消毒。
3.采样点环境标本每周1次,由检验科人员负责采集。
二、人员管理
1.从事标本采集的技术人员应当经过生物安全、监测技术培训并合格,熟悉标本采集方法,熟练掌握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采样,按要求做好标本信息记录,确保标本质量符合要求、标本及相关信息可追溯。
2.采样时穿工作服、戴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如果接触了患者鼻咽分泌物,应及时更换外层乳胶手套。
3.等待人群应佩戴口罩,在等待采样时应远离采样区,被采样人员逐一进入采样区,全程应确保被采样人员不与采样工作人员之外的任何人员有近距离接触。
三、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1.标本的采集、运送、存储严格按照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的通知》中“新冠病毒样本采集和检测技术指南”执行。
2.标本运送与消毒管理
(1)包装:标本采集后用75%乙醇或1000mg/L含氯消毒液对标本容器外表面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然后放入带有生物安全警示标识的专用标本自封袋中包装,并对自封袋外表面用75%乙醇或1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然后置于专用密闭转运箱,并对转运箱外表面用75%乙醇或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
(2)运送:由经过生物安全培训的专人运送至实验室,运送人员应佩戴帽子、一次性外科口罩、手套、隔离衣,转运期间保持转运箱平稳,避免剧烈震荡、颠簸。
(3)接收:实验室接收人员用75%乙醇或1000mg/L含氯消毒液对转运箱消毒后方可打开,再用75%乙醇或1000mg/L含氯消毒液对自封袋进行消毒,自封袋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取出标本,详细核对标本信息,做好交接登记。
四、手卫生及皮肤黏膜污染的处理
1.手卫生。参与采样点现场工作的所有人员均应加强手卫生措施,可选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消毒。标本采集人员,采集完一个患者后,应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消毒,手套有明显污染时,应立即更换手套,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带一巾一手消”,防止交叉感染。工作完成后,应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进行消毒。
2.皮肤、粘膜。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再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或过氧化氢消毒剂擦拭消毒3分钟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消毒。
六、医疗废物的处置
采样结束后,采样人员写好封贴(感染性医疗废物标贴),填写采样点、送交日期,将医疗废物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鹅颈结封口,分层封扎,做好标识。医疗废物达到装量3/4时封口。填写医疗废物登记表,与收集人员交接,双签字。收集人员携带医疗登记表,医疗废物放入转运箱中,转运至医疗废物暂存处。由中心暂存处工作人员称重,双方交接,双签字。转运车转运结束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
七、环境消毒
1.采样点用空气消毒机进行不间断空气消毒每天3次。无人条件下,可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消毒,紫外辐射照度应≧70μW/cm2,照射时间大于1小时。
2.地面和室内的物品,桌、椅等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含氯消毒液(500-1000mg/L)的消毒液进行擦拭,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消毒液。每日3次消毒。
3. 地面、墙壁或上述物体表面受到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或发生分泌物等物质溅污时,应及时用消毒湿巾或一次性吸水材料(如吸水纸、纱布等)沾取有效氯含量10000mg/L的消毒液去除可见液体污染物后,采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或擦拭。
核酸检测采样点设置规范和标准
为快速、有序的做好采样点设置及管理工作,保障全员核酸采样检测工作顺利开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特制订核酸采样点设置规范和标准。
按照核酸检测采样点工作需要,设立等候区、登记区、采样区、缓冲区、后勤保障区,各个区设置要求、物品准备、人员准备如下:
一、等候区设置
(一)设置及要求
1、可根据需要设置多条单向人行通道,地标箭头清晰;
2、张贴一米线标识,配置至少十张座椅;
3、督促等候人员均要佩戴好口罩,无口罩的需发放口罩。.
(二)物品准备
帐篷、桌椅、口罩等
(三)人员准备
每条单向人行通道配备一名人员进行引导。
二、登记区设置
(一)设置及要求
根据需要可设置多条单向人行通道,张贴一米线标识。
(二)物品准备
帐篷、桌椅、电脑、网线通网、有线电源、身份证读卡器、扫码、核酸采样管、核酸采样管条形码。
核酸采样点设置规范
有效应对疫情所需要的全员核酸筛查工作,做好采样点现场管理准备工作,现制定核酸采样点设置规范。
登记点:配置帐篷、桌椅、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有线电源、寄放检测试管数码条的透明塑料箱(至少3 0厘米×50厘米)和身份证读卡器等,安排人员负责受检人员信息的录入、核对,按10人(或5人)一组统一编写编号(或张贴检测试管数码条)。
等候区:设置人行通道,地标箭头清晰,张贴一米线标识,尽可能保证人员单向流动,配置至少十张座椅,等候人员均要佩戴好口罩。
采集区:根据气候条件,配备帐篷、冷/暖风扇、桌(至少2套)、医疗废物桶(含盖、医废袋)等,保证医护人员在相对舒适环境下工作。配备检测所需的咽拭子、试管架、消毒液、手套、转运箱等。
缓冲区:设置在采集区后面区域,可供采样人员更换个人防护装备,配备医疗废物桶(含盖、医废袋)、消毒液、三级防护的物资等。
采集辅助区:设置在缓冲区后面区域,空间相对密闭,可采用集装厢式,配置电源、桌椅、饮水机等设施,用于采集人员更衣、备餐、值班等,并视天气条件配置空调等设备。
临时隔离区:在采样点周边设置场所,用于暂时隔离在采集过程中发现的...
核酸检测工作方案
一、组织管理
为顺利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成立核酸检测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参检人员有序与医务人员对接(登记组、检测组)开展检测工作。确保检测工作安全有序展开,核酸检测领导小组由:参检查人员排队组、引导登记组、引导检测组、检后蔬导撒离组和安全保障组等组成。组长负总责,各小组为责任人。
二、保障措施
1.设置参检查人员排队障碍式廊道,(根据医务人员检测1人的时间,设置长度大于30分钟等候廊道);
2.根据医务人员的需求设置登记台、检测台数量;
3.备应急车辆一台;
4. 设置外围警戒线;
5.协调现场值勤。
三、责任分工
1. 核酸检测领导小组组长为总指挥;
2.参检查人员排队组:2人(首尾各1人),负责组织参检人员有序进出障碍式廊道;
3. 引导登记组:每组织1人(根据医务登记组数量设置),负责将参检人员从排队检测廊道引导至登记台(每组人数由医人员决定);
4. 引导检测组:负责从登记台将登记完毕组引导至检测组检测;
5. 检后蔬导撒离组:1人,负责将检测完毕人员蔬导撒离;
6. 安全保障组:负责现场安全保障工作。
一、工作原则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以村为单位,实现在我镇居住的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核酸检测应检尽检,不漏一人,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我镇居民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二、检测时间
根据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工作安排,确定我镇全员核酸检测时间,各单位、村屯必须统一服从镇安排,以具体通知为准,检测前两小时空腹,居家等候,坚决按规定时间到采样地点完成核酸检测工作。
三、采样地点
采样地点设置在村部,没有村部的设置在移动大巴(镇统一安排),由各村包村干部负责协调,各村负总责,提前做好消杀防护工作,提前通知全体村民佩戴口罩,排队间隔1米以上安全距离,服从现场指挥。
四、检测方式
严格落实网格化防控制度,执行十户联防机制,以十户为单位,接到通知后由户长负责组织带领十户联防内的村民到采样点排号依次检测。
核酸检测标本采集室工作制度
附:核酸采样流程
1、医务人员按规范顺序着防护用品,手卫生后戴医用防护口罩、戴工作圆帽、穿医用防护服、戴面屏、戴双层乳胶手套核对病人信息,登记身份证号码及手机号码
2、咽拭子采样:让病人采取坐位,嘱病人张口,取压舌板或棉签。
3、轻压患者的舌根部,用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擦拭患者咽扁桃体及咽后壁3-5次,将拭子头浸入含3m1采样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4、脱去一层手套,75%酒精擦拭或喷洒咽拭子及采血管外部,将消毒后的标本置于密封袋内,密封后,再次用75%酒精擦拭或喷洒密封袋外部。
5、医务人员按规范顺序脱去防护用品,摘除护目镜、乳胶手套,手卫生,脱医用防护服,手卫生,结束工作摘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圆帽。
正文:
为做好新冠病毒核酸样本采集点感控管理,杜绝疾病传播,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等相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新冠病毒核酸标本采集点工作人员遵从流程管理,不得穿戴防护用品离开工作区域。
二、工作人员严格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规范》执行手卫生,遵从手卫生时机,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
三、标本采集人员防护要求: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防护服、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工作鞋、防水鞋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
四、标本采集后室温放置不超过4小时,及时送检。
五、所有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双层医疗废物包装袋分层封扎,严格交接与记录。如为高度可疑/疑似/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鹅颈结式封口,双层分次封扎,标明“新冠”,单独与转运人员交接及记录。医疗废物交接后,对医疗废物桶及废物收集地点进行消毒有记录。
六、采集点保持通风,每班次结束后使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
七、对被采集标本人员接触过的物品及区域,每人次进行消毒。每班次结束后,对工作区域所有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进行消毒。
核酸检测
1、核酸实验室与酶免实验室同步对当天采集的单采血小板标本和前一天接回的沂源采血点的标本进行血筛三项检测,并对酶免实验室前一天初次检测无反应性的标本进行血筛三项的检测,对酶免实验室前一天初次检测单试剂呈反应性的标本进行血筛三项的单检模式,每天15:30前完成实验。若遇拆分标本,及时与相关科室沟通,调整放行和血小板发放时间,并且完成当天拆分检测,保证该批试验中不留待测的标本。若遇突发应急事件,核酸实验室和酶免实验室同步检测。每天核酸检测完毕后出具书面检测报告交血液质量控制科、血液成
分制备科和献血服务科机采成分。
2、质量保证:核酸实验室应建立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实验室的每一批检测应至少有一个弱阳性室内质控品,该室内质控品应参与混样、核酸纯化、拆分或联检及鉴别检测的全过程。实验结束后,依据室内质控的判定规则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审核,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