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内环境指的是体液 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
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 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
2.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 )
A.细胞外液 B.血浆 C.组织液 D.淋巴
3.田间种植的三倍体香蕉某一性状发生了变异,其变异不可能来自(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变化
4.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无机盐 ④激素 ⑤尿素
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
5.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地雀的形成过程是 ( )
A、地理隔离→基因突变→物种形成
B、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物种形成
C、地理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生殖隔离→物种形成
D.地理隔离→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
6.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
A.自然选择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马和驴交配产生强壮的骡子,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 隔离
C.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
D.狼和兔子的奔跑能力的提高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
7..以下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 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C 基因重组导致纯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D 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8.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B)
A 诱变育种 B 单倍体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杂交育种
9.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大肠杆菌产生人的胰岛素。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工合成的胰岛素基因与天然的胰岛素基因碱基序列不一定相同
B.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不一定能表达
C.DNA连接酶和性内切酶都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
D.不同的性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产生的黏性末端一定不能互补配对
10.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
A.血液 B.体液
C.组织液 D.细胞内液
11.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
A.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12.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 基因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13.下列关于作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把两个小麦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B 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常采用单倍体育种
C 培育无子西瓜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三倍体西瓜雌蕊柱头
D 袁隆平培育的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14.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适者生存 B人工选择 C 用进废退 D 定向变异
15.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
A 具有新的生理功能 B出现新的形态结构 C出现地理隔离 D形成生殖隔离
16.16世纪末,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畜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 )
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
C 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D 人工选择,生殖隔离
17.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 环境变化可以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 马和驴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因此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C 种群中个体一代一代地死亡,可使种群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发生一些变化
D 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构
18.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 )
A.4.4% B.5.1% C.6.8% D.10.2%
19.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实现了物种间的DNA重组
B.全过程都在细胞外进行
C.可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D.可能通过对天然基因库的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带来不利
2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所有的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B.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惟一的运载体
C.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具有多个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
D.基因治疗主要是对有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
21.为了防止转基因植物中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的其他植物,研究人员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原因是 ( )
A.可以减少目的基因的基因频率
B.叶绿体基因组不会进入到生殖细胞中
C.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D.植物杂交的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
22.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蛋白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常用相同的性内切酶处理的基因和质粒
DNA连接酶和 RNA聚合酶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
可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
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达
23.下图为四种酶BamHI,EcoRI,HindⅢ以及BglⅡ的辨识序列。箭头表示每一种酶的特定切割部位,其中哪两种酶切割出来的DNA片段末端可以互补黏合?其正确的末端互补序列为何? ( )
A. BamHI和EcoRI;末端互补序列—AATT—
B. BamHI和HindⅢ;末端互补序列—GATC—
C. EcoRI和HindⅢ;末端互补序列—AATT—
D. BamHI和BglII;末端互补序列—GATC—
24.下列属于基因运载体所必须具有的条件是 ( )
①具有某些标志基因 ②具有环状的DNA分子 ③能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④具有多种性内切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5.下图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2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修改,下列哪项不是修改内容? ( )
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
B.自然选择是因为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C.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变异的有关理论联系结合起来
27.在自然状态下绝大多数小麦是绿色的,但偶尔也会发现白化苗,如果白化苗在自然状态下出现的几率是1/10000,则在理论上小麦杂合子在种群中出现的几率最接近于( )
A.1/4 B.1/50 C.1/100 D.9/50
28.如果一个种群中, 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频率增加,将会出现( )
A.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能传递给子代
B.该种群的全部个体为纯合体
C.该种群的繁殖速度加快
D.该性状对环境条件有很大的适应性
29.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 000人的人群中,蓝眼人有3 600人,褐眼人有26 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 000人。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
A.0.和0.36 B.0.36和0.
C.0.50和0.50 D.0.82和0.18
30.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同一个大约有109个基因的果蝇种群,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 )
31.A.2×109 B.2×108 C.2×107 D.108
32、健康人血液的pH总是维持在7.35~7.45之间,这是由于 ( )
A.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
B.血液中NaCl的含量保持恒定不变
C. 人体排出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部分溶解在血液中
D.血浆中含有HCO3—-和HPO42—等离子
33. 关于人体内环境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血红蛋白、氧、氨基酸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 毛细淋巴管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与淋巴
C. 唾液、抗利尿激素均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D. 皮肤角质层细胞游离于内环境之外
34 .下列叙述中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生理活动是 ( )
A. 炎热的夏天,人体内产生的热引起出汗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
B. 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
C. 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
D. 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上升
35.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 ( )
A. 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B.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36. 下列关于体液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体液的成分主要是水,不含蛋白质
B. 内环境只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
C. 细胞质基质是体液的一部分
D.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37.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B.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否稳定只取决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C. 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一体液调节的结果
D. 反馈调节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机制
38.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 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不会发生疾病
39 下列关于人体内水、无机盐平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K+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B.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当补充钾盐
C.Na+几乎全部由小肠主动吸收
D.肾脏排尿的重要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稳态
40、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填空题
器的技术路图中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金银,BamHI、HindIII、SmaI直线所示为三种酶的酶切位点。
据图回答:
(1)图中将人乳铁蛋白基因插入载体,需用 酶同时酶切载体和人乳铁蛋白基因。筛选含有重组载体的大肠杆菌首先需要在含 的培养基上进行。
(2)能使人乳铁蛋白基因在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序列是 (填字母代号)。
A.启动子 B. tetR C.复制原点 D. ampR
(3)过程①可采用的操作方法是 (填字母代号)。
A.农杆菌转化 B. 大肠杆菌转化 C.显微注射 D. 细胞融合
(4)过程②可采用的生物技术是 。
(5)对早期胚胎进行切割,经过程②可获得多个新个体。这利用了细胞的 性。
(6)为检测人乳铁蛋白是否成功表达,可采用 (填字母代号)技术。
A.核酸分子杂交 B. 基因序列分析 C.抗原—抗体杂交 D. PCR
[答案]
(1)HindⅢ和BamHⅠ 氨苄青霉素
(2)A (3)C
(4)胚胎移植技术 (5)全能 (6)C
31.(10分)科学家将人的生长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得以表达。过程如下图,据图回答:
人的基因之所以能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2)过程①表示的是采取 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获取目的基因。
(3)图中③过程用人工方法,使体外重组的DNA分子转移到受体细胞内,主要是借鉴细菌或病毒____________ 细胞的途径。一般将受体大肠杆菌用_________ 处理,以增大 ___________ 的通透性,使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容易进入受体细胞。
(4)将得到的大肠杆菌B涂布在一个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的,说明已导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如果把已经导入了普通质粒A或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放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生的现象是导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菌能生长,导入重组质粒 的细菌不能生长。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载体是基因运输工具,在基因操作过程中,使用的载体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0分)
均是双螺旋结构,均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
逆转录;
侵染;Cacl2;细胞壁
普通质粒或重组质粒
普通质粒;重组质粒;
目的基因正插在四环素抗性基因中,破坏了其结构和功能。
(6)具有多个酶切点,能够自主复制等
28.(16分)下图①~⑤列举了五种育种方法,请回答相关问题:
(1)①属于_________________ 育种。水稻某一优良性状(A)对不良性状(a)为显性,如用第①种方法育种,杂合子Aa逐代自交3次,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是__________ 。
(2)第④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__________ ,红色种皮的花生种子第④种育种方法培育获得了一株紫色种皮的变异植株,其自交后代中有些结出了红色种皮的种子,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采用的是方法 ________ ,能体现细胞具全能性的是方法 (选填①~⑤)。与方法①相比方法②的优点是 。
(4)通过育种方法⑤培育抗虫棉属基因工程育种,此操作过程中抗虫基因表达时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是 。
答案 (16分)
(1)杂交育种 7/8
(2)基因突变 该突变为显性突变
(3)多倍体育种 ② 缩短育种年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