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制造(含安装、修理、改造)单位〕
第一条 为建立并落实压力容器制造(含安装、修理、改造)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清单。
第二条 本单位质量安全风险主要存在于质量计划、设计控制、材料与零部件控制、工艺控制、焊接控制、热处理控制、无损检测控制、理化检验控制、检验与试验控制、生产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控制、人员管理以及执行特种设备许可制度等环节。
第三条 质量计划风险主要指质量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未满足许可范围特性和单位实际情况。
第四条 设计控制风险至少包括:
(一)设计单位未具有相应级别的压力容器设计资质;
(二)发生设计变更(含材料代用)时,未按相关规定经相应设计资质单位确认;
(三) 设计控制责任人未有效履职。
第五条 材料与零部件控制风险至少包括:
(一)材料质量证明文件不符合相应规定;
(二)未按规定进行材料复验;
(三)未按相应规定进行材料标识;
(四)未按相应规定进行材料存储;
(五)未按规定发放领用材料并做好相应记录;
(六)材料控制责任人未有效履职。
第六条 工艺控制风险至少包括:
(一)通用或专用工艺文件不符合相应规定;
(二)未定期检查工艺执行情况;
(三)工装模具未按规定做好使用管理检查并记录;
(四)工艺控制责任人未有效履职。
第七条 焊接控制风险至少包括:
(一)焊工是未持证或超项目焊接;
(二)焊接工艺未能覆盖产品制造要求;
(三)未及时规范填写施焊记录;
(四)未按规定进行焊缝返修;
(五)焊材管理不符合规定;
(六)焊接控制责任人未有效履职。
第 热处理控制风险至少包括:
(一)热处理工艺文件不符合相应规定;
(二)热处理设备不符合要求;
(三)热处理记录和报告不齐全或不规范;
(四)热处理控制责任人未有效履职。
第九条 无损检测控制风险至少包括:
(一)无损检测通用或专用工艺文件不符合相应规定;
(二)无损检测人员资质不满足要求;
(三)设备、仪器和试块不满足相应检测要求;
(四)检测状态和时机不满足工艺要求;
(五)记录和报告不齐全或不规范;
(六)无损检测控制责任人未有效履职。
第十条 理化检验控制风险至少包括:
(一)理化检验人员未经培训合格;
(二)仪器和设备不满足相应检测要求;
(三)理化试样不符合要求;
(四) 记录和报告不齐全或不规范;
(五)理化检验控制责任人未有效履职。
第十一条 检验与试验控制风险至少包括:
(一)检验与试验工艺文件不符合相应规定;
(二)检验与试验条件和状态不满足工艺要求;
(三)检验与试验记录和报告不齐全或不规范;
(四)检验与试验控制责任人未有效履职。
第十二条 生产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控制风险至少包括:
(一)设备状态标识不规范;
(二)仪器设备未按规定进行检定校准;
(三)生产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控制责任人未有效履职。
第十三条 人员管理风险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未对人员培训的要求、内容、计划和实施等做出规定;
(二)特种设备许可所要求的相关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不符合要求;
(三)特种设备许可所要求的相关人员的聘用管理不符合要求。
第十四条 执行特种设备许可制度风险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条件未能持续保持许可条件;
(二)未按规定履行告知义务并接受监督检验;
(三)发现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许可证行为等。
第十五条 其他来自监管部门的监督、通报、预警,投诉举报和舆情信息等动态风险。
第十六条 本单位根据上述规定制定了《压力容器制造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例表见附录A4),当生产的压力容器类别、品种等发生改变可能导致风险指标发生变化时,需对清单及时进行调整。
附录A4 压力容器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制造(含安装、修理、改造))
序号 | 风险类别 | 风险指标 | 风险管控措施 | 管控形式 | 责任人 | 备注 |
1 | 质量计划 | 质量计划的编制和实施不满足要求 | 编制满足许可范围特性和单位实际情况的质量计划并实施 | 日管控 | 质量安全员 | |
2 | 设计控制 | 设计单位无资质、超许可范围 | 选择具有相应级别的压力容器设计资质的单位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3 | 未按规定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含材料代用) | 发生设计变更时,经具备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确认 | 周排查 | 质量安全总监 | ||
4 | 设计控制责任人未履职 | 设计控制责任人应按照设计控制程序文件履职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5 | 材料与零部件控制 | 材料与零部件质量证明文件缺失或不符合相应规定 | 材料与零部件在使用前应具有合格的质量证明文件 | 周排查 | 质量安全总监 | |
6 | 未按规定进行材料复验 | 按照法规、标准、控制程序文件的要求进行复验 | 周排查 | 质量安全总监 | ||
7 | 材料标识缺失或不符合相应规定 | 按照法规、标准、控制程序文件的要求进行标识 | 日管控 | 质量安全员 | ||
8 | 材料储存条件不符合规定 | 按照法规、标准、控制程序文件的要求进行存储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9 | 未按规定进行材料发放领用 | 按照规定进行材料发放领用,并做好相应记录 | 日管控 | 质量安全员 | ||
10 | 材料控制责任人未履职 | 材料控制责任人应按照材料控制程序文件履职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11 | 工艺控制 | 通用或专用工艺文件缺失或不符合相应规定 | 按照法规、标准、控制程序文件的要求编制工艺文件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12 | 未按工艺规定进行执行情况检查 | 按控制程序文件规定,定期进行工艺执行情况检查 | 日管控 | 质量安全员 | ||
13 | 工装模具使用管理不规范 | 做好工装模具使用管理的检查,并做好记录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14 | 工艺控制责任人未履职 | 工艺控制责任人应按照工艺控制程序文件履职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15 | 焊接控制 | 焊工无证或超项目焊接 | 焊工持证焊接,项目符合要求 | 日管控 | 质量安全员 | |
16 | 无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规程或不覆盖 | 具有合格有效的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规程、焊接工艺卡,且能覆盖压力容器焊接所需的工艺 | 周排查 | 质量安全总监 | ||
17 | 施焊记录不及时、不规范 | 及时、准确、规范填写施焊记录 | 日管控 | 质量安全员 | ||
18 | 焊缝返修未按规定执行 | 焊缝返修应按照法规、标准、控制程序文件的要求执行 | 周排查 | 质量安全总监 | ||
19 | 焊材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控制 | 应按照法规、标准、控制程序文件的要求进行采购、验收、检验、储存、烘干、发放、使用和回收 | 日管控 | 质量安全员 | ||
20 | 焊接控制责任人未履职 | 焊接控制责任人应按照焊接控制程序文件履职。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21 | 热处理控制 | 缺少热处理工艺或热处理工艺不规范 | 按照法规、标准、控制程序文件的要求编制工艺文件 | 周排查 | 质量安全总监 | |
22 | 热处理设备不符合要求 | 热处理炉、测温装置、温度自动记录装置应符合有关规定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23 | 热处理记录和报告不齐全、不规范 | 按照法规、标准、控制程序文件的要求,准确、规范填写热处理记录,出具热处理报告 | 周排查 | 质量安全总监 | ||
24 | 热处理控制责任人未履职 | 热处理控制责任人应按照热处理控制程序文件履职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25 | 无损检测控制 | 无损检测通用或专用工艺文件缺失或不符合相应规定 | 按照法规、标准、控制程序文件的要求编制工艺文件 | 周排查 | 质量安全总监 | |
26 | 无损检测人员资质不满足要求 | 配备相应资质的无损检测人员并注册到本单位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27 | 无损检测设备、仪器和试块不满足相应检测要求 | 应配备合格的无损检测设备、仪器和试块,并按要求进行检定校准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28 | 未按相应工艺的要求控制无损检测的状态和时机 | 无损检测的状态和时机应满足相应工艺的要求 | 日管控 | 质量安全员 | ||
29 | 无损检测记录和报告缺失或不规范 | 应及时出具准确规范的无损检测记录和报告 | 周排查 | 质量安全总监 | ||
30 | 无损检测控制责任人未履职 | 无损检测控制责任人应按照无损检测控制程序文件履职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31 | 理化检验控制 | 理化检验人员未经培训合格 | 理化检验人员按要求培训上岗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32 | 理化检测设备和仪器不满足相应检测要求 | 应配备合格的理化检测设备和仪器,并按要求进行检定校准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33 | 理化试样不符合要求 | 理化试样的取样、加工、试验和保存应符合相关要求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34 | 理化检验记录和报告缺失或不规范 | 应及时出具准确规范的理化检验记录和报告 | 周排查 | 质量安全总监 | ||
35 | 理化检验控制责任人未履职 | 理化检验控制责任人应按照理化检验控制程序文件履职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36 | 检验与试验 | 检验与试验工艺文件缺失或不符合相应规定 | 按照法规、标准、控制程序文件的要求编制检验与试验工艺文件 | 周排查 | 质量安全总监 | |
37 | 检验与试验条件和状态不满足要求 | 按照法规、标准、控制程序文件的要求建立满足要求的检验与试验条件,并做好状态标识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38 | 检验与试验记录和报告缺失或不规范 | 应及时出具准确规范的检验与试验记录和报告 | 周排查 | 质量安全总监 | ||
39 | 型式试验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不能覆盖产品范围 | 型式试验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并覆盖产品范围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40 | 检验与试验控制责任人未履职 | 检验与试验控制责任人应按照检验与试验控制程序文件履职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41 | 生产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 | 设备使用状态标识缺失或不规范 | 按要求设置正确的设备使用状态标识 | 日管控 | 质量安全员 | |
42 | 仪器设备未检定或校准 | 按相关规定对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43 | 生产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责任人未履职 | 生产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责任人应按照生产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控制程序文件履职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44 | 人员管理 | 未对人员培训的要求、内容、计划和实施等作出规定 | 制定人员管理相关程序,明确相关要求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45 | 特种设备许可所要求的相关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不符合要求 | 加强过程巡查及档案管理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46 | 特种设备许可所要求的相关人员的聘用管理不符合要求 | 检查相关工作见证材料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47 | 执行特种设备许可制度 | 资源条件未能持续保持许可条件 | 制定执行特种设备许可制度的管理程序,明确相关要求;持证期间,加强过程巡查,当相关人员、工作场所、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时,及时核查是否满足许可条件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48 | 未按规定履行告知义务并接受监督检验 | 接受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并按规定申报和接受监督检验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49 | 发现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许可证行为等。 | 按规定进行许可证管理 | 月调度 | 主要负责人 | ||
50 | 监督、通报、预警 | 发现不合格项 | 记录、整改 | 周排查 | 安全总监 | |
51 | 投诉举报 | 发现不合格项 | 记录、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 日管控 | 安全员 | |
52 | 舆情信息 | 发现不合格项 | 记录、整改 | 日管控 | 安全员 |