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证据法学》教学大纲(本科)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7:20:10
文档

《证据法学》教学大纲(本科)

《证据法学》教学大纲(本科)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证据法学是关于证据的法律规范和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规律、方法和规则的学科,它是一门思想性及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法学,以证据立法和司法实践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证据法学是法学专业本科生选修课之一,是现代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证据法学,目的与任务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详细掌握证据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以及基本原理,分析研究证据法律制度的本质和规律,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的基本技能,提高运用证据分析、认定案件事实的能力。
推荐度:
导读《证据法学》教学大纲(本科)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证据法学是关于证据的法律规范和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规律、方法和规则的学科,它是一门思想性及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法学,以证据立法和司法实践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证据法学是法学专业本科生选修课之一,是现代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证据法学,目的与任务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详细掌握证据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以及基本原理,分析研究证据法律制度的本质和规律,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的基本技能,提高运用证据分析、认定案件事实的能力。
《证据法学》教学大纲(本科)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证据法学是关于证据的法律规范和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规律、方法和规则的学科,它是一门思想性及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法学,以证据立法和司法实践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证据法学是法学专业本科生选修课之一,是现代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证据法学,目的与任务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详细掌握证据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以及基本原理,分析研究证据法律制度的本质和规律,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的基本技能,提高运用证据分析、认定案件事实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  证据制度

内容:证据制度概述;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要求:

(1)了解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2)掌握证据制度的主要历史类型;

本章重点和难点: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与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  证据法的理论基础

内容:证据法的理论基础:认识论;方;价值论

要求:

(1)了解认识论对证据法的指导意义

(2)了解方对证据法的指导意义

(3)了解价值论对证据法的指导意义

第三章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内容: 守法制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公平诚信原则;法定证明与自由证明相结合原则; 证据为本原则;直接言词原则

要求: 

(1)了解遵守法制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公平诚信原则;法定证明与自由证明相结合原则

(2)掌握证据为本原则;直接言词原则

第四章  证据概念与证据资格

内容:证据的真实观;证据的定义;证据的资格。

要求:

(1)掌握证据的定义和资格;

(2)了解证据的真实观。

本章重点和难点:证据的定义、资格。

第五章  证据的学理分类

内容: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本证与反证 

要求:

(1)了解证据分类的概念及意义;

掌握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本证与反证的概念及特征。

本章重点和难点: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本证与反证的概念及特征。

第六章  证据的法定形式

内容: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笔录;电子证据

要求:

掌握各种证据的概念、主要特征;

本章重点和难点:各种证据的主要特征。

第七章   司法证明的概念与对象

内容:司法证明的概念;证明对象的概念及构成

要求: 了解司法证明的概念;掌握证明对象的概念及构成

本章重点和难点:证明对象的构成。

第八章   司法证明的环节

内容:取证的方法;举证的主体、期限;质证的对象、内容;认证的对象、内容、方式

要求: 掌握取证的方法;举证的主体、期限;质证的对象、内容;认证的对象、内容、方式

本章重点和难点:取证的方法;举证的主体、期限

 

第九章  司法证明的方法

内容:证明方法的概念;推定的涵义、性质、种类;司法认知的概念、对象。

要求:了解证明方法的概念;司法认知的概念;掌握推定的涵义、性质、种类;司法认知的概念、对象。

本章重点和难点:推定的性质、种类;司法认知的概念、对象。

第十章  司法证明的责任

内容:证明责任的概念;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

要求:

(1)掌握我国三大诉讼中的证明责任的分配。

(2)了解证明责任的概念;

本章重点和难点:我国三大诉讼中的证明责任的分配。

第十一章 司法证明的标准

内容:证明标准的含义;外国的证明标准;中国的证明标准

要求:

(1)了解证明标准的含义;外国的证明标准;

(2)掌握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

本章重点和难点:我国三大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第十二章  司法证明的规则

内容:证明规则的概念;外国的证明规则;中国的证明规则。

要求:

(1)了解证明规则的概念;外国的证明规则;

(2)掌握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最佳证据规则;意见证据规则;特定人员的作证特免权规则;补强证据规则;复制品、复制件证明力规则;证据证明力高低的确认规则。

本章重点和难点: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最佳证据规则;意见证据规则;特定人员的作证特免权规则;补强证据规则;复制品、复制件证明力规则;证据证明力高低的确认规则等一系列证据规则的理解与运用。

第十三章  证据证明力的审查判断

内容:证据证明力审查判断的一般原理

要求:

(1)了解证据证明力审查判断的一般原理;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证明力的审查评断;

 (2)掌握八种法定证据的证明力审查评断;全案证据的证明力审查评断。

本章重点和难点:八种法定证据的证明力审查评断;全案证据的证明力审查评断。

三、学时分配(面授20学时,自学30学时)

章  节课时分配章  节课时分配
讲授自学讲授自学
第1章12第8章12
第2章12第9章12
第3章12第10章12
第4章12第11章23
第5章34第12章24
第6章22第13章23
第7章22
四、考核要求及方式

本课程属于考查课,采用闭卷或开卷笔试方式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证据法学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及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试题类型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以及案例分析。

五、教材与参考书

1、《证据法学》,何家弘、刘品新著,法律出版社,2011年7月第4版。

2、《证据法学》,卞建林主编,中国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修订版。

                        

《证据法学》自学进程

日期自学内容 作      业
第1周第一章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与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第2周第二章认识论、方、价值论对证据法的指导意义是什么?

第3周第三章证据为本原则、直接言词原则的含义?

第4周第四章证据的定义和资格?

第5周第五章1.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本证与反证的概念及特征? 

第6、7周

第六章法定各种证据的主要特征?

第8周第七章证明对象的构成?

第9周第八章取证的方法;举证的主体、期限?

第10周第九章推定的性质、种类;司法认知的概念、对象?

第11周第十章我国三大诉讼中的证明责任的分配?

第12周第十一章我国三大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第13、14周

第十二章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最佳证据规则;意见证据规则;特定人员的作证特免权规则;补强证据规则;复制品、复制件证明力规则;证据证明力高低的确认规则证据规则的理解与运用?
第15、16周

第十三章1.八种法定证据的证明力审查评断?2.全案证据的证明力审查评断?
 《证据法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证据

2、证据资格

3、言词证据

4、反证

5、处分性书证、报道性书证

6、书证、物证、鉴定结论

7、证明对象

8、证明标准

9、举证责任

10、司法认知、拟制、推定

二、单项选择题

1、诉讼证明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证明相比,相同之处是(   )

A.证明的主体都是司法机关和诉讼当事人

B.证明的对象都是案件事实

C.都需要遵守法定的证明标准

D.都是人们的逻辑思维活动

2、证据法的目的主要是( ) 

A、收集证据   B、判断证据    C、说明证据   D、运用证据证明待证事实

3、法律事先对证据的形式、范围和证明力作出明确规定,法官只依据法律规定作出机械判断的证据制度是( ) 

   A.神示证据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 

   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D.实事求是证据制度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英美法系的证据法主要由立法机关制定

B.英美法系证据法的重点是证据的可采性

C.法系证据法的重点是当事人如何把握案件事实争点

D.英美法系和法系的证据法至今尚未出现相互取长补短的趋势

5、下列有关法定证据制度的看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法定证据制度的产生与神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B.具有严格的形式性和等级性

C.统一法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D.书证和物证被奉为“证据之王”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证据法为裁判提供正当的根据

   B.证据法受指导并将其有关诉讼证明的规范具体化 

   C.证据法是程序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D.证据法与实体法之间不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7、法律事先对证据的形式、范围和证明力作明确规定,法官只依照法律规定作出机械判断的证据制度是( ) 

 A、神示证据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  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D、实事求是证据制度 

8、诉讼证明行为不包括( )

   A.提供证据     B.调查收集证据     C.审查证据      D.提起诉讼

9、下列不属于我国司法认知范围的是( ) 

   A.外国法律           B.当事人承认的事实 

   C.众所周知的事实     D.自然科学公理和定律

10、在刑事诉讼中自诉人的陈述属于( ) 

 A、犯罪嫌疑人陈述   B、被害人陈述    C、证人证言   D、的证据种类

11、关于程序法事实是否属于证明对象的范畴,正确的说法是( )

   A.程序法事实属于证明对象的范畴

   B.程序法事实不属于证明对象的范畴

   C.广义上的证明对象包括程序法事实 

   D.证明对象包括程序法事实,但举证责任仅仅涉及实体法上的事实

12、不属于诉讼证据基本特征的是( ) 

   A.客观性     B.科学性     C.关联性     D.合法性

13、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   )

A.以实体法规范为根据     B.可在原告和被告之间移转

C.不可以由诉讼代理人履行  D.可以由履行

14、民事诉讼中,承担证明责任的是(   )

A.当事人     B.鉴定人    C.证人     D.

15、下列有关推定与证明责任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法律推定可以改变证明责任的事实对象

B.在特定情况下,推定决定证明责任的分配

C.证明责任在双方当事人之间移转与推定没有任何关系

D.结果意义上的推定与证明责任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16、《刑事诉讼法》规定承担证明责任的诉讼主体是( ) 

 A、司法机关  B、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C、公诉案件的被害人  D、代理律师和辩护律师

17、证明标准(   )

A.是调查证据所应达到的要求

B.与证明责任没有关联

C.是法律要求运用证据对案件事实加以证明所要达到的程度

D.是裁判可考虑可不考虑的因素

18、我国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 ) 

 A、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B、排除合理怀疑   C、优势证据   D、合理可能性

19、盖然性优势的证明标准(   )

A.是法系民事诉讼特有的证明标准

B.是英美法系刑事诉讼特有的证明标准

C.是双方当事人举证在证明力上的比较标准

D.是当事人双方举证在数量上的比较标准

20、在英美法系,外国法律被认为是(   )

A.法律问题     B.司法认知的事实    C.事实问题     D.推定的事实

21、证据力是指(   )

A.在诉讼中可以作为调查对象的有形物  B.证据资料在认定案件事实方面的影响力

C.对于待证事实举证或调查的结果      D.法官确信某种事实存在或不存在的原因

22、原始证据(   )

A.是指证明当事人自己主张的事实存在的证据

B.是指产生于案件事实发生过程中的证据

C.是指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而未经中间环节传播的证据

D.是指经过一定的中间环节传播的证据

23、某甲根据与某乙的谈话了解的事实向作出的陈述属于(   )

A.原始证据    B.传来证据   C.实物证据    D.直接证据

24、证据法上的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所作的( ) 

 A、一切陈述                 B、在关法律问题的陈述 

 C、有关案件事实的陈述       D、有关事实和法律的陈述 

25、证据法上的狭义的当事人承认是指( ) 

 A、当事人对事实的承认                      B、当事人对诉讼请求的承认 

 C、当事人对事实的承认和对诉讼请求的承认    D、当事人的默认 

26、在诉讼地位方面,鉴定人属于( ) 

 A、诉讼参加人    B、诉讼参与人    C、诉讼主体    D、案外人 

27、以书证内容的表达方式为标准,可以将书证分为(   )

A.文字书证、图形书证、符号书证等              B.处分性书证和报道性书证

C.原本、正本、副本、节录本、影印本和译本等    D.公文书证与私文书证

28、以制作主体为标准,可以将视听资料分为(   )

A.录音资料、录像资料、电脑资料和其他电子音像资料

B.执法机关制作的视听资料和公民制作的视听资料

C.合法的视听资料和非法的视听资料

D.原始的视听资料和传来的视听资料

29、以内容为标准,可以将当事人陈述分为(   )

A.反映主要案件事实的陈述和反映次要案件事实的陈述

B.庭审前的陈述和庭审中的陈述

C.诉讼中的陈述和诉讼外的陈述

D.书面陈述和口头陈述

30、下列有关证据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证据分类是法律从外在形式上对诉讼证据的划分

B.证据分类是理论上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诉讼证据的划分

C.诉讼证据可分为直接证据和原始证据

D.诉讼证据可分为证人证言和言词证据

31、下列各项义务中,不属于证人义务的是(   )

A.如实陈述的义务       B.出庭作证的义务  

C.遵守法庭秩序的义务   D.履行判决的义务

32、属于传闻证据的是(   )

A.合同文本                  B. 证人在法庭外作出的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陈述

C. 物品                     D.当事人在法庭上所作的有关案情的陈述

33、将当事人和鉴定人纳入证人范畴的国家是(   )

A.中国      B.英美法系国家     C.法系国家      D.日本

34、在调查收集证据的各种方法中,直接提取实物的方法是指( ) 

 A、通过制作笔录提取证据材料的方法 

B、通过照片、录音、录像等手段提取证据材料的方法

C、提取与案件有关的便于移动的物品和痕迹载体的方法 

D、通过制作模型提取证据材料的方法

35、在审查判断证据的各种方法中,辨认法是指( ) 

 A、对证据逐一进行个别审查的方法 

 B、对两个以上的证据进行比较,寻找其差异和共同点的方法 

 C、将若干个证据所反映的事实联系起来考察,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协调一致的方法 

  D、执法人员组织有关人员对有关的物品、场所和人身进行识别的方法 

36、下列有关证据种类的正确说法是( )

  A.证据种类是指法律规定的表现各待证事实的证据资料的各种外在形式

  B.被害人陈述是民事诉讼中特有的证据种类

  C.现场笔录是刑事诉讼中特有的证据种类 

  D.证据种类是法律从内容上对诉讼证据的划分

37、根据证据是否能够单位证明____为标准,可以把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A.主要案件事实     B.次要案件事实    C.一般案件事实     D.全部案件事实

38、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相比,行政诉讼特有的法定证据种类是( )

   A.视听资料    B.勘验笔录    C.鉴定结论    D.现场笔录

39、债权人甲以买卖合同书证明他与债务人乙之间存在买卖法律关系,此买卖合同书属于 ( ) 

   A.间接证据      B.物证       C.反证        D.书证

40、物证的根本特征是( )

   A.以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证明案件事实

   B.以属性、特征或者存在状况等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 

   C.能够证明案件主要事实

   D.不受人的主观意志的影响

41、下列有关证人证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英美法系的证人证言包括专家证言 

   B.法系的证人证言不包括当事人的陈述和专家的鉴定结论

   C.证人证言可能是原始证据,也可能是传来证据

   D.证人证言是直接证据非间接证据

42、下列有关证据保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证据保全是以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为前提条件 

   B.证据保全可应申请采取,也可依职权主动采取

   C.证据保全可分为诉讼前的证据保全和诉讼中的证据保全

   D.可依职权主动采取诉讼前的证据保全

43、在运用间接证据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 

   A.只用一个间接证据               B.每个间接证据都查证属实 

44、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当事人陈述的特点的是( )

   A.当事人陈述是在诉讼过程中形成 

   B.当事人陈述是当事人就案件真实所作的陈述 

   C.当事人陈述是当事人以其专门的知识或技能对案件事实所作出的判断性意见

   D.当事人陈述是当事人向所作的陈述

45、犯罪嫌疑人赵某在捕前给同案犯罪嫌疑人李某,就如何处理盗窃物品问题的电话录音属于( )

   A.物证              B.证人证言

   C.视听资料          D.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

46、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的代理律师( ) 

   A.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B.可以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C.经被告委托可以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D.经原告和证人同意可以向该原告或者证人收集证据

   C.各个间接证据之间不存在着矛盾   D.得出的结论必须是肯定的、唯一的

47、最佳证据规则的含义是指( ) 

   A.作为证据的实物是诉讼中最好的证据

   B.最佳证据是诉讼中能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C.作为证据的原始文字材料优先于复制品

   D.当事人只能提供原件或者原物

48、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的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该条规定确立了( ) 

   A.意见证据规划      B.相关证据规则 

   C.最佳证据规则      D.补强证据规则

49、询问多个被害人的方法是( ) 

    A.坚持个别询问           B.坚持同时一并询问 

  C.以座谈会形式询问       D.可单独、也可集中询问

50、诉讼中未经当事人质证的证据材料( )

   A.都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B.在明确告知当事人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C.由依职权决定是否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D.一律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51、机关依法讯问被其拘留的蔡某应当在( ) 

 A、8小时内进行   B、12小时内进行   C、24小时内进行  D、48小时内进行

52、推定有利于( ) 

A、审判   B、证人作证   C、审查判断证据   D、减轻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53、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无罪推定的规定是( ) 

 A、在没有作出有罪判决之前,任何人都不能被称为罪犯 

 B、被控告犯有罪行的每一个人,要根据法律来证实有罪 

 C、未经人民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D、未经人民正式审判,任何人都不能被认定为犯罪人并受到刑事惩罚 

54、在诉讼中,下列人员不能被替代的是( ) 

 A、翻译人    B、鉴定人    C、证人    D、代理人

55、行政诉讼被告在第一审庭审结束前没有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规范性文件的, 人民应当作出( ) 

   A.撤销判决         B.变更判决     C.履行判决         D.驳回判决

56、关于审查判断证据与调查收集证据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A.审查判断证据与调查收集证据没有任何联系

B.审查判断证据就是调查收集证据

C.审查判断证据与调查收集证据完全不同

D.审查判断证据与调查收集证据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着许多区别

57、证人证言是指(   )

A.了解案件情况的人对代理人所作的陈述    B.了解案件情况的人对辩护人所作的陈述   C.了解案件情况的人对司法人员所作的陈述   D.了解案件情况的人对律师所作的陈述

58、关于“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规定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该条规定要求犯罪嫌疑人承担证明责任

B.该条规定要求犯罪嫌疑人配合司法机关查明案情

C.该条规定要求犯罪嫌疑人就其无罪承担证明责任

D.该条规定要求犯罪嫌疑人坦白罪行

59、询问不满十八岁的证人时,(   )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A.应当       B.可以        C.不得       D.必须

60、进行搜查时,搜查人员(   )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

A.可以     B.特殊情况下可以不      C.必须       D.不必

三、多项选择题

1、证据规则约束的对象是( ) 

A.司法机关      B.证人     C.鉴定人      D.当事人      E.律师

2、下列有关推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推定是一种证据 

B.推定是一种证明方法

C.推定只有推定事实,而没有前提事实

D.推定允许当事人提出反证 

E.推定只能由法律作出规定

3、诉讼证明的构成环节包括( )

A.证明对象     B.证明种类     C.证明主体     D.证明责任     E.证明方法

4、运用测谎仪所得到的结果( ) 

A.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B.不是的诉讼证据,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C.可以作为侦查的向导使用            D.有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E.有时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5、作为鉴定人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具有鉴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               B.拥有鉴定所相应的技术手段

C.与案件之间没有依法应当回避的情形       D.对案件事实有充分的了解

E.参与案件调查

6、能够体现神示证据制度特点的证明方法是(   )

A.水审        B.火审        C.决斗       D.书证       E.物证

7、证据规则是指(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确认证据的范围             B.调整和约束诉讼证明行为

C.规定当事人能力             D.有关法庭秩序      E.规定民事责任

8、证明的相对性原理表明(   )

A.诉讼审判与科学研究不可能等同

B.必须在冲突的诉讼价值之间进行选择、取舍和协调

C.证明只可能充分接近而不可能完全复现已经发生的事实

D.证明可以复现已经发生的事实,从而达到绝对真实

E.证明只需要达到法官认定的主观真实

9、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具体要求包括(   )

A.据以定案的证据均已查证属实

B.案件事实都有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

C.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合理的排除

D.得出的结论是唯一的,排除了其他可能性

E.总体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成立的可能性大于不成立的可能性

10、在审理过程中,根据原告提供的借款合同而分清了原告和被告双方的民事责任,从而作出了判决。该借款合同属于(   )

A.直接证据       B.间接证据     C.原始证据      D.派生证据     E.言词证据

11、在普通法中,传闻证据排除规则的例外包括( ) 

A、情况证据  B、视听资料  C、公共文件  D、死者生前所作的陈述  E、学术论文

12、在我国不能作为证人的是( ) 

A、未成年人           B、本案的诉讼代理人    C、没有辨别是非能力的人 

D、本案的办案人员、勘验人员         E、本案的当事人、鉴定人、翻译人员

13、下列笔录中属于诉讼证据的是( ) 

A、讨论笔录    B、庭审笔录   C、听证笔录   D、调查笔录  E、辨认笔录

四、简答题

1、什么是证据为本原则?什么是直接言词原则?

2、什么是证据?证据有哪些基本特征?

3、当事人陈述的概念及特点?被害人陈述的概念、特点及与证人证言的区别?

4、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的供述和辩解的概念、特征?

5、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的特点及其运用?

6、如何正确运用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7、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特点及其运用?

8、我国三大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的特点?

9、证明对象的特征及范围?

10、简述我国三大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11、自认规则的主要内容? 

12、证据证明力审查评断的内容?

13、证据证明力审查评断的步骤?

14、物证、书证证明力的审查评断?

15、视听资料、笔录证明力的审查评断?

16、在一起遗产纠纷案件中,继承人A提出被继承人的遗嘱,请求依据该遗嘱分割遗产。 继承人B提出证据证明该遗嘱已被A篡改过,但是没有审查B的证据,而认为该遗嘱经过了公证,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问:的做法是否违法?

17、某皮革厂附近的居民向提起诉讼,诉称皮革厂排泄的污水减少其农作物的收成,并且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了损害,请求判决皮革厂赔偿他们的损失。对此,皮革厂否认居民的损失是由其排泄的污水造成。问:本案中,应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为什么?

18、什么是调查收集证据?其主体、客体和目的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试比较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中证明的同异?

2、论刑讯逼供的性质、原因、危害及其杜绝的方法。

3、什么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4、结合单个证据审查判断的标准,论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 

六、案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张某由某地购进了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动物的皮革250张,打算转卖给王某,双方用手机约定于10月10日在王某的家中交货。按事先约定时间和地点,由张某乘坐马某的出租面包车将货物运到王某家中,但并未告知马某所运何物。当张某叫马某从车上卸货时,马某才发现此货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皮革,于是表明自己不参与此事的立场。在张某刚将货物搬下车时,人员突然出现在现场,并将张某、王某和马某三个一起抓获,同时扣押了面包车和张某的手机。经讯问,张某和王某分别供述了贩卖珍稀动物皮革的事实,马某也将本人运送货物的情况作了陈述。 

  问:(1)本案中,人员调查收集到了哪些种类的法定证据?理由何在?(2)在上述证据中,哪些是直接证据?哪些是间接证据?理由何在?

2、某县工商局未依法办理批准手续,即在公路上设卡检查来往的车辆。在检查过程中,工商局的执法人员发现一个车辆的手续不全,对该车的司机进行询问。因司机态度不好,执法人员决定将车带人一并扣留。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司机只好按照执法人员的要求交代有关的情况。工商局遂根据司机的陈述和本局制定的红头文件作出了罚款20000元的处罚决定。司机如数交纳罚款之后,工商局将车放行。司机向人民提起行政诉讼,要求确认扣留措施违法,撤销罚款决定,判令工商局如数返还罚款。

问:(1)在本案,司机的陈述是否可以作为工商局作出罚款决定的定案根据?为什么?(2)人民应当作出什么判决?为此,人民应当查明哪些案件事实?

3、A于1998年5月借给B人民币2万元,但是A因为与B是好朋友就没要B立借据。还款期已过多时,B仍然不向A偿还该借款。A欲起诉B,但因没有证据就没有起诉。A非常愤恨,于是在B的房间里偷偷地安放了一台,录下了B对其妻子谈到了他曾向A借了人民币2万元的话语。于是,1999年2月,A提起诉讼,请求B偿还2万元的借款,并向提供了该证据。

问:(1)审查核实该证据是A通过窃听取得的,没有采纳该证据。的做法是否合法?(2)在案件审理过程中,B承认自己于1998年5月向A借了人民币2万元,可否根据B的承认作出A胜诉的判决?为什么?

4、个体工商户刘某领取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为服装、百货。因经营服装亏损,与他人合伙改营图书,但未依法申请变更经营范围,未申领特种经营许可证。县工商局决定吊销其营业执照,并处罚款1万元。刘某对处罚决定不服,向上级工商局申请复议,上级工商局作出维持决定。刘某向县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处罚决定。诉讼中县工商局认为处罚决定并无违法和不当。 

  问:(1)本案诉讼中应当由谁承担举证责任?简要说明理由。(2)本案诉讼中应当证明哪些事实?

文档

《证据法学》教学大纲(本科)

《证据法学》教学大纲(本科)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证据法学是关于证据的法律规范和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规律、方法和规则的学科,它是一门思想性及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法学,以证据立法和司法实践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证据法学是法学专业本科生选修课之一,是现代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证据法学,目的与任务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详细掌握证据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以及基本原理,分析研究证据法律制度的本质和规律,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的基本技能,提高运用证据分析、认定案件事实的能力。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